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2010年中国超超临界机组数量将占全世界一半

发布时间:2007-11-09 浏览次数:

2010年中国超超临界机组数量将占全世界一半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依靠自主创新掌握了供电效率大幅提高的超超临界机组,污染物排放近零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脱硫率高达85%%的循环流化床技术。“到2010年,中国超超临界机组数量将占全世界的一半!”正在召开的“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协作网”2007年年会上,不少专家做出这样的预测。

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与中国华电集团联合主办、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此次会议,围绕“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需求与挑战”的主题,对我国清洁燃煤发电机组研究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对国际清洁燃煤发电机组的技术研发方向及运行、生产经验等进行了交流。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陆延昌先生介绍说,我国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2006年,煤电装机比例由2000年的74.3%%升至77.8%%,煤电发电量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80.9%%升至83.2%%以上。现在发电供热用煤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50%%左右,而且污染物排放量也很大。据统计,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中,90%%是由煤电产生的。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先生认为,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将是电力工业的发展方向。开发和采用清洁、高效的燃煤发电技术已经成为电力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的重大课题。发展以超超临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为代表的清洁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对节约资源、降低排放、保护生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深远意义。

据悉,我国在清洁高效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超超临界的合理参数和机型、炉型,已有4台1000MW级的超超临界机组相继顺利建成并成功投入商业运行。此外,IGCC和多联产技术的研究和建设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具备了建设示范性工程的条件。

中国涉足大规模非并网风电领域

近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的基础研究”项目在江苏南京启动。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该项目最快两三年后可投用。专家指出,这意味着非并网风电未来有望成为中国能源来源的又一个重要补充。

据介绍,“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的基础研究”是我国惟一一个国家973计划能源领域风电项目,将以江苏省具有风力资源优势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为重点研究和风电发展地区。项目研究团队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大学、解放军防化研究院、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组成,中科院院士倪维斗任项目组长。

根据规划,江苏省南通、盐城、连云港等沿海地区“十一五”期间,将建成150万千瓦风力装机容量,未来将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规模;到2010年,全省非煤电的比重将达到16%。

目前,江苏如东、东台、大丰等地已开始规划建设风力发电厂,但当下的风力发电都为并网电,由于风力并不稳定,在无风或风力较小时,电能不足,会对电网的正常供应造成影响。

而此次列入国家973计划的非并网风电系统将主要应用于海水淡化等高能耗企业的工业生产,不接入电网,不影响居民生活和整体经济运行。据介绍,该项目预计经过两至三年的研究时间,将可在沿海地区投入使用。

对此,项目首席专家、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卫东指出,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的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及产业布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本报记者另外从国家973风能项目《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的基础研究》项目管理办公室获悉,该项目的管理实施办法已形成定稿。

我国风电建设进入全球13强

我国从去年开始掀起的节能减排风暴,令风电这一新兴绿色能源获得长足发展。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和世界风能协会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在全球风电市场未来发展中扮演领军角色的13个国家之一。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更宣称,201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市场和风能设备制造中心。

但权威专家也指出,当前中国风电行业普遍存在制造水平偏低、核心技术高度依赖国外的弱点。这一问题不解决将给风电市场发展带来隐患。

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和世界风能协会发布的这份全球产业蓝皮书指出,2020年风力发电将达到总装机容量12.5亿千瓦,将为世界提供12%的电力。与此同时,这种清洁能源将减少地球大气层近11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这份报告中列举了全球风电市场未来发展中将扮演领军角色的13个国家,中国名列其中。此外,这些国家还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法国、巴西、印度、菲律宾、土耳其。报告称,风电在这些国家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它们是实现12%目标的希望所在。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60万千瓦,当年新增装机容量为133万千瓦,同比增长166%。预计除了西藏、云南、新疆等5个省区外,国内其余26个省区的风能资源还有32亿千瓦装机容量可供开发。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可供开发的风能资源占到了26个省区的一半,达到14.6亿千瓦。

