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1-01 浏览次数:
10月3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新闻发言人、秘书长王永干代表中电联对新闻媒体发布了《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
《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指出,今年四季度和2007年,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发电机组投产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供应能力进一步提高。2007年电力供需形势继续缓和,供需总体基本平衡,部分省区电力偏紧和部分省区电力富裕的情况将同时存在。
预计200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为13.5%左右,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比2005年下降270小时左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将低于1.3。今年四季度,全国电力供需总体趋于平衡,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及其它个别省份略显紧张。预计2006年全年全国投产装机容量将超过8000万千瓦,年底全国总装机规模将可能超过6亿千瓦。
预计2007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12%左右,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继续下降,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将比2006年下降200小时以上,全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将在1.2左右。2007年新投产装机规模将超过7500万千瓦。
《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提出了对当前电力工业一些问题的认识与建议,一是做好迎峰度冬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今冬明春电力供应;二是加强电网建设,提高区域内电力电量互济能力和主要城市配电网供电能力;三是通过改进发电调度方式等多种措施实现国家节能降耗目标;四是完善差别电价配套政策,调动各利益主体积极性,确保差别电价执行到位。
日前,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该公司建设的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超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目前,变电站和线路大穿越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超高压主设备竞争性谈判已完成,变电站监理、施工招标已结束。该工程投入商业运营后,将成为我国第一条连接华中、华北四省的超高压电力大动脉。
“示范工程力争2008年、确保2009年投入商业运行”,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表示。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超高压交流示范工程于2006年8月9日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核准,是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的起步工程,也是世界首个双百万商业运行特高压输电工程。工程起于山西长治,经河南南阳,南至湖北荆门,跨越黄河、汉江两大河流,全长653.8公里,工程静态总投资约为56.88亿元,系统额定电压1000千伏,最高运行电压1000千伏,自然输送功率500万千瓦。
2004年,国家电网提出建设以超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战略。刘振亚认为,发展超高压电网可以有效优化我国能源资源配置,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发展,我国西部、北部地区可以大规模开发电力资源,传输到中东部地区。
到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比2000年净增3.25万亿千瓦时,其中三分之二以上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同时,我国能源和电力负荷分布极不均衡,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可开发水能资源分布在四川、西藏、云南,煤炭资源的三分之二以上分布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西部能源基地与东部负荷中心距离在500千米~2000千米。而目前500千伏电网已经开始出现输送能力不足、输电走廊紧缺等问题。
国家电网公司给超高压交流示范工程的任务是:考核交流特高压系统和设备、验证特高压输电技术优越性、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储备。
随着后续工程建设,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将在华北和华中形成贯穿南北1000千伏的交流电网大通道,并进一步发展到华东地区,最终促成坚强的华中华东华北超高压输送电网,和金沙江流域等大型水电基地、外送可用的超高压直流共同形成覆盖东西的交直流电网,传送容量超过2亿千瓦,国家电网公司也将成为电压等级最高、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