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广东电网公司加快推进梅州山区电网建设

发布时间:2006-12-04 浏览次数:

国家电网舒印彪:大规模特高压电网建设路还很长

“特高压电网只是国家电网公司对未来我国能源流进行研究后提出的发展思路。”昨天,在2006年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对特高压建设资金规模将要达到几千亿元的说法,舒印彪称,现在规模没有定,规划没有批,相关数字都是思路下面的估算,“特高压建设规模取决于今后有多大的电力需求,有多大的电力流就有多大的电网规模。”不过,他表示,电网建设资金构成为:自己筹措20%资本金,其余向金融机构贷款,“钱肯定需要,不建特高压,也要建设超高压。”据可靠资料,预计202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将超过 13亿千瓦,比2005年底新增约8 亿千瓦,而“我国电网建设一直落后于电源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说,“在‘十一五’规划中,电源建设规模达到1.2万亿~1.4万亿千瓦,而电网建设只有1万亿千瓦。”

“经过半个世纪的工程和试验,特高压技术上是可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健超说。今年8月,国家电网“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实验示范工程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建成投产,“试验成功之后,也并不是马上全面推开特高压建设,哪些地方建设特高压,怎样建设,还需要论证。”

对于特高压建设的直流和交流两种方案,郑健超说,学术界对此已进行了长期争论。直流只适合点对点输电,但不能成网,交流有很好的适应性,能联网,可也存在稳定性问题。 “两者不是排斥的,而是并行不悖的。不过,全世界电网工程直流占得非常少”,郑健超说。

雅砻江流域梯级电站锦屏一级水电站4日大江截流

锦屏一级水电站位于凉山州盐源县与木里县交界处,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6×600MW),年均发电量166.2亿千瓦时。电站主要由拦河坝、右岸泄洪洞、右岸引水发电系统及开关站等组成,拦河坝为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305米,为世界第一高坝。锦屏一级水电站动态总投资245.79亿元。计划2012年10月首台机组发电,2014年6月全部工程竣工。

4日上午10时,雅砻江流域梯级开发龙头电站——锦屏一级水电站将正式截流,滚滚雅砻江水将再次被拦腰截断。

华北再向东北输送电量1亿千瓦时

11月30日,记者在华北送东北2006年12月份跨区电能交易会议上获悉,华北电网直调各发电公司13家发电企业分别与华北电网电力交易中心签订了总计1亿千瓦时的发电合同。这是公司电力交易中心成立以来,第二次采用挂牌认购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组织发电企业认购跨区交易电量。

本次交易会,通过挂牌认购,由华北网调直调各发电公司和河北省电力公司当场认购,经过华北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现场安全校核后,由华北电力交易中心宣布交易结果。来自京津唐电网的21家发电企业和河北省电力公司参加会议并参与了交易电量的认购。

本次交易采用挂牌认购交易方式,按照公开、公正、公平、自愿的原则,对所有的市场成员发布交易信息、交易组织方式和交易流程等相关内容,由参与跨区电能交易的发电企业和河北省电力公司自愿申报交易电量,交易结果根据企业申报电量计算得出,并经安全校核后确定。

本次跨区电能交易,有效地缓解了东北电网的缺电局面,体现了大电网跨区资源优化配置的优势,并通过采用挂牌认购的运作方式,初步建立了跨区电能交易平台,对于华北未来市场运作是一次有益尝试。

电监会表示:2020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翻番

电监会副主席王野平日前在出席“2006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时表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将突破12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超过6万亿千瓦时,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多。

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17亿千瓦,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超过25万公里,变电容量达到8.7亿千伏安。目前,中国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

王野平表示,实现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是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中国电力发展“重发轻供不管用”的情况十分突出,电网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电网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中国电源建设和投产速度加快,发电装机每年以超过6500万千瓦的速度递增,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协调、电网建设严重滞后于电源建设的矛盾日趋突出。

“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主网架薄弱、抵御事故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国电力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王野平表示,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的统一规划工作,正确处理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的关系,进一步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全面加快跨区电网、区域电网、省级电网和城乡电网建设速度,大力提高电网输送能力,促进电源与电网的协调和谐发展,切实改变电网发展滞后的局面。

王野平强调,加快电网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注重自主创新,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电网发展技术和发展模式。

