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我国从美国西屋引进的第三代核电站确定开工日期

发布时间:2008-01-08 浏览次数:

科工委:今年将开建福建和广东三个核电项目

继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两座第三代核电站于2007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后,国防科工委在7日召开的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08年中国将开工建设福建宁德、福清和广东阳江三个核电项目。

目前,中国核工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核军工、核电、核燃料循环和核技术应用在内完整的新型核工业体系。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核工业的应用规模小,总体水平不高。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日前考察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时指出,当前是中国核电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核电发展,是中国能源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心组织管理,扎实推进工作,加快中国核电自主化建设的步伐。

特高压工程圆满完成2007年里程碑计划

2008年1月1日,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设现场传来喜讯,特高压工程圆满完成2007年里程碑计划,为力争2008年建成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开好头,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2006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各参建单位和广大建设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程实践,发扬不畏艰难,自主创新,团结奋战,志在必胜的作风,优质高效地推进工程建设。目前,特高压晋东南、南阳、荆门站土建基础施工全部完成;500千伏构架组立完成,1000千伏构架组立完成计划;一般线路基础全部完成,组塔完成30.2%;黄河、汉江大跨越组塔工作超里程碑计划,工程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国家电网公司党组正确领导的必然结果,是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工程建设三级制度体系高效运转的必然结果,是交流建设公司带领和团结各参建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决定,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不断攻坚克难的必然结果。

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建设管理体系畅通无阻为完成全年里程碑计划奠定了基础。今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各级领导高度关注特高压建设,刘振亚总经理十分关心工程建设,在各种场合多次对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设做出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推进工程建设。郑宝森副总经理、舒印彪副总经理几次深入到特高压工程建设现场视察,对工程建设进行现场检查指导,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建设部、基建部、科技部等部门领导对现场倾注了心血,千方百计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全国首座两型一化试点变电站运行

12月29日15时,全国首座500千伏“两型一化”试点变电站、首座500千伏无人值班试点变电站——500千伏惠泉输变电工程经过三天两夜的操作,启动成功,标志着华东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2007年度电网建设的收官项目安全、顺利投入运行。华东电网公司工程建设部主任范金华、省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甄玉林、无锡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文乐斌、吴骏、总工程师王建明等领导在现场指挥。启动期间,省公司总经理费圣英、无锡公司总经理周志刚、党委书记唐宁兴也亲自到现场检查指导。

500千伏惠泉输变电工程是皖电东送的关键节点,也是无锡地区220千伏电网的枢纽。本期投运主变容量200万千伏安,变电站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工程由华东电网公司投资,总投资达到5.77亿元。500千伏惠泉输变电工程由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公司建设管理,自2006年10月18日正式开工以来,贯彻国家电网公司“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的建设要求;2007年11月19日国网公司在本站召开了“两型一化”试点经验现场交流会;2007年12月25日,工程全面通过省公司竣工验收和省电力质量监督中心站检查,具备启动条件。

500千伏惠泉变电站工程项目在“两型一化”试点中,确定了“在变电站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注意节约占地、节约能源、节约建材、节约投资,充分利用可能再生能源”的理念和标准。在站址的选择上,利用一个缓建的220千伏开关站场址,经过数次优化,变电站围墙内占地面积43.5亩,与同类规模的典型设计相比,节约土地9.6亩。在主控制楼等建筑物的建造上,经过多次调整优化,取消、合并了部分房间,全部总建筑面积缩减为988平方米,节约了377平方米。在材料的使用上,他们立足简洁适用,注重选择使用节约材料。他们改变了过去配电装置场地采用绿化草坪的传统做法,现采用砂石化处理,一次性投入节约成本36.7%,每年节约绿化维护费用4万元。对围墙、主变防火墙、电缆沟排水沟系统中窖井等,采用粉煤灰蒸压砖87万块,代替传统的粘土机制红砖,节约粘土近2000立方米。对继电器室外墙采用聚苯乙烯挤塑板。节能达到60%以上,平均每年节约电能8000度,节省费用4200元。墙体采用清水墙砌筑外以水泥砂浆勾缝做法。清水墙一次性投入后基本无需维修,不但节约成本14.76%,节约投资6.4万元,还减少了粉刷、涂装和三年一次的维护费用。