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的项目主任喻捷认为,目前的增长只是预热,明年初将要正式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才将真正启动中国风电业的引擎,使这个产业驶上高速发展的轨道。

而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则预言,201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市场和风能设备制造中心。

目前,中国正逢风电发展的大好时机。按“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2015年达到100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中国风电市场的容量正日益庞大,距成为全球最大风电市场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南方电网与越南第一电力合资建设小中河水电站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与越南第一电力公司合资成立的越中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在越南河内举行揭牌仪式。越中电力投资有限公司的成立,正式拉开了小中河水电站项目的建设序幕。

小中河水电站位于越南老街省沙巴县达万—板胡—舍班乡境内的小中河上的首座水电站,电站装机规模为2.2万千瓦,年发电量9900万千瓦时,蓄水坝高41米,蓄水库库容为760万立方米,装机年利用小时为4500小时,总投资为2.18亿人民币。工程将于2008年7月实现首台机组并网投产发电,2008年9月全部建成投产。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将加强与越南在电力资源开发领域的合作,构建一个北有小中河水电站,南有平顺永新火电站(以BOT形式在越南建设的项目)的电源项目投资格局。

中国东北第一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位于黑龙江省望奎县的国能望奎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于5日2时45分并网成功开始发电,此项目是中国东北第一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设计发电能力为每小时发电3万千瓦。在发电同时,它还承担着与法国电力贸易公司进行二氧化碳减排贸易的任务。

国能望奎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是一个利用秸秆直燃进行发电的项目,既是黑龙江省的生物质能发电示范项目,也是中国东北第一个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它计划总投资55300万元,目前一期工程已投资28000万元,由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本部在国家电网公司内部调剂资金建设。

国能望奎生物发电工程一期建设规模为1×130t/h锅炉+1×30MW汽轮发电机组,其中锅炉采用丹麦BWE公司的先进技术。该项目每年将燃烧秸秆20余万吨。按设计发电能力每小时发电3万千瓦、每年发电6500小时计算,该项目每年售电量可达1.75亿度。

国能望奎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常务总经理王俊安介绍,法国电力公司所属法国电力贸易公司已签约打包购买国能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山东高唐、黑龙江望奎和吉林辽源三个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经核证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从2007年至2012年,三个项目将通过生物质能减排二氧化碳150万吨。

土耳其将建立风力发电站

土耳其能源市场管理局日前表示,已有多家企业申请投标土耳其风力发电站项目。

报道称,土耳其风力发电站项目总投资为1560亿新里拉(1美元约合1.2新里拉),总装机容量为7.8万兆瓦。土耳其能源市场管理局局长优素福居纳伊表示,目前收到的投标申请数量已超过预期,申请投标的公司提出的投标保证金达到7.8亿里拉,能源市场管理局将就投标情况进行研究,并尽快做出回应。

世界风能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土耳其的风能开发潜力巨大,居欧洲第二位,但风能开发起步较晚。该协会估计,如果土耳其政府能够支持风能开发,那么在5年至10年内,土耳其风力发电量可翻一番。

据悉,目前土耳其正在东南部建设本国最大的风电站,预计将于2009年建成,最大风电站的建成将使土耳其风力发电量翻一番。

欧洲将建大型风电站

近日,瑞士能源公司Reninvest提出了一个风电发展计划,将在瑞士圣哥达地区建立一个安装8个87米高的螺旋桨转轮的风力发电站,建成后能提供足够15000人使用的电量,预计这个项目将耗资4800万瑞士法郎,如果一切顺利,这个发电站将从2009年10月底开始运作。该电站一旦建成,将成为欧洲最高、最大的风力发电站。

与此同时,欧盟风力能源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在过去10年中,欧盟风力发电增长了32%,2020年欧盟的风力发电量将能满足1.21亿用户的电力需求。

