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我国第二大水电站龙滩水电工程提前发电

发布时间:2007-12-29 浏览次数:

国电集团装机容量超六千万千瓦

12月29日,五大电力央企之一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首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将在泰州发电厂顺利投产。国电集团公司装机容量也将随之突破6000万千瓦。全国电力装机也将达7亿千瓦。至此,经过五年的电力体制改革,我国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的大型发电企业已达4家。这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正在向“大机组、高技术”时代迈进。

自2002年实施电力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电力装机容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04年以来,连续三年分别经过4亿千瓦、5亿千瓦、6亿千瓦三次大的标志性跨越。5年增加电力装机接近于前52年的总和。

在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火电机组“上大压小”的行动也在加速开展。截至今年11月底,中国国电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比重达到73%。大机组煤耗少,效益高。拥有多少大机组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据国电集团负责人透露,国电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用五年的时间,完成了发电总装机容量从组建初期的2213万千瓦发展到2007年底的6000万千瓦的跨越,是五大发电集团中唯一同时具有单机百万千瓦燃煤机组和百万千瓦风电机组的企业,从而在电源结构上更显优化。

我国第二大水电站龙滩水电工程提前发电

1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贵州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在广西龙滩水电站隆重举行庆典仪式,庆祝龙滩水电工程首批3台机组提前投产发电。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发来贺信。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宣布:龙滩水电工程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陆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金祥,贵州省副省长蒙启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总经理翟若愚等出席庆典并讲话。

龙滩水电工程规划总装机容量630万千瓦,安装9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年均发电量187亿千瓦时,是我国已投产发电的第二大水电工程,被业内专家誉为我国水电建设的典范、水电建设新的里程碑。龙滩水电工程一期工程安装7台机组,装机容量490万千瓦,预计动态总投资300多亿元。工程以发电为主,并对珠江流域的防洪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是西南地区继南昆铁路之后又一项开发式扶贫工程,具有巨大的社会综合效益。

该工程拥有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大坝、最大的地下厂房、提升高度最高的垂直升船机和单机容量最大的70万千瓦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工程规模之大、技术含量之高、施工难度之大,为水电工程所罕见。该工程2001年7月开工以来,累计完成投资220亿元,大坝完成混凝土浇筑660多万立方米,大坝混凝土施工最高浇筑到坝顶382米高程。2006年9月30日,工程顺利提前下闸蓄水。2007年5月以来,龙滩水电工程1号、2号、3号机组相继并网发电,分别比国家批准计划工期提前8个月、11个月、14个月投产,成为我国建设速度最快的特大型水电工程。

依靠自主创新,建设者为龙滩大坝量身打造了世界最先进的筑坝技术“特殊气候下的碾压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成功克服了高温季节大仓位混凝土施工的温控难题,并实现大坝浇筑的完全流水线作业,创造了水电行业大坝主体工程单仓日浇筑15816立方米混凝土的世界纪录。今年11月,龙滩碾压混凝土大坝作为中国大坝的唯一代表,被国际大坝委员会、中国大坝委员会和西班牙大坝委员会授予“碾压混凝土国际性里程碑工程”荣誉,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Luis Berga说,龙滩大坝施工质量一流,是值得向全世界展示的宏伟工程。厂房系统工程克服了地下厂房世界跨度最大顶拱开挖安全、世界最大岩锚梁施工质量和高直立墙稳定等三大地下工程施工的世界性难题,石方洞挖月均12万立方米,年最高127.7万立方米,刷新世界纪录,合格率100%,优良率94.4%。

龙滩水电工程首批3台机组提前投产发电,对于满足广西、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增长需求、缓解全国用电紧张局面,优化华南地区电源结构和电力结构以及改善红水河通航条件,提高珠江水系防洪标准等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云广特高压云广直流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计划2009年6月单极投产的云广直流工程目前进入到全面施工阶段。其中,直流线路初步设计技术收口,设计院抓紧基础施工图的设计工作;换流变和换流阀等主设备制造设计方案已通过审查并完成设计冻结;两端换流站施工正按计划推进,楚雄换流站加装SVC初步设计已完成评审。

