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政策文件

张国宝认为西电东送为外资提供广阔市场

发布时间:2000-11-23 浏览次数:

〈一〉加入WTO对机械工业的影响

加入WTO后,总的看,机械工业产品和市场将发生三个变化。一是我国关税总水平和一些敏感商品的进口关税要有较大幅度下降,非关税措施(进口控制)要逐步减少或取消,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二是商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更趋激烈,国内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商品由于享受世贸组织规定的最惠国待遇和超国民待遇,出口竞争力进一步加强。质量与国外产品差距较大或国内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的商品,将面临进口商品的巨大竞争压力,甚至严重冲击;三是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将逐步接轨和融合,逐步进入国际经济循环,参与国际交换和分工,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和生产用原材料、零部件的协作配合。机械产品将直接面临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商品的竞争。这些变化,既给我国的机械工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对着不可回避的挑战。

1、加快机械工业深化改革的步伐,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入WTO,将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缩短国内市场走向有序、规范的时间。还将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壮大,就必须尽早按国际的标准体系、市场需求、价格标准和营销惯例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推动技术进步,真正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营机制。

2、改善机械产品的出口环境,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加入WTO,可以使机械产品的出口,长期地、无条件地享受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避免某些发达国家出于政治目的对我施行的要挟和歧视性待遇。对于没有与我国签定双边互惠贸易协定的发展中缔约国,也可以自动享受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向这些国家出口机械产品,使出口市场多元化。

3、有利于技术引进、利用外资,促进机械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入WTO,可以扩大对外开放、繁荣国际贸易与经济技术交往、开辟稳定开放的国际市场,创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国际经贸的外部环境。加入WTO,实施WTO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规定”,将有利于机械工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工作更顺利地开展,促进机械产品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二〉加入WTO应采取的对策

1、积极推进机械工业的战略性重组,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机械工业的生产集中度,增强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首先,培育、壮大现有的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要以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作为战略与改组方向,通过工程成套、主配结合、横向联合、纵向延伸、多种经营、混合兼并等多种途径,实现企业低成本、超常规、高效率发展,以提高现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鼓励、支持一批重点发展企业优化内部组织结构,实现规模经营。要按照“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要求,降低零部件自制率,努力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现状;企业内的零部件和工艺生产车间除满足本企业要求外,积极面向社会,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要素的作用,从而形成规模经济;要切实加强研究、开发、设计和总装、调试、服务两头的能力建设,尽快向两头强、中间精的结构模式转变,以提高市场应变和快速反应能力。

2、努力做好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作,提高市场竞争力。一是优先发展一批重点产品,要集中扶持一批市场容量大、体现机械工业实力水平、事关全局、对行业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缺门、短线产品。主要围绕国内、国际市场,有形、潜在市场,城市、农村市场,生产资料、消费品市场需要来选择重点发展产品。二是适当限制一批生产能力闲置、市场供应远超过市场需求的长线产品的生产。三是坚持淘汰一批技术、性能落后、资源浪费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产品。四是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产品。

3、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存量资产作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首先,对现已较成熟并已得到一定推广应用的技术,重点企业要加速普及和应用,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资金利用率,快速响应市场。其次,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建立自主开发体系。在一些大型企业已建立起来的技术开发中心,要逐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开发出市场需要,又有自主工业知识产权的产品。对大批中小企业,要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组成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

4、加快机械工业全方位开放的步代,推进全行业的外向发展战略。首先,要选择一些能够提高机械工业总体制造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长期缺乏资金投入的行业,打破常规、对外全面开放,最大限度地吸收国外资金,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一些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如基础件行业、重型机械行业等。其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机械工业企业走出国门,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尽可能多地给企业一些对外经贸权,调动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扩大外汇留成、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增加出口保险险种、确立出口企业优先制度、制定税收扶持政策等等,力争使机械产品出口上一个新的台阶。再次,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到境外办厂、购厂、投资、合资、合作、经销的方式,积累经验,逐步扩大,挺进国际市场。同时,要对现已具备一定条件的大型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使之逐步发展成集工、贸、商、财于一体的跨国公司,真正把企业放到国际市场中去,发展壮大,加速企业的外向经济发展,提高机械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电力改革将加大力度

据新华社信息记者从国家经贸委电力司获悉,我国电力工业经过20年的发展改革,目前全国发电领域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已经形成。为引入有效竞争,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步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社会用电负担,国家将加大电力改革力度。

据了解,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加快发电和电网分开经营的步伐,逐步将电厂从管理上、产权上与电网分离,电网经营企业一般不再保留发电资产,原则上不再投资和管理电厂;重组现有的行业结构,形成数量适当、规模相当、股权多元化的发电公司;积极推进大用户与独立发电企业之间的直接见面,购售电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国家经贸委电力司司长史玉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力度,要按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要求,逐步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当前要继续做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试点工作,逐步建立竞争开放、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

有关专家建议,国家应尽快完善发电、输配电和售电三阶段的电价体系,在厂网分开并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后,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应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输配电价格由政府按照合理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则核定;用户销售的电价应在中央政府的宏观指导下,由省级地方政府按照国家政策具体核定。

据了解,国家正在研究《电力法》的修改问题,重点补充市场竞争、政府监管的内容,制订市场运营和交易规则,合理划分政府电力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的权力与责任,增强《电力法》的可操作性,推进依法管电、依法办电、依法用电。(完)

张国宝认为西电东送为外资提供广阔市场 

据新华社信息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在此间说,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将为外资提供广阔市场,整个“西电东送”工程的市场将超过1000亿元,中国欢迎外商参与“西电东送”项目建设特别是投资兴建水电站。

据悉,“十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加快实施“西电东送”南线的电源和输电线路建设,包括投资300亿元建设贵州至广东,云南至广东,三峡至广东等多条长距离、跨省间输变电线路。如果加上电源建设,投资规模更大。其中,装机容量均超过400万千瓦的云南小湾和广西龙滩两个水电站,总投资即达到500亿元。

张国宝强调,我国正在加快进行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核心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厂网分开后,独立发电厂能够竞价上网,这将有助于打破电力部门的行业垄断,为外商进入中国电力市场扫清障碍。

据悉,在直流输变电线路建设上,我国将利用外资引进部分设备和技术。张国宝说,过去我国曾使用世界银行、亚洲银行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购买火电设备。随着电力供应形势的变化,今后国家将把国际金融组织和政府间贷款更多地用于输变电线路建设上。

张国宝说,早些时候公布的西部大开发的相关优惠政策,“西电东送”工程都可以享受。此外,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水电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增强西部水电的市场竞争力。(完)

四川电力工业将注重结构调整

据新华社信息四川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李亚平近日在京指出:四川能源工业已经结束了短缺经济时期那种以数量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发展阶段,正进入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新一轮发展时期。

“十五”期间,四川电力工业的中心是加快水电开发,优化调整电力结构,在全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发展水电产业链,将四川尽快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和重要的“西电东送”基地。为此,应优先开发大型水电工程,并实行大型水电开发和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相结合;结合大型水电站开发,加强和完善省内主干输电网和“川电”外送通道建设,同时继续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关停能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的小火电;适当建设天然气电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