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1-30 浏览次数:
11月8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国海油”)投资并自主设计、建造安装的第一座海上风力发电站投产,并经过20天的试运营之后并网发电。业界评价,这个有着较高科研含量的项目为今后海上风电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积累了施工经验,标志着我国发展海上风电有了实质性突破。
该海上风力发电站位于离岸70公里的渤海绥中36-1油田,在该油田30米水深的一个导管架上安装了一台1.5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组、铺设了一条5公里长的海底电缆至绥中36-1油田的中心平台,风力发电机组运营后,实现了对该平台的并网发电。
从11月8日,风机实现了满功率运转,满发时最大功率输出为1500千瓦。项目正式投产后,单机年发电量可达440万千瓦时,将减少油田柴油消耗量1100吨/年,折合经济效益约600万元/年,同时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3500吨,二氧化硫11吨,有效地节约了平台生产所消耗的油气资源,实现了节能减排。
中国海油总经理傅成玉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既是中国海油作为中央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中国海油作为综合型能源公司必须着力发展的产业。海上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领域,前景十分广阔,中国海油在这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渤海风电示范项目为今后发展海上风电,培养了队伍、建立了规范和标准、解决了重要技术难题、创新了建设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今后我们计划实施海上油田供电集中管理,届时海上风电会有更大用武之地,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国海油副总经理、海油工程公司董事长周守为介绍说:“海洋工程公司是这个海上风电项目的总承包方,该项目从立项到建成投产仅7个月时间,实现了多项自主创新和技术创新,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锻炼了工程队伍,积累海上工程项目实施经验。为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打下厚实基础。”
据了解,我国近海风资源十分丰富,近海1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1亿千瓦,近海2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3亿千瓦,近海30米水深的风能资源约4.9亿千瓦,是陆地风能资源的2倍,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与陆上风电场建设相比,海上风场建设不占用土地,风能品质远远优于陆地,因此大规模开发海上风能是风力发电行业当前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能源勘探开发企业,中国海油在海洋工程方面拥有二十余年丰富经验,不仅成功地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部分内容,而且也在新能源方面积累了技术和人才优势。
正在法国出席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首届理事会会议的中国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27日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ITER计划是全球联手探索洁净新能源的一个前所未有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中国将全力参与这一计划,为解决人类未来能源问题贡献力量。
程津培说,ITER计划是中国迄今参加的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也是我国第一次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参与的大型国际科技攻关项目。中国以前虽也参加过一些国际科技合作,但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没有介入核心研究。此次中国在ITER计划中能与其他先进国家通力合作,平等共享科研成果,与中国近年来科技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热核聚变研究领域的成就密不可分,ITER计划的某些设计就是在中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的。
ITER计划是一个为验证全尺寸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可行性而设计的国际托卡马克实验,目的是采用类似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使氘、氚在极高温条件下发生聚变反应,产生巨大能量,从而为人类提供可持久发展的洁净能源。这一计划将持续35年,总共耗资100亿欧元。作为参与方之一,中国将承担超导材料、电源、包层、遥感技术和加料系统等5大领域的“采购包”任务。
由欧盟、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7方签署的ITER条约于今年10月24日正式生效,标志着ITER组织正式成立。理事会是ITER组织的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首次理事会会议于11月27日至28日在ITER组织所在地法国的卡达拉舍举行。
程津培说,在这次理事会会议上,中国理事代表团与来自其他6方的理事们对ITER计划的方方面面进行认真商议,会议气氛非常融洽和谐,体现了各方希望确保这一计划顺利进行的决心。
他特别指出,ITER计划是在进行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策划和决定的,各方对计划的成功充满信心,认为这是人类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洁净能源的一个重要出路。但对此也不能过于急躁,因为即使ITER计划成功了,在大规模应用上也还要经过商业开发等过程,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参与各方还要进行艰苦的不懈努力。
11月23日,由华中电网公司规划、投资、建设的鄂豫第四回500千伏联络线工程一次送电成功,正式移交生产投入运行。该工程的成功投运对提高全国联网及河南电网的稳定性、可靠性,形成湖北至河南坚强的500千伏电网网架,实现湖北、河南电网相互支撑、满足全国联网“南北互供”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鄂豫第四回线路全长309千米,经过湖北孝感、孝昌、大悟,河南信阳、罗山、正阳、汝南、驻马店、遂平、西平、上蔡、漯河等县市。起点为孝感500千伏变电站,途经信阳500千伏变电站,驻马店500千伏开关站,终点为500千伏邵陵变电站,全线铁塔共计696基。
据华中电网公司负责该项目建设人士介绍,鄂豫四回工程组织管理很有特点,来自湖北输变电工程公司、湖南送变电公司、江西水电工程局、江西送变电公司、河南送变电公司以及渝能送变电公司的六支线路施工队伍与三个变电站的间隔扩建进度基本同步,相互之间协调配合良好,施工进展顺利。工程于2007年3月8日开工,11月9日完成竣工验收,建设工期有效缩短。从工程验收情况看,整个工程质量良好、基本零缺陷移交。另据介绍,鄂豫四回工程还是一个典型的环境友好型工程,由于工程穿越20千米董寨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为保护环境,铁塔采用全方位高低腿设计,并与高低主柱基础配合使用;施工队伍在施工中采用了飞艇放线和动力伞放线技术,大大减少了林木砍伐,受到了保护区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