明年是工程的关键建设时间,其中主设备的制造是重要一环。超高压公司目前抓紧工程设备材料试验制造工作。换流站主设备各项制造工作正按计划抓紧进行,换流站交流场一次设备已定标,二次设备和换流站材料已完成评标工作。直流线路轻冰区耐张串金具、间隔棒、防振锤电气性能试验已完成,正在进行轻冰区悬垂串金具电气性能试验;真型试验铁塔加工按计划进行,第一基铁塔12月下旬运到北京电建院,开始铁塔试验。

今年,云南省雨季既长且量大,给楚雄换流站“三通一平”工程施工带来了严重影响。他们想方设法,一方面对施工方法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间隙的晴朗天气,加大施工投入,加快施工进度;另外,为了克服柴油供应特别紧张的困难,他们多方与石油公司、地方政府联系沟通,派出运油专车日夜在加油站等候,千方百计满足工程施工用油需要。从进度表显示,楚雄换流站三通一平工程已完成总量的85%,正在进行加筋土边坡回填和强夯施工,以及站区坡脚挡土墙混凝土浇筑,土建工程施工单位已进场,即将全面开展土建工程施工。经过艰苦的协调,克服了种种困难,穗东换流站的站区土地基本交付完毕,正在开展大规模三通一平工程施工。直流线路工程相关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已进驻现场,抓紧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及早具备开工条件。

工程施工是把工程设计转化为工程成果的关键一环,云广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上首创性的工程,没有现成的施工经验可借鉴。如何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工程施工是该工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超高压公司从2006年6月开始,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组织了国内有关科研、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对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换流站高端换流变压器安装、换流站高端阀厅安装、换流站直流场设备安装、线路工程铁塔组立、线路工程张力架线、线路工程附件安装、土工格棚敷设等云广直流输电工程的施工关键技术项目进行了科研攻关。目前所有科研项目已完成,成果已通过了专家评审并即将汇编出版,这对于指导工程施工,保证工程安全、质量、进度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将继续努力,把有关科研成果落实到工程施工中去,精心施工,体现工程施工先进水平。

同时,超高压公司十分注重对工程的管理创新。为明确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规范高效的建设管理体系,指导工程建设的科研、咨询、设计、设备制造、施工、生产准备等各项工作,确保实现预期目标,圆满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他们创新管理,编制了云广直流输电工程建设管理纲要。目前,云广直流输电工程已全面开工,他们将以该管理纲要为指导,进行精细化管理,坚持科研为先导、设计为龙头、设备为关键、建设为基础的方针,严密组织、精心策划、严格要求、科学管理、勇于创新,抓好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把工程建成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环境友好、世界一流的精品工程。

据了解,云广直流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800千伏、输电容量500万千瓦的特高压、大容量直流输电工程,工程包括楚雄、穗东两座换流站,楚雄至穗东输电线路,全长1438公里,估算投资137亿元。云广直流示范工程属于国家重大的能源重点项目,是世界第一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电力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也开创了世界电力工业发展的新篇章,将推动国内掌握特高压输电核心技术,全面提升国内输变电设备制造水平,带动我国电力科技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对于增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占领世界电力科技制高点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为后续开发的西南大规模水电送出奠定技术基础。

工程计划2009年单极投产,2010年双极投产。该工程建成投入商业运行后,是西电东送极其重要的通道,大幅度提高西电东送通道能力和南方电网的整体稳定水平,有利于促进南方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东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三峡电站第4台国产机组17号机组并网发电

27日16时30分,三峡电站第4台国产机组——17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至此,三峡工程已投产21台70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

