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南方电网220千伏对越送电首月供电逾2800万千瓦时

发布时间:2006-10-31 浏览次数:

三峡电站已发电1383亿度

记者从中国三峡总公司获悉,截至29日9时,三峡电站累计发电达1383亿度,比国家下达的计划多完成80亿度。华中、华南、华东、西南等15个受电省份受益。

三峡电站共计划装设26台70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2003年7月左岸电站首台机组投产,至2005年9月16日左岸14台机组全部发电,2005年电站发电量为490.9亿度,今年预计发电量将达531亿度。右岸电站正抓紧进行机组安装,计划明年7月首台机组发电。

为保证三峡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国家电网公司采用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实现向华东、广东、西南地区的长距离、大容量输电。其中建设了500千伏交流线路44条、500千伏变电站25座、两个正负500千伏300万千瓦直流输电工程,创造了世界直流输变电施工建设的新纪录。

国家电网公司调度中心主任张智纲对记者说,国家电网保证了三峡电站的稳发和满发,三峡外送线路单线正常输送能力达到180万千瓦。

近期,国家电网公司正在进行三峡右岸电站配套送出输变电系统建设,向上海送电的300万千瓦超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已提前完工,目前正进行系统调试,年内即具备直接向上海输电条件。

链接:三峡电站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满负荷运行试验

29日9时,中国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三峡电站机组结束持续3天的满负荷运行试验,电站运行平稳,发电出力达到980万千瓦,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自主运行巨型水电机组的新时代。

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解释说,机组只有连续进行72小时满负荷试验才能检验其性能。从26日9时起,三峡机组开始进行72小时满负荷试验,每台机组发电出力全部达到70万千瓦的额定功率。此前,中国没有自主运行这类特大型机组的经验。

三峡电站已投产14台70万千瓦巨型机组,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机组。

按照三峡工程建设进度及设计安排,三峡水库从9月20日22时开始从135.5米水位向156米水位蓄水,至10月27日9时50分实现蓄水目标。蓄水期间,14台机组经受住了高水位考验,运行状态优良。

截至29日,三峡电站投产以来已累计发电1380亿千瓦时。

南方电网220千伏对越送电首月供电逾2800万千瓦时

截止到10月26日,220千伏红河对越送电通道第一个月累计向越南北部送电2879.4万千瓦时,平均日供电量170万千瓦时。强大的电流穿越红河奔向越南,极大地缓解了越南北部的用电紧张形势。

今年9月26日,随着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袁懋振和越南国家电力公司董事长陶文兴在云南昆明共同启动了中越220千伏联网工程送电程序,标志着我国最大的跨国电力工程――220千伏红河对越送电工程投产正式向越南送电。220千伏红河对越送电工程于今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2.86亿元。工程建成后,形成了220千伏大屯变电站-蔓耗开关站-新桥变电站对越送电的链式供电网络,红河电网担负起了对越南北部送电的任务。

截止到10月26日,工程投产后一个月,送电前沿站220千伏新桥变电站累计向越南送电2879.4万千瓦时,平均日供电量达到了170万千瓦时,最高达178万千瓦时;供电负荷平均11万千瓦,最高达11.2万千瓦。

湖南电力公司350亿元改造电网 重奖举报服务违规者

10月24日下午,湖南省电力公司邀请来自全省的部分电力客户召开恳谈会,并宣布设立500万元奖励基金,对举报违反供电服务规定的行为,提出的优质服务合理化建议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公布了《供电服务社会监督及合理化建议奖励办法》。

近几年来,湖南省电力公司聘请行风监督员进行行风评议,供电营业窗口设立客户评价系统或意见簿,开展第三方满意度调查,设立95598报修服务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抢修和投诉咨询服务,及时处理客户投诉举报,2005年受理服务投诉举报的办结率达到99.6%。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电力公司将投资350亿元左右建设和改造电网,加快建设高压电网,拓展外省电力进入湖南的通道,加快省内500千伏主干电网建设,巩固“西电东送”(湘西北到湘中、湘东)和“北电南送”(湘中到湘南)通道,优化和改造220千伏网络,加强14个市州重点城市的电网建设与改造,启动第三期农网改造,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我国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场定址沪东海大桥畔

海风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绿色新能源。不远的将来,上海东海大桥一侧将新添一大景观——一台台大风车面朝大海迎风取电。25日上午,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我国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场将建在东海大桥附近海域,预计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建成投产后可满足约2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上海正在规划设计系列海上风电场,最先崛起的两个分别在东海大桥和奉贤杭州湾附近海域,装机容量都是10万千瓦,预可研工作已由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所完成,正逐步进入设计施工阶段。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紧靠东海大桥,逾20台转轮直径在80米至126米间、高90多米的巨型风车将在距东海大桥一侧1公里的海域内“扎根”。只要海上风力在每秒3米到25米之间,大风车就可正常发电。而一旦超过9级大风,风车会自动停机以保护叶片和发电设备;遇到台风时,则另有一套“防风术”,确保巨型风车在海上寿命可达25年。

