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国防科工委孙勤:“十二五”江西将建核电站

发布时间:2008-01-11 浏览次数:

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第一次设计联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08年1月8~10日,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第一次设计联络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舒印彪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特高压建设部孙昕主任主持了会议。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国网直流建设公司、运行公司、参与工程建设的有关设计和设备制造厂家的领导和代表出席了会议。

舒印彪副总经理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加快电网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指出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加快电网建设就是要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推动电网建设滞后局面向电网、电源协调发展转变,推动电源分散布局、就地平衡向全面实施"一特三大"战略转变,推动电网由连接电源和用户的输送载体向具有网络功能的资源优化配置平台转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舒总强调指出2008年是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和工程能否按计划建成投运的关键一年,主要设备和工程的设计方案将最终确定,换流建筑将全面开工建设,主要设备研制将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最后,舒总对坚持团结协作、优化工程工期、加强设计和设备研制,又好又快建设好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本次会议是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也是2008年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的第一次会议,本次设计联络会就是要根据合同要求,进一步优化成套设计方案,确定系统研究报告结论和设备规范,明确交流系统条件,确定换流变压器、换流阀、平波电抗器、直流场以及控制保护等设备的初步设计方案,并与各设计单位和设备制造厂家讨论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

我国已有十家生物发电厂建成发电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共有10家生物发电厂陆续建成投产,并网发电,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清洁能源。

为了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龙基电力公司于2004年从丹麦引进世界先进的生物发电技术。近两年来,由龙基电力公司提供先进技术、国能生物发电公司投资建设的生物发电厂,从无到有,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自2006年12月我国第一家生物发电厂——山东省单县生物发电厂建成发电以来,陆续有山东省高唐、垦利生物发电厂,河北省威县、成安生物发电厂,江苏省射阳生物发电厂,黑龙江省望奎生物发电厂,吉林省辽源生物发电厂,河南浚县、鹿邑生物发电厂等生物发电厂建成并网发电。到2007年底,在共计一年的时间段里,他们共建成了10家生物发电厂。

生物发电以其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特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生物发电产业在我国健康快速发展,为节能减排开辟了一条新路。以单县生物发电厂为例,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年消耗秸秆近20万吨,年发电量指标1.6亿千瓦时,可实现工业产值1亿余元。截至2007年底,这家电厂已发电2亿多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一年可节约标准煤9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万余吨。目前已并网发电的10家生物发电厂,年总装机容量达到25万千瓦,如运营正常,一年可发“绿色电力”16亿千瓦时以上,节约标准煤90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万余吨。

生物发电还能使农民增收。单县生物发电厂投产后,直接和间接增加就业人口1000多人。周边农民向电厂卖秸秆,一年可增收约5000万元,同时还得到草木灰约8000吨,用以肥田。

作为农民的生活用能,秸秆燃烧效率只有约15%,而生物质直燃发电锅炉可以将热效率提高到90%以上。把农村大量废弃的秸秆用来发电,变废为宝,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

中电投07年超计划完成投产装机容量77.7万千瓦

2007年中电投集团公司全年完成新机组投产177台,其中火电机组21台,水电机组21台,新能源项目两个(包括风电机组134台、秸秆发电机组1台),总装机容量达到755.49万千瓦,比原计划超出77.7万千瓦,创造了中电投发展史上年投产机组容量最多的新纪录。

据了解,新投产机组中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共计699.46万千瓦,全年共有7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投产,是中电投60万千瓦火电机组投产最多的一年。

新投产水电机组容量44.48万千瓦,使中电投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962.92万千瓦,直逼千万装机大关,位列五大发电集团之首。

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共计11.55万千瓦(风电10.05万千瓦),实现了风电建设零的突破,为实现集团公司形成水火核和新能源比例合理的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据悉,在投产机组中,姚孟6号、白山2号、通化1号、东坪4号发电机都实现了争取投产目标,跨年度提前完成投产任务,成为超计划完成新机组投产任务的可靠保证。

我国将建全球最大环保电站每小时发电80万千瓦时

世界规模最大的IGCC发电站―东莞电化太阳洲IGCC项目将现身东莞洪梅镇。该项目是全国三个"十一五"863计划的IGCC示范工程之一,也是全国第一家地方电力企业IGCC国家示范工程,将于2011年投产,电站每小时发电量将达到80万千瓦时,能有效缓解东莞用电紧张局面。

