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中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兆瓦级风力发电机投运

发布时间:2006-12-29 浏览次数:

12月27日,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倍受关注的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又取得新的重要进展。今天,国家电网公司举行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主设备合同签字仪式,供货合同和监造合同总价高达12.39亿元,占工程静态投资的22%,充分表明了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支持国产化的态度和力度,标志着特高压设备研制生产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对于确保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按期建成投运,加快提升我国电工设备制造国产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特高压输电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2006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纪要》指出:特高压输电技术是世界输电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当前已进入工程应用阶段;中国建设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试验示范工程,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特高压输电,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听取有关工作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国家把特高压输电技术及设备的研制纳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对国家电网公司依托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工程,推动我国在输变电前沿领域的重大设备国产化,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我国电工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给予了充分肯定。

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是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的起步工程,承担着验证特高压输电技术的优越性,全面考核交流特高压系统和设备,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储备的重要功能。试验示范工程也是我国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标志性工程,为逐步建成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互联电网奠定坚实的基础。

试验示范工程是振兴我国电工设备制造业的依托工程。为我国电工设备制造企业实现整体技术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双百万单体式电力变压器的研制属世界首次;单台高抗320兆乏的额定容量为世界最高;开关设备全部采用气体绝缘全封闭组合电器,这些都是世界输变电技术的制高点。

主设备的研制与供货是试验示范工程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将全面检验我国电工设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国家电网公司一直高度重视特高压设备研制工作。近两年来,先后召开了50多次特高压设备专题会议,开展了上百项关键课题研究,2000多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了设备的技术论证和研究开发,目前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主设备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建设中,国家电网公司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部署,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国产化路线,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核准文件精神和国产化方案批复意见,采取有利于推动特高压设备国产化的设计方案和采购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全力支持设备国产化。

中国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启动


2006年12月25日,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共同签订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的业主公司——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股东出资协议书和章程。此举标志着我国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正式启动,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勤、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小鹏、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穆占英、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出席签字仪式。

根据协议,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清华大学分别出资47.5%、32.5%、20%,成立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华能山东石岛湾20万千瓦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该工程厂址位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石岛湾,建成后设备国产化率将达到70%以上,工程总投资约30亿元。

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是国际公认的具有技术先进性的新一代先进核反应堆,具有热效率高、安全性能好的特点,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国际核能界和电力公司的高度重视。我国所拥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是在我国“863计划”支持下取得的重大高新技术成果,是我国自主开发的新一代核能发电技术。我国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运行的安全实验表明,在反应堆失去冷却的情况下,不会出现堆芯熔化,并能长期维持安全状态。

国务院办公厅、国防科工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有关方面的领导,国家开发银行、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的领导,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清华大学的部分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出席了签字仪式。

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最近揭标 我国启动风能资源摸底工作


令人瞩目的中国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最近揭标。记者近日获悉,中电国际、中国大唐、中广核、上海绿色能源组成的投标联合体最终中标。

巨头游戏


由上海市发改委组织招标的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项目,设计规模为100兆瓦级,单机容量不低于2000千瓦,特许期为28年(含建设期)。项目发标后,吸引众多电力巨头的目光,大唐集团、上海申能集团、华电集团、中电国际、中广核、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中海油以及上海绿色能源共8家企业购买了标书。

业内人士分析说,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意义非同寻常。早一天获得海上风电项目的开发权,可以早一天积累风电经验,便于拿下更多项目。如果工程建设控制得好,这个项目会略有盈利。企业希望通过CDM机制获得更多利润。

争抢风电


近期,多家能源巨头开始打出底牌,有意把风电作为业务拓展的战略领域。中海油就是其中之一。

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在公司第六次科技大会上强调,石油天然气将不再是公司唯一的核心产业,而是核心产业之一。新能源、可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在"十一五"期间要取得实质性进展。核电企业中广核也把新能源作为其主营业务之一。水电企业长江三峡对风电项目也非常感兴趣。

中电国际将新能源定位为其三大版块之一。公司在建拟建风电项目已达4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项目12万千瓦。按规划,十一五未,新能源发电将达200至300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总容量比例约8%至10%。

但是,风电业仍受特许权招标定价机制的困惑。


特殊难题


中国海上风力资源有一个特性,就是恶劣的台风,这种状况,全世界别无先例。在前不久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召开的一次风电会议上,许多专业人士表示了担忧。

