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1-05-09 浏览次数:
据新华社信息 从国家电力公司获悉,“十五”期间国家电力公司将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环保工作、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
“九五”期间,国家电力公司系统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特别是1996年国家提出工业污染源三年达标排放的要求和1998年国务院批复“两控区”后,国家电力公司狠抓了火电厂的技术改造、环保达标治理、脱硫技术国产化、环保新技术开发、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等工作,烟尘和废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环保脱硫技术国产化和产业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节能与环保(污染防止及生态保护)任重道远,二氧化硫治理任务艰巨。
“十五”期间,国家电力公司将积极贯彻大气法,在深化烟尘废水达标工作的同时,重点围绕大中城市、高硫煤地区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的火电厂,加大脱硫工作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在火电厂烟尘和废水基本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火电厂烟尘废水达标工作,加大治理力度,特别要加大非电除尘器改为电除尘器的力度,使公司系统除尘技术水平稳步提高。烟尘排放总量控制在320万吨以下,做到“增产不增加烟尘排放量”,废水重复利用率超过50%。
国家电力公司提出加大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力度。新建大型火电机组全面采用低氮燃烧器和分级燃烧技术,现有20万千瓦火电机组开始起步低氮燃烧技术改造,积极推进低氮燃烧技术和排烟脱硝技术的研究开发,为形成脱硝产业作准备。
在西部电力开发中(包括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加强和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和电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同时积极发展包括湿法脱硫、烟气循环流化床、电子束同时脱硫脱硝等技术的环保产业。加快清洁煤发电示范工程的建设速度。建成白马30万千瓦CFBC示范电站,建设烟台IGCC示范电站。(完)
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副司长苏波日前指出,调整结构和加快发展,是“十五”期间机械行业的最大主题。
苏波指出,结构调整是机械行业要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买方市场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是我国“九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这一根本性的变化,预示着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按市场需求来组织。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地调整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资本结构、人才结构和市场结构等,合理组织各种生产要素,使各种资源的投入产出达到最大化、高效化,并建立起能快速反应市场的运行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加快结构调整机制,不仅是“十五”规划的中心内容和工作主线,也是今后行业和企业要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
“十五”期间以我为主生产三峡工程右岸12台70万千瓦机组,使这一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按照积极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火电,适当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发电,加快发展电网,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方针,优化产品结构,发展大型、高效、环保、节能型电力设备。
2001年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在打破垄断方面已经有五大明显成效,“西电东送”工程已经启动,今年头两个月全国累计发电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是最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人士在对今年电力行业形势作分析预测时指出的。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今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2141亿行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5.41%,其中水电、火电、核电的增长率分别是16.23%、3.86%和21.55%。有关专家对2001年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作了以下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在打破垄断方面至少已经有五大明显成效,这表现在:一是电力工业企业政企分开的改革正在延伸。政府电力管理部门只负责行政管理、执法和监督,不搞生产经营,与企业彻底脱钩;电力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目前在电力行业,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自律服务、企业依法自主经营的格局已经形成。二是放开电力建设市场并引入竞争机制。电力行业建设项目的设计、安装及材料供应市场已基本形成,凡具备国家资质要求的设计、安装队伍,均可通过市场竞标获得建设项目。三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上海、浙江、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六省市场电力生产企业和电网经营企业,去年进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将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加以逐步推广。四是清理整顿电价有很大成效。近两年,国家有关综合经济部门督促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加大清理整顿电价、规范电价行为的力度,全国共取消各种电力乱加价、乱收费以及卖用电权、超计划加价金额400亿元,相当于每千瓦时电价降价5分钱。1999年年底已停止征收电表保证金和电费保证金。对于贴费政策问题,国家正在制定规范的意见。五是电力法制建设与行风建设是电力法制建设与行风建设发生巨变。电力系统将“纠风”工作纳入了企业管理范围,推行供电社会服务承诺制,创建示范窗口,全面开展了供电营业规范化服务工作。修改《电力法》也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国家正在加紧建设西电东送三大通道:北部——内蒙古、西北向华北、京津唐;中部——四川、重庆通过三峡通向华东;南部——云贵向广东送电。加上东北到华北、华北与华中、三峡与广东的南北相通,目标是形成“南北互联,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的格局。
——国家电力公司正在加大电网建设投入,积极推进全国联网。在加强完善各省主干网架、大区主干网架和受端网架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和加强大区电网之间互联,包括南北之间的纵向互联和西电东送的横向输电网架建设。
|正在加快实施“西电东送”工程。北部通道工程已正式启动。工程主要包括电源和电网建设。电源建设有黄河上游水电基地,陕北、宁夏两个千万千瓦以上火电基地;电网建设初期有公伯峡水电站外送,建设青海经甘肃、宁夏至陕西北部的750千伏线路,然后建设兰州至关中,最后建设关中至榆林的线路,最终形成西北电力750千伏环状网架结构。
——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在继续进行。城市电网实施一户一表,完善网络结构,改善电能质量,确保可靠用电;农村的“两改一同价”工作在继续进行。
——优化调整电力结构。通过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多行业升级,使电力工业发展方式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国家电力公司今年的“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活动已初见规模。活动内容有:建立电网调度信息公开制度;规范供电企业经营行为;公开服务承诺,规范服务行为;提高供电质量,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加强行风建设,接受社会监督。
在谈到今年的形势时,专家指出,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电力企业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将面对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各方面竞争,这对电力企业是严峻的考验。另外,受水、油、燃料、设备、材料等涨价因素影响,电力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很大,同时由于有些地区电价不到位,电费收缴困难,企业经营形势不容乐观。
有关人士还对影响电力行业发展的因素作了分析,这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为一体,体制上高度统一;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缺少同行业竞争主体,难以引入竞争。电力在经济运行上没有完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透明度不够。科学规范的电价体制还没有形成,电价制度缺少弹性和灵活性,电力投资机制不够规范。规范统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还没有形成,能源、电力资源难于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电力法规建设滞后,难以给改革、发展、生产和消费提供保护和支持。电网建设落后于电源建设。电力设计、规划不够规范,电力建设成本高、效率低、工程造价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