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全国风力发电技术协作网成立

发布时间:2006-09-05 浏览次数:

水电发电稳中有增 火电发电闲时增加

去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同比降低30个小时

2005年,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425小时,同比降低30个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稳中有增,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大幅下降。

这是记者从8月3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召开的2005年全国电力工业发电统计年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在发布会上透露,总体来说,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有所降低。由于2005年全国各主要河流来水好于往年,水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3664小时,同比增加202小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865小时,同比降低126小时。

据年报显示,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依次为宁夏、山西、河北、江苏、天津、上海、安徽、内蒙古、浙江、山东,这些省份基本都是电力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并且火电设备比重比较高的省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同比增长较多的省份依次为海南、黑龙江、吉林、青海、天津、山东、新疆;同比下降较多的省份依次为内蒙古、陕西、广西、江苏、上海、安徽。

从水电设备利用情况看,平均利用小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依次为湖北、四川、云南、辽宁、甘肃、重庆、宁夏、广西、青海、福建。湖北、四川等主要水电大省2005年的来水情况较好、水电发电量大增,是全国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增加较多的主要原因。其中,福建水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增加了1602小时。

从火电设备利用情况看,平均利用小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依次为宁夏、贵州、河北、山西、浙江、云南、甘肃、青海、安徽、江苏、天津、上海、内蒙古、吉林、湖南。其中,同比增加较多的省份主要有新疆、海南、黑龙江、天津、山东、重庆、吉林;同比下降较多的省份主要有甘肃、福建、广西、内蒙古、浙江、陕西。部分地区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较多,主要是地区装机增长过快、水电发电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网公司特高压工程初设预审会召开

8月31日,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初步设计预审会议在武汉召开。与会专家对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晋东南变电站、南阳开关站、荆门变电站的初步设计文件进行了预审,对设计成果和形式进行了检查,为初步设计的正式审查创造了条件。

2005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启动试验示范工程的预初步设计工作。国家电网公司明确提出,以设计为主线,统领科研和设备工作的总体思路,明确了科研攻关以工程应用为导向,出成果、出标准、出人才的总体要求。根据设计进展,认真清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需要的科研结果的内容、形式、用途和时间要求,形成科研成果需求进度计划。一年多来,先后下达特高压交流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三批54项,单项研究专题12项,变电设计专题22项,保证了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设计任务。

专家指出,特高压工程具有首创性质,没有任何可遵循的标准和规范,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储备有限,欠缺实际工程经验,有大量工程技术问题需要解决。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同时也是各类矛盾的汇集点和着力点。设计是试验示范工程能不能上的去、能不能安全运行的关键。

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发展特高压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试验示范工程成败的影响。一要高度重视设计方案的安全可靠性。必须将安全可靠放在首要位置,花大力气研究设计方案,确保我国首个特高压工程的安全。二要高度重视设计方案的工程可行性。评审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技术细节,落实安全可靠性和可行性的要求,避免因细节问题不可行、不落实影响工程的整体方案,导致重大设计变更。三要高度重视特高压工程的经济性。通过科研和设计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化,优化设计,控制工程投资,实践特高压输电的经济性。四要充分认识设计任务的艰巨性。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技术水平高、难度大、基础薄弱,面临严峻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工程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高度重视,认真审核设计方案的每个细节。

全国风力发电技术协作网成立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服务中心和全国发电机组技术协作会联合发起,在各大发电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全国风力发电技术协作网于本月中旬成立。

全国风力发电技术协作网成立大会暨风力发电技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16日至1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隆重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各大发电集团公司、部分电网公司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

全国风力发电技术协作网的成立,将加强各风力发电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协助解决我国风力发电产业中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加快风电产业的技术创新,对推动风电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