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加快以特高压为重点的电网建设

发布时间:2006-11-28 浏览次数: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开工建设 曾培炎出席开工仪式

继三峡工程、溪洛渡水电站之后我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26日正式开工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正式开工。

他强调,向家坝水电站建设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序开发水能资源,做好移民搬迁安置、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遵循进度服从质量安全的原则,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移民工程质量,努力提高水电建设现代化水平,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

向家坝水电站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开工的第一座特大型水电站,坝址位于四川省宜宾县与云南省水富县交界的金沙江下游河段,是金沙江下游水电梯级开发最末一个电站。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600万千瓦,建成后年发电量将超过300亿千瓦时,是我国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并兼具防洪、航运、灌溉等经济社会效益。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向家坝水电站预计2008年截流,2010年二期工程大坝混凝土开始浇筑,2012年坝体具备挡水条件,水库蓄水,2015年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工程竣工。

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代省长秦光荣,国土资源部部长孙文盛、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平、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等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国三峡总公司等各有关单位的代表出席了开工仪式。

这座装机600万千瓦的水电站是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下游在建的第二座大型水电站。去年底,装机1260万千瓦的溪洛渡水电站也在金沙江下游开工。这两座电站的总装机规模超过中国目前最大水电工程长江三峡水电站。

向家坝水电站的承建者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说,作为中国“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项目,金沙江开发的水电将主要输往用电紧张的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同时兼顾四川和云南。

这座电站淹没区涉及四川的宜宾和云南的水富等6个县,约有8.8万人需要搬迁。目前,电站施工区已搬出8000人。

向家坝电站将于2015年全部竣工投产,年发电量307亿千瓦时。整个工程投资约434亿元,其中包括用于移民搬迁的152亿元和用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15亿元。

全长3464千米的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流经青海、西藏、四川和云南,其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12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的16.7%,是中国正在开发的最大水电基地。

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而蕴藏丰富的水电资源也正在成为中国能源开发的重要方向。

来自水利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水力资源可开发水力约5.4亿千瓦,目前开发的仅有1.2亿千瓦至1.3亿千瓦,开发度约22%,而发达国家水电的平均开发度已在60%以上。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表示,中国力求到2020年使其水电装机容量发展到2.5亿千瓦,水能资源开发度达到46%,届时,中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水电大国。中国三峡总公司2002年获国务院批准,负责开发金沙江下游河段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4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850万千瓦,规模超过两个三峡电站。

据该公司介绍,乌东德和白鹤滩电站的前期勘测也正在进行,预计2009年开工,2020年基本建成,公司还计划在未来20年内中国水能资源富集的西南地区再建10多个装机容量超过300万千瓦的水电站。

我国西南“水电王国”崛起全面提速。向家坝水电站开工,标志着我国大西南的世界级“水电王国”的崛起全面提速,这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世界水力最富集之地在中国,中国水力最富集之地在西南。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河从“世界屋脊”直泻而下,形成汹涌澎湃的峡谷急流。

截至2005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1亿千瓦,这个数字又“大”又“小”——绝对值很大,水电装机容量已跃居世界首位;相对值很小,在中国整个电力装机容量里面只占到24%,水电发电量只占全国发电量的18%。

在水电开发上,我国是一个“后来者”。水力资源开发比发达国家远远滞后,美国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开发了全国70%左右的水力资源。而在我国,1.1亿千瓦的巨大装机容量也只相当于可开发水电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的水力资源随波而逝,空流到海。在全国水电资源第二大省云南,2005年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干流累计投产水电装机260万千瓦,仅占三江干流可开发量的3.2%。

水电起步晚,造成中国能源结构与西方国家相比有一个明显“特色”:环保条件较好的水电、核电以及石油、天然气比重明显偏低,具有以煤为主的显著特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告诉记者,2005年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分别为76.3%和68.7%,远远高于全球平均27%和27.8%的水平。

水力资源是清洁可再生能源,不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物质,而且不会枯竭。仅在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等4个梯级电站建成后,每年发电量是1800亿千瓦时,折算成标准煤相当于燃烧6000万吨煤。在能源供应持续紧张、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大西南“水电王国”的潜力进一步凸显出来,“集中力量发展水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向家坝水电站“喷”上了绿草。此前这里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前期施工项目。记者走进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区看到,施工区道路平整,两边山坡绿油油一片。一问技术人员才知道,山坡上的绿草竟然是用特殊技术“喷”上去的。

