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甘肃省四大工程促电网扩张 今年实现行政村全通电

发布时间:2007-06-05 浏览次数: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特高压项目启动

5月29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特高压输变电系统开发与示范”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该项目的启动,将为特高压科研攻关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并为特高压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从“十一五”开始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提出的任务,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2006年,科技部确定将“特高压输电系统开发与示范”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该项目紧密依托我国开展建设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工程应用。

作为项目组织单位,一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结合”方针指导下,通过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取得大量阶段性成果,顺利完成了项目启动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启动会上,国家电网公司组织课题承担单位代表和与会专家,对特高压输变电关键设备研制方面的课题,如技术路线、实施方案以及研究计划工期等,进行了进一步论证,保证了课题研究与工程的紧密衔接。

甘肃省四大工程促电网扩张 今年实现行政村全通电

记者从甘肃省发改委获悉,今年,甘肃省将完成四大工程,力促电网扩张,实现行政村通电率100%。

这四大工程为全省大电网延伸“户户通电”工程、全省县城电网改造工程、西部完善工程和一期结余资金工程、2007年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据悉,今年省电力公司可全面完成“户户通电”工程和农网改造工程。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新的统计口径,2006年甘肃省农村“户户通电”率达到98.23%,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了兰州、张掖、金昌、平凉、嘉峪关5市共计36个县大电网延伸“户户通电”目标。今年将投资20亿元着力完成农网改造工程,此外,还将实现今年大电网延伸“户户通电”目标,完成8.45万户,约35万人通电任务,实现全省行政村通电率达到100%,大电网延伸范围内户通电率100%,全省户通电率99.7%以上。

我国核电发展“十一五”期间将实现三大任务

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二司司长王毅韧在日前接受网上在线访谈时介绍, “十一五”期间,我国核电将在建成田湾一期的基础上,建设好广东岭澳二期工程、秦山二期扩建工程,争取新开工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广东阳江等核电项目。同时做好一批核电站建设前期工作。

这些工作,是建立在我国核工业发展之上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核工业从1955年创建以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功研制了“两弹一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核工业走“军民结合”道路,既为国防建设服务,初步形成了包括核军工、核电、核燃料循环和核技术应用在内完整的新型核工业体系。

但国防科工委有关领导坦言: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核工业的应用规模小,总体水平不高。

在具体工作中,我国核电自主化程度低;核燃料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核电规模发展的需要;核电应用产业化进展缓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高素质人才资源缺乏。

核工业面临的这些问题,为核工业下一步发展既提出了挑战又预留了巨大的空间。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勤在回答《核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时说,“十一五”期间,我国核电发展将实现三大任务——

首先,我国将实施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科技示范工程。充分利用我国已有技术基础,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核电技术,开展大型先进压水堆的相关设计和科研攻关工作,实现自主创新,突破大型先进压水堆关键技术。实施高温气冷堆科技工程,通过进一步自主研发,建设电功率为200兆瓦高温气冷堆示范核电站,实现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化高温气冷堆技术产业化。

其次,加强在役核电站的运行管理。开展核电运行、维修、在役检查等技术的研究,完善运行评估和经验反馈体系,加强运行管理,确保在役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核电站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开展核设备鉴定与核工业无损检测验证技术研究,建立我国核设备鉴定体系和核工业无损检测技术验证体系。

另外,开展先进核能技术的研究工作。建成中国实验快堆,掌握快堆基本技术,为我国快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开展高温气冷堆制氢技术和工艺研究,逐步掌握关键技术,为建设相关试验台架创造条件。提高我国在未来新一代核能系统的选型定型、标准制定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力。

2005年--2030年中国将占全球电力投资23%

“2005年到2030年中国将占全球电力投资23%,大概有1.2万亿美元的额度。”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可替代能源与电力国际峰会”上,国际能源署高级决策顾问FrancoisNguyen用数字来说明未来中国电力市场的广阔。

会场上,与会代表的半数以上都是“洋面孔”。从这些国际知名能源公司代表们的眼神中,不难感受到对中国电力市场的渴望。FrancoisNguyen建议中国进一步推行电力市场机制,在做好监管的同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他的观点代表了多数国际能源公司代表的心声。

“中国可以与欧洲进行技术上的合作,尽可能使用洁净能源,实现双方的可持续发展。”在介绍欧洲电力市场改革的经验后,西班牙电力集团董事总经理JoseBogas如是说。印度Suzlon能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PauloFernandoSoare则希望中国政府“给予风能发电政策上的支持”。

中国电监会价格与财务监管部副主任黄少中的表态是:“‘十一五’期间电价的政策取向将紧紧围绕节能减排做文章。”他表示。中国将继续给予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的支持,但这种支持“既要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也要经济合理,不能过度保护”。

中国现有10台商业运行核电机组 在建机组4台

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二司司长王毅韧日前接受在线访谈时介绍,中国现有10台商业运行核电机组,在建核电机组4台。

据王毅韧介绍,包括5月中旬刚刚投入商业运行的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中国商业运行核电机组达10台,装机容量800万千瓦,2006年核电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93%,核电站运行状况良好。商业运行核电站包括秦山、大亚湾、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岭澳核电站,田湾1号机组,田湾2号机组年内将投入商业运行。在建核电机组4台,分别为岭澳核电二期工程、秦山二期扩建工程。

王毅韧在访谈中还提到,目前中国从事核技术研发与生产的单位有300多家,从业人员约5万人。2006年核技术产业的年产值约600亿元,较上年增长约20%。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应用规模还较小,总体水平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