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西藏“十一五”重点能源项目雪卡水电站投产发电

发布时间:2008-09-28 浏览次数:

西藏“十一五”重点能源项目雪卡水电站投产发电

新华网 总投资7.23亿元的西藏“十一五”重点能源工程项目——雪卡水电站首台机组26日正式投产发电。这对缓解藏东南供电紧张状况及保证藏中电网安全稳定将起到积极作用。

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林芝巴河雪卡水电站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王立东说,雪卡水电站是西藏自治区“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第一个开工的重点建设项目,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发电,建成后将有力缓解林芝电网供电紧张的局面。

王立东说,雪卡电站于2006年6月开工,经过指挥部和各参建单位的不懈努力,克服了工期紧、地质结构复杂、雨水多、施工技术难度大、环保要求高等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阶段性任务,按期实现了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的目标,电站总装机容量达4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82亿度。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白玛才旺说,雪卡水电站的建成发电,将从根本上解决林芝地区长期缺电问题,将为林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撑,对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通过拉萨至林芝220千伏输电线路将富余电量送往拉萨,为保证藏中电网安全稳定,缓解拉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电网特高压线路工程山西段完成竣工预验收

9月22日,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线路山西段的竣工预验收工作圆满完成。特高压线路工程山西段为全线第1~3标段,总长107.484千米,铁塔212基,途经长治市长子县,晋城市沁水县、泽州县。

国网交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专门编制了《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线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验收单位按工程投运前的全面检查标准,对铁塔和导线工程进行验收,另有两个小组进行测量和地面检查验收。预验收的提早完成,为竣工验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能源巨头共建芜湖核电 建成后皖沪平分电量

力争“十一五”开工“十二五”投产,建成后皖沪平分电量

芜湖核电之梦更进一步。日前,皖能电力、申能股份同时发布公告称,两公司将与中广核、上海电力共同投资设立安徽芜湖核电公司。

中广核芜湖核电项目位于芜湖市繁昌县内长江南岸,处于皖电东送通道上,毗邻长江三角洲负荷中心,具有良好的选址条件和区位优势,拟规划容量为4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300亿千瓦时。一期建设2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芜湖核电项目既可就近向皖南负荷中心供电,还可兼顾“皖电东送”,满足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不断增长的电力需要。

据了解,早在2006年9月,省发改委、中广核和芜湖市发改委就已联合向国家发改委上报了《芜湖核电站项目建议书》。同年11月,中广核集团芜湖核电筹建处揭牌。2007年,上述投资各方签署了《合作建设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框架协议》。目前,省发改委与中广核正联合向国家上报安徽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已经编制完成。据了解,各方将争取芜湖核电站一期工程在“十一五”期间开工、“十二五”期间投产。根据此前达成的框架协议,此项目核岛主设备将由上海电气集团制造。(朱礼文 陈大名)

08年电力行业整体业绩下滑或已成定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发电量和用电量增速下降,折射出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对电力行业来说,2008年全年整体业绩大幅下滑已成定势,部分企业扭亏存在困难。

据中国证券报9月25日报道,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公布了8月份电力工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规模以上发电量同比增长5.1%,比3月份的16.6%下降1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也持续回落。业内人士分析,发电量和用电量增速下降,折射出政府宏观调控已取得效果,经济增速开始放缓。

中电联的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增长幅度在3月份达到高峰,当月增幅为16.6%;此后开始回落,4-8月份分别为12.8%、11.8%、8.3%、8.1%、5.1%,8月份的增幅比3月下降1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008年社会用电量增幅也是在3月份达到高峰后一路下滑,3月份当月同比增幅为14.4%,4-8月份增速分别为11.7%、11.1%、8.4%、7.7%、5.4%,8月份比3月份的增速下降了9个百分点。

东吴证券分析师表示,现今社会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使用电力,而且电力生产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不像其他行业产品还有库存,会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干扰,因此电力增速的变化可以比较及时和准确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变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2008年2-8月份,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同比分别为15.4%、17.8%、15.7%、16.0%、16.0%、14.7%、12.8%,3月份也是高峰,8月降幅也较大,其趋势与电力的增幅变化基本一致。

分产业用电情况看,根据中电联的分析,2008年以来第二产业用电增速始终低于全社会用电增速,而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一直高于全社会用电速度。1-3、1-4、1-5、1-6、1-7、1-8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1.21、1.1、0.82、0.54、0.30、0.2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第二产业用电增速明显回落是全社会用电增速回落的最主要因素。事实上,政府加大力度进行调控的也正是第二产业中能耗大的方面,特别是没有规模效益的小企业。这表明,政府的调控已经见效,某些行业过热的现象得到遏制。