17号机组由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为水冷式发电机组,今年2月7日开始安装,12月14日完成安装及无水调试。20日17时10分开始72小时试运行,机组连续满负荷运行,全面考核了制造、安装和调试质量。

连续72小时试运行检测和监控数据表明,17号机组运行稳定,振动、摆度、流量、温度等技术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具备了正式并网发电的条件。安装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27日下午正式将其移交给三峡电厂运行管理。

全球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设计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左岸电站14台机组已全部投产;地下电站6台机组已完成招标,目前处于土建施工阶段;右岸电站12台机组中,有8台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机组,由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负责安装。

26号、18号和25号国产机组已分别于今年7月10日、10月22日和11月6日正式发电。截至12月27日,三峡电站已投产的装机容量为1470万千瓦,累计发电超过2070亿千瓦时。

三峡工程一年新增装机500万千瓦创世界纪录

27日16时30分,随着三峡大坝右岸的国产17号巨型机组正式投产,三峡工程今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这种年度装机投产规模,在世界水利枢纽工程中绝无仅有。

三峡电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计划安装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32台,总装机容量为2240万千瓦。2007年是三峡右岸电站机组安装投产高峰年。自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制造的22号机组于6月11日并网发电并移交给三峡电厂运行管理以来,另外6台相继于7月至12月投产,装机容量共490万千瓦。加上电源电站投产两台5万千瓦小型机组,三峡电站今年新增装机容量达500万千瓦,这一规模可基本满足7个百万人口城市的用电需要。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说,由于机组设计、制造、安装、监理以及运行单位一年来的辛勤奋斗和努力奉献,一个电厂一年安装投产500万千瓦机组,这在世界范围创造了新纪录。而且三峡右岸机组安装质量一台比一台好。

今年投产的7台机组中,有4台是中国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首次自主设计、制造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分别由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设计制造。

安装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和中国水电四局的技术人员,在施工中践行“安装进度服从安装质量、以安装质量弥补安装缺陷”的施工方针,严格执行“精益求精、锻造精品”的施工标准,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程组织安装,同时实施了针对性很强的改进措施。经过近乎苛刻的流程化安装和精益求精地消除缺陷,机组安装质量达到三峡优良标准。目前今年投产的机组运行正常,已有5台机组通过国家组织的验收。

李永安说,在肯定今年三峡机组安装投产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机组制造、安装的许多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国内外制造厂家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坚持“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原则,善始善终地完成三峡右岸余下的5台机组制造、安装任务。

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已于2005年9月全部并网发电。右岸电站12台机组预计2008年底全部投产。地下电站安装6台机组,计划2010年开始发电,2012年全部投产完毕。至27日,三峡电站向华东、华南、华中11个省(区、市)输送清洁水电超过2070亿千瓦时。

我国输电线路防雷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日从武汉大学获悉,由该校周文俊教授主持的“线路绝缘子串闪络路径及监测装置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验收。该系统可成功监测出雷击导地线、杆塔等相关参数,并为进一步开展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理论分析和现场防雷技术措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据国家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的评定,该项目整体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了解,这一研究项目由武汉大学周文俊教授主持、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和湖北省电力公司咸宁供电公司联合完成,并已在实践中进行应用。该系统2006年6月安装在湖北咸宁供电公司3条110kV线路上。该系统经过一年多运行,工作稳定,实现了自动分析判断雷击线路杆塔号、雷击时间、雷击位置、雷电流波形和极性以及雷击形式等功能,并于2007年4月22日成功监测到雷击110kV汪官线(湖北咸宁的乡镇)51号杆塔的雷击时间、雷电流幅值和波形等参数,而以前靠经验判断查找故障点,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在山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这是国内外首次得到自然条件下雷击杆塔电流波形参数。

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介绍,通过反复实验室试验和分析论证,证明该监测系统采用设计原理正确,抗干扰能力强,测试精度高,得到的波形和现场实测一致。专家还建议进一步开发低成本的雷击在线监测系统,尽快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