行业新闻

政策文件

李永江委员:加快核电产业发展的八条建议

发布时间:2005-03-10 浏览次数:

据新华社信息 2004年,伴随着全国紧张的电力形势和国民经济的强劲持续增长,我国核电的发展形势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将"适度发展核电"的政策调整为"积极推进核电",并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的宏伟目标。当前,核电产业正在加速发展,但存在一些客观制约因素,为加快核电发展,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李永江提出了以下八点建议:

一、继续在政策上给予核电行业更大的支持。我国核电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启动,到现在不过20年,从装机容量看,当前我国已建成的有九台机组,在建的有两台机组,总共装机容量为870万千瓦,约占现有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与国际上核电总装机容量占世界电力总装机容量16%的水平差距极大。当前,国家考虑到发展核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将核电与火电、水电并列为电力的三大组成部分。核电对环保、对降低温室效应有巨大贡献,同时也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因此,国家应加大对核电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有一定倾斜。一是增值税返还;二是免征进口材料和部件(包括国内制造商国产化所引进的材料和部件)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三是建设期财政贴息;四是从安全、环保、经济等综合方面考虑,让核电厂的运行模式继续为带基本负荷运行,不参与电网调峰;五是考虑到核电寿命一般是40年,新一代核电站可延长至60年,但为了降低还贷期间的电价,增加核电电价的竞争力,可以考虑适当延长还本付息的年限。

二、加大核电设备设计和制造科研攻关费用的投入力度。核电设备进行国产化,需要引进部分装备和关键技术,进行大量试验验证等开发研制工作,需要大量经费投入。以秦山核电二期工程为例,在工程准备阶段,原国家计委组织有关部委落实科研攻关经费1.37亿元,业主还投入科研试验经费6864万元。大量资金的投入,确保了55项定点设备中47项实现了国产化,两台机组综合国产化比率达到55%。因此,为了提高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落实核电设备设计和制造科研攻关费用,并进行专项管理。

三、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地确定国产化率指标。国产化率要结合我国当前设备的科研与制造能力和世界核电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来确定一个合适的比例。根据当前的国内制造能力,对即将建设的核电项目按70%左右的国产化率要求是适当的,但仍需通过较大努力才能实现。对将来建造的核电站,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不断提高国产化的能力;但也不是国产化率越高越好,不适宜地追求高国产化率,反而会造成总造价的提高,他认为核电国产化率的最终要求为80%左右是合适的。

四、确立一个合适的机组造价水平。造价和收益是一个辨证关系,低造价可以降低成本,但过低的造价也会导致低水平的机组性能,从而影响其经济效益。因此,对核电站来说,低造价不一定有高收益。应该在保证设备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造价,从而达到一个较高的性价比。

五、尽快制定我国核电行业标准。当前,我国核电站多种堆型并存,多国标准并存。工程设计与设备设计的标准是在现有的几个核电工程进行设计时制订的规范,而且分别引用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设计标准。因此,标准不完整,不统一,体系不完善。而核电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产业,设计、设备、材料、施工、调试、运行等都应该统一在一个与国情相结合的、符合核安全要求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规范体系内。因此,标准与规范的编制,是核电自主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系列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但这些仅靠单个核电企业完成是不可能的,国家应从宏观角度指导这项工作的进行,在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尽快制定核电行业标准,以适应当前核电发展需要。

六、尽快编制核电定额。目前我国尚没有核电站建造的定额,当前核电站的定额是参考20世纪90年代初的核工程定额,工程定额标准不统一,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等计算方法也各有不同版本。十多年来,国家经济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材料单价、人工取费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考虑到核电站投资较大,如果以1500美元/千瓦的造价计算,新建3200万千瓦的计划装机容量总投资额将高达近50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投资,需要详细的定额标准,并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进行修正。这样,既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经济控制,又能帮助投资主体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

七、尽快确定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在核电的发展上,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引进第三代的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以市场换技术,逐步掌握第三代技术。二是在已建成的第二代核电站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建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改进型的核电机组,并进行批量建设,如中核集团已经推出的CNP-600及即将推出的CNP-1000和CNP-1500核电机组;之后,结合我国中长期科研规划和国际核电的发展趋势,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化了的第三代核电站,创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实现我国核电工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活整个核电产业链。

八、核准制的配套程序要尽快跟上。国家对投资体制进行了改革,已将核电的审批制更改为核准制。根据核电发展规划,在今后的10年内,平均每年要开工3台百万千瓦机组,任务非常繁重,时间非常紧迫。但核电的要求极高,涉及部门多,要求审评的文件多。因此,核电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项目业主做好各项报批文件的申报工作,也需要国家尽快制定核准制的配套程序,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以利各有关方面提前做好准备,加快前期的审评工作。

解决能源供应短缺问题一要开源二要节流

据新华社信息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皇明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鸣认为,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短缺问题,一要开源,就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二要节流,就是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黄鸣代表说,社会对能量的需求不可遏止地猛增,地球上的能源消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世纪消耗的全部能源几乎等于前19个世纪所消耗能源的一半。人类正在过分地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等自然资源,使得地球上的自然燃料能源的储藏量正在急剧减少。同时,大量利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燃料,使得人类居住的环境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能源已成为地球人类大家庭最重要的问题。

2003年,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黄鸣联合56名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议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这部法律就获得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通过,从明年起将正式实施。在我国能源与环境形势相当严峻的情况下,该法将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将使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逐步占有重要地位,改善我国不合理的能源结构。

据黄鸣代表介绍,今后20年至30年内,我国具备开发利用条件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预计每年可相当于8亿吨标准煤。2003年,我国就已建成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57万千瓦,全国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和生产量均居世界前列,目前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200多万千瓦。他认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已具备初步技术与产业基础,为大规模商业化利用创造了发展条件。

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发展迅猛,太阳能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到2003年底,全国已安装光伏电池约5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达1200万平方米,使用量约占全世界的40%。太阳能光电灯作为新能源的应用开始普及,长江岸边的安徽省安庆市外滩公司的百余盏庭院灯利用的就是太阳能光电灯。根据《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报告》规划,奥运会场馆周围80%至90%的路灯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供电,同时将利用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供应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奥运村、奥运公园、奥运场馆的用电、草坪灯、公共照明以及部分空调和热水供应将会用上太阳能。

黄鸣代表预测,从目前各地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势头和国家制定的规划目标看,我国在2020年有可能将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提高到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10%,如果国家政策给予有力的支持,我国可再生能源事业还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使之真正成为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约9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70%的烟尘排放来自石化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如果我国能在2020年达到国家确定的可再生能源规划目标,将会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