"台风对风机是一个严峻考验。"看了中国台风运行资料,许多风力发电机提供商直摇头。

上海一家企业曾跟踪过浙江一次台风,那次台风将90%的陆上风机折断,有的甚至连根拨起,"海上情况会更遭。"

目前,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已打算与德国repower合作,repower曾是世界最大海上风机的提供商。

我国启动风能资源摸底工作


我国目前正在启动一项旨在摸清中国能源储备家底的调研工作。一位熟悉风能的人士认为,摸清风能资源家底对促进风能发展非常重要。"现在,人们在各种场合都说中国陆上风能资源2. 5亿千瓦,海上风能资源7. 5亿千瓦,这些资料还是20年前,由当时的中央气象局据气象资料推算的,测算高度是10米。随着科技进步,现在大风机能树起来二三十米高。因此,中国风能资源需要重新测算。实际上,需要在有风资源的地方建100米高的测风塔,再汇总一年数据,得出科学资源量。"

2005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仅126万千瓦。据我国风电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5年风电规模将达到150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今年以后,投资风电将形成热潮。

但现有风电资源数据不准,给企业带来很大麻烦。一位风电开发商介绍,目前国家对5万千瓦以上风电项目实行招标,参标企业为了报一个合理价格,在招标前,一般花几百万元摸清风电资源。但是,如果中标的不是你,前期的钱就打了水漂。

国内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大跨越工程-黄河大跨越开工建设


12月26日上午,国内第一个1000千伏特高压大跨越工程—黄河大跨越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线路工程的一个关键项目,黄河大跨越开工建设标志着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线路工程全面进入建设阶段。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建设部、国网建设有限公司、河南省电力公司、地方政府和工程参建单位代表等出席工程开工典礼。

黄河大跨越工程位于河南洛阳孟州市西化工乡,由三座123米高的跨越塔和两座68米高的锚塔组成,主跨档距1220米,全长3651米,塔材总重达2253吨,基础混凝土。大跨越工程由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工程于2006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计划于2008年7月31竣工。

2006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1500万千瓦


风力发电不断得到发展,今年全球风力发电设备的功率达到了一万五千兆瓦。这是联邦风力发电联合会周四在柏林发布的消息。这样创记录的功率相当于15个大型常规发电厂发电能力的总和。风力发电发展最快的国家是美国,一年内功率增加了2700兆瓦。印度和中国是风力发电最有潜力的国家,中国准备在2020年之前至少安装三万兆瓦功率的风力发电设备。

亚洲各国竞相发展核电


中国不久前最终选定美国技术建造4台核电机组,向《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确定的远景目标又迈出了一步。经过20多年的沉寂,世界核电市场终于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峰。其中,亚洲各国的动作最大,竞相推出雄心勃勃的核电发展计划。

各国都有自己的核电计划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核电为主要电力来源的国家。目前,日本正在运行中的核电站有55座,占亚洲总数的2/3。除去核电供给,日本的电力自给率在发达国家中最低,仅有4%,因此政府一直将核电发展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日本在去年发布的《核电白皮书》中提出,在2030年后,日本的核能发电将维持在总发电量的30%―40%。为达成这一目标,将再兴建13座核电站。

印度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把发展核电作为保障能源独立的重要突破口。目前,印度一共有14座民用核电站,核电装机容量基本上以每年1000兆瓦的速度快速增加,到2008年,正在建造中的8座核电站将初步竣工投产。根据印度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卡科德卡的一份报告称,印度将致力于实现2020年核电生产达到2万兆瓦、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量25%的远景目标。

印度非常注重发展自主核能技术,在核能研发与利用领域在第三世界中位居前列,除了个别核电站是当年美国和加拿大援建的外,绝大部分都是印度自行设计建造的。不久前美国国会批准的美印核能合作协议,可以说是给印度的核电发展增加了动力。

此外,中国在《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计划在2020年前将核电站的总发电容量提高至3.6万兆瓦,届时将占总发电量的4%。韩国计划在15年内再建设8座以上的核电站,将核电比例增加到43.4%。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也都在考虑建设核电站。日本能源经济研究院的一份报告称,截至2030年,亚洲地区的核电装机容量将由现在的82百万千瓦增加到199百万千瓦。

发展核电主要为能源安全


对能源的需求向来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亚洲之所以成为世界最大的核电市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亚洲经济在过去十几年里取得了高速增长,其中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势头至今依然十分迅猛,高经济增长必然要带来能源的高需求和高消耗。

