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我国拟从四方面防范风电投资风险

发布时间:2007-11-06 浏览次数:

中外厂商角逐风电业 发电量2020年可抵5个三峡

11月1日,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某环保组织和全球风能理事会三家联合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07》(下称“风电报告”)预测,我国有望于2007年底实现风电装机500万千瓦的目标,从而使该计划提前3年完成。若给予风电行业积极支持,风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底可突破1.2亿千瓦,发电量相当于5个三峡电站。

目前,我国已建成100多个风电场,去年年底为止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60万千瓦,过去10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46%。中国在风电装机容量的世界排名从2004年的第10位跃升到第6位,并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因为中国风电产业的巨大吸引力,未来外资和中资企业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全球风力发电的产业过去1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8%,安装总量达到了7400万千瓦,意味着每年的投资额达到180亿欧元。相比之下,起步较晚的中国风电业务发展明显快于国外。全球风电投资资金的近10%都落入中国。

在制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相关政策以及风电特许权招标等措施的激励下,我国曾经制定的2010年和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500万千瓦和3000万千瓦的目标将提前实现。可再生能源专委会秘书长李先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现在一些国内企业自己的装机容量目标甚至就有上千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风电报告预测,仅依赖现有政策,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底可以达到5000万千瓦,相当于届时中国发电装机容量的4%;如果政策稍加完善,风电装机容量到2020年底可以达到8000万千瓦,相当于届时发电装机容量的7%。

在国内风电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和外资企业已形成了竞争局面。德国恩德公司表示,在2年之内,中国企业从原先风电设备只有2家的规模,增加到了40多家,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发展速度。

另外,2006年内资企业的整机产品市场投放量约为54万千瓦,市场份额达到41%左右,比前一年提高了11%。累计市场份额中,内资产品占有率也提高了30%以上。除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风科技”)之外,浙江华仪风能公司已出口了780千瓦风机至智利,创造国内首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风机出口海外的纪录。

包括东方汽轮机厂、华锐风电科技、上海电气、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都介入风电机组制造。根据专家估计,未来以外资企业主导市场的格局将被打破,内外资企业将平分国内装机市场。2006年中国新增装机容量中,金风科技市场占有率为31%,超过了国际风机巨头维斯塔斯(28%)、GE(10%)和恩德等。

但外资企业占据技术优势,其大多已在研制3兆瓦一台的风机设备,而国内技术还基本停留在1.5 兆瓦。“我们产品可以在每秒3米的风速下仍然维持97%的运营,但中国产品的稳定性还远远不够。”恩德公司CEO Richterich 先生指出。不过,上海电气近日与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签订了海上风电战略合作协议,类似东方汽轮机厂等企业已在对2.5万千瓦风电机组等高新产品进行研制,这将帮助国内企业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1-9月南方电网完成西电东送电量612亿千瓦时

今年1-9月,南方电网完成西电东送电量612.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3%。西电东送电量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今年以来西电东送通道新增了±500千伏贵广二回直流(单极)、500千伏罗百二回、500千伏龙滩送出三个工程,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电力突破1500万千瓦,最大达到1517万千瓦。在抓好工程建设的同时,超高压公司全力以赴保安全生产,主网架安全形势平稳,为超额完成送电量创造了基础条件。

二是广东的电力供应形势比较紧张,缺电的局面使广东保持了对西电的客观需求,促成了西电东送电量的增长。

三是水电出力增加。汛期云南、广西以及直调水电厂来水好于去年,如天生桥一级电厂1-9月来水同比增加了45%,天生桥一级电厂、二级电厂、龙滩三个直调电厂共超计划发电28.2亿千瓦时,广西、云南也加大了水电送出力度,增加了主网架的送电量。

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

11月2日,对于三峡建设者来说,是一个令人鼓舞欢庆的日子: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2000亿千瓦时。

三峡左岸电站于2001年11月正式开始安装与调试工作,2003年7月10日首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2005年9月左岸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至此,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2007年,三峡电厂工作重心延续到右岸电站,5月10日,右岸首台机组22号机进入充水调试阶段,6月11日,22号机正式移交三峡电厂运行管理;10月20日11时11分,我国首台国产756MW水轮发电机组——右岸26号机安全稳定运行达到100天,成功实现“首稳百日”考核目标;8月20日,右岸21号机顺利并网发电进入商业运行;10月22日,三峡电厂接管18号机;11月1日,右岸25号机开始进入72小时试运行。目前,右岸共有5台机组投产发电,20号机也在如火如荼地调试中。

至11月2日,三峡电站20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已通过电网输送到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的千家万户,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用电紧张的局面。

