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11-27 浏览次数:
11月26日,在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 《建立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的合资经营合同 》。中广核集团公司董事长钱智民与法国电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嘉德奈(GADONNEIX)代表双方在合同上签字。
根据"合营经营合同",双方将合资建设、运营采用欧洲先进压水堆核电EPR技术建设的广东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2台170万千瓦)。本次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的长期友好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有着20多年的友好合作关系。早在1984年,法国电力集团作为技术责任方,参加了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自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大亚湾核电站取得了良好的运营业绩。继大亚湾核电站之后,法国电力集团还先后在岭澳核电站一、二期核电项目中进行了技术合作。2006年10月26日,中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了关于“核电生产、建设、多项目开发的总体协议”。
中广核集团是我国唯一以核电为主业的大型清洁能源企业,法国电力集团是世界最大的核电运营公司。双方均表示,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建设好广东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为实现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作出贡献。
相关链接:
中广核集团是我国唯一以核电为主业、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大型清洁能源企业,现拥有40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另有超过1000万千瓦核电机组在建或开展前期工作。中广核集团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形成了"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核电站运营管理、工程管理和技术研发队伍;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核电生产运行、工程建设、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体系,在核电站运行、维修、技术支持、安全监督、质量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法国电力集团是全球知名的能源集团、世界最大的核电业主和运营企业。集设计、建设、管理运行为一体,在法国核电建设高峰期创造了15年期间开工投运40台核电机组的快速发展记录,同时全面实现了核电国产化。20多年来法国电力集团安全运行58座总装机容量为63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迄今已拥有超过1200堆年的安全运行的经验。目前正在法国建设第59座机组、即欧洲先进压水堆EPR系列的首台机组。
一条1000千伏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能够输送600万千瓦的电力,相当于就地消化1800万吨的煤炭;在输送相同功率的情况下,1000千伏线路可将最远送电距离延长3倍,而损耗只有500千伏线路的1/3左右,还可节省60%的土地资源。然而,这却是世界电网建设史上的一次新的尝试。
山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告诉记者,目前正在山西省兴建的1000千伏晋东南-(河南)南阳-(湖北)荆门653.8公里长的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是全世界第一条准备投入商业运营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也就是说,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结合我国电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
打通煤电外输出口路
山西的地理条件决定了能源输出必须更多地依靠向外输电。山西地处内陆,山高沟深,交通不便,特别是晋东南地区尤为困难。随着能源产地和消费地距离和范围的不断扩大,仅靠铁路和公路运输原煤,将越来越受到运力“瓶颈”的制约,而且还带来沿途二次污染。山西地处中部,距京、津、冀约500公里,距离华中地区约900公里,距华东地区约1500公里,均在特高压电网经济合理输送电力范围内。
据王抒祥介绍,山西煤电基地大型电站群的电力外送一直是我国电力工业长期面临的问题,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和高密度受电是必然趋势。目前,我国跨大区电力输送大部分是以500千伏线路为主,随着西电东输规模、电网负荷密度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输电损失开始成为电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
目前山西已全面开展向华中、华东地区送电的前期工作,仅晋东南地区总装机容量就达到1.72万兆瓦。如此规模的电力外送,如果通过500千伏线路输送,需建设外送线路10条,而通过1000千伏特高压外送,仅需建设外送线路4条,可以显著减少输电线路的建设数量,节约土地资源。
按照预测,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比2000年净增3.25万亿千瓦时,其中2/3以上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大多缺少一次能源。随着国家能源开发的西移和北移,以及东部老矿区资源逐步枯竭,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地区之间的能源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规模越来越大。西部能源基地与东部负荷中心距离在500至2000公里左右。山西省作为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建设特高压电网,尤其是率先建设晋东南——湖北的1000千伏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将山西电网与特高压电网紧密连接,有利于发挥大电网的独特优势,更大范围地把山西丰富的能源资源配置到全国市场。
攀登世界电网建设之巅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吴玉生分析说,我国的系统条件和技术要求与其它国家均有不同,因此,我国发展特高压技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结合我国电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
从2004年底特高压输电项目启动以来,为了掌握其技术特性、明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实施了近百项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这些项目涵盖换流技术、设备技术、试验技术、运行技术、电磁环境、建设工期等多个方面,有12项设备指标或试验性能居世界领先地位。
发展特高压,设备是关键。特高压电网建设在引领中国电网科技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的同时,也为中国电工设备制造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增强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众多企业把特高压看作是电工设备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
目前,5英寸晶闸管在±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中已被广泛采用,其额定电流只有3000安培。如果直接应用于±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其输送功率只有480万千瓦。为扩大输送功率,国家电网公司决定在世界上首次自主开发并应用6英寸晶闸管,将额定电流增加到4000安培,使±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输送功率提升到640万千瓦。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承担了这次科技攻关任务。董事长王纪年认为,这项技术的研发有利于自主创新发展,不仅可以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还能够大大增强我国在直流输电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强的创新意义。
将开启国家电网全新发展阶段
据山西省电力公司特高压建设办公室主任闫晓丁介绍,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包括三站两线,起于山西省长治的1000千伏变电站,经河南省南阳开关站,止于湖北省荆门变电站,连接华北、华中两大电网。自2006年8月经国家发改委核准项目以来,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晋东南、南阳、荆门三座变电站(开关站)土建工程正在有序展开;黄河大跨越、汉江大跨越灌注桩基础施工基本完成;变电站特高压主设备的研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同时,直升机组塔应用、塔吊组塔、索道运输等一系列线路施工技术研究课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线路工程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工程将于2008年建成投运。
“这一工程将开启国家电网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运部主任喻新强眼中,这条试验示范工程凝聚了太多期望:全面掌握1000千伏交流输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全面实现自主规划、科研、系统设计、工程设计、设备制造、施工调试和运行维护,建设安全可靠,自主创新、商业运行、世界一流的交流特高压典范工程。
对这一工程进行论证的中国工程院专家组认为,工程建成后,通过严格试验和运行考核,完全有条件转入商业化运行,将成为我国能源输送的一条重要通道,有利于实现华北和华中电网的水火调剂、优势互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对特高压的经济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后,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专家们得出结论:到2020年,通过互为备用、水火互剂所获取的联网效益,可以有效降低备用容量,从而减少装机容量约2000万千瓦,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约823亿元;由于地区煤价差异,北电南送的火电容量可以达到5500万千瓦,同各区域电网单独运行相比,年燃煤成本约降低240亿元;此外,建设特高压电网,可以有效降低500千伏电网的短路电流,减少500千伏电网的改造成本。
在许多地方,对生活垃圾的处理都是一个不小的难题。而印度的一个小镇却利用垃圾来发电,解决了当地居民的照明用电。
这个发电厂位于印度第四大城市钦奈附近的一个小镇。当地200多户居民的生活垃圾和粪便等都被收集起来以生产甲烷,再用这些甲烷来发电,每天25立方米的甲烷能发电3000瓦,如果全部用来照明的话,足够10多盏灯用上5个多小时。而其余的一些发电站还在利用汽油和柴油。此外,由于甲烷没有任何异味,居民也很乐意接受电站设在自家附近。
居民说:"我家离电站很近,但没有任何异味和污染不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个项目很好,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除了照明以外,电厂还准备给居民们提供取暖用电。而有了这样的成功之后,电站接下来还准备利用动物粪便等垃圾来发电,让这样的环保项目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