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2-25 浏览次数:
12月21日上午,国家电网公司在四川宜宾举行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开工仪式。这是目前开工建设的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距离最远、容量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是继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全线开工建设,稳步推进之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又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实施“一特三大”战略,促进西南水电、西部和北部煤电基地集约化开发,推动大型核电建设,是适应我国基本国情、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高压工作。在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国家电网公司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特高压电网发展,在特高压理论研究、工程可研、规划论证、关键技术研究和重大专题论证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自开工以来,各项工作快速推进,预计到年底,变电站将完成土建工程,全面进入百万伏构架安装,线路工程将全部完成基础施工。与此同时,公司交直流试验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试验线段分别投入运行并取得重要试验成果。规划到2020年,国家电网特高压网架形成以华北、华东、华中为核心,联结各大区域电网、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坚强电网结构,特高压电网输送能力将达到2.6亿千瓦时,实现能源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四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起点四川复龙换流站,落点上海奉贤换流站。工程额定输送功率640万千瓦,最大输送功率700万千瓦,将建设两座±800千伏换流站,新建±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一回,途经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八省市,全长约2000公里。工程采用双极、每极两个十二脉动换流器串联接线,电压配置为“400千伏+400千伏”。换流变压器单台容量最大321兆伏安,采用6英寸晶闸管换流阀,每换流器容量达175万千瓦。工程估算静态投资约174亿元,动态投资约180亿元。
工程自2007年4月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以来,各项工作快速推进。5月在上海举行奠基仪式,11月建设用地通过国家正式批复。目前工程成套设计和换流站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换流站设备主设备采购完成并正式签署合同,工程建设单位已招标确定。输电线路初步设计选线、大跨越和一般线路勘察设计招标工作已完成。工程预计2010年建成投运。建成后每年输送电量约305亿千瓦时,节省原煤约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500万吨。
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承担着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西电东送任务,确保工程成功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是将实现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的安全可靠送出,促进西南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将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服务华东特别是上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电力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实践;三是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输变电设备自主创新和制造能力,推动直流设备制造技术实现新发展,促进研制6英寸晶闸管、800千伏大容量换流变压器、800千伏直流平波电抗器等关键设备,自主研发和设备国产化能力显著提升;为今后我国大型水、火电基地的电力送出奠定基础;四是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推动直流输电技术实现新跨越,直流输送能力和系统控制水平大幅提升,工程建成后将创造十八项世界第一。
黄彦蓉副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工程的开工建设表示热烈祝贺并认为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率先在四川省建设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能力最强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四川水电送出难的问题,并为枯水期四川电力供应提供重要保障。她表示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动员和组织省级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特高压工程建设,积极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认真做好服务工作,为工程顺利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在开工仪式上表示,四川至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是引领世界直流输电技术发展的创新工程,是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自主化的重要依托工程,对于实现西南水电大规模和经济高效送出、服务四川经济建设、保障上海地区用电需求、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电网公司将以建设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为契机,与四川、上海及工程沿线的各级政府合作,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和统筹协调,确保把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建设成为“安全可靠、自主创新、经济合理、环境友好、国际一流”的优质精品工程。
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科技部、电监会领导,工程沿线四川、湖南、安徽、云南等省发改委负责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三峡总公司、中国电力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工程参建单位的代表出席了开工仪式。
12月22日,国家重点工程、南方电网“十一五”西电东送骨干项目——贵州至广东第二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双极投产仪式在深圳举行。
该工程的建成投运,使西电东送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对于进一步深化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保证广东特别是深圳、东莞负荷中心区域的电力供应,支持深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促进贵州建设水火互济的能源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是我国第一项直流自主化依托工程,实现了国家确定的综合自主化率70%以上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
广东省副省长佟星、贵州省副省长孙国强、广东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国家电监会总监谭荣尧在仪式上讲话。佟星表示,南方电网公司为保障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他代表广东省委省政府向南方电网公司表示衷心感谢。孙国强表示,贵州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西电东送战略,作为贵州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重大战略,认真落实好“十一五”黔电送粤框架协议的要求。广东省总工会巡视员廖文正宣读了全国总工会关于按程序授予贵广二回直流输电工程项目实施单位——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决定。各参建单位代表参加了仪式。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懋振在仪式上表示,公司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加快电网发展,做好安全供电,努力建设“责任南网、和谐南网”,为五省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公司总经理赵建国主持了仪式。公司总部有关部门和直属机构、超高压输电公司、广东电网公司、贵州电网公司负责人参加了仪式。领导和嘉宾一行现场参观考察了深圳换流站。
贵广二回直流工程西起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换流站,东至广东深圳市宝安换流站,线路全长1194公里,额定容量300万千瓦,动态总投资79.5亿元,2005年6月开工建设,2007年6月单极投产,12月双极投产。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有关部委、广东、贵州以及沿线各级政府给予了多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参建各方密切配合,克服种种困难,创造了从“三通一平”到单极投运仅用24个月的世界纪录,很好地控制了工程安全、质量和投资。
贵广二回直流工程是我国第一个直流输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南方电网公司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贯彻“以我为主、联合设计、自主生产”的原则,协同科研、设计、制造、建设等单位,成功完成了工程的系统研究、成套设计、主要设备制造等任务,实现了综合自主化率70%以上的目标。
特别是调试工作是国内第一次独立开展的大型直流工程系统调试,单极一投运就带满150万千瓦负荷,稳定可靠运行,在今年广东的迎峰度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了解,五年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坚决贯彻中央的各项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对中央负责,为五省区服务”的宗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五年来,公司累计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645亿元,超过了建国以来到2002年底的投资总额,电网的规模翻了一番,负荷翻了一番,售电量、销售收入也翻了一番。南方电网已经形成“六交四直”10条500千伏西电东送大通道,最大输电能力达到1650万千瓦,是2002年底的4.5倍。2007年西电东送电量将达到862亿千瓦时,是2002年的4.3倍,年均增长33.9%。五年来,西电送广东电量累计达到2435亿千瓦时,西电占广东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由2002年的9.5%增长到2007年的23.2%,已经成为广东电力供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东解决能源约束问题、调整电源结构、平抑电价、保护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西部地区投资建设了一大批电源和电网项目,带动当地煤炭开采、交通运输以及有色金属等资源型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和财税收入,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东西双赢。
目前,南方电网公司正在建设世界上第一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云广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到“十一五”末,将形成“八交五直”13条西电东送大通道,西电送广东最大电力将达到2240—2440万千瓦。南方电网将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东中西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多赢格局。
近日,英国商业部大臣赫顿宣布,英国将大力发展海上风能发电项目,到2020年发电量达330亿瓦。
如果项目顺利实施,英国海上风力发电规模是任何其他国家的两倍,相当于目前英国家庭所有的用电量,这有助于实现到2020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达到20%的目标。事实上,英国拥有可观的海上风能资源,海上风能发电项目设计、安装和运作技术成熟,目前占世界一半的海上风能发电项目正在英国建设中。
2002年英国提出可再上能源目标以来,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已翻番,达到近5%,预计到2015年接近15%。与此同时,赫顿还成立一个专家咨询组,就可再生能源问题听取他们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