从左岸电站机组安装开始,三峡电厂认真贯彻三峡总公司提出的“建管结合、无缝交接”的创新管理理念,为机组接管后的运行管理做好了充分准备。2007年年初,三峡电厂克服冬修期间生产任务重、人力资源紧、机组技术改造多等诸多困难,分别从运行、电气、机械三个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参与右岸机组安装监理工作,从全局把握工程进度,确保机组安装质量,协调各方关系,争取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值得骄傲的是,右岸26号机是我国第一台完全由国内厂商独立设计、独立制造、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该机组“首稳百日”的顺利实现标志着三峡工程机电设备国产化取得重大成果,表明我国依托大型工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国家重大装备发展与应用的战略取得丰硕成果,标志着我国在70万水轮机设计、制造、安装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自主研发或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时代已经到来。于此同时,我国巨型机组的科研创新成果显著,26号机840兆伏安发电机采用全空冷技术,其创新成果的成功运用稳步地推进了我国发电机蒸发冷却技术的工业化研究。

我国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成火电装机主力机型

来自“2007中国国际能源论坛”的信息显示,我国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已成为我国火电装机的主力机型,占火电装机容量的48%以上。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总经济师杜至刚在“2007中国国际能源论坛”上介绍,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电源结构得到初步优化。2004年水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大关,2006年底达到1.29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2006年底达到68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迅速。到200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已超过6.2亿千瓦,全国发电量达到28604亿千瓦时。

电网建设也快速发展。2006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到28.64万公里,比2000年增长了1.33倍;变电设备容量达到9.64亿千伏安,比2000年增长了0.71倍。全国联网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电网输电技术不断迈上新台阶,“十五”末期我国西北第一个750千伏交流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国家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大幅增加,由2000年的23亿千瓦时增加到2006年的1685亿千瓦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优化调度方式,电网输送损失率不断降低,2006年全国线路损失率为7.08%,比2008年降低0.73个百分点。

我国拟从四方面防范风电投资风险

为期三天的“2007上海国际风能大会”于近日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主要风电设备制造商汇聚一堂,就风电能源的发展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问题进行交流。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处处长史立山在会上表示,风电能源被放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首位,我国将从四个方面防范风电投资风险。

风电投资面临四大风险

据了解,我国可开发利用风能资源达到10亿千瓦,包括2.5亿千瓦的陆上风能和7.5亿千瓦的海上风能。风能开发的巨大潜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国内目前有30多家生产商,生产能力均达到50千瓦,GE等外资企业也在加紧国产化,纷纷在国内建厂。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众多的风电项目都还未实现盈利,国内设备制造商主要以国有发电企业如五大发电集团和国有能源企业如神化集团为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在我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倡导下,风电装机快速扩容的政治驱动远大于经济驱动。

施鹏飞认为,在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还应看到风电投资存在风险,主要包括风能资源评估不准确,机组可靠性不完善,电网跟不上风电发展,电价比较低四大方面。尤其国内传统企业进入风电机制造领域缺乏经验,所有国内制造的兆瓦机还处于样机状态,虽然有的产品已经批量生产,但部件仍需不断考核调整。

对此,史立山表示,我国政府将继续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从四个方面支持风电发展。首先,加快建立全国风能观测网,提高资源评价的技术水平。以前对风能的观测都以气象局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内容还不够完善,目前正在筹划建设400多个测风塔和数字模拟模型等专业设备观测风能资源。其次,开展大型风电厂规划。我国风能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在新疆、内蒙等欠发达地区,当地电网和市场的不完善成为风电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组织开展大型风电厂规划,将重点做好电网建设等工作,计划用十年时间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大型基地。第三,我国风电研发能力还比较弱,缺乏检测认证体系,因此需要建立专业的认证平台。近期主要采取资源认证,今后将采取强制认证。最后,要完善促进风电发展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国政府已经采取用招标方式确定上网电价,为风电发展创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环境。

风电装机快速扩容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煤炭消费国,去年我国共消耗26.4亿吨标准煤,但人均消费水平很低,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0%,仅是美国的1/10强。与煤电、水电相比,风电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兴起。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去年发电装机量中,煤电装机容量占装机总量的78%,风电装机仅占0.4%;去年我国发电总量25亿千瓦时,其中风电仅占0.1%。虽然风电规模还很小,但发展却非常迅猛,去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337兆瓦,截至去年底达到2600兆瓦,增长105%,预计今年全年能达到4600-5000兆瓦,提前达到2010年的规划目标。

史立山在会上表示,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被放在我国能源问题的首要位置,我国政府将通过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强制市场份额政策等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计划到2010年,使我国利用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总耗中的占比达到10%,到2020年进一步提高到15%。在可再生能源中,风电已成为可与常规能源相竞争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政府已将风电放在能源发展的重要位置,并出台了电价补贴、优先上网等相关优惠政策,引发国内各地投资风电的积极性高涨。截至2006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为260万千瓦,预计今年年底将超过50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