据悉,经过中国政府批准,目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开始建设晋东南经南阳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特高压设备制造也已经被列为中国“十一五”发展规划装备制造业振兴的重点工程。这是中国在电网技术和电网建设方面的重大突破和有益探索。

王野平表示,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于解决电网建设滞后问题,提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今后电网技术发展和电网建设也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刘振亚:我国特高压输电取得六大进展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日前说,中国特高压输电取得了六个方面的重要创新和进展。

刘振亚在日前召开的2006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说,一是系统开展了特高压输电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揭示了中国转变电力发展方式、大规模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客观必然性。

二是全面完成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电磁环境等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为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是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获得国家核准,完成工程设计并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四是特高压设备研制工作全面推进,形成全套技术规范,完成设备基本设计,研制成功隔离开关等关键设备。

五是开工建设特高压交直流试验基地和国家电网仿真中心,全面提升特高压输电技术的试验研究能力。

六是开展特高压电网规划,研究提出构筑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交流同步电网、通过特高压直流实现超远距离大容量外送的规划方案。

刘振亚还表示,中国发展特高压输电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前,正按照建设“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环境友好、世界一流”精品工程的目标,认真做好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实施工作,计划2009年建成投产。

未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将以试验示范工程为契机,在华北和华中建设贯通南北的1000千伏输电通道,并进一步发展到其他地区。

在2020年前后,建成覆盖华北—华中—华东的坚强的交流特高压同步电网,同时建设西南大型水电基地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送出工程,共同构成联接各大电源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届时,特高压电网传输容量将达到2亿千瓦以上。

云南对越送电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

自今年9月26日中越第一条220千伏联网工程云南红河对越送电工程投产以来,南方电网220千伏对越送电通道已经平稳运行两个月。随着对越送电电压等级的提升,送电规模不断增大,月售电量大幅增加。截至2006年11月17日,云南电网三回110千伏、两回220千伏线路对越送电通道累计出口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达到10.0042亿千瓦时,实现电费收入约4350万美元。

今年3月31日对越送电累计电量突破5亿千瓦时以来,云南电网公司仅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就实现了送电电量翻番的目标。预计到今年底,云南对越送电累计将突破11亿千瓦时,实现电费收入约5000万美元。

广东电网公司加快推进梅州山区电网建设

在11月18日结束的广东省第四届山洽会(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上,广东电网公司与梅州市政府签署了6.8483亿元投资建设梅州山区电网协议,签约项目包括500千伏工程1项、220千伏工程3项、110千伏工程12项。

此次签署包括500千伏项目1项(梅州荷树园电厂二期配套送出工程),220千伏项目3项(琴江输变电、长沙站#2变扩建、蕉岭站#2变扩建工程)及110千伏项目12项(五华安流站#2变扩建及水寨#1变增容、梅县悦一(白渡)输变电、蕉岭桂岭(金城)输变电、梅州丰顺东桥输变电、梅州兴宁湖岭(塘坝)输变电、市区上坪站#2变扩建、市区月梅输变电、梅县连江输变电、丰顺埔寨输变电、五华水寨至华城线路、石正站#2变扩建、丰顺留隍站#2变扩建)共16项。

“十五”期间,广东电网投入梅州山区电网建设资金达到18亿元,资金投入超过此前投资总和的2倍。到2005年底止,梅州电网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5座,主变总容量275.39万千伏安,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1777千米;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输电线路分别是2000年的1.89倍和1.48倍。梅州电网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

按照规划,广东电网公司在“十一五”将彻底解决梅州电力外送“卡脖子”问题,同时将进一步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合理性。“十一五”期间,广东电网计划投入建设资金35亿元,新建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项目63项,新建变电站容量约443万千伏安、线路约1468千米。特别是500千伏嘉应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后,梅州市电源的外送能力将达到289万千瓦,将大大促进梅州山区的发展。

江西电网明年将外送电28亿千瓦时

近日,华中电网已同意初步安排江西电网2007年外送电量28.25亿千瓦时,比今年外送电量将翻一番。

据了解,到今年底江西省统调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17.91万千瓦。明年将新增262万千瓦的发电能力。预计到2007年底,统调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979.91万千瓦。2007年全省统调最高用电负荷预计800万千瓦左右。在电网保留8%备用容量的前提下,全网夏季最大出力可达到915万千瓦,最大负荷盈余约100万千瓦以上,盈余电量约180亿千瓦时,具备外送能力80亿千瓦时。

