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瑞典工业巨头“分羹”我核电项目合同

发布时间:2008-08-06 浏览次数:

中国已具备提供全套百万千瓦级核电锻件实力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1日在京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签订4台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供货合同。新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这表明中国已经具备自主提供全套百万千瓦级核电锻件的实力。

中国一重生产的4台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将分别用于中核集团的方家山核电项目和福清核电项目。这两个项目均由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采用国际上具有丰富安全运行经验的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

方家山核电项目位于浙江省海盐县,是中核集团的重点核电项目,一期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福清核电项目位于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规划装机容量为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分期建设。此次签订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将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堆型与方家山项目相同。

张国宝表示,当今世界,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气候变暖问题受到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核能利用重新受到各国重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中国能源建设的重要政策。

据统计,中国目前已投产核电装机容量约9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3%,2007年发电量份额为1.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核电装机将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达到4000万千瓦。

为了进一步加快核电建设步伐,张国宝透露,国家正计划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计划,“加速沿海核电发展,科学规划内陆地区核电建设,力争2020年核电占电力总装机比例达到5%以上。”

与此同时,他强调,应当看到在推进核电建设的过程中,中国还面临不少的制约因素,其中的首要挑战就是能否实现核电装备自主化,并具备不断改进提高的能力,从而实现核电标准化、批量化地规模发展。

张国宝强调,核电锻件是核电自主设备生产和核电站建设的关键基础件,其自主化是整个设备自主化的重中之重。今后10到20年是中国核电建设的高峰期,要尽快提高国内大型锻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不仅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努力使中国成为全球大型铸锻件的主要供货地。

国网电科院与俄罗机构携手特高压技术

2008年7月中旬,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与俄罗斯全俄列宁电工研究所、莫斯科动力学院在武汉就"1000kV级特高压交流(紧凑型)输电技术"合作项目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签订《1000kV级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合作协议书》。莫斯科动力学院校长谢列布尼科夫·谢尔盖、全俄电工研究所所长卡瓦连科·尤里、中俄友谊科技园总经理阿尔扎马思采夫·尼古拉、黑龙江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主任金霄、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毅,分别在协议书上签字。该合作项目是两国科研承担单位落实两国政府间合作协议的具体体现,参会的莫斯科动力学院、列宁电工研究所、中俄友谊科技园、黑龙江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国网电科院,均充分肯定了即将开展合作科技项目的乐观前景,并寻求各方今后进一步的合作方向和途径。

紧凑型输电技术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小线路走廊、增大输送容量等特点,一直受到国际上的普遍关注,是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俄罗斯曾开展过紧凑型输电的前期研究,并具有特高压设计和运行的经验,其科研装备具备开展1000kV级输电技术研究的能力。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已完成了750kV单回和同塔双回紧凑型和大部分1000kV示范工程的前期关键技术研究任务,现正开展1000kV同塔双回关键技术研究工作,具有研究特高压和紧凑型输电的丰富经验。同时,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也为1000kV特高压紧凑型输电关键技术研究提供了基础保障。2008年3月,国网电科院向国家科技部申报了《1000kV级特高压交流(紧凑型)输电技术》中俄科技合作项目;4月,中俄双方政府将1000kV特高压紧凑型输电项目正式列入中俄政府间科技合作的首个重大项目;5月,该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1000kV级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合作协议书的,中俄双方联手合作,对解决特高压紧凑型输电发展关键技术瓶颈问题,为中国早日建立特高压紧凑型输电线路具有重要意义。

阿尔斯通助力中国发展第三代核电

阿尔斯通公司8月1日宣布,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广核)签署了一份价值超过2亿欧元的合同。根据该合同,阿尔斯通将为广东省台山核电站提供完整的汽机岛工程设计和采购服务。座落于广东省西南的台山核电站将是中国第三代核电建设中首个利用欧洲压水堆(EPR)技术的核电站。

此前,阿尔斯通与其在中国的长期合作伙伴东方电气于2008年2月共同赢得一份总价值高达3亿欧元(其中阿尔斯通的份额为1亿欧元)的合同。根据该合同,阿尔斯通向台山核电站供应两套1750MW阿拉贝拉(Arabelle)汽轮发电机组。

而在台山核电站建设中,阿尔斯通与中广核两家子公司--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和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阿尔斯通大型发电设备集团及其在中国的阿尔斯通(武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将承担阿尔斯通这次获得的设计采购合同。阿尔斯通提供自主设计部件, 以及完整的汽机岛和泵站基本设计,阿尔斯通(武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将负责岸上部分的设计和采购。

作为全球最大的核电汽机岛供应商,阿尔斯通占全球核电装机总量的30%。在中国,阿尔斯通致力于满足中国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自20年前中国建设第一个大型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以来,阿尔斯通就成为中广核和东方电气的合作伙伴。

过去的十几年中,关于中国是否需要引进尚不成熟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业界一直争论不休。近年来,中国能源界和政府终于取得共识,认为加速发展核电是优化中国能源结构最重要、最现实的举措。为此,我国在2003年启动了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的招标组织工作。今年初,我国从美国西屋引进的第三代核电站技术,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正式启动全面工程。

阿尔斯通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核电汽轮发电机组供应商,目前在世界12个国家已安装使用的汽轮发电机组设备超过180套,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30%以上。阿拉贝拉汽轮机是全球最大功率和最高效的核电汽轮机(1000MW到1750MW ),可与任何类型的核反应堆无缝匹配,是第三代核电项目的重要配套设备。阿尔斯通已在法国FLamanville建造了1750MW的汽轮发电机组设备。

瑞典工业巨头“分羹”我核电项目合同

中国4500亿核电计划有了新动向。来自瑞典的高科技工业集团山特维克7月31日宣布,与上海电器核电设备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正式获得了其蒸汽发生器U型管的订单。据了解,该批U型管将用于在建的浙江方家山核电工程关键部件蒸汽发生器的制造。瑞典山特维克集团将于2009年履行该合同、交付订单。

方家山核电工程是我国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扩建工程,将使用国际最成熟且应用最广泛的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计划工期60个月,预计其1、2号机组将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4年10月正式投产。届时,秦山核电公司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30万千瓦,每年向华东电网输送的电力超过160亿度。

业内人士指出,核电工程对于设备器材的科技含量要求极高。以U型管为例,它是核电站关键部件之一的蒸汽发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高附加值的管材是核反应堆成功运转的保证。而瑞典山特维克集团目前是全球仅有的能够提供此类特殊管材的3家企业之一。据国家发改委2007年出台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组数字显示:未来15年中国计划投资4500亿元。对海内外各大工业巨头来说,这无疑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此前,法国阿海珐、美国西屋等已先后介入中国核电工业。而此次山特维克与上海电器核电设备有限公司签约,表明越来越多的国际大腕纷纷“抢滩”中国核电市场。

山特维克是全球最大的高科技工业集团之一。至2007年,该集团收入攀升到860亿瑞典克朗(1016亿人民币)。

德国建造8.5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站

丹麦公司RENEWAGY和德国公司BECK签订了在德国JENA建造太阳能发电站的合同。该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功率超过8.5兆瓦。双方合作的第二个项目也在筹划中。

丹麦的RENEWAGY公司原来主要从事风力发电,现在要同时开发太阳能发电业务。该项目将使用超过110.000块FS薄膜电池板。面积有将近50个足球场大。功率为8.5兆瓦,可以提供将近2.500个家庭用电。可以减少6.000吨的CO2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