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山东电网最早的220千伏变电站“返老还童”

发布时间:2006-09-26 浏览次数:

中国蒙古第三条电力通道投入国际化商业运营

近日,我国援建蒙古国的我国策克-蒙古国那林苏海特35千伏输变电工程,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中蒙边境口岸策克举行通电剪彩仪式,这标志着内蒙古第三条跨国外送电力通道正式投入国际化商业运营。

据介绍,这个输变电工程是由内蒙古电力公司和内蒙古庆华集团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工程总投资1344万元,包括有一座35千伏无人值守箱式变电站,主变容量为6300千伏安,输电线路全长52公里。该工程自2005年10月8日开工建设,于2005年12月25日建成。2006年8月25日,经蒙古国国家技术监督局验收,工程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被蒙方认定为优良工程。

西北电网谋划明年跨越式发展

9月19日,西北电网有限公司召开2007年预算编制启动会。会议在认真分析和总结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计划,按照财务核算工作要求,对合理、全面、科学编制公司2007年度财务预算提出了原则要求。

会议指出,各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财务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做好督促落实,要精打细算,细化工作责任和分工,确保按时保质完成2007年度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一是要认清精打细算是电网发展需要决定的。明年是西北电网进入跨越式发展第一年,之后的两、三年间西北电网750千伏骨干网架建设投资额度大,将增加相应的财务费用,必须开源、节流,保证750千伏电网的发展需要。二是要清楚明年公司的经营形势不容乐观,电力市场、黄河来水情况也不容乐观,但利润增长20%以上的目标必须完成。三是要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精细化管理要求,综合计划、预算管理要更加细化,每一笔花费必须落到实处。

会议要求,要提高综合计划编制质量,高度重视综合计划、预算计划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有大局意识、全局意识、企业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坚持以法治企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的相关规定,严格“一支笔”审批;要加强过程监督,刚性执行预算。同时,要加快综合计划的信息化建设。

核电发展的春天来了:"核"带来信心和力量

"20年前的浙江省海盐县,多数老百姓还不会说普通话,如今,连路边卖菜的老太太都能说上一两句英语了。"对于杭州湾畔的这块"小地方"发生的变化,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康日新不无自豪,"从原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到连续几年获得'全国百强县'称号,核电站对一个城市知名度的提升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能小看。"

核电给海盐带来了巨变,这个小县城也见证着民族核电发展的历史。

15年前的12月15日,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内地没有核电的历史。"秦山核电站至今已经安全运行15年。这说明我们不仅能够自主设计建设核电站,而且能够运行和管理好核电站!"康日新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2004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首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二期核电站全面建成。康日新说:"这是我国核电国产化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建设的坚实基础。"

另外,我国还通过"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式,成功地引进建设了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以及正在建设的江苏田湾核电站。

"我国已经在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等三大核电基地建设了6座核电站,共11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870万千瓦。"康日新说,"2005年,我国的核发电量占全国发电总量的2.1%。"

"要赢得发展主动权,就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核工业是高技术产业,也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性产业。"康日新告诉记者,"核电要赢得发展主动权,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他介绍说,在自主设计完成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的基础上,我国又立足自主创新,开发研制出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该技术与国内外同类核电站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这是在自主建设和对外引进基础上的再创新。

令康日新激动的还有通过几代人的自主创新和艰苦奋斗,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拥有这个体系。"康日新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样一个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为核电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让核电又快又好又安全发展

从"适度发展核电"到"加快推进核电建设",国家在核电发展战略上的重大调整让康日新的心情一天天舒畅起来。"我国已提出了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的发展目标。"康日新说,"现在,地方各级政府及核工业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可以说,继'两弹一艇'之后,中国核工业再次开上快车道,迎来了新的春天。"

国家新的核电发展战略,不仅为我国核电科研、设计和核燃料生产送来了春风,也为国内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等行业技术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通过多年的科技攻关和核电设备国产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核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康日新自豪地对记者说,"除了主泵、数字化仪控系统等少部分设备以外,国内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制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大部分设备的能力。"

沐浴在核电发展和煦的春风里,康日新对核电的发展充满信心,"根据国家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本世纪头20年,将是中国核电谋求一个较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我们一定不会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为促进我国核电又快又好又安全地发展做出新贡献!"