绿色发电站全国建三家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该示范工程接受了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科技部、电规总院、中科院、省发改委、省科技厅、东莞市政府等各级领导及相关专家审查。

目前,国内只有三个计划筹建中的IGCC发电站。而东莞电化太阳洲IGCC项目不仅是全国三个"十一五"863计划的IGCC示范工程之一,也是全国第一家地方电力企业IGCC国家示范工程。建成之后,将成为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IGCC电站。东莞电化有关负责人称,该项目对东莞乃至全国节能减排的示范意义非常重大,"有望打造成中国环保发电的标杆"。

该项目没有从国外引进相关技术,我国对此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昨日科技部一位分管能源的处长称,IGCC电站和核电站相比,也有一定优势。

每小时发电80万千瓦时

据悉,该项目名为东莞电化太阳洲4×200MW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示范工程,力争2011年投产。本次审查会的召开标志着该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该示范工程总投资约606513万元人民币。项目厂址拟选在洪梅镇太阳洲南端东江南支流河口地段的北侧,南至虎门大桥约8km,北至黄埔港西基煤码头约12km.厂址与东莞市镇规划的沿海工业带相连,西与虎门港码头毗邻,立沙岛石化基地在厂址西北1km处,在建的沿江广深高速由南向北在厂址东侧经过。

据了解,该电站拟安装4套1+1+1建制的E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单元发电机组,构成4套200MW级发电系统。建成后,建成后装机容量将达80万千瓦,四台发电机组同时运作,该电站每小时发电量将达80万千瓦时。

将是虎门港的保安电源

据透露,项目建成之后,随着东莞沿海工业带和虎门港国际性一类口岸,立沙石化基地规划的实现,IGCC电站将成为其能源供应中心和虎门港国际性一类口岸不可替代的保安电源。

据了解,2007年东莞夏季用电高峰期的电力缺口为150万千瓦。东莞电化有关负责人称,按照东莞目前的趋势,用电量和用电负荷都可能继续增长,而电厂建设的速度没有那么快,所以今后几年里,东莞的电力缺口有可能继续增大,"东莞电化太阳洲IGCC工程建成之后,将能快速、有效缓解东莞用电紧张的局面。"

很环保

灰渣全部综合利用

据了解,IGCC技术是指将煤做一次燃料供气化炉用,气化炉生出的二次燃料即混合煤气供燃气轮发电机组用。通俗地讲,IGCC发电并不是将煤炭直接燃烧,而是采用气化技术先将其气化。和传统的粉煤电站相比,IGCC电站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环保性。其污染物的排放量仅为常规煤电站的10%,因此IGCC又被称为"无污染"发电技术。

该电站运行后,废水将尽最大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利用的排至污水管网,产生的灰渣全部综合利用。由此确定该工程的总量控制因子为二氧化硫、烟尘。但项目运行后,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和烟尘年排放总量均低于传统的粉煤电站。

新名词

什么是IGCC?

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是煤气化和蒸汽联合循环的结合,是当今国际正在兴起的一种先进的洁净煤(CCT)发电技术,具有高效、低污染、节水、综合利用好等优点。它的原理是:煤经过气化和净化后,除去煤气中99%以上的硫化氢和接近100%的粉尘,将固体燃料转化成燃气轮机能燃用的清洁气体燃料,以驱动燃气轮机发电,再使燃气发电与蒸汽发电联合起来。

目前,全世界已建、在建和拟建的IGCC电站近30套,在东莞IGCC电站没有建成之前,最大的为美国44万千瓦机组。

今后13年中国将建设41座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日前在这里举行的中美核安全合作论坛上说,今后十三年,中国核电新建设装机容量将达到四千一百万千瓦,新建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四十一座。

李干杰说,核能作为一种安全、清洁、经济的能源,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核电已成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中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满足中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他透露,二00七年十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发布了《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二00五-二0二0年)》,《规划》指出,到二0二0年,核电在役装机容量争取达到四千万千瓦,结转在建装机容量一千八百万千瓦;届时核电年发电量要达到两千六百至两千八百亿千瓦时。即今后十三年,中国要在目前在役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一千七百万千瓦的基础上,新投产两千三百万千瓦和建设一千八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总的核电新建设装机容量约四千一百万千瓦,也就是说要新建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四十一座。

