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水火电打捆投资19.2亿西北电力外送枢纽竣工

发布时间:2008-09-01 浏览次数:

呼伦贝尔360万千瓦煤电基地项目正式开工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日前说,呼伦贝尔360万千瓦煤电基地项目是在一个地市一次开工规模最大的煤电项目群,是我国大型煤电基地建设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张国宝在此间举行的呼伦贝尔360万千瓦煤电基地项目开工仪式上说,这一项目的建设,将为东北地区特别是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电力供应,也将有利于促进呼伦贝尔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

据了解,国家作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加快,电力需求也快速增长。虽然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但分布不均衡,加上经过长期开采,已不能满足本身需要。而呼伦贝尔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储量达306亿吨,相当于东北三省的总和,加上地表水资源丰富,使之成为推行煤电一体化示范的理想地区。

2004年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大连召开东北地区电力建设和规划工作会议,提出了开发呼伦贝尔煤电基地、向东北负荷中心送电的设想。经过专家多次研究论证,经过市场化的项目招标评选,国家发展改革委最终核准华能集团、北京德源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为该项目的投资方,各投资建设2台60万千瓦机组。

据介绍,呼伦贝尔360万千瓦煤电基地项目将于2009年先期投入使用3台机组,2010年再投入3台。整个项目工程总投资163.99亿元,其中电厂工程投资111.66亿元,配套煤矿投资52.33亿元。另外,呼伦贝尔至沈阳的输电线路采用500千伏直流线路,全长965公里,工程投资64.51亿元。

有关人士称,工程项目投产后,按每年发电6000小时计算,6台机组年发电量约216亿千瓦时,年上缴利税25亿元左右。

国内的能源企业加速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

面对煤炭资源紧缺、传统产业升级需求的双重挤压,国内能源企业纷纷加速实施“煤电一体化”战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29日表示:已正式成立“国投大同能源有限公司”,以煤电一体化经营促进资源就地转化和产业升级。

此前,华能集团、国电集团等已在内蒙古、山西等煤炭资源丰富省份分别组建新的能源公司,战略目标均锁定“煤电一体化”经营。

据悉,新成立的国投大同能源有限公司的煤电一体化项目由年生产、年洗选能力240万吨的矿井、选煤厂及煤矸石电厂组成,并配套建设一条铁路专用线及装车系统。建成后可形成“原煤生产——煤炭洗选——煤矸石发电”的循环经济格局,实现资源就地高效转化。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项目建成投产后,一年可生产原煤240万吨、发电16.2亿千瓦时,销售收入实现12亿元。同时,每年可消化煤矸石和劣质煤约143万吨,既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又落实了节能减排的责任。

水火电打捆投资19.2亿西北电力外送枢纽竣工

8月22日,总投资19.2亿元的兰州东至银川东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产仪式举行,标志着汇集黄河上游水电和宁东能源重化工基地火电的外送输电“高速路”正式“通车”。

同时这一工程还将加快黄河上游水电基地、宁夏东部大型煤电基地、我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电力外送的进程,对实现西北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