为提高江西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提高发电企业经济效益,经江西省经贸委和江西省电力公司的大力争取,华中电网同意初步安排江西电网明年外送电量28.25亿千瓦时,占华中电网新增装机的14%,这样江西电网统调火电机组年平均利用小时数预计可达4600小时以上。

国家电网公司推动特高压电网建设纪实

“发展特高压电网,是促进中国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出席28日国家电网公司在京召开的2006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众多国内外专家的共识。

与会专家在就目前世界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现状、推进中国特高压电网建设进行研讨的同时,也对国家电网正在进行的中国首个特高压电网工程做了肯定的评价,认为这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用自主创新的实践,加快实现从追赶到引领中国电网创新发展角色的转变,也标志着快速发展的中国电网建设技术正在实现新的跨越。

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和直流±800千伏的电压等级。特高压电网,是指输送交流1000千伏和直流±800千伏电压等级的电网。最大特点是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和节约土地资源。

据计算,一回路特高压直流电网可以送600万千瓦电量,相当于现有500千伏直流电网的5到6倍。送电距离则是后者的2到3倍。输送相同功率电量,采用1000千伏线路输电与500千伏的线路相比,可节省60%的土地资源。因此,特高压电网又被称为“电网中的高速公路”。

资料显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意大利、日本、巴西、加拿大等国都先后开展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实践。我国提出建设特高压电网的思路是在上世纪90年代。2004年底,面对国内出现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国家电网公司从实现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重点,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的战略目标。发展我国特高压电网的思路由此从设想变为实践。

据介绍,我国研究、建设特高压电网,既是我国电力工业满足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对电力不断增长需要和建设坚强国家电网的必然选择,也是由一次能源和电力负荷分布极不均衡的国情所决定的。

我国西部能源资源丰富,全国2/3以上的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分布在四川、西藏、云南,煤炭资源的2/3以上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我国能源资源的特点,决定了今后我国的电源结构仍将以煤电和水电为主。权威部门预测显示,到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比2000年净增3.25万亿千瓦时,其中净增的2/3以上用电量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西部能源基地与东部负荷中心距离在800—2000公里左右。

国家电网公司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力负荷也在快速增长。目前部分地区500千伏电网已开始出现输送能力不足、输电走廊紧缺等问题,说明仅靠现有500千伏超高压输电技术进行电网建设,已无法满足未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电力增长的需要。从能源需求、煤炭运输紧张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电网发展需要加快技术创新的角度看,在我国研究、建设、发展特高压电网势在必行。

特高压输电技术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而言,仍存在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不同的国情、不同的技术要求、不同的系统条件,决定了我国发展特高压电网,惟有结合我国电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走自主创新之路。

从2004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启动特高压输电项目起,为掌握发展特高压电网的技术特性、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找到解决的措施,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专家和力量,先后实施了近百项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这些项目涵盖了换流技术、设备技术、试验技术、运行技术、电磁环境、建设工期等多个方面。

目前这些研究项目有的仍在进行,有的已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在编写的数十项特高压交直流标准中,已有8个企业标准提交,并有5项发明专利申请文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专门进行特高压直流和交流试验的两个基地分别在2006年8月10日和10月10日奠基。这两个基地建成后,将各有12项设备性能指标和试验性能指标居世界领先地位。

正是这些有着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意义的成果取得,在解决了发展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关键问题的同时,也为晋东南到南阳到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今年8月19日顺利奠基开工建设创造了条件。

面对我国特高压电网研究攻关在短期内取得的成果,有专家说,研究、发展特高压电网对于中国电网技术而言,不亚于一次科技革命。在这次科技革命中,中国电力工业在世界电力发展中的角色已逐渐由追赶者变为领跑者。

据了解,为加快我国电力工业装备技术国产化的进程,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正在进行建设的我国首个交流特高压试验工程,将主要用于试验验证国产电工设备。也就是说,国内主要企业研发的特高压电工设备都有机会被国家电网公司所采购,在试验工程上进行实地试验验证,并在今后进行的大规模特高压电网建设工程中采用。