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建设部副主任姚元军告诉记者,为了将向家坝建成一座绿色水电站,建设者想了不少办法。向家坝施工区的岩石属于泥岩,不动不要紧,一挖出来遇雨就会变成泥,造成水土流失。因此他们采用了被称为“TBS”、“CBS”的特殊工程技术,将一层植物生长基质喷植在山坡上,使原本裸露的山坡变成了浓绿的草坪。

向家坝建设部环保中心副主任丁衡英告诉记者,向家坝水电站环保建设的一大亮点就是水土保持。以往有些工程没有注意工程表层土壤的收集,工程一开建,到处都是裸露的岩石。等到工程完工了,就到别的地方去买土,导致了工程成本过高。向家坝施工区的表层土壤比较肥沃,如果和其他的废渣一起倒掉,是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

为此,工程建设者们一方面采用特殊技术在道路两边山坡上喷植绿草,另一方面细心收集工程开挖的表层土壤。今年施工区已经收集了30万立方米,其中有10多万立方米用在了工程绿化上。

向家坝水电站将凸显五大效益

总装机600万千瓦的向家坝水电站定于本月26日开工。向家坝电站以发电为主,同时兼有改善通航条件、防洪、灌溉、拦沙、对溪洛渡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等综合效益,必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在发电方面,向家坝水电站总装机600万千瓦。近期上游有锦屏一级、溪洛渡水电站调节时,保证出力200.9万千瓦,年发电量307.47亿千瓦时,发电效益巨大。远期上游干支流规划的虎跳峡、两河口、白鹤滩等梯级大型调蓄水库相继建成后,保证出力将增加到350万千瓦以上,发电量和电能质量将稳定提高。巨大的电能通过直流特高压送往华中、华东地区,向家坝电站送出的±800千伏、640万千瓦直流特高压是国产化示范工程。

在防洪方面,向家坝水电站汛期预留防洪库容9.03亿立方米,具有控制洪水比重大、距离防洪对象近的特点。兴建向家坝水电站与溪洛渡水电站联合运用是解决川江防洪问题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配合其他措施,可使川江沿岸的宜宾、泸州、重庆等城市的防洪能力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50至100年一遇的标准。

在航运方面,向家坝通航建筑物按四级航道标准设计,可通行2×500吨级船队,水库形成后,将淹没需要整治的84处碍航滩险,库区将成为行船安全的深水航区,航运条件得以根本改善。

在灌溉方面,向家坝水库建成后,可引水灌溉下游14个县市农田370万余亩,并可解决灌渠沿线部分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问题,对于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均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环境方面,电站年平均发电量300多亿千瓦时,可替代同等规模的燃煤火电厂,相当于每年减少原煤消耗约1400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00万吨、二氧化氮约17万吨、二氧化硫约30万吨,不仅可以大大节约煤炭资源,而且可减少燃煤污染,改善四川盆地环境质量。

胡锦涛表示:中巴将继续在核电建设领域合作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在会见中巴两国记者时表示,中巴双方在恰希玛核电建设中已进行了良好合作,今后还将把这样的合作继续进行下去。

胡锦涛表示,随着中巴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需求都不断扩大,中巴双方在能源领域合作,是中巴合作一个重要内容。他与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今天上午的会谈中,已就进一步加强中巴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达成共识,首先包括在水电、煤电,以及其他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在回答有关南亚问题时,胡锦涛表示,南亚国家都是中国的近邻,作为南亚的邻居和朋友,中国真诚希望南亚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中国赞赏并支持巴印通过对话,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存在的分歧。相信这不仅符合巴印两国民众利益,亦有利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中国愿意为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俄罗斯首座漂移核电站将于2010年建成

俄罗斯首座漂移核电站将于2010年5月份建成,这座漂移核电站将建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北德文斯克附近。这是俄罗斯负责管理所有核电站的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向记者透露的。

首座漂移核电站将配备总功率超过70兆瓦的两个反应堆,项目造价约为90亿卢布。

俄罗斯原子能公司还计划在堪察加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楚科奇自治区和雅库特建造几座漂移核电站。

加快以特高压为重点的电网建设

随着近年来我国电源建设和投产速度的加快,电网建设严重滞后于电源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昨日举行的“和谐电力”论坛上,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王野平表示,我国应加强电源与电网协调发展,多渠道筹措电网建设资金,增加电网建设投资,全面加快跨区电网、区域电网、省级电网和城乡电网建设速度。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电力生产国和消费国。2005年发电装机总量达到5.12亿千瓦,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59.3万公里,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47亿千瓦时。

