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我国电网防冰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发布时间:2008-09-12 浏览次数:

上半年主要发电企业运行可靠性指标总体平稳


2008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火电、水电机组运行可靠性综合指标总体平稳,机组台年平均利用小时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2008年上半年五大发电集团、各主要地方电力投资公司火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91.21%,同比下降0.96%,但仍处于较好水平;台年平均非计划停运次数和时间分别为0.83次和47.71小时,与2007年同期基本持平;机组台年平均利用小时为5,375.86小时,同比下降了约170小时。

2008年上半年五大发电集团、长江电力及广东粤电等企业的水电机组等效可用系数为92.51%,同比上升0.59%;台年平均非计划停运次数为0.22次,同比增加了0.13次;台年平均非计划停运时间为5.10小时,同比下降了9.89小时,出现这一明显变化的原因是上半年水电机组没有发生长时间的非计划停运;机组台年平均利用小时为3,460.26小时,同比减少了约150小时。

中国内陆核电择定AP1000加速“冲刺”


首批内陆核电全部采用AP1000技术,技术争论平息后将推进其审批进程

随着技术路线的确定,首批内陆核电的审批面临“最后冲刺”。

“按照内陆核电厂址进行标准设计的AP1000是最合适的内陆核电堆型。AP1000核电技术安全性更高、批量化后经济性明显,在内陆建设AP1000核电站具有独特的综合优势。”国家核电董事长王炳华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内陆核电的技术线路将首选AP1000。

这是自“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标结束后,中国官方首次对内陆核电的技术线路作出表态。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目前,首批内陆核电已确定全部采用AP1000技术,更重要的是,“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内陆核电的发展会有一个加速。”

最有希望首先拿到“牌照”的是湖北咸宁大畈核电项目、湖南益阳桃花江核电项目和江西彭泽核电项目。这些项目分别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下称中广核)、中国核工业集团(下称中核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下称中电投)主导投资建设。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上述三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此外,安徽、吉林、甘肃等省市也申报了核电项目,国家发改委对此也正在调研中。

按照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下称《规划》),中国核电站选址主要在广东、浙江、山东、江苏、辽宁、福建等沿海省份选择。但是近年来,中国内陆地区也饱受能源匮乏之累,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重庆、四川、甘肃、吉林在内的多个内陆省市向中央提出了建设核电站的计划。

技术路线的选择一直是中国核电发展的难题。2004年9月,国家启动了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标工作。2006年底,中国国家核电技术招标机构最终选择了美国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和肖工程公司联合体作为优先中标方,引进AP1000技术,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共计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随后,阿海珐集团(Areva)也获得了广东台山核电项目两台机组的订单,其采用的是EPR技术。

而即将迎来“大发展”的内陆核电,采用何种技术成为中国核电发展的关键。

王炳华透露,目前国家核电正全面推进内陆AP1000核电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包括:进一步协助有关方落实内陆核电站厂址的准备;开始组织实施AP1000内陆电站的研发设计,确定了AP1000内陆核电国产标准化设计工作时间表,并已经开始实施。

近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负责人表示:“把建成内陆核电站作为真正消化吸收三代核电AP1000技术的标志之一。

中电联专家对记者透露,中国正准备调整《规划》,将一批内陆核电站项目也列入《规划》之中,这是对中国能源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

我国电网防冰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国家电网公司防冰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成果。9月3日,国家电网公司在湖南长沙召开科技防冰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协调会。

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防冰减灾关键技术研究计划共安排课题52项,目前已完成7项,其他课题均按计划有序推进。

在冰灾预防技术方面,已提交的成果有电网差异化设计标准、中重冰区抗冰通用设计、输电线路抗冰标准技术经济分析等,防覆冰涂料已完成近30种配方的研制。在冰灾处置技术方面,20套微气象自动监测站、光栅覆冰状态测量系统、多圆柱体测冰传感器、机械除冰装置设计、小型电网监测无人机3台初样机等均已完成;导、地线融冰,微波源激励除冰的仿真,电磁振动模拟等试验研究有序开展;固定式、移动式融冰装置已完成方案设计和硬件订货,预计年底前投入现场运行。在灾后恢复技术方面,电网除冰运行方式、冰灾后恢复原则及控制技术等成果已经提交。

防冰减灾科研课题研究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责任大,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充分发挥集团化优势,充分调动国家电网公司内外科研力量,统一优化配置国家电网全公司科技资源,形成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电网科技防灾减灾科研攻关新格局。今年一定要研究出几项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和成果,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做好防范冰灾的准备,实现快出成果、出大成果的攻关目标。

湖北出台2010年新能源发展规划


记者从湖北省发展改革委获悉,2010年湖北新能源发展规划:

风力发电:风电装机超过10万千瓦,发电量超过15亿度;

秸秆发电:建成秸秆发电项目15个以上,装机近40万千瓦,发电量25亿度以上;

沼气发电:使用沼气池达300万户,沼气年发电量超过3亿度;

太阳能利用:到2010年太阳能热水系统达到5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超过5000千瓦,光伏产业链产值达到150亿元。

三峡电站月发电113亿千瓦时占全国3.3%


中国三峡总公司向新华社记者提供资料称,继7月份发电量首次突破百亿千瓦时后,全球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8月份发电量再创新高,达到113亿千瓦时,约占全国同期总发电量的3.3%。

今年汛期长江来水量并不丰裕,截至目前,三峡入库流量最大仅为41000立方米/秒,比去年同期最大流量小10000多立方米/秒。7月份长江上游来水比常年少25%。进入8月份以后,三峡坝址流量超过35000立方米/秒的仅3次,累计时长6天。

中国三峡总公司精细调度三峡机组运行,保证设备高效稳定运转,同时优化水库和电力调度方式,基本上杜绝了电站弃水调峰。三峡电站7月份发电量达103亿千瓦时,这一电量大约可供北京市用2个半月。8月份三峡电站所有机组基本保持满发,单日最高发电量达3.89亿千瓦时,月发电量113亿千瓦时,创下2003年7月三峡电站首台机组投产以来的最高记录。

至9月5日,三峡电站(含电源电站)投产总装机容量达1760万千瓦,初步设计中的左、右岸26台机组已有25台投产,三峡右岸最后一台机组目前正在加紧安装,预计10月底11月初可并网发电。

内蒙乌拉特中旗近五万千瓦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据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政府介绍,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乌拉特中旗风电厂4.95万千瓦、共66台风机日前全部并网发电。

据了解,乌拉特中旗巴音杭盖风场,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巴音杭盖苏木西约16公里处,风电厂建设条件优越,风能资源丰富。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这里建设风电厂,一期工程安装了66台金风750型风机。

乌拉特中旗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实地测风分析,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每秒8.9米,年有效风时为8370小时,发展风电产业前景广阔。这个旗自2004年以来加大了风电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山东鲁能集团、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国电龙源电力集团、巴彦淖尔富汇风力发电公司、神华集团国华能源投资公司等大企业前来建设大型风电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