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三峡右岸电站首台22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

发布时间:2007-06-12 浏览次数:

国家发改委:今夏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欧新黔日前在2007年全国电力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上说,尽管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形势缓解,但由于需求增长迅猛,加上气候变化对电力供应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电力运行中存在不协调因素,做好应对应急、保障供给仍面临较大压力。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要确保迎峰度夏任务的圆满完成。

欧新黔说,今年前五个月,在需求强劲增长拉动下,全国发电增幅达到15.8%,为近三年来同期最高水平。据预测,今年我国气象年景总体偏差,高温干旱、暴雨大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很可能比常年偏多,登陆我国的台风可能比常年偏强,灾害损失可能比常年偏重。

为此,欧新黔要求相关部门抓好电力迎峰度夏和供应协调,着力减轻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增强电力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提高电能利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经济运行部门要进一步发挥迎峰度夏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做好有关方案制定和监督实施,加强沟通联系,综合协调发电用煤、用油的生产、运输和供应。

欧新黔说,电力企业要尽早做好迎峰度夏各项准备。厂网双方要密切配合,强化统一调度,确保电网稳定运行。煤炭供需双方要强化诚信意识,组织供应要保质保量,提高合同兑现率。要依法坚决打击违法经营,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保证煤炭质量。运输部门要优化运输结构,加快车辆和船舶的周转,重点保障紧缺地区的电煤运输。

据欧新黔介绍,我国每年火力发电燃用的煤炭及排放的二氧化硫均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左右,电力行业通过优化发电生产方式及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现减少用煤、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于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任务乃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峡右岸电站首台22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

新华网快讯: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了解到,三峡右岸电站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调试进入高峰,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并通过停机检修的22号机组,于11日上午并网发电,投入运营。

右岸电站新发电力将主要输往华中电网和华东电网。

世界首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主设备合同签定

6月8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在广州举行云南—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以下简称云广直流工程)换流站主设备合同签字仪式。合同总价达79.08亿元,设备自主化率达60%以上。这表明了南方电网公司认真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充分体现国家意志,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积极为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做贡献。主设备合同的签定,标志着特高压直流设备自主研制生产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对于确保云广直流工程按期建成投运,加快提升我国电力设备制造自主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国风电产业发展速度领先世界

根据美国能源部于2007年6月1日发布的报告,2006年美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长了27%,仍然是世界风电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

2006年,美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454兆瓦,连续第二年成为装机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增长的平均速度是16%,增长速度紧随美国其后的分别是德国、印度、西班牙和中国。

美国能源部高效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机构秘书长说:"对于布什总统提出的先进能源的重大倡议,我们一直通过增加对可持续发展的、清洁的、节能的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从而贯彻执行该倡议。我们希望保持风力发电发展的良好势头,争取在新的一年再创新高。"

报告指出,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华盛顿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三个地区的风电装机容量增长速度最快。

为了促进风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该报告还对目前各项风电工程定位以及风力发电的技术进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世界最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

记者日前获悉,国内首套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经过半年的成功运行,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运行指标测试结果表明,我国已经成功掌握先进的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技术,并为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产业化创造了条件。

这是记者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华能集团等联合举办的首套国产化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性能指标发布会上获悉的。

华能玉环电厂工程是我国"十五"863计划中引进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实现国产化依托工程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一期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是我国第一座单机装机容量达百万千瓦的电厂。

根据国内权威研究机构对机组运行半年后的性能指标现场测试,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到了设计值。其中,锅炉效率为93.88%、供电煤耗为283.2克/千瓦时。机组热效率高达45.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氧化硫排放浓度每立方米17.6毫克,优于发达国家排放控制指标。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目前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已达到6.5亿千瓦,其中火电所占比例接近80%。火力发电已成为燃煤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力军"。

据测算,如果国内燃煤发电厂热效率都达到45%的水平,按2006年全国火电发电量计算,相当于全年可以少烧约2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4亿吨。

据悉,目前一批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项目正在建设中,国内制造厂家已拥有34台套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订单。

世界首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取得新进展

备受关注的世界首个±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取得新进展,于8日签订了总价约79亿元的换流站主设备的供货合同。这项将于2010年双极投产的输电工程,将大大缓和经济大省广东的缺电局面,同时有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标准体系,占领世界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制高点。

8日,南方电网公司在广州举行了云南-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主设备合同签字仪式。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袁懋振说,该工程是里程碑式的工程,是历史性的工程,我们庄严地签下合同,就要负起历史的责任。

云广直流工程是"十一五"西电东送的主要输电通道,汇集云南小湾、金安桥等水电站的电力输送广东,额定输电容量500万千瓦,输电距离1438公里。工程静态总投资132亿元,计划2009年上半年单极投产,2010年双极投产。

对于广东来说,西电东送无异于及时雨。过去4年,广东连续出现电力短缺局面,今年4月全省最大供电缺口达400万千瓦。迎峰度夏期间,广东每天的统调电量约有1/3来自西电。到2010年,西电送广东最大电力将达到2240万-2440万千瓦,比此前翻一番。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隋永滨说,云广直流工程是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设备的国产化依托工程,研制特高输变电设备将使国内输变电设备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云广直流工程于2006年12月开工建设。随后,南方电网公司开展了换流站主设备招标采购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确定了合作单位以及相应的合同条款,6月8日签订的供货合同总价达79.08亿元。

该工程建设将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振兴提供重大的历史机遇。据介绍,系统研究、成套设计以及换流阀、控制保护、平波电抗器和部分换流变的制造将由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和机构承担。

8日,国内企业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与南方电网签订了价值5.62亿元的研制合同。特变电工有关负责人说,±800kV换流变压器的研制将填补世界相关领域的空白,全面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此次工程高端换流变领域,公司仍将与西门子合作,低端换流变和干式电抗器则完全自主研制。

跨国公司西门子则签下价值约为3亿欧元的合同,提供工程其余部分的换流变及直流场设备。西门子股份公司输配电集团总裁倪哈格博士(Dr. Niehage)说,该工程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它不仅把电力输送到广东,而且体现了中国在重大技术装备上的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世界上在运行的直流输电工程的最高电压等级为±600千伏。以往,国内直流输电工程大部分由外方承包,西门子、ABB等跨国巨头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关键技术一直无法实现国产化。

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袁懋振说,通过设备自主化率将达60%以上的云广直流工程建设,我国将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第一个±800千伏直流系统设备完整的标准体系,提高电力设备制造水平,占领世界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制高点。长远来说,可以降低我国直流输电工程的投资成本,为国内企业带来上千亿元的市场空间。

袁懋振认为,实施大容量西电东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是南方区域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东西部能源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交叉不平衡,在南方五省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东部的广东省占五省区GDP的65%,但能源储量仅占3.5%;而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云南、贵州却拥有五省区能源储量的90%以上。

此外,特高压直流输电容量大,可充分利用输电走廊,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南方电网的统计表明,1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与2回±500千伏直流或6回500千伏交流的输电能力相当,而占用的走廊宽度仅为后者的50~70%,大大节约走廊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