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中美能源获78 亿电网工程

发布时间:2006-11-10 浏览次数:

中美能源获78 亿电网工程


美国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Mid Amercian Energy)控股公司将与美国最大高压供电网络公司美国电力(American Electric Power)合作,在德州铺设供电网,预料未来数年将承包多达十亿美元工程。

中美能源周一发表声明,预期两公司的合资计划将会在未来数年取得高达十亿美元的电网工程,而美国电力将会给现有的供电工程提供1亿美元资金,中美能源会就这项五五形式的合资计画提供资金。

这计划包括将德州西部的风力发电厂网络联系到东部急速发展的东部城市。德州已超越加州成为最大的风力发电州,平均发电量达二千三百五十一兆瓦,足够供应约二百万户家庭。

巴菲特过去六年不断为中美能源添加可带来现金收益的能源资产。

湖南送变电公司挑战世界电网建设巅峰


10月25日,从北京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特大喜迅,湖南省送变电公司中标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变电站安装工程。

湖南送变电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了拓展电力建设市场“三个第一”——1996年湖南送变电人第一次进军“三峡电力”市场,中标长寿至万县500千伏送电工程;2003年第一次获得“世界海拔最高(平均海拔2500米)、我国电压等级最高”的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入场券;2006年的今天,首次中标1000千伏晋东南变电站安装工程,成为了挑战世界电网建设巅峰的一支劲旅。

特高压电网建设国家电网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是实现“十一五”末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电网的目标重大的自主创新项目,无论是在电网规模,还是电压等级、技术等方面都将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是对传统发展思维、发展模式的一次极大的挑战。

1000千伏晋东南变电站安装工程本期是建设规模为:主变压器1*3*1000兆伏安;1000千伏出线Ⅰ回,有双母线双断路器接线和GIS设备;500千伏出线5回,有3/2接线和HGIS设备;有110千伏单母接线和1000千伏高抗1*3*320Mvar;有110千伏装设备电抗器2*240Mvar、电容器2*240MVAR等主要设备。 晋东南变电站安装工程系统额定电压1000千伏,最高运行电压1100千伏,自然输送功率500万千瓦。工程建成后可直接转入商业化运行,实现华北、华中电网水火互济和优势互补。

这次特高压招标同时开标的有山西晋东南、河南南阳、湖北荆门,三个变电站安装工程,有17家单位同时竞标山西晋东南变电安装工程。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标中,湖南送变电以优秀的资质、合理的报价、优化施工技术方案,首次闯入中国特高压市场;这标志着湖南送变电公司登上了中国电网建设史一个崭新的台阶。

湖南省送变电公司负责人表示将以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服务来建设世界一流的工程。

湖南省送变电公司总经理黄志安已向业主重郑承诺:工程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和特高压设备厂家标准要求,确保工程达标投产、国家电网公司优质工程、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重庆城市电网明年扩容后 居民用电不再掉闸


重庆市电力公司将投资65亿元,对重庆市城市电网改造扩建。工程将于明年6月启动,2008年竣工。届时,用电尖峰期,居民用电掉闸现象将不再出现。

重庆市经委学习整改活动暨工业经济情况汇报会上的消息称,改造扩建包括高压电网工程和低压电网技改工程两部分,标志性工程项目为220千伏江北城输变电工程。其中,高压电网工程为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及网络建设;低压电网技改工程指35千伏及以上电网改造,10千伏及以下电网改造今夏重庆市电网日最高负荷和电量创历史新高,部分区域因设备严重超载而不得不拉闸,这是为保证整个电网安全而采取的应急措施。此次实施改扩建后,电网将坚强,能够承受更高的负荷,实现安全可靠运行。

市经委负责人预测,今年重庆市发购电314亿千瓦时,增长17%,负荷最高815万千瓦时;明年发购电438亿千瓦时,负荷最高875万千瓦时,全年将新增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可达820万千瓦,发电能力大大提高。

华电乌江思林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


11月8日,乌江思林水电站开工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标志着贵乌江思林水电站正式开工。

乌江思林水电站位于贵州省思南县境内乌江干流河段,是乌江干流梯级第6级电站,电站开发任务以发电为主,兼顾航运、防洪、灌溉等功能。电站规划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40.64亿千瓦时。工程总投资为76亿元,计划总工期5年零11个月。电站建成后,对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思林水电站是“西电东送”实施以来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第五个水电项目。之前开工建设的乌江洪家渡水电站、乌江渡发电厂扩机工程、索风营水电站工程已全部建成投产,乌江干流最大的水电站构皮滩水电站建设正如火如荼加紧施工。目前,乌江公司已拥有投产装机容量314.5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500余万千瓦。

