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4-12-17 浏览次数:
据新华社信息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紧急叫停未经审批就开工的电站项目,而此前《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意见的紧急通知》已下发到电力行业的主管部门和发电企业的手中。这表明,尽管国内大部分地区仍在受电荒困扰,我国宏观调控部门仍将对违规电力投资项目痛下狠手。
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消息称,今年批准新建电厂的总装机容量为6000万千瓦,而实际开工的发电厂装机却达到了1.8亿千瓦,违规开工达1.2亿千瓦,是批准开工的两倍。而按照一些电力专家的预计,到2006年,我国的电力将会保持平衡供应,若不限制电厂建设,到2007年,电厂建设过剩的矛盾可能会有所凸显。
消息人士称,此次全国的治理整顿可能会分五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包括六个省市,分别为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和山东等。然后,再进行五次左右的清查,直到将全国所有省市清查完毕。
这六个省市将违规电厂项目统一清查后,报至发展改革委,再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联合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对项目的可研报告进行打分,分数高的,将被优先核准继续开工建设;分数低的,将会被推迟排队建设,至少不列入2005年的计划。此次清查治理也是对2005年的开工计划进行摸底。
在此次调控中,五大发电集团中的大唐电力可能受到较大影响。有业内人士称,在前几年不准开工新电厂的政策环境下,大唐在京津地区“违规”建设了许多电厂。而国电集团、华电集团也存在着违规现象。
据了解,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国务院紧急通知的精神,采取严厉措施,凡是未经国家批准的项目,一律停止建设,银行停止贷款。在土地使用、煤炭运输等方面,也将不予安排。
业内人士分析,这些措施里面,土地措施是杀手锏。运输方面,铁道部统辖的铁路可能会产生作用,但是这些电力企业会采用汽车或者水运的方式运输煤炭,一些地方的小铁路也不会听从命令。当然,这会增加这些发电企业的运输成本。但由于银行已经对违规电厂进行了放贷,停止贷款,将会产生银行的不良资产,这是个难题。
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介绍,按照每千瓦5000元的造价计算,今年开工的电厂若全部建成投产,总投入应为9000亿元。这其中,违规投资为6000亿元,即使按照发电企业20%的资本金计算,违规电厂投资中,来自银行的资金将达到4800亿。
据新华社信息 国家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欧阳昌裕日前表示,2005年我国电网和电源投资失衡的矛盾将开始显现。
欧阳昌裕说,据初步统计分析,2005年我国将投产机组6840万千瓦以上,其中上半年投产2380万千瓦以上,年底发电装机将超过5.1亿千瓦。在近年电力紧缺的背景下,大量资金涌向电源建设领域,新一轮电力过剩苗头、电网电源投资失衡的矛盾开始逐步显现。
据各电网电力电量平衡结果,2005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主要特征为:一是缺电范围可能缩小,拉限电电网数不会超过24个省级电网。二是缺电程度有所缓解,最大缺口1200万至2000万千瓦。三是季节性缺电较为明显,四个季度中缺电较为严重的分布在第一和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缺口在300万至7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西北等电网;第三季度缺口在1200万至20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重庆等电网。在安排好跨省区电力电量交换的基础上,第二、四季度电力紧缺状况将得到很大缓解。四是电煤供应等随机性缺电因素明显,若电煤供应得不到保证,缺电程度要加深。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分析结论是基于前述项目能够按计划如期投产,电煤供应得到较好解决而得出的,如果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或电煤供应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缺电则更为严重。
欧阳昌裕表示,2005年要高度重视电网和电源投资失衡问题,千方百计增加电网投入。
建设强大的网架结构、充裕的跨区跨省交换能力和输配协调的电网是建立竞争开放电力市场、发挥现有发电能力和减少装机、节约资源的客观要求。研究表明,实现前述目标,电网投资应占行业投资的40%至50%,在电网滞后阶段更要达到50%左右。1998年以来,电网投资比例逐步接近合理水平,电网瓶颈制约得到初步缓解。随着近些年电力再度紧张,电网投资急剧下降,初步估计2003年电网投资比例下降到30%左右,2004年前三季度为28.4%。电网建设滞后效应可能在近几年凸现,在电源供应总量满足需要的基础上,也可能因电网滞后造成局部地区继续拉限电。电网滞后表面原因是电网资本金不足,根本原因是没有出台独立合理的电网环节电价,造成电网收益偏低,这亟待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欧阳昌裕说,初步统计分析表明,今年开始投产电源容量有大幅度增加,其中有相当容量是未经过国家批准而自行开工建设的项目,这些投产项目既对缓解当前缺电、实现供需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优化电源结构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妥善处理好自行开工建设电源问题,符合国家电力发展规划的项目,宜加快补办手续并按期达产。对不符合国家规划特别是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也要尽早研究对策,及时处理,避免大规模投资浪费。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项目建设宏观调控机制,尽早建立电网与电源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机制。在国家统一规划的前提上,通过市场公开招投标,选择电源项目投资主体,从制度上解决电源无序建设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