500千伏惠泉变电站在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对外减少噪音和污染,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对内追求简洁适用,减少运行、维护的工作量。经过多次征求意见,他们将主变压器置于变压器南部,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主控楼置于变电站北部,以降低主变压器对北侧居民的噪音影响;将进站道路置于站区东侧,既方便站内运输,同时又不影响北侧居住区的正常交通。他们在变电站设备的造型与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低噪音设备,当变压器满负荷运行及散热器全开时,其外壳2米处噪音不超过80分贝,低压电抗器设备声源不超过75分贝;他们还采用了地理式水处理装置,SP泡沫喷淋灰火等先进装置,相对水喷雾灭火系统,该装置对环境无污染,从而使工程建设的各项指标优于或高于国家环保标准。10月中旬,通过了无锡市环保局的环保检测和验收。

在500千伏惠泉变电站的设计与建设中,他们坚持变电站作为工业性设施的定位,通过分析变电站的功能需求,追求变电站的基本功能和核心功能,充分体现变电站工业性设施的特色。除满足运行管理外,不设置办公用房、浴室、食堂、会议室等。主控通信楼装修完全采用工业化标准,楼、地面简单处理。在建设中,做到标准化设计、模块化组合、工厂化生产、集约化施工。已确定了包括安全、围栏、低压配电箱、电缆沟盖板、门窗、灯具等可具工厂化生产的“三大类13项设施”,并建立了六大标准控制体系和生产配送体系。电缆盖板采用工厂化预制成品沟盖板,电缆支架、吊架采用工厂产品,现场装配安装。主设备选用成套组合电器,在建筑施工中积极采用大宗材料。既控制了投资,又节约了建设成本,还加快了建设速度,创造了500千伏变电站建设最快、最好、最省纪录。

500千伏惠泉变电站探索和实践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的建设先河。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十分高兴地说:整个工程从设计、施工、监理、调试到运行等各个环节,都充分反映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工业化的定位,是一个精品工程,其经验将在国家电网基建工程中推广应用。

云南电网“十一五”建设项目规划通过评审

记者从云南省电力设计院了解到,云南电网“十一五”建设项目规划报告,日前通过了由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按照规划报告,“十一五”期间,云南省电网建设总投资为373亿元。其中,500千伏项目投资124.3亿元;220千伏项目投资为106.96亿元;110千伏项目投资为39.98亿元;农网向国家申报投资50亿元,10千伏及以下城市配网建设预计总投资11.7亿元。规划建设500千伏项目共计18项,新增变电容量为13750兆伏安,新增线路长度为5591.4千米;220千伏项目共计120项,其中新建变电所69项,改扩建变电所15项,线路36项,新增变电容量为17430兆伏安,线路长度为7384公里;110 千伏项目共计161项。“十一五”期间,500千伏电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延伸和加强,形成全省坚强的主网架。一是在目前仅覆盖滇中、滇东地区“日”字型环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为覆盖滇南、滇西、滇西南和滇东北地区的“田”字型网格状省网主网架。二是在目前单环网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尽快加强为双环网。同时,通过500千伏电网的加强,逐步实现500千伏、220千伏电磁环网解环运行。

总体规划目标是,到2010年形成覆盖全省重要地区的500千伏双环网,大型电源以支线方式接入环网,并与西电东送通道相衔接,满足2010年大型电源开发、省内负荷增长和提高西电东送规模的需要。

从今年开始,云南电网公司将配合景洪电站和大盈江流域水电的投产,建成相应的送电工程,包括500千伏景洪—墨江—红河输电线路,500千伏大盈江四级—德宏—临沧(博尚)—墨江输电线路,并配合500千伏红河—文山—大新西电东送南通道的建设和文山负荷增长的需要,建设500千伏文山输变电工程。根据地区负荷的发展,扩建500千伏红河、玉溪2号主变。