河北省承德、沧州两市核电项目开发将全面展开


10月16日和17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分别与承德市、沧州市签订《合作推进核电项目开发建设框架协议》,标志着承德、沧州两市核电项目开发将全面展开。

2006年3月14日,河北省政府与中广核集团在北京签署《合作建设河北省核电项目的框架协议》,同意中广核集团在河北省开发建设核电项目。

今年以来,在省发改委、省国防科工办等部门协调指导下,承德市组织专门力量与中广核集团专家密切配合,开展资料搜集、厂址勘选工作。目前已在隆化县、滦平县初步选择了4处备选核电厂址。5月下旬,中广核集团专家考察组一行14人赴沧州市海兴县,对小山区域地质情况、裸露的火山岩石进行了观察、取样、分析,并对该区域附近的河流、水库、沿海滩涂进行勘查,认为海兴小山区域东临渤海,地广人稀,拥有丰富的海水和淡水资源,是建设核电的有利位置。

框架协议签约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承德、沧州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将项目前期工作做深做实,争取早立项、早开工。

专家热议发展风电路径创新


风电正离我们越来越近。但作为一项新事物,它的起步也伴随着种种认识上的偏差甚至误区。有着丰富资源的江苏,如何打造成为我国最大的风电产业基地?近日,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风能协会和江苏省发改委主办的“中国风电多元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中外专家为此进行纠偏释惑。

经验复制与路径创新


虽说风电产业到上世纪90年代才渐成气候,但德国、西班牙、美国、丹麦等风电强国已脱颖而出。以德国为例,风电装机占了世界1/3强,到2010年,风电占发电总量之比将达8%。从2003年起,德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业已取代汽车制造业和造船业,成为钢材第一大用户。这一切都和德国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分不开,比如从1990年起,议会通过强制购电法,规定电力公司必须让风电上网,并以固定价格收购全部电量;风电与常规发电技术的成本差价由当地电网承担等。

发达国家的风电探索不失为后来者的样本,但专家们结合我国的能源状况、电网背景、能源政策等实际,普遍认为不能简单复制这种经验,而要进行路径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说,中国发展风电,完全模拟外国是不行的,要因地制宜,摸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路子。比如,将风电直接并网会带来很多麻烦,包括电网接入点、本身控制等。如果将风电直接供到一些产业终端,就可以降低发电成本、减少远距离输送的损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表示,作为一个战略选择,风能在我国既要快上,又要有长远考虑,要研究、解决好资源挖掘、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政策完善、人才培养等课题。

是“垃圾电”还是“黄金电”


风电之于火电,由于电压、频率及相位上波动性大,因而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将会冲击现有电网,这已在国外风电并网实践得到证明。有人据此将风电比喻为“垃圾电”,电网公司很难接受或根本不愿意购买风电,除非像一些西方国家一样,由政府强制性制订损害电网利益的购买政策。

对此,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提出一套风电非并网理论框架下的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新战略。他认为,风电对于某些工业生产特别是与风电特性相吻合的氯碱、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来说,如能直接非并网利用,就会像黄金一样宝贵,不但减少或完全消除对电网的危害,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应大力提倡风电非并网的应用,通过风电快速进入特定高耗能产业,使“垃圾电”变成“黄金电”。

对这一新理论,世界可再生能源理事会主席沃尔夫冈?波尔茨评价,这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有很大挑战,如果能够成功,中国的风电技术将领先世界。他说,鼓励并愿意参与这种尝试。美国可再生能源理事会理事长迈克尔?埃克特也表示,美国风电最大的挑战是将风电送出去,非并网是个创新,可在耗能集中的行业先尝试。

快发展不等于“撒胡椒面”


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我国风电产业将大举东进。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都面临环境污染和能源瓶颈的巨大压力,因此,同样有发展风电产业的现实要求。然而,快发展正在演变成为盲目攀比、全面开花。在东部沿海地区,从市到县都在筹划和建设风力发电场,一字排开在海岸线上。对此,专家提醒,这种“撒胡椒面”式的风电项目一旦全部建成,就不可避免对沿海滩涂的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造成压力和影响。一些欧洲国家在吸取教训后,不仅规定新建风电场必须在国家海洋公园、生态保护海运路线等之外,还必须离海岸线15—40公里。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指出,目前风电及风电机组还存在很大的难度和复杂性,我们应该不忘国内外的教训,如上世纪80年代,波音公司也研究过风电,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我们国家还没有风能发电的成功经历,有5000多台机组发不了电。他认为,我国的风电要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宁可少点,但要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