风电到2030年将为人类提供30%电力

据国外媒体报道,由风电集团和环保团体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到2030年风电或将能提供世界所需电力的30%,其发展速度比其它新能源都快。

全球风能协会(GWEC) 和绿色和平组织称,位置选好,风电的成本可以同煤电和燃气电相媲美。这两个组织称,风电目前占世界电力需求的 0.8%,在化石燃料的转换过程中,其扩张速度比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都快。

该报告称,如果政治上采取大规模的发展政策,再辅之以极高的能效措施,到2030年风电能提供世界所需电力的 29%。GWEC称,它代表50多个国家1500个公司和组织。其成员有GE、Shell、Vestas 和Siemens。

许多国家都在寻找非污染能源,这是由于油价上涨和对全球变暖的关心。这份报告是在澳大利亚的阿德来得发布的。该报告称,风电是最具吸引力的新能源,免费而且许多国家风力都很丰富。举例来说,太阳能在北极的冬季无法使用。

该报告称,目前世界风力发电出力最大的国家有德国、西班牙、美国、印度和丹麦。这份60页名为"2006世界风能展望"的报告称,风力不稳定问题可以靠精心选址和提供备用电源解决。有人指责风电玷污了风景,该报告称,风电在削减污染方面所起的作用远远高于不利。

如果采取适宜的政策,到2030年风电能提供29%的电力,该报告预测风电到2030年两种扩大比例,5%或者16%。所有规划都不如世界能源机构所做的预测乐观,该机构预测到2030年风电占电力的需求的3.5%。

绿色和平组织与主要太阳能公司本月早些时候曾发布一份报告,它预测到2025年太阳能发电将占世界所需电力的2.5 %。风电报告称,现代风电机直径为100米,比20年前制造的发电机成本低一半,发电量多180倍。该报告呼吁政府制订风电发展目标,分阶段取消对矿物燃料和核电的资助,行动起来与全球变暖作斗争。(林西)

贵州电网迈出大发展步伐


今年以来,贵州电网公司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电网发展,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完善各层次电网规划,特别是对过去重视不够的低压配网规划进行了强化。目前,贵州省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论是输电电网,还是配电电网;不论是城市电网,还是农村电网,各层次的电网建设都出现了一片火热的景象。

舞动规划龙头

贵州电网公司以规划为龙头,在强化500千伏、220千伏电网规划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110千伏以下配电网的规划,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农村配电网的规划,以避免过去出现的因规划不周造成的配网用电“卡脖子”现象等问题。

去年下半年以来,贵州电网公司完成了全省的500千伏、220千伏骨干电网规划;地区供电局完成了各自供电区域内的110千伏电网规划,以及中心城市配电网规划;各县完成了县域内35千伏、10千伏配电网发展规划,以及行政村低压配电网发展规划;配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在102个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的规划,先行制定村级电网发展规划;还配合煤矿安全生产整顿,完成了全省1000多家煤矿双电源供电的规划。其中,村级电网发展规划和煤矿双电源供电规划,此前一直是全省电网规划工作的空白。

勾画宏伟蓝图

“十一五”期,贵州电网500千伏骨干电网将在原“日”字形环网的基础上,向西、南、东、东南、西南方向布点500千伏变电站,并在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建设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建设500千伏输电线路,经黔南州的独山、罗甸、平塘,黔西南州的望膜、贞丰等地,到达兴义500千伏变电站,形成贵州更大范围、供电更加可靠的500千伏“日”字形环网。此外,220千伏电网、110千伏电网、配网都将加大建设。

