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07-11 浏览次数:
自2006年开始,电网建设已成为电力建设的主要方向。
“十一五”期间,中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两大电网公司掀起电网建设新高潮,地方各省市自治区和主要城市改造电网也热情高涨。从小修小补到大步跨越,全国电网网络将在这波电网改造高潮中“改天换地”。
两大公司投入巨资
电网安全直接关系经济和社会安全。美国加州“8·14”大停电的事故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电网建设缺少投入,致使电网超负荷运转。
而在中国,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将得到改变。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透露,“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重点是加大西电东送的力度。国网和南网两大电网公司都将有巨资投入。
国家电网公司供电范围包括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五大区域。该公司在“十一五”电网发展规划中确定,今后五年,公司在电网建设上的总投资将达8500亿元左右;到2010年,在跨区域电网建设方面,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规模将达到4200千米,变电容量达到3900万千伏安,跨区送电能力达到7000万千瓦;在城乡电网建设方面,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将超过34万千米,交流变电容量超过13亿千伏安。
而南方电网公司在“十一五”期间则计划投资2340亿元建设电网。围绕“西电”再向广东新增送电1150万至1350万千瓦的目标,建成投运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1.56万千米、变电容量6175万千伏安,±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1225千米、换流容量600万千瓦,±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1438千米、换流容量1000万千瓦。
地方电网改造全面启动
不仅如此,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南京、福州、武汉、长沙、西安和拉萨等在内的31个重点城市的电网建设与改造已在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为“十一五”计划抢了个头彩。
各省级电网公司也雄心勃勃地绘制了“十一五”电网建设蓝图。今后五年,山东将投资616亿元,规划建成以500千伏电网为主网架、以220千伏电网为市域电网主网架的坚强电网,彻底改变鲁西南“窝电”状况;河北将在电网建设领域投资400多亿元,到2010年,该省南部500千伏电网将形成沿京广铁路纵贯南北的双回路,中东部形成环网,以石东为中心形成廉州—石东—沧西和衡水—石东—石北十字交叉路线,实现“三横两纵”布局;贵州将投入94亿元,进一步建设、改造、完善全省县级电网;河南也将加强电网建设,建成省内500千伏环网与华中主网相连的500千伏输电通道,提高电力输送和“水火调剂”的能力。
另外,安徽、海南、西藏“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投资估算则分别为336亿元、80亿元和70亿元。
记者从中国三峡总公司获悉,截至7月9日8时,三峡电站今年已发电257亿千瓦时,4年累计比原投产计划多发电400多亿千瓦时,电力外送华中、华南、华东和川渝等11个省(市、区),为缓解中国电力紧缺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峡工程计划安装32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这是当今世界上容量最大、直径最大、重量最重的机组。其中,左岸电站14台,右岸12台,地下电站6台。三峡左岸电站2003年7月10日首台机组投产,已于2005年9月16日提前一年全部投产发电。今年6月11日,三峡右岸首台机组投产。
据统计,2003年至2006年,三峡机组年发电量由86.2亿千瓦时增长为492.48亿千瓦时,今年计划发电638亿千瓦时;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系数约94%,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机组强迫停运率逐年下降,已从0.43%降为0.04%,领先世界同类水平。
三峡电厂厂长马振波介绍说,三峡左岸电站投产以来,经历了135米水位和156米高水位运行考验,实施了机组稳定性、相对效率、75.6万千瓦负荷运行等多项试验,检验了机组在额定工况下的性能,并实现了左岸电站980万千瓦的满负荷运行。
运行实践表明,三峡机组振动、摆度指标远低于合同保证值;压力脉动指标在合同范围之内,包括国产化率较高的14号、9号机组在内的15台三峡机组运行安全、可靠、稳定。
世界银行日前宣布,将在中国启动第一个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项目:天津双口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项目。
双口垃圾填埋场是天津市第一个现代化的卫生垃圾填埋场,每天平均处理居民生活垃圾800至1000吨,到2006年年底共处理填埋垃圾160多万吨。填埋场回收的沼气中50%是甲烷成分。项目主要工作是在填埋场现场安装气体收集系统、气体焚烧系统和发电系统,发电上网。
负责该项目的世界银行高级环境工程师鲍德说:"天津的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项目是世界银行在中国做的第一个此类项目。"
近日,东台风电场首批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江苏省沿海单期建设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开始实质性运作。
首批发电机组共4台,每台风机为1.5兆瓦。
作为特许权招标项目,4台机组所发电力全部进入江苏电网。今年下半年该风电场还将有41台风机并网发电,并计划明年内完成一期200MW装机规模的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平均满负荷发电预计达2126小时,年发电量预计达4.2亿千瓦时,年创利润将超过4000万元。
7月3日至4日,重庆500千伏板桥——圣泉——隆盛——张家坝Ⅱ回线路等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会在渝召开,经过与会专家的认真评审,通过了对该工程的初步设计评审。
评审专家分别来自国家电网公司、华中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以及重庆市各政府部门及相关区县政府,与会专家分成变电一次、系统二次、输电线路、变电土建、技术五个专业组,进行了认真评审,分议形成会议纪要,在通过该工程的初步设计评审时,同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措施,以便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优化完善。
500千伏板桥—圣泉—隆盛—张家坝Ⅱ回线路等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后,对优化重庆电网结构,提高输电能力,促进重庆电力快速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7月8日23时,阿克苏220千伏变电站2号主变增容改造工程正式启动送电,这是新疆电力公司与阿克苏地区行署在6月份成功签署“两项会谈纪要‘后投入试运行的重大电力工程项目之一。该工程也将成为阿克苏电网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阿克苏220千伏变电站2号主变增容改造工程总投资1961.49万元,由新疆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主变容量12万千伏安,工程于2007年4月6日开工建设,历时三个多月。该工程投运后,将大大增强库车火电厂至阿克苏的电量输送能力,对缓解阿克苏用电高峰期供电紧张局面起到积极作用。同时阿克苏电网与新疆主电网联系将更加紧密,阿克苏电网的运行方式也将更加灵活。
据悉,该工程成功投运只是220千伏龟兹—阿克苏Ⅱ回输电工程及龟兹220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项目的前奏。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为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供电保障,也有利于改善阿克苏电网网架结构,提高阿克苏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缓解阿克苏电网输电瓶颈、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发挥作用,为阿克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供电保障。
近年来,随着阿克苏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较长时期内电力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而阿克苏地区目前网架结构相对薄弱,电网峰谷差大,电源调峰不足,部分地区仍为单回路辐射状,制约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电网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难度较大。对阿克苏地区积极实施东联西出、西进东销战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落实“两项会谈纪要”成果,阿克苏电力公司加紧实施电网发展战略,努力完善、延伸阿克苏电网220千伏主干网架,在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用电需求的同时确保地区煤电基地电力的可靠送出,进一步适应阿克苏地区和周边地区大功率电力交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