对于2008年第四季度的情况,平安证券分析师王凡表示,9月1日-9月20日仍属奥运限产期间,电力需求反弹力度可能较为有限,10月份之后的反弹应该较为明显,但对反弹力度不宜过于乐观。

王凡分析,近期用电量下降增速较快,特别是8月用电量增速较7月大幅下降,已无法用电煤供给因素来解释了,而应归于需求侧的变化。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统计,8月份国家电网内缺煤停机数量持续回落。她分析,8月份用电增速较7月下降,其中约1/3的幅度可以用奥运因素来解释,剩余2/3只能用宏观经济因素解释,宏观经济减速对发电增速的影响可能超过市场预期。

不过东海证券分析师认为,中国2008年夏天气温偏低,雨水偏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导致居民夏季用电量有所减少。另外,出口环境有所恶化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王凡表示,对电力行业来说,2008年全年整体业绩大幅下滑已成定势,部分企业扭亏存在困难。即使2009年煤价维持相对稳定,火电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将不及2007年,预计行业平均的ROE水平将低于5%,长期看不足以支撑行业持续发展。

但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中国经济增速的这种变化,主要是来自于政府对经济的主动调控和奥运影响,而相对不可控的因素只是外贸环境的恶化。因此,目前中国经济只是增速有所放缓,而不是衰退。

南方电网投资100亿元 支持昆明电网建设

日前,昆明市与南方电网公司达成意向协议,“十一五”期间,南方电网把昆明电网工程项目由64项增加到91项,金额由47.58亿元增加到100亿元再造一个昆明电网,力争将昆明建设成为全国电力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统一规范建设的样板城市。

长期以来,南方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和昆明供电局对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针对当前昆明市正在努力营造“三最四低”投资环境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南方电网公司决定以“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标准建设现代化的昆明电网,以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来支撑昆明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云南:火电撑起电力产业一片天

在云南水电发展突飞猛进的时候,火电也在大踏步向前。多年来,云南省水电和火电的发展方针是:优先发展水电、协调配置火电。在这样的情况下,火电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据云南省煤炭学会专家杨威立介绍,在云南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是最重要的,其所占比重一直都在70%以上,而由其支撑起来的火电也是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火电发展不断加快

经过30年的发展,2007年云南火电机组比上年新增240万千瓦,全省火电装机已达971.4万千瓦,将近占电力总装机量的一半。

“云南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在全国排第8位,具备发展火电的有利条件。”杨威立说,但是在1978年时,云南的火电厂屈指可数:装机7万千瓦的开远火电厂,6万千瓦的阳宗海电厂,15万千瓦的宣威电厂。经过30年的发展,2007年云南火电机组比上年新增240万千瓦,全省火电装机已达971.4万千瓦,将近占电力总装机量的一半。

云南省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宋令说,2002年以来,全省大力发展了一批火电项目,使水火电的匹配能力进一步增强。到了2003年,云南电力告别了过去每年投产十万千瓦装机的蜗牛行进时代,电源投产进入了高峰密集期,实现了全省装机1000万千瓦的突破,然而,这样的装机远远不能满足省内电量需求。到2006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1854.3万千瓦,其中水电1012.6万千瓦,占54.6%,火电841.7万千瓦,占45.4%。“水电火电的互补发展,促进了全省电力的洪枯调节和互补,提高了全省电力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全省电力朝着更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发展。”宋令说。

未来发展出现瓶颈

“到2010年,云南的原煤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亿吨,但据分析,届时煤炭缺口也将达到破天荒的2000万吨。”

根据规划,云南省将着力建设滇东、滇南和滇东北三大火电基地,来加快推进火电项目建设。宋令介绍说,目前,三大火电基地中,滇东火电基地已基本建成,滇南火电基地也初具规模,滇东北火电基地建设也正式启动,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就在火电装机迅猛发展的时候,2005年,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开始出现:电煤紧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以2007年为例,由于缺煤,全省有近300万千瓦燃煤机组缺煤停机,加之来水不足,水电出力减少,电力供应紧张,工业用电量呈下降态势。”杨威立说。

而杨威立最“可怕”的预言是,电煤供应紧张将持续到“十一五”末。到2010年,云南的原煤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亿吨,但是据杨威立分析,届时煤炭缺口也将达到破天荒的2000万吨。“这么大的缺口必须得靠节能来调补。”云南省节能协会顾问王继云对记者说,要加大能源研究力度,做好战略规划,节能是在调整经济结构上要重点做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