据了解,风电在欧盟可再生能源中占据了主导地位。2005年欧盟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4000多万千瓦,提前5年实现了2010年风电装机4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2006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在全部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达到了30%以上,仅次于天然气发电的新增容量,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4855万千瓦,占世界风电装机总容量的65%。欧盟的风力发电量覆盖了全欧盟2.8%的用电量,相当于2300万用户的耗电。

瑞士联邦能源局(BFE)副局长Michael Kaufmann也表示,在瑞士,人们对风力能源的兴趣正日益提高。他说:"我们每天都接到对风力能源感兴趣的电话,不仅仅来自希望建立一个小小风力发电厂的农民,还有来自银行和投资商的电话,他们希望在可更新能源上投资。但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瑞士对风力能源的利用处于落后地位。瑞士在风力发电站的数量上不占劣势,希望在质量上能与欧洲其他国家抗衡。"

据了解,瑞士目前有30个风力发电站,每年生产的电能可满足4000个用户的用电量。瑞士还计划再建立28个大型的和68个小型的发电站。联邦计划将风力发电所造成的附加费用平摊给所有电力用户。筹建中的圣哥达风力发电站的承建工作已经交由Reninvest和提契诺州电力厂(AET)的合资公司Parco Eolico del San Gottardo负责。但该发电站还必须逾越一些障碍:所在地艾罗洛(Airolo)必须改动其区域图,另外,发电站还必须申请建筑许可。

与此同时,全球各国也加快了风电发展的步伐。全球风能协会(GWEC)在其报告中公布,2006年全球风电机组新安装量为15197MW,累计安装总量达74223MW。目前,全球已有13个国家迈入安机量超1GW(即1000MW)的队伍,而2005年仅有11个国家。新加入的两个国家分别是法国和加拿大。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我国风电也进入快速发展期。为促进风电发展,我国已制定了风电发展目标:2010年建成500万千瓦,2020年建成3000万千瓦。到2006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已累计达到了260万千瓦,预计2007年可投产200万千瓦以上。但有关专家表示,目前,从我国风电发展的趋势看,风电发展目标可能偏低。根据欧盟经验,并结合实际,中国风电装机有可能在2010和2020年分别达到1000万千瓦和8000万千瓦。甚至在2020年有望超过1亿或1.2亿千瓦。

我国第二大水电站启动截流

11月7日9时30分,经过专家组和三峡总公司有关部门的最后综合检查之后,仅次于三峡水利工程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启动截流工程,整个截流工程预计需要36个小时。

据中国三峡工程总公司溪洛渡工程建设部副主任王树凯介绍,截流开工前,由于上游下雨,金沙江流量增大为每秒3520立方米,比预计多了300多立方米,再加上金沙江支流较少、河道较窄,“龙口(截流施工点)”流速较高,达到每秒7米左右,施工难度极大。

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十辆工程车正在47米宽的“龙口”两岸紧张地施工,向河道中间进占;距“龙口”前方不远处的5个导流洞也全部打开进行分流,根据溪洛渡水电站建设部的测算,在目前的水文状况下,通过导流洞可成功分流江水53.4%。

据了解,此前,为确保本次截流工程成功,施工方案已经做了最保守的设计,以每秒6000立方米的流量作为方案制定标准,并按照这一工程设计量的1.5倍准备了截流投物量。

王树凯介绍说,如果水文状况不发生较大变化,预计在36个小时之内可截流成功。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云南省永善县与四川省雷波县相接壤的溪洛渡峡谷,是中国仅次于三峡的特大型水利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坝高278米,水库正常蓄水位600米,相应库容115.7亿立方米,防洪库容46.5亿立方米。

作为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中的第一个开工建设项目,溪洛渡水电站标志着金沙江这条流淌着巨大能源和财富的河流被打开水电开发的大门。金沙江一般是指青海玉树至四川宜宾之间的长江,全长2326公里。金沙江水量丰沛,落差巨大,水力资源丰富,是开发建设大型水电站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