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1-03-19 浏览次数:
一、电力工业未来五年发展的规模
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建议》站在历史的高度,放眼世界,规划中国的发展,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综合考虑“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未来五年仍将是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全国未来五年电力需求平均增长速度在6%左右,到2005年全国电量可达到17660亿kW/h。为此,未来五年内全国装机投产规模为9930万kW,投资规模大约为8000亿元,其中电网投资可占到40%,即3000多亿元。到2005年预计可实现全国总装机量38800万Kw,相应煤机利用小时数超过5000。人均装机与发电量分别可达0.28kW和1260kW/h。
二、未来几年电力工业的结构调整
按照《建议》要求,电力工业结构调整是调整电源结构,加强电网建设,推进全国联网,推广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
1、电源结构
(1)大力发展水电。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电力工业的首要任务是积极开发西部水电资源,实施西电东送。重点开发长江、黄河上游以及澜沧江和乌江中下游,实现流域梯级滚动开发。预计到2015年前后,水电比重由目前的23.5%提高到30%以上。未来五年中,预计在西部开工建设龙滩、公伯峡、小湾、三板溪等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电站。在东部建设泰安、桐柏、琅琊山、宜兴等抽水蓄能电站。
(2)优化火电结构,发展坑口大机组火电,压缩小火电。燃煤电厂主要建设单机容量30万kW及以上的高参数、高效率、调峰性能好看项目。重点在西北、中西部地区分阶段、分批建设坑口大机组火电。结合“西气东输”工程,在北京、华中、华东地区开工建设180万kW燃气机组。
(3)适度发展核电。未来五年中,以国产化为前提,积极推进山东核电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
(4)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未来五年,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规划建设47.6万kW风电,在东南沿海地区建设28万kW风电,预计在2005年末全国风电总规模达到118万kW。
2、电网建设
(1)加大电网建设投入。未来五年电网投入预计为3200亿元,新建220kV及以上交流输电线路与电源新开工容量比为7.83km/万kW,新建220kV及以上变电容量与电源新开工容量比为2.91kVA/kW,分别比前五年增长2.69km/万kW和1.28kVA/kW。
(2)建设好各区域网和省电网的主干电网架,使之与电源布局相适应,容载比例合理、网架结构坚强,电网安全稳定性提高。
(3)继续加强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提高城市电网供电能力,完善电网结构,改善电能质量。搞好农村电网,减少电网网损,降低电价。重视西部地区城乡电网的建设和改造。
3、用好现有发电能力
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实行经济调度,优化配置资源,积极开拓市场,增供扩销,将现有的发电能力变为现实的用电能力。
4、推广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
更新改造20万和30万kW级火电机组,提高机组的等效可用系数和调峰能力,降低煤耗,未来五年平均降低煤耗10~15g/kW/h。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提高大中型水电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增容改造部分水电机组,提高出力和效率。加强输配电网管理、建设,降低线路损耗。
三、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的发展趋势
《建议》明确指出,西部开发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一批交通、水利、通信、电网和城市基础实施等重大工程,实施“西电东送”。
我国电力工业已进入以三峡电网建设为龙头,推进大区互联,实现全国统一联网的新阶段。“西电东送”是我国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电东送”必然极大地推动全国联网,全国联网首先立足大区电网和大区之间与独立网之间的互联。以三峡电站为中心,建设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联网和送电线路,并在条件成熟的电网间实现周边联网。伴随着2003三峡电站的发电,将建成东联华东,西接川渝电网,为发挥长江与黄河流域水电的互补效益,建设川渝与西北的联网工程;伴随着黄河上游水电基地的开发,建设西北与华北的联网工程,实现两大电网的互联,进而实现西北电力向华北的输送。伴随着内蒙西部、山西火电基地的建设,逐步加大京津唐地区电网的送电容量。伴随着公伯峡、西藏自治区拉瓦水电站的开发和建设,积极开展西北向与华北送电方案的研究,适时实现西北与华北的联网。同时配合公伯峡送出,以项目带动西北地区高一级电压等级的建设。到2005年基本形成大区电网互联的格局。到2015年,基本实现西部大型水电远距离输电至我国东部,最终形成我国电网的“西电东送”、“南北互联”格局,形成全国统一高度的联合电网结构。
由于近来油价的上涨和未来五年油价的不稳定性,广东关闭了许多小的燃油发电机组,广东的用电供不应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广东省未来用电需求还会快速增长,加大向广东送电的力度势在必行。预计到2005年要实现从云南、贵州、三峡地区向广东送电1000万kW的目标,同时在2005年以后随着龙滩小湾等电站的建设,继续加大向广东送电的力度。将南方建成一个由多回交直流组成的西电东送主网架,为实现南北电网互联奠定基础。
为满足未来五年西电东送,南北电网互联,实现可持续发展,近五年内在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新开工项目约4500万kW,占总开工规模45%,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云、桂、黔三省区,其中水电大约为1600万kW。到2005年,西部地区总装机容量预计可达11700万kW,占全国总装容量的29%,比2000年提高3%左右。装机容量年平均增长比全国平均高1%以上。
四、电力工业体制改革问题
1、电力工业的当务之急是体制改革,现行体制存在的三大矛盾:一是多家办电和一家管电的矛盾。目前我国多元化投资主体办电的格局已经形成,但计划经济沿袭下来的“集中、垂直、一体化垄断体制”仍未触动。据了解,目前仍有50%的原部直属企业与输配电企业实行一体化的垄断管理。发电、输电、配电分开是建立开放竞争的电力市场的必要条件。二是开放竞争和封闭垄断的矛盾。市场经济要求开放竞争,而传统的电力体制实行发电、输电、配电一体,造成的封闭垄断直接损害了广大电力用户的利益。三是社会效益和企业利益的矛盾。电力行业是基础产业也是服务行业,它的宗旨是提供充足、优惠、廉价的电力。市场经济要求发电、输电、配电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和“输配分开、选择供电”,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电价。输电和配电环节的电力企业需要实行“保本微利”,不允许从电力电量交流中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由此就产生了讲求社会效益与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矛盾。由此可见,三大矛盾已成为阻碍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巨大障碍,必须加以解决。
2、电力体制改革的措施。结合电力体制的现状,本着有利于调动中央、地方、部门、企业、社会多方面的办电积极性,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法则,打破封闭垄断,优化资源配置,为“西电东送”开辟通道,扫清障碍,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电力企业行为,提高电力行业整体效益的精神,采取如下措施。
(1)厂网分开。实行发电企业的资产重组,改变产权关系,实行多元化产权结构,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从根本上切断电网企业与发电企业的“资产纽带关系”,以避免与发电企业产生关联利益和垄断利润。
(2)输配分开。建立独立的供电公司是输配分开的主要内容。对供电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股制改造,使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
(3)电网共管。目前管理电网的电力集团和省电力公司,都是国家电力公司的全资公司,按照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全资子公司仍需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改组为股份制的企业。“共管”是指股东各方在董事会共同制定电网管理办法和协调各方利益。
(4)输变电网的营业范围,按经济区域划分,按行政区域划分带来的市场避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