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8-03 浏览次数:
继批准了甘肃的750千伏输电试验线路后,日前,国家发改委又批准了南方电网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的两条特高压输电线路。
南方电网在结合小湾到广州的输电计划中,将应用5英寸晶闸管技术,建设云南楚雄到广州穗东的正负800千伏、500万千瓦的直流特高压输电国产化示范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在提出的结合金沙江溪落渡、向家坝水电站电力送出规划中,将应用6英寸晶闸管技术,建设溪落渡、向家坝送出正负800千伏、640万千瓦的直流特高压输电国产化示范工程。
国家发改委的官员指出,目前特高压技术在世界上尚无商业应用,虽然俄罗斯有商业应用,但是也处于降压运行,所以中国发展特高压技术,必须走借鉴国外技术和经验与自主开发研制、自主制造、设备国产化相结合的道路。
这位官员表示,设备自主开发研制是中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关键,国家发改委将组成特高压设备研制协调领导小组,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统一组织部署自主研制与对外合作工作。
国家发改委要求国网和南网公司,要落实设备国产化方案后,报国家发改委办理核准手续,未经核准不能开工建设。
7月26日,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袁懋振来到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电网仿真实验室,对该中心近期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勉励大家再接再厉,多出成果,努力把南网研究中心真正建成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研发中心。
在听取了关于贵广二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控制保护系统试验的工作汇报后,袁懋振指出,贵广二回将于明年投产,工程投入运行后,南方电网“六回交流、四回直流”交直流并联运行,系统更加复杂。同时,西电东送也将增加送电规模,2008年将达到1500万千瓦。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大电网,南网研究中心除了要抓好直流输电技术自主化工作外,还要研究贵广二回投入运行后将对系统产生的影响。此外,对贵广二回的研究,一定要与整个南方电网的系统结合起来。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南网研究中心建成了国内一流实时数字仿真实验室,以解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实际问题,加大重点科技项目和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发挥重点科技项目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研究中心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支持能力。该中心牢牢把握贵广二回技术自主化和云广±800千伏工程的机遇,探索和创新直流技术自主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增强了直流输电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该中心还全面完成了±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前期关键科研项目,积极主动申请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特高压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
记者从江西省电力公司获悉,江西提出在今年内投资9.9亿元,率先解决33万无电人口的通电问题,并于2007年底完全实现"户户通电"。
据介绍,目前江西省农村尚有无电户17万户,无电人口67.2万人。为了使无电户早日用上电,江西省电力公司积极推进农村"户户通电",并将指标分解,倒排工期,提出在今年内投资9.9亿元,率先解决33万无电人口的通电问题。
为实现农村"户户通电"的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和江西省政府按5:5的比例出资20.885亿元,将在两年内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1座、110千伏线路342千米;新建35千伏变电站19座,35千伏线路411.5千米;安装10千伏配电变压器2816台,新建10千伏线路8589千米、低压线路13061千米。
江西有关部门要求,为确保全省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如期推进,各地市供电公司在与省公司签定责任状后,还要与有农村"户户通电"任务的县级供电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在实施农村"户户通电"的过程中,对能够依靠电网延伸解决通电问题的,优先采取电网延伸的办法;对不适宜通过电网延伸解决的,通过发展小水电、沼气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方式解决;对一些特别偏僻、不适宜居住的无电地区,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采取异地搬迁扶贫的办法,做好移民点的通电工作。
7月30日,由国家电网公司直接规划的500千伏重庆500千伏奉节串补站,经过短短8个月时间顺利完成新建工程,重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又增添一支输变电主力军。
这座串补站是重庆第一座500千伏无人值班串补站。站内采用的工业图像监视系统、远方控制系统、串补平台、开关、刀闸等都属国内先进设备。串补站投运后,可有效地改善跨地区电能输送功能,提高500千伏万(重庆万州变电站)——龙(湖北龙泉变电站)一、二线的输电能力近50%,为西电东送和华中、三峡电力输送创造有利条件,由此重庆地区也可得到更多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