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1-20 浏览次数:
11月12日至13日,中俄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河至兴福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受国家电网公司和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委托,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组织对该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了评审,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东北电网公司、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设计单位东北电力设计院和黑龙江省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的有关领导、专家和相关专业人员参加了评审会议。
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党组书记杨俊文代表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杨俊文指出,中俄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是中俄双方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一项关键性工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中俄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黑河至兴福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也将对加强黑龙江省500千伏主网架、增强黑龙江省中部地区的供电可靠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会上,东北电力设计院和黑龙江省电力勘察设计研究院分别就送电线路、变电部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做了说明。与会专家本着采用安全、可靠、先进的技术方案的原则,充分考虑到黑龙江冬季寒冷、年施工周期短以及保护环境、工程造价等方面因素,对这一工程的初步设计进行了认真评审。
据悉,中俄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包括:在黑河建设一座750兆瓦的直流背靠背换流站和该站至绥化兴福变电站的500千伏送电线路以及兴福变电站扩建等项目,工程投资约20亿人民币,其中直流背靠背换流站新建工程投资11.6075亿元,黑河换流站初步设计评审已于今年10月18日完成。这次评审的黑河至兴福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从黑河直流背靠背换流站开始,到绥化兴福500千伏变电站结束,全长420千米,送电线路工程投资6.6775亿元;兴福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投资3797万元。
中俄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预计于2008年全部完工。届时,通过直流背靠背工程,从俄罗斯远东电网向黑龙江省网送电,输电功率60至72万千瓦,年供电量将达到36至43亿千瓦时。
日前在此间召开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项目办公室周凤起研究员介绍,石油危机促使世界各国认识到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能源,我国近年来不断制定各种政策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根据相关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将分别达到2.7亿吨标准煤和5.3亿吨标准煤,分别约占届时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0%和16%。
周凤起介绍,我国制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包括生物质发电、水电、太阳能、可再生能源供气、生物质液体燃料等许多方面。具体数量目标有,到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6%,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8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11亿吨,减少林木砍伐面积约3亿亩。
生物质发电方面,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蒸气发电和利用先进的小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800亿千瓦时,装机容量将占届时全国总装机容量的8%,发电量将占届时全国总发电量的6%。按发电量计算,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总容量将达到1.37亿千瓦,年发电量约4200亿千瓦时,发电容量预计将占届时全国发电总容量的12%,发电量预计将占届时全国发电量的8%。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相当于替代化石能源约1.4亿吨标准煤。
太阳能利用方面,2005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为8000万平方米,2020年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的目标为3亿平方米,加上其他太阳能热利用,年替代化石能源约4000万吨标准煤;地热采暖将达50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的热利用相当于4600万吨标准煤。
周凤起表示,我国正在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进步,目前,国内有不少可再生能源技术达到国际水平,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一些地区还实现商业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未来可再生能源将成为我国多元化能源供应系统中重要的一元。
日前在此间召开的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毛伟明介绍,江苏省规划“十一五”期间建设风电项目100万千瓦,目前在建和已确定的项目为如东一期(10万千瓦)、如东二期(10万千瓦)、东台一期(20万千瓦)、大丰风电(20万千瓦)风电项目。
毛伟明介绍,江苏拥有954公里海岸线,东部沿海30公里范围内是风力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该地区受地表粗糙度的影响小,风速较大,越靠近海边,风速越大,具有开发价值。沿海地区具有典型的季风特征,一年内风向交替变化,秋冬季节盛行北风和东北风,春夏季以东南风为主。据估算,江苏省陆上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约为238万千瓦,浅海和海上风电场可开发量更大。
据了解,江苏省风能资源评价和大型风电场选址工作将于2006年底完成。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本日立公司日前称,它已同意与美国GE公司联手发展全球核电产业。该举动是在全球最大的核电设备制造商法国的阿海珐与日本三菱公司表示要在该领域合作,日本东芝公司完成控制美国西屋公司42亿美元交易之后作出的。
日立公司在声明中表示,他们要用自己的专门技术和经验在全球核电市场发展,比如先进压水堆。公司估计全球未来20年要建设100多座反应堆,日本和美国两公司可在日本成立合资公司。美国方面建设和维护核电厂。
在日本的合资公司,日立拥有80%的股份,GE 20%。在美国的公司,美国80%,日本20%。两公司将讨论建立联盟的具体细节,2007年上半年签定最终合同。(林西)
宛若一道蕴涵无限能量的彩虹,世界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将从四川跨向上海……国家电网公司日前在成都召开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试验示范工程换流站预初步设计审查会议,这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特高压直流试验示范工程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全国范围内能源资源高效配置成为可能,能源新格局初露端倪!
专家介绍,特高压电网,是指1000千伏交流和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网络,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和节约土地资源等特点,因此又被形象地称为"电力高速路"。特高压电网其实是现有电网的有效补充,既可解决四川电网外送能力和通道有限的问题,促进四川水电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又可加强四川电网与全国电网的联系,构筑四川参与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
据了解,溪洛渡、向家坝是金沙江干流最下游的两个梯级电站,装机总容量186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880亿千瓦时,是继三峡电站之后的又一组特大型水电工程,在国家西电东送战略中的地位十分突出。而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试验示范工程是向家坝水电站的送出工程,将同时创造输送容量和电压等级两项世界第一!作为我国超大容量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第一个工程,该线路将直接连通东西部两大重要地区,工程示范作用显著。
专家指出,"向上线"的启动,将拉开中国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序幕。这是电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以特高压为重点、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大区统筹、资源整合新时代的来临。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介绍,发展特高压技术是我国能源开发利用提出的要求,有利于推动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有利于推动电网技术的升级,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重点、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刻不容缓,特高压直流试验示范工程效益显著,影响深远。
据悉,目前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已经核准并开工建设,向家坝水电站即将获得核准,向家坝-上海输电工程须在2012年底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