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中日将斥资4亿元 助中国电厂减少废气排放

发布时间:2008-05-05 浏览次数:

甘肃酒泉将建设世界最大风电基地

甘肃省酒泉市发改委日前介绍,随着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日前审查并通过了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酒泉市迈出了建设世界最大风电基地的步伐。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市是我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的瓜州县被称为“世界风库”,玉门市被称为“风口”。气象部门最新风能评估结果表明,酒泉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5亿千瓦,可开发量在4000万千瓦以上,可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

酒泉市发改委能源办副主任刘生平说,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最为成熟、最具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之一。酒泉风电开发始于1996年,经过10多年的建设,目前已建成5座大型风电场,风电装机规模达到41万千瓦。

酒泉市发改委主任王建新介绍,基于酒泉良好的风能资源条件,甘肃省提出在酒泉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实现“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目标。

王建新介绍,酒泉风电基地远景风电总装机容量为3565万千瓦,先期计划建设装机容量1065万千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能源工作的负责人认为,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在世界上尚属首例。

据刘生平测算,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需要投资1100亿元至1200亿元,资金全部由开发商投入。目前酒泉风能资源已吸引了国内20多家大型企业前来投资和考察。

王建新说,为了保证输送电力的电网稳定运行,大规模的风电开发需要有相应规模的火电来平衡,酒泉目前正分步实施煤电基地建设目标,计划到2020年建成136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4月17日,与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相配套,生产风力发电机的一个产业园在酒泉开园,目前已有数家大型企业入园陆续投产风力发电机。

中日将斥资4亿元 助中国电厂减少废气排放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和中国将合作进行一项3亿美元(约4亿零800万新元)的工程,协助中国哈尔滨的一座煤发电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据《日经产业新闻》报道,在合作计划下,发电厂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将被输到大庆一个主要油田里,以增加该油田的原油采集量。

工程将在明年启动,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和日挥株式会社将投资该工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预料也会参与计划。

中日两国预定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下周访日时,就该合作计划签署协议。

二季度电力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2008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显示,在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日益复杂、经济增长不确定性日益增多、经济持续发展困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保障和基础的电力行业,预计2008年二季度我国电力需求增速将在保持较快增长的前提下增速有所回落,用电结构得到一定优化。预计2008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将持续上升到13.5%左右,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半年将略有上升,全年累计发电设备利用小时预计在5000小时左右。

报告显示,2008年1-3月,受自然灾害、电煤价格持续高位、清洁环保上网电价增加,企业财务费用和利息支出增长等因素影响,电力行业出现了自去年来未有的利润全面下滑。1-2月份,电力行业利润总额由去年同期的216.10亿元下降到95.41亿元,同比下降55.85%,低于煤炭行业利润增速(66.8%)122.85%。其中,火电企业利润仅为25.49亿元,同比下降了75.39%;水电企业利润仅完成9465万元,同比下降73.45%;核电企业和新能源发电企业分别实现利润7.29和1.3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2.38%和9.05%。电力供应业因为一方面要消化脱硫上网电价、优先安排清洁电力和大机组发电带来的上网电价增加因素,另一方面受灾抢修电网,利润也下降了37.63%。

1-3月份,电煤供需比较紧张,直供电网日均供煤189.5万吨,日均耗煤189.3万吨;1月底、2月底、3月底直供电网电煤库存分别为1724、2797和2266万吨,分别较去年同期减少534、38和389万吨,可用天数分别为8、14和12天。特别是1月26日库存仅有1649.5万吨,平均可用七天,为历史最低水平。南方电网由于电煤产能不足、煤矿停产、煤价高启等原因,电煤供应也存在很大的矛盾。

一季度,全国3月底库存2266万吨,同比减少389万吨,可耗用12天。日最大缺煤停机容量4000万千瓦,存煤低于三天耗用水平的机组容量超过7000万千瓦,严重制约了火电发电能力。

电煤价格继续高位上涨。在2007年全国电煤价格平均上涨35-40元/吨、涨幅超过10%的基础上,今年的煤炭产运需衔接会签定的电煤合同平均价格再次上涨35-45元/吨,部分地区甚至超过70元/吨。据发电企业反映,在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江苏、辽宁、内蒙古、河北、甘肃、贵州、湖南和云南等省区,各电力企业都接到煤炭企业书面或口头的通知,要求上调电煤价格。据不完全统计,煤炭企业要求涨价基本都在30-50元之间,甚至更高。电煤价格持续高位上涨已经完全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2007年以来平均电煤价格累计涨幅超过100元以上。

在电力企业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煤炭企业利润大幅上升的状况下要坚决采取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加强对煤炭价格管理,严格提价限价政策措施。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电煤市场价格的必要控制,要加强电煤市场的控制,从稳定市场的角度出发,坚决打击少数煤炭企业不守信用、哄抬煤价的行为,维护良好、守信的电煤市场秩序。建议铁路交通运输部门对运价和运力也要做到可控,及时做好运力调整和优化,重点做好运力紧张地区的电煤抢运工作。

据中电联统计数据显示,预计今年二季度,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在电煤供应正常、外界环境没有突发性影响因素等情况下,华北和华东电网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华中、东北、西北电网电力总体平衡略有富裕。湖北、辽宁及华北等地煤炭不足,浙江受电网卡脖子影响,仍有可能出现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南方电网公司经营区域由于新增装机较少、一次能源供应紧张等原因,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呈现电力电量双缺局面,全网高峰期电力缺口800万千瓦左右。其中,预计广东最大电力缺口在600万千瓦左右,燃油、燃气供应及气候等因素都将对电力平衡有较大影响。广西电力供需基本平衡,并有外送能力。云南有机无水、有机无煤的情况较突出,枯水期受电煤供应制约,最大缺口150万千瓦左右,汛期电力供应总体平衡。贵州平衡偏紧,电力缺口约100万千瓦,但电煤供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海南大机小网的矛盾突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压力较大。

国家电网年内投23.8亿"升级" 湖南电网抗冰能力

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湖南电网曾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冰冻灾害袭击。记者日前从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了解到,国家电网决定年内投资23.8亿元,提高湖南电网“战略性保障通道”和“坚强的中枢神经网络”的抗冰能力。

在我国华中和华南等温暖地区,一些线路覆冰设计承受极限往往只有15至20毫米。而前期湖南发生的冰冻,很多地方导线覆冰厚度达到70至90毫米,绝缘瓷套被冻成冰柱,变电站变成“水晶宫”。为了抗冰保电,就不得不动用数以万计的工人在严寒中冒险上塔用木棒、橡胶锤“敲冰”,打一场“没有硝烟但有流血牺牲”的保电会战。但要提高电网自身抗冰能力,则意味着投资额成倍增加。

国家电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日前披露,结合气候特点和湖南实际,要以更高抗冰设计标准建设湖南电网“战略性保障通道”和“坚强的中枢神经网络”,力保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电网骨干网稳定运行和对中心城市、县城、重要用户的供电。其中,在今年需要完成的项目总投资达23.8亿元,包括改造500千伏超高压线路6条、总长531公里、重要跨越38处,220千伏线路20条、总长733公里、重要跨越38处,110千伏线路26条、总长452公里、重要跨越165处。

据了解,此次国家电网“升级”湖南电网抗冰能力,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工程质量。为此,有关部门专门制定了在工程前期策划、招标采购、建设施工、验收投产等阶段的质量管理责任,实行严格考核处罚。在建设过程中,也将广泛应用各类成熟适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220千伏和110千伏线路就将通过采用多回路、紧凑型、窄基组合钢管塔等杆塔形式,来提高线路抗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