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急剧飙升,而亚洲国家普遍缺乏有力的石油供应保障。在世界能源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发展核电成为亚洲国家的必然选择。

专家认为,核电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可以成为一种值得依赖的新兴能源保障途径。另外,目前国际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其他新能源的开发又存在种种困难。日本政府就表示,由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造价高,且受自然条件制约,供给不稳定,短时期内无法普及,因此"核电立国"依然将作为日本新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也是促使亚洲国家选择核电的重要原因。

各国盯上亚洲核电市场


亚洲核电迅猛发展,必然会成为国际核电业争相追逐的巨大市场,同时也会深刻地影响国际关系的变化。美国特意修改国内法律,与印度签署核能合作协议便是一个例证。美国、法国、俄罗斯等西方国家对中印核电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东盟核电市场更是被西方国家紧盯不放。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和中国也在不断加强在核电领域的相互合作。核能发电很可能会成为未来亚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和保障。

印尼未来10年电力建设需要410亿美元投资


印度尼西亚国营电力公司日前预计,2006年至2015年间印尼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投资将达410亿美元。

印尼国营电力公司总经理埃迪·维多多近日表示,在全部电力建设投资中,电站建设需要263.6亿美元,电力传输设备和配电设备各需要70亿美元投资。

印尼能源和矿产资源部能源利用和电力局局长普尔沃诺说,政府和国营电力公司应把注意力集中到配电和传输建设上,而在电站建设上应更多吸引私营企业和外国投资。

由于现有电力设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印尼正大力推进电力设施建设。目前,印尼在爪哇岛、马都拉岛和巴厘岛以外有30处发电站项目正在招标。此前,已有数家中国企业参与到印尼火力发电站的建设中。

西电东送再添主线 上海将增300万千瓦受电能力


继三峡—常州±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之后,三峡电力向华东输送的又一主线路建成投产,上海电网将增加300万千瓦的受电能力。不仅如此,向家坝—上海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也在设计过程中。

此前,三峡电力主要是通过三峡—常州±500千伏直流线路向华东地区输送。9日,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三峡—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行,使三峡电直达上海,这将大大缓解上海电力紧张的形势。

国家电网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孙竹森介绍,三峡至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是中国目前输送距离最长、输送功率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西起湖北宜昌市宜都换流站,东至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华新换流站,输送能力为300万千瓦,线路全长约1040公里,总投资约70亿元,是三峡三期输变电工程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三沪直流输电工程的建成投运后,把华中与华东电网之间的电量交换能力由目前的420万千瓦提高到720万千瓦,极大拓宽了网间联络通道,提高了电网电力的资源调配和安全可靠性。据预测,明年通过直流工程抵沪的电力将占上海最高负荷的近1/7。

另据国家电网建设公司有关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投资434亿元的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开工后,向家坝至上海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在前期的设计过程中,正待国家发改委的核准。

据分析,明年夏季高峰,上海电网最高负荷需求可能达到2150万千瓦左右。而今年夏季上海用电高峰期间上海电网最高外来受电680万千瓦。“三沪直流”的投运,将增加300万千瓦的输送能力,这将大大缓解上海和华东地区目前的供电紧张状况。

上海电力公司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明年上海电网供应主要难题已不在于电力供给上,而在电网的输电瓶颈上,大功率、高负荷的用电需求将考验上海电网的安全。

中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兆瓦级风力发电机投运


由株洲南车电机公司生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首批兆瓦级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于11月中旬顺利通过质量检测,发往新疆投入运用。目前,该批产品的第一台发电机已经安装完毕并开始发电试运行。

2005年7月,株洲南车电机公司凭借在牵引电机、变压器技术方面多年积累形成的技术创新平台,成为中国最大风电发电企业----新疆金风科技股份公司风电机组“总装模式”的配套供应商。双方联合成立“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机研究室”,开始攻关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今年7月,株洲南车电机公司获得新疆金风科技股份公司50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配套电机生产合同,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生产企业。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异步电机和双馈电机相比,具有占地少、成本低、可靠性优、效率高,风能利用率好等优势。据专家介绍:仅2004年,全球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就占到了整个新增风力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85.6%。

株洲南车电机公司负责人表示,不久前,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的目标。公司将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整体技术优势,切实提高我国风电产品国产化水平,推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