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中国制造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首次出口美国

发布时间:2007-12-07 浏览次数:

金沙江拟建4座水电站 发电量为三峡工程2倍

总发电量将是三峡两倍,其中溪洛渡电站已截流

中国最大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计划于2009年完工。负责三峡工程建设与运营的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高层官员日前表示,三峡工程效益超过预期,依照目前运营情况保守估算,只需再运行10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与此同时,中国正着手在长江上游(即金沙江下游)建造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总发电量将是三峡电站的两倍,其中溪洛渡电站已于上月实现截流。

近期来,一些海外媒体大篇幅刊登关于三峡的报道,引起各界强烈反弹。为此,国务院三峡办日前组织媒体赴三峡采访,将真实的三峡呈现于公众面前,并借此向外界显示,中国将继续复制“三峡工程”到更多的地方。

据三峡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伍峰介绍,目前三峡总公司已计划在长江上游再建4座水电站,总发电量将是三峡工程的两倍。“这四座水电站全部由三峡总公司投资建设,国家没投入一分钱”,李伍峰说,三峡工程尚未竣工但已实现了巨大经济效益,“只要长江有水,三峡就能发电赚钱”。

已于上月7日成功截流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电站,就位于四川雷波县和云南永善县境内金沙江干流上,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60万千瓦,坝高278米,防洪库容46.5亿立方米。金沙江下游水电梯级开发最下游的向家坝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600万千瓦,计划2012年首批机组发电、2015年工程竣工,工程动态投资估算约180亿元。

此外,三峡总公司决定将乌东德水电站与白鹤滩水电站作为一组电源同时开发,2008年完成调研,进入前期准备,可望2010年开工,目前正抓紧勘测设计工作。

三峡总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表示,目前,三峡水电站已有19台机组投入运行,发电量达1340万千瓦,堪称世界发电能力最强的水电站。当全部32台机组同时运行时,发电能力将达2250万千瓦。

国务院三峡办水库司副司长周维也表示,目前外界关注的环保、移民、地质灾害等问题,均经过专家论证探讨,“目前看工程的发展比预期更好”。(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国水投集团签订内蒙50万千瓦风电场开发协议

11月28日,国水投集团在包头投资建设风电场项目签字仪式在包头市举行。国水投集团分别与包头市发改委、达茂联合旗人民政府、固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风电场开发协议。根据协议约定,达茂、固阳两个风电场规划地域面积共约100平方公里,总投资约50亿元人民币,规划装机容量可达500MW。

国水投集团总经理杨春锦出席了签字仪式。包头市委常委、副市长陶永山,市人大副主任王庆增,市政协副主席李秉荣,包头市发改委主任张晔及达茂旗、固阳县相关负责人出席了签字仪式。

签字仪式由包头市发改委副主任郭键主持。包头市委常委、副市长陶永山代表包头市委、市政府讲话,他在讲话中回顾了两年来国水投与包头市风电方面的合作历程,充分肯定了国水投在包头的投资成绩。国水投集团总经理杨春锦代表国水投对包头市政府及发改委两年来对国水投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希望通过继续加大在包头市的投资力度,为包头市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核电专家:我国核电标准建设步伐亟待加快

随着核电建设速度的加快,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与核电开发、实验、设计、建造、运营等密切相关的核电标准工作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在近日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防工业标准化论坛上,核电专家建议,为了实现我国核电自主化健康发展,必须加快我国的核电标准建设步伐。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核电标准体系,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核电自主化。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长利说,世界上不缺先进的核电技术标准,但如果一味采用国际上的核电技术标准,国内核电企业在核电建设过程中无论是获取资质还是产品验收,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在时间上也满足不了建设要求,从而使企业失去核电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予在论坛上说,我国已建成的11套核电机组,多种规范标准并存。而每套机组之所以采用其标准,有其客观的历史背景。但是,核电规范标准能统一的应该尽可能性统一。核电规范标准的制定要充分吸取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工程实践,既要符合国情,又要与国际接轨。

核电标准凝结了先进的技术成果。专家们认为,中国核电标准的实施,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材料、设备进入核电市场,降低核电造价;有利于核电堆型和相关产品的系列化发展,节省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有利于批量化生产并积累管理经验和提高建设效率。建立和实施中国核电标准,规范核电建设,是降低核电建设和运行成本,实现核电站安全经济运行的有效手段。