据悉,二00七年七月,中国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西屋联合体在京签署了第三代核电技术转让及核岛设备采购合同。目前引进的AP1000(第三代核反应堆技术)建设项目已经开始执行,预计二0一三年一号机组将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他说,近几年,中美两国在核安全技术、核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交流和合作,包括交换共同感兴趣的核安全信息,互派核安全专家、代表团和科技人员到对方讲学、考察,中方派官员赴美国核管会进行工作培训等,中方收益颇多。

此次论坛由国家核安全局与美国核管制委员会共同主办,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共同协办。

论坛还通过了“中美核安全合作论坛联合倡议”。

链接:

2013年AP1000核电站1号机组将投入商业运营

中美核安全合作论坛1月8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就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核安全合作及中美AP1000核电合作项目的建设和运行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讨。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在发言时表示,目前引进的AP1000建设项目已经开始执行,预计2013年1号机组将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李干杰说,中美双方将就AP1000核电机组的选址、设计、制造、建造、调试和运行阶段的核安全审评和监督开展合作。他强调,参会各方应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享核安全监管的经验和成果,共同确保AP1000核电机组在中国的成功建造与安全运行,共同促进清洁安全的核能发展。

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是我国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满足我国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007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规划》指出,到2020年,核电年发电量要达到2600-2800亿千瓦时,即未来13年我国要在目前在役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1700万千瓦的基础上,新建41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

国家核安全局、美国核管制委员会、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美国西屋公司、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和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的专家代表出席了此次中美核安全合作论坛。与会六方在会上达成了广泛共识,并共同发表了联合倡议:六方要高度重视核安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基本原则。

2008年广东省电力缺口预计达650万千瓦

记者从广东省经贸委获悉,2008年广东仍将是一个缺电之年,预计全省电力缺口将达650万千瓦,全年缺电局面几乎已成定局。

广东省经贸委介绍说,按目前广东经济增长速度测算,2008年广东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达13%以上,迎峰度夏期间新增用电需求约750万千瓦,正常情况下电力缺口将超过650万千瓦,电量缺口达66亿千瓦时。

南方电网称,如果考虑发电机组故障临停、燃料供应短缺及价格上涨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2008年广东电力缺口可能更大。

广东省经贸委表示,为应对缺电局面,广东将调动一切力量找“电”。其中,广东将充分挖掘现有机组发电能力,争取西南电和三峡电多送广东,适当增购港电。同时,还将加大对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错峰力度,深入推进能效电厂项目建设。

国防科工委孙勤:“十二五”江西将建核电站

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近日在江西表示,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在江西开工建设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

江西省国防科工办有关人士告诉记者,1月6日,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一大队50周年庆祝大会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孙勤透露,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江西开工建设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

据了解,目前江西彭泽帽子山核电站正在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部分专题研究在去年上半年已基本完成,国家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正对彭泽核电站的相关报告进行咨询,场地平整、初步设计已通过国家电规院的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已编制完成。江西省有关部门人士表示,近期国家拟召开核电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至于国家是否为内陆核电开具路条,要待会后方知。

我国首批自主知识产权风力发电机组走出国门

记者从浙江检验检疫局获悉,由上市公司华仪电气控股的子公司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3台风力发电机组经温州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合格后出口智利,这是我国首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机组出口海外。

这3台780KW风力发电机组总价值为价值176万美元。全球能源的紧张,风力发电备受各国的青睐。一直以来我国引进欧美国家的风机设备和技术居多。近年来,国内许多企业纷纷开展自主研发。

据了解,华仪风能已具备了600KW和780KW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技术,并且独立研发了专为600KW和780KW配置的多种厢式变电站。目前此系列机型已经在国内河北、山东、内蒙古、浙江、广东、甘肃、新疆和辽宁等地运行。这家公司还与欧洲风电企业德国AERODYN合作共同研发的1.5MW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年内就可投放市场;另外公司还正在研制2MW和3MW等更大型的机组,预计2009年可以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