同时,南方电网公司将投资百亿元,在大型火电电源集中的贵州西部新建一条输送容量300万千瓦的直流线路;在大型水电站群集中的贵州东部、即乌江下游建设500千伏双回交流输电工程,连同“十五”建成的“两交一直”,“十一五”末,贵州电网可形成5条交流、2条直流送电广东的大通道,输送广东的电力可达800万千瓦以上。

根据上述规划,“十一五”贵州电网建设的规模将超过400亿元(含外送通道建设投资),比“十五”增长一倍。

掀起建设热潮

随着科学规划的完成,大规模的电网建设立即展开了,贵州电网公司今年前8个月开工电网建设项目794项,规模21.56亿元。其中,500千伏项目20项,规模9.23亿元,已完成500千伏盘兴线,建成了贵州首条占地少、输送容量大的同塔双回500千伏输电线路大黔线。500千伏施秉变电站和八河开关站建设如火如荼,预计明年即可投产。一批500千伏变电站和明年即将投产的电源500千伏送出工程,已投入数千万元的资金进行前期施工准备。

贵广二回直流输电工程已全线动工,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支施工队伍正在贵州、广西、广东3省区数千公里的工地上日夜奋战,预计明年7月份可投产单极,届时贵州送电广东的容量即可提升到550万千瓦,年底双极投产后,贵州送电广东的容量将提升到700万千瓦。当前正抓紧建设的500千伏贵广二回双回交流输电工程,在施秉变开工后,明年将进入跨省区线路工程全线开工的阶段,2009年建成后,贵州电网送电广东的能力可达800万千瓦以上。

一批由贵州10个地区供电局和87个县局分别管理的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输变电工程陆续在全省各地、县范围内动工,年内将新增高压输电线路1703公里,新增变电容量265万千伏安。此外,贵州农网改造节余资金7亿多元,贵州电网公司决定将其继续用于农网改造,年初已投向数十个县进行农村电网低压改造,可建成农村配网线路11768公里,新增农村配变容量近14万千伏安。(来源:南方电网公司 张军焰)

南方电网公司发布800千伏直流技术研究成果

日前,南方电网公司正式发布由袁懋振董事长任编委会主任并亲自作序,南网研究中心组织编著的《±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研究》一书。

该书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全面总结了南方电网公司在±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对电网安全稳定影响、过电压与绝缘配合、外绝缘、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等±800千伏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所取得的理论和应用成果进行了深入和详细的阐述,提出了完整的工程应用数据,有利于促进我国±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直流输电技术领域重大科研项目自主创新。

南方电网公司成立以来,从电网的实际出发,率先提出建设±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把研发、应用±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积极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组织国内外有关科研、设计、咨询和设备制造单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成果,有些成果处于国际领先,解决了工程可研与初步设计的主要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直流输电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目前,云南至广东±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可研报告已通过审查,并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认定为国产化示范工程。(来源:南方电网公司 蔡宗远)

山东电网最早的220千伏变电站“返老还童”

9月20日上午11:05分,随着3号变压器的一次送电成功,已运行了22年的山东电网历史上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220千伏贾庄站,经过14个月的改造后旧貌换新颜,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220千伏贾庄站始建于1974年,是山东电网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在山东电网发展史上曾经起到了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作用。22年来,该变电站共向社会输送电能340多亿千瓦时,为山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胶东半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近年来,随着全省电网的飞速发展,其作用逐渐减弱,同时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现象也日益突出。2005年8月,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决定投资6000多万元,对贾庄站一、二次设备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换,采用组合电器、片式自冷变压器、综合自动保护装置等国内目前先进的技术设备。

潍坊供电公司高度重视改造工作,科学筹划,精心施工,广大职工夜以继日奋战在改造工地,克服交叉跨越多、运行方式复杂、施工难度大、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边运行边改造,圆满完成了贾五线、寒贾II线改造、220千伏组合电器和变压器安装调试任务,保证了工程提前高效优质完工。

目前,该公司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7座,居全省第一,投产于1986年11月500千伏潍坊变电站早已取代贾庄站承担起山东电网西电东送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