我国的核电标准工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已制定了近百项国家标准和300多项行业标准,形成了比较成熟的30万千瓦核电机组和6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标准和一批通用的核电标准,基本上能满足二代技术压水堆核电站建设需要。但是,由于我国核电技术和经验不足,现有核电标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杨长利说,我国核电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地规划和研究,标准之间不协调;标准工作缺乏基础科研的支持,一些标准的编制只是对国外标准的翻译,与我国的工业基础不相适应。另外,我国核电标准大多是参照上世纪80年代初国外的标准,标准水平比较低。

针对我国核电发展的急迫需求和核电标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专家建议,要在认真研究现有核电标准的基础上,做好核电标准体系的统筹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开展标准编制工作。据悉,2007年首批70多项核电标准编制任务计划已经下达,编制工作已经开始,2008年核电标准项目编制计划正在制定中。

贵广II回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入试运行

2007年12月3日凌晨零点零5分,贵广II回直流输电工程双极解锁成功,并正式投入试运行。至此,贵州电网向广东送电的新通道——贵州二回直流全线建成,黔电送粤能力达到700万千瓦。

贵广II回直流输电工程是南方电网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工程,起点为贵州兴仁换流站,终点为广东深圳,线路全长1255千米,输电容量300万千瓦,电压等级为±500千伏。2005年6月28日该工程启动,至2007年12月3日双极成功投运,历时两年半时间。

为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十五”期,南方电网公司加快了黔电送粤通道建设。2003年建成贵州青岩至广东罗洞的两回500千伏交流输电变电工程, 2004年建成贵州安顺至广东肇庆一条±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

“十一五”期,贵州兴仁至广东深圳的±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加紧建设。2007年6月单级投运,新增黔电送粤能力150万千瓦,使贵州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黔电送粤最高负荷达545万千瓦,有力地支援了广东的经济建设。12月3日这条线路投运后,贵州电网向广东的送电能力将达到700万千瓦。2008年贵州还将建成施秉至广东的两条5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黔电送粤能力将达到850万千瓦,至2010年黔电送粤能力将达到970万千瓦,贵州作为南方能源大省的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美国能源部投资1240万美元于可再生能源开发

美国能源部于2007年12月初宣布,将投资1240万美元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其中520万美元资助开发低成本集热型太阳能发电(CSP)。另外,720万美元技术商业化开发资金用于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商业化。

能源部拟议中的12项CSP项目旨在通过技术开发而大大降低CSP发电的成本和开发贮能技术。尤其是,CSP项目目标包括减少太阳能发电成本,到2015年达到低于10美分/kwh。

韩国最大太阳能发电站建成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国内最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近日在庆尚南道密阳建成。该电站总投资超过110亿韩元,最大发电量为2000千瓦。

据称,该电站发电设备总容量为3000千瓦,其中第一阶段设置高157厘米、宽80厘米的聚光板1.1448万块,年可发电280万~300万千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300吨左右。此外,由于可以产生替代600吨石油的效果,今后,如果实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该电站还将有一笔可观的附加收入。

韩国西部发电公司将于明年实施电站第二阶段扩建计划,再安装聚光板5700块,增加发电规模1000千瓦。

西门子估计今年风电机销售增长30%

据国外媒体报道,西门子公司预计本财政年度公司风电销售将增加30%,边际利润增加到两位数。

西门子负责风电产业的Nauen说,他们希望公司到2011年进入世界前三。西门子并未分离其风电业。上个月该公司称获得北美11亿多欧元的风电机定单。Nauen称,风电销售和定单年增长率超过50%。上个财政年度,商业边际利润大于9%。

这位负责人看到沿海风电的巨大商机,他们期望明年德国在沿海风电上取得突破。

德国是世界沿海风电的领先国家之一,但是其雄心勃勃的计划被运行赤字和环境方面的反对声所掩盖。

中国制造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首次出口美国

11月30日由广东明阳电气集团获悉,广东明阳风电技术有限公司日前与美国著名风能运营商格林亨特风能集团在纽约正式签署出口72台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合同。

据广东明阳电气集团董事长助理文宏介绍,这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首次出口美国。

这次出口合同涉及标的7.2亿元人民币,所有风电机组将分两次安装于美国北部蒙大拿州风电场。

按照合同约定,格林亨特集团将从2008年起,每年从明阳风电公司进口不少于150台风机;同时两公司还签署了美方出资1000万美元入股明阳的合同,在新能源开发技术领域形成全面合作关系。

今年8月,明阳公司成功研制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抗台风型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并已通过国际劳埃德船级社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