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1-06-13 浏览次数:
据新华社信息 业内专家指出,西北电力发展应着重抓住以下五个战略重点:
一、加快黄河上游水电滚动开发,把西北水电建成全国重要的调峰基地
加快西北能源资源开发,首先是要加快黄河上游水电开发。黄河上游自青海龙羊峡至宁夏青铜峡918公里河段,落差1324米,规划大、中型水电站25座,总装机容量1665万千瓦,年发电量591亿千瓦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之后。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还会有大幅度增长。目前已建成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等7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538.8万千瓦,还有18座电站有待开发建设。这一河段的开发条件,在国内具有独特的优势,除黄河上游的水力资源外,西北地区的汉江、白龙江、伊犁喀什河等河流的水力资源亦很丰富,开发条件也比较优越,可根据各省计划适时开发。
二、积极推进跨大区联网,实现西电东送
西北电力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跨大区联网。其具体项目主要有三个:一是西北与华中联网,规模为36万千瓦,计划2004年投产;二是西北与川渝联网,初期规模为60万千瓦,以后可扩大到120万千瓦,计划2004年投产;三是西北与华北联网,初可研究即将完成。
西北与华北、华中、川渝联网,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水火互济、丰枯互补和跨流域补偿调节,并使三个大区电网的电力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特别是西北与华北联网,将打开“西电东送”北线大通道,实现“西电东送”战略。
三、调整电源布局与结构,优化发展陕北、宁夏火电基地
西北煤藏丰富,主要集中于陕北、宁夏、新疆三个地区,煤质好,开采条件优越,建设费用低。陕北、宁夏都有建设千万千瓦火电基地的潜力,而且均为坑口电站,发电成本低,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调整西北电源布局和结构,优化建设陕北、宁夏两个火电基地,实现电力外送,变输煤为输电,对于加快西北煤炭资源开发,减轻发达地区的环保压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与此同时,还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发西北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风能和太阳能等资源,尤其是要在新疆、青海、陕西等天然气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发展气电。“十五”期间将建设甘肃西固、兰州和青海格尔木以及新疆库车等燃气电站。
四、大力加强电网建设特别是高一级电压网架建设
西北电网迫切需要在330千伏之上发展高一级电压。根据西北的特点和330千伏电网的实际,西北电网高一级电压拟采用750千伏。其理由,一是750千伏是330千伏之上合理的电压配置;二是750千伏是国家标准电压等级;三是750千伏在世界上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已经具有30年的运行实践经验和设备制造能力,国内制造商也表示有能力在3一5年内研制出产品:四是西北电网同全国其它电网相比,规划电网服务面积大,主要负荷集中在关中、兰州、银川、西宁一带,能源基地至负荷中心及各负荷中心之间的距离较远,东西部水火电补偿调节潮流大、距离远,这些特点都决定了西北电网采用750千伏具有更高的技术经济优势。
五、加快新疆电力发展,促进全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新疆目前尚未与西北电网联网,全疆内主要有乌鲁木齐电网及8个110千伏独立电网。加快新疆电力发展,首先是要改变全疆目前电网孤立、零散的局面,力争用3至4年时间实现全疆联网。同时,大力调整电源结构,重点建设以吉林台一级水电站为龙头的伊犁喀什河水电基地,以及托克逊、库车等火电基地。在实现全疆联网的基础上,适时推进新疆与西北电网联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