这意味着,特高压电网研究建设在引领中国电网科技水平快速走在世界前列的同时,也正在为中国电工设备制造行业带来通过自主创新推进产品结构升级的机遇,并给该行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特高压电网建设给企业带来机遇,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武说,“国内企业不仅在中低端市场将保持优势,在未来的高端电网建设上也将成为真正的主角。”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斥资3亿元专门用于特高压设备试验和装配的现代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已在今年8月30日开工建设,近日又决定终止另外三个项目的投资,把抽调出来的近1.5亿资金全部投入到1100千伏特高压开关项目上。

国家发改委:前10月我国煤电生产快速增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前10月,中国煤炭和电力生产保持了12.2%和13%的快速增长。

前10月,全国发电量为224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电力行业实现利润1038亿元,增长37.2%。

前10月,全国煤炭产量达到16.73亿吨,同比增长12.2%;煤炭行业实现利润523亿元,增长17.6%。10月末,直供电厂存煤为2800万吨,继续处于较高水平。

石油生产则增长稳定。前10月,全国原油产量为15338万吨,同比增长1.5%;进口原油12007万吨,增长14.1%;汽油、柴油产量分别增长3.3%和5.2%。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第一副会长濮洪九28日在全国煤炭工业表彰大会上表示,中国煤炭产能存在过剩倾向,现有煤炭产能和在建规模合计已达30亿吨,远超过2010年煤炭需求量约25亿吨的规划目标。

恩施电力再掀电网建设新高潮

到目前为止,恩施州电力总公司本部电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完成项目投资计划的45.9%,220千伏宣恩、龙桥变电所工程具备中间验收转序条件,220千伏利川变电所施工全面铺开,220千伏利川至龙凤坝、利川至龙桥两条线路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收尾阶段,即将启动恩施州电网与500千伏的220千伏联络线、220千伏宣恩线路、万州与恩施州电网联网和220千伏龙凤坝、旗峰坝改扩建等工程项目,恩施州电网建设将在今冬明春掀起新一轮高潮。这是11月29日恩施州电力总公司召开本部电网建设工作会议披露的信息。

本次会议对220千伏龙桥、利川、宣恩变电所,220千伏利川至龙凤坝、利川至龙桥线路和220千伏咸丰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等6个在建工程进行专题研究,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了下两个月的建设工作,并提出了全面推进电网建设的系列措施。

发展核能全球有二百多座核电站在建或拟议中

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加大核能的利用,全球有222座核电站正在建设或拟议中,波罗的海三国拟共建核电站。

国际能源机构(IEA) 特别执行官Claude Mandil在伦敦介绍核能前景时说:“核能依然是保障电力供应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的有效选择。”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狂升促使发达国家视核电为经济复兴之依靠,也使一些快速发展国家如中国、印度、南非等国把核电作为获取能源的渠道。根据世界核能协会(WNA)最新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共有442座核反应堆并网,并供电16%;还有222座核反应堆在建或待建,这样一来全球核电功率增加了一半,达580千兆瓦(Gigawatt)。当然目前还只有62座在建,另外160座还只是纸上谈兵。

世界受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飚升和废气排放的压力越大,核能就越具有诱惑力。目前主要有三个国家拟扩大核电站建设:中国拟新建68个核反应堆,总电功率达53千兆瓦,大体相当于目前核电巨头法国的总运行电量;印度也想建33座核反应堆,总功率约16千兆瓦;俄罗斯则为了节约其珍贵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国内消耗而将其用于出口,正计划新建功率为34千兆瓦的31座核反应堆。欧洲和美国也在跃跃欲试,芬兰和法国准备利用法德合作开发的欧洲压水反应堆(EPR)来建造当今最先进的核电站;波罗的海三国决定合作共建新核电站;美国政府准备将其核电生产量扩大三分之一;英国又开始热议核电站问题,唯有德国想停用核电站。

山东首个垃圾发电项目在济南运行

从济南市政府获悉,日前济南市沼气发电厂正式投产发电,填补了山东省垃圾发电的空白,标志着济南市垃圾处理步入无害化时代。

据介绍,该项目利用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沼气发电,总投资2700万元,设计装机容量为3500千瓦(5台700千瓦发电机组)。目前,已建成填埋气拉拔井47眼、填埋气集气站4座,铺设主收集管线1500米,两台700千瓦的发电机组正式运转发电,并入济阳县电网。预计年底,沼气发电厂的5台发电机组将全部投入使用,日均发电量可达7万千瓦时。据测算,市无害化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沼气量,足够供应沼气发电厂运转10年以上,将会有效缓解周边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