不过,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刘振亚介绍,电网建设投资十分不足,电网投资只占电力投资总额约3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比例。近两年,“国家电网各地区电力负荷屡创历史新高。”

国海证券分析师朱宝和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前几年的电荒之后,各地发电企业建设不断,可电网建设比电源建设需要更多的时间,因此很容易出现矛盾。

“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主网架薄弱、抵御事故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电力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王野平认为。

针对这种状况,电网公司也正加大建设力度。刘振亚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将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重点、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电网。同时,国家电网计划在五年内投资220亿元,到2010年解决其经营区域内约120万无电户、约450万人的用电问题。

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袁懋振也表示,“十一五”期间,南方电网将继续扩大西电东送规模,大力加强县级电网建设,并投资33亿元解决41万户人口用电问题。

中广核吉林大安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开工

11月25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吉林大安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开工仪式在吉林省大安市隆重举行。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彭永林、白城市委副书记张启风、大安市委书记高新文、吉林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李朝华,中国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副行长孙平生等省地市级领导、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所属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魏勤华、副总经理陈遂等出席开工仪式。

吉林省白城市辖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松嫩平原腹地。距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等城市较近,处于嫩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吉林省对外开放前沿位置。大安风电场位于大安市郊,毗邻科尔沁草原东陲,场址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130m至150m,四季受西伯利亚寒流等强势气流影响,是吉林省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大安风电场初步规划建设规模为200MW,项目一期工程建设33台单机容量为1500kW的风电机组、共49.5MW装机容量的风力发电厂,工程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33台机组计划于2007年全部投产发电。

吉林大安风电项目符合国家“多能互补”的能源政策,是吉林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保证区域用电增长需要、增加东北电网的电源支撑点、配合吉林实施振兴大东北发展战略、保持当地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安风电场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后,预计年上网发电量为1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以发电标煤煤耗360克/千瓦时计,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3万多吨。相应每年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540吨,一氧化碳约为8吨,氮氧化物约为300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气体)约22600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307吨,减少灰渣排放约8100吨。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唯一以核电为主业、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中央企业。中广核集团战略定位为“以核电为主的清洁能源集团,为社会提供安全、环保和经济的电力”。中广核集团现拥有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近4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岭澳核电站二期、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一期、阳江核电站一期和福建宁德核电站一期超过800万千瓦核电机组正在建设。拥有抽水蓄能、火电等约100万千瓦的常规电力权益容量。除吉林大安外,内蒙古灰腾梁、江苏射阳等180万千瓦的风电场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发展风电等清洁能源是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所作的战略选择。2006年9月4日,按照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的部署,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吉林省大安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开发大安风电场项目一揽子合同》,相关筹备工作随即展开。2006年11月8日,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厂签署400MW风机设备供货合同,其中50MW将用于吉林大安风电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大安风电项目是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风电项目,在中国广东核电集团风电开发方面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魏勤华在开工仪式上表示,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和白城市、大安市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 “创业、创新、创优”,严格按照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资本金制和工程监理制的要求,加快大安风电场一期工程建设步伐,努力降低风电成本,在确保按时投产发电的同时做好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工作,把大安风电工程建设成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和服务地方经济的造福工程,为大安地区风能资源的开发积累建设经验,为促进我国风电事业发展和吉林省白城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李志远)

敦煌要建全球最大太阳能电站 总投资60亿元

敦煌要建全球最大太阳能电站

已和有关方面签署意向书 总投资60亿元 建设工期计划5年

近日,敦煌市召开了100兆瓦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筹建会,就建设10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与项目建设方和投资方中濠新能源投资(北京)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座谈,并签署了投资意向书。 据了解,总投资60.27亿元人民币,建设工期为5年的10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

敦煌市位于我省河西走廊最西端,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362小时,被称为中国太阳能的黄金地带。有关专家认为,该市有富集的太阳光资源和便利的电力输送及交通条件,为快速增长的电力负荷和大规模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保证,是实施“中国大漠光电工程”的理想区域。

新闻链接

光伏发电又称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需要有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主要用于无电网的边远地区和人口分散地区,整个系统造价很高;在有公共电网的地区,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并网运行,不仅能降低造价,而且具有环保性能。

在新能源中,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较高,是生物质发电(沼气发电)的7-12倍,风能发电的6-10倍。但太阳能与其他能源相比在资源潜力和持久适用性方面更具优势,从前景来看,光伏发电是最具潜力的战略替代发电技术。

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在德国莱比锡市以南30公里的埃斯彭海因镇,整套发电装置由3.35万块光电池板组成,功率为5兆瓦,为1800户居民提供生活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