据介绍,东海大桥附近海域有利风力发电的年有效风时约为8000小时,3年内这一国内首个海上风力发电场建成后,将使我国继英国、丹麦、荷兰之后,成为又一个能从海风中取电的国家。

目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正“水陆并进”推动风电项目建设。除了在上海近海挖掘风源、规划兴建6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外,在崇明东滩、南汇滨海、奉贤海湾地区设计建造的陆地风电场已先后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约2.5万千瓦,年均发电量4810万度。

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上海风电项目约占全市发电装机容量的2%左右,到2020年则形成约1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规模。“风头”正劲的上海风电项目设计队伍,也开始走南闯北助力全国风电建设。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在上海、江苏、山东、辽宁、内蒙古、吉林揽下的风电项目施工设计合同,总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相当于一个大型热电厂。这些风电替代煤电后,每天可少烧2000吨优质煤。

埃及欲在10年内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据开罗消息 埃及外长阿布·盖特日前说,由于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埃及需要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替代能源,埃及将在10年内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此前,埃及电力和能源部长哈桑·尤尼斯曾表示,埃及的首座核电站将建于地中海城市亚历山大西部的港口城镇代巴,装机容量为1000兆瓦,耗资15亿美元。

核电站的发电量将超过位于埃及南部的阿斯旺大坝。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9月21日在埃及执政的民族民主党第四届年会闭幕式上发表演讲时说,埃及将加大民用核项目的科研力度,旨在和平利用核能这一清洁能源。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和欧盟等已表示支持埃及和平利用核能。

加拿大风电装机一年翻一番

据加拿大风电协会主席称,该国风电装机比一年前增加一倍 ,能为37万人提供电力。这位主席称,到今年年底加拿大风电新增装机将超过70万千瓦。

加拿大今年已建成风电装机为50多万千瓦,大大超出去年的24万千瓦,使得加拿大风电总装机达121.8万千瓦。

加拿大风电协会称,联邦政府资金对风电发展至关重要,但自2006 年4月起,新的风电项目将不适用于原先条款。未来资金取决于政府是否延长支持风电政策。

联邦政府的支持刺激各省政府发展风电,他们现在的目标是到2015 年风电装机最少达到1000万千瓦,希望政府继续支持风电发展。目前加拿大工业界正在参加风电协会年会。(林西)

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标年底落定 自主开发或成主流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近期将中国第三代核电站投标方案提交给国家相关部门,以待最后选择。最终投标方锁定两家:法国法玛通核能公司和日本东芝控股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

一家投标方内部人士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从2005年9月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发标到现在,标书内容已更改多次,相应的商业报价也随之改变六七次。"据这位人士介绍,去年9月的标书曾要求投标方参与中国第三代核电站的核电站中核岛、常规岛全部技术的招标,但后来减掉常规岛部分,再后来又将核岛中重要的部件主蒸汽回路也放弃了。"这可能和中国去年开始实施自主创新的最新国策有关。"

事实上,2004年中国核电领导小组已更名为核电自主化领导小组,名称的变化也可看做中国对引进核电技术政策上的变化。中国计划在2020年建造4000万千瓦的核电站,现在还有3300多万千瓦的核电站需要在未来14年中建设,由于第三代核电站的建设最少需要5年,所以时间已越来越紧迫,年底前有望最终确定中标企业。

目前,在发展核电站的技术问题上尚存一定争议。一位能源专家告诉记者,国家发改委部分官员主要倾向于优先发展第三代核电站,使未来中国核电技术上一个大台阶,并可以借此统一中国未来的核电技术路线,而广东核电集团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则更中意现已基本掌握和正在研发中的第二代和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

法玛通最终报价现比西屋电气略高,有消息认为,西屋电气可能因此赢得机会。而法玛通的一位人士昨天对《第一财经日报》说,目前中国核工业集团和广东核电集团的100万千瓦技术都是在法玛通技术基础上研发的。此前中国的设备提供商也已适应了这些设备的制造。如果采用西屋电气的技术,中国核电设备生产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现在并不能完全与其兼容,一些部件的改进和生产要花费更多资金。

事实上,目前谁会胜出还言之较早。一位业界人士称,年底前法、美政府高层都将来华访问,届时可能会再次向中国有关部门游说,"最终将采用哪个公司的技术现在仍存变数。"

未来15年我国将建3000多万千瓦核电

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4%,这意味着未来15年间我国将要建3000多万千瓦核电,相当于每年至少建一座“大亚湾”。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在“院士湖北行”学术报告会上称,要缓解我国能源面临的供需矛盾,核电这种可再生的清洁安全能源将发挥更大作用。

2005年我国有9台核电机组正在运行,总装机容量为684.6万千瓦,核电占中国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只有1%多,而世界的平均比例是16%。据悉,风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各类新能源,至今尚未解决电力大规模生产及经济性的问题,能大规模生产电力的方式唯有核电。

王大中介绍,根据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人均能源消费将达到4吨-5吨标准煤当量。我国现在人均GDP1000多美元,随着这一数字的提高,能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

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要实现小康目标,能源需求将达到29亿吨标准煤当量。但国内的能源储存量有限,石油、煤炭、天然气人均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55%和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