特高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工奠基

1月3日,中国南方电网昆明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暨特高压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开工奠基仪式在昆明市嵩明县举行。该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成后,将填补国内外的多项空白,创下多项世界第一。公司副总经理祁达才在开工仪式上要求,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和云南电网公司要把基地建设作为2008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把基地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具有示范意义的精品工程。

据悉,基地由南方电网公司投资建设,清华大学作为合作方提供技术支持,规模为直流±800千伏、交流1000千伏,基地海拔高度约2100米,总投资4.6亿,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直接进行高海拔特高压试验研究的基地;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交直流高压设备考核能力,能够为我国特高压工程的产品选型、特高压电网设备的自主创新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是世界唯一可以同时进行特高压直流、交流线段试验的试验站,能够为特高压电网设备的研制提供更全面的试验条件;是世界唯一具备特高压直流和交流叠加电磁环境试验场的试验站,有利于高压输变电技术的发展,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拥有显著的国际合作条件和机遇,有利于我国吸取国外技术经验,促进自主化研制电网设备的发展。

基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提升我国特高压技术试验研究水平,填补国内外在高海拔、强紫外线环境中的特高压试验研究空白,增强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竞争力,有利于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保障国家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更权威地解决±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和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遇到的高海拔外绝缘设计问题,并为工程设备提供权威性的试验和带电考核条件;为特高压技术行业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研究人才队伍。

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和云南电网公司负责人表示,基地建设工期紧,技术复杂,建设难度很大,将同心协力,全力以赴做好基地建设及管理工作,力争8月份试验线段带电,年底基本建成。

我国从美国西屋引进的第三代核电站确定开工日期

据来自中国政府的最新消息,中国自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的第三代核电站已确定开工日期及其它主要工程建设时间表。

中国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董事长王炳华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中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浙江三门核电站两台机组和山东海阳核电站两台机组,已于2007年12月31日下达开工令,工程设计、设备采购、现场工程建设准备全面铺开。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3日上午专程到中国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办公大楼,听取从美国引进第三代核电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的进展情况。而在前一日,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了100美元/桶。

曾培炎要求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抓紧工作,使中国引进的三代核电站早日诞生。他说,当前是中国核电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核电发展,是中国能源领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

据中国国家核电技术公司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负责人透露,按照工程安排,三门核电站一号机组2008年3月核岛负挖开工,2009年3月浇注第一罐混凝土,2013年8月首次并网发电,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台使用AP1000核电技术的核电站。

据这位负责人说,其余三台机组将陆续自2009年9月、2010年1月和2010年7月浇注第一罐混凝土,并分别于2014年2月、2014年6月和2014年12月并网发电。

王炳华说:“目前,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进展情况良好。”

工程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项目联合管理机构正在逐步规范运行,设计工作和关键设备采购按计划实施。

AP1000技术转让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已经从美国方面接收5批117箱重达2.2吨的技术转让文件,第一套钢制安全壳已与上海宝钢签订4000吨钢板合同,并成功完成模拟件压制工作。

此外,AP1000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进展情况也很顺利。

去年11月30日,中国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等九家制造企业,签订了中国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主设备的订货合同和合作协议;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与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签订了常规岛低压转子锻件合同。

目前,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承担的蒸发器锥形段试验件已完成模拟热处理,机械性能合格;蒸发器锥形段、压力容器过渡段产品已完成粗加工。

于去年5月正式成立的中国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由国务院授权并代表国家对外签约,受让美国第三代先进核电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中国核电技术品牌,是中国实现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工程建设和自主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研发平台。

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第三代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AP1000,是唯一得到美国核管会最终设计批准的新三代+核电站。

中国引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采用了独特的“非能动”安全系统设计,较大幅度地简化了系统设备数量,降低了发生事故的概率,提高了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美国西屋公司及主要分包商承诺向中方转让AP1000主泵、AP1000爆破阀、安全壳、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一体化封头以及运行管理等核心技术。

按照中国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要建成核电机组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将达到4%,在经济发达、电力负荷集中的沿海地区,核电将成为电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业内权威人士认为,中国核电正在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发展第三代核电,符合世界新一代核电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