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中国53亿美元引进美核电技术

发布时间:2006-12-26 浏览次数:

国产的输配电设备首次进入国际民用核电市场

记者日前获悉,随着川开电器有限公司正式中标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二期项目核岛内的核级中压成套开关设备,中国制造的成套输配电设备在世界民用核电领域中首次打破原来一直由国外同类产品垄断的局面。

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二期项目由中国中原对外工程公司总承包,其核岛内核级中压成套开关设备由川开电器中标。当天川开电器和中原对外工程公司在蓉签约,确定由川开电器提供总金额为1898万元人民币的核级中压成套开关设备。据悉,这也是中国制造的核电站成套输配电设备首次出口国外。

谈到中标恰希玛核电站二期项目的意义时,川开集团王洪总裁表示,“中国在核电成套输配电设备领域打破国外垄断,不但标志着中国造核电成套输配电设备出现质的飞跃,同时也意味着国产核电成套输配电设备首次走出国门,更彰显出四川今后在核电领域将出现大的发展。”

记者同时获悉,今年10月底世界民用核电领域排名第一的法国阿海珐公司曾经和川开电器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技术转让与开发,工程设计,工程管理与服务和对中方人员培训四大类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目前双方合作进展顺利,下一步双方有望转入组建合资企业等形式的资本对接领域。

据王洪总裁透露,阿海珐公司承诺通过技术转让等形式,全力提升川开电器产品在核电和地铁领域的应用。而且随着了解和磨合的深入,双方将在合适时候进行资本对接。“从川开电器来说,寻求世界民用核电领域排名第一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支持,是更好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对阿海珐公司来说,寻求西部乃至中国最好的合作伙伴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必然选择。因此,双方的合作符合两个公司最高战略需求。在摊派初期,双方均已明确表达了资本对接的强烈意愿。相信随着双方磨合与合作的深入,资本对接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甘肃“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出台

近日,甘肃省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审查通过《甘肃省“十一五”能源工业发展规划》,鼓励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全省能源项目建设。《规划》明确了“十一五”能源工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其中之一为“努力提高能源工业的生产能力,做好全省能源储备,保证能源安全供应,在此基础上,超前发展,使我省成为‘西电东送’北通道的能源基地省份之一。”

《规划》明晰了“十一五”能源工业发展重点,以建设西北750千伏超高压电网为契机的电网建设成为重中之重,规划以较大篇幅勾勒了“十一五”期间甘肃电网建设的重点:一是加快全省750千伏电网建设,新建750千伏超高压电网线路1000公里以上、变电容量660万千伏安,使甘肃省成为西北电网网架的核心和西北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的中心。二是加强330千伏输配电网结构,新建330千伏电网线路1740公里、变电容量792万千伏安。三是进一步完善全省110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网和城乡电网,新建110千伏电网线路2253公里、变电容量3167万千伏安,保证全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增长的需要。

中国53亿美元引进美核电技术

对于中国核电市场的争夺终于在上个周末有了一个阶段性的结果。中国的核电站建设在陆续引进了法国、加拿大、俄罗斯的核电机组之后,又做出了引进美国西屋公司核电技术的决定。中国国家发改委的有关官员表示,中国目前建成的核电站都是二代核电技术,而AP1000技术是世界上先进性非常高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引进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消化、吸收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核电技术,让中国在今后的大规模核电建设中处于一个很高的水平。

中国是第一个使用者

这个总价值高达53亿美元、能为美国创造5500就业机会的核电引进项目,是在众多美国经济界高官来华参加美中战略经济对话的背景下正式敲定的。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在12月16日的签字仪式后表示,这笔核电大单将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起到减压的作用。

根据协议,中国将引进西屋公司AP1000技术,在广东的阳江、三门核电站建设4台百万千瓦极的核电机组。美国西屋公司称其花费了5亿美元和15年时间研发的AP1000技术是世界上先进性最高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但直到现在,中国才成为这套技术的第一位买主。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核电市场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共有400多座核电站在运行,为全球提供16%的电力,很多发达国家的核电在本国电力结构中都占到30%以上的比重。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对现代核电技术不够了解,公众深恐核电站会带来核泄漏的危险,欧美的核电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随着国际上能源供需矛盾的日渐突出,再加上使用清洁能源又是大势所趋,核电重新表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比如俄罗斯在核能发展战略中提出,要把核电在国家电力供应中的比例从现在的16%提高到2020年的21%到23%。

中国在当前的核电市场中是最具吸引力的,全国的核电还只占国家电力的2.3%,中国提出的核电发展规划已经明确,到2020年全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4%。这意味着从现在起,每年要新开工建设3到4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这样的新增规模在世界核电市场上是最大的。而要改变中国北煤西水东缺电的不均衡能源布局和煤电占80%左右的重污染电力结构,中国未来还将继续加快和扩大核电建设。

自主技术不容忽视

就像一位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多年的中国核电专家所说的那样,要是一个小国,也许建几台核电机组就能解决全国的电力供应,因此全从国外进口核电机组也没什么问题。但中国作为有相当工业基础的大国,未来的核电发展规模又会非常大,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核电开发技术和建设能力,否则,在核电这一块的能源安全上我们会受制于人。在经济投入上也浪费太大。

以市场换技术是中国选择的核电发展道路之一,引入西屋的AP1000技术建4台核电机组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举措。但中国核电业也有不少专家提出,核电技术先进的国家同样也想依靠技术输出来削弱中国的核电自主研发能力。所以,关键是要靠引进带动研发。

曾经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担任副总干事10年之久的钱积惠先生说,只有给干的机会,才能形成和提高我们的自主研发能力。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核电将怎样获得自己的统一技术线路。国际上,法国、日本、德国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引进了美国西屋公司的压水堆技术,它们分别在引进2到4台核电机组后,就实现核电自主化、国产化,前后10年就能独立开发标准化的核电技术,并有能力向其他国家出口核电机组。

中国已经从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引进了多台核电机组,而这些国家的技术线路又都不同。一位核电专业人士说,这一次,有关部门显然是想一举引进、消化,以AP1000为依托来统一中国核电的技术线路,并形成标准化,为提升自主研发奠定基础。

钱积惠说,中国的核电起步虽然晚,但核技术的开发能力却一点也不弱,很多军用核技术的突破足以证明这一点。业内人士还告诉记者,在引进国外核电技术的同时,也要处理好提升中国自己的核电研发能力的问题,使引进能够成为带动我国核电技术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