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贵州“西电东送”仍需突破四大“瓶颈”

发布时间:2006-04-11 浏览次数:

贵州省首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并网发电

据新华社信息 贵州省电力建设中首台规模达6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盘南电厂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转后,近日正式移交并投入商业运行。

盘南电厂是贵州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第二批电源项目之一,也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骨干电源项目之一。此工程规划总装机容量为6×60万千瓦,一期工程装机容量4×60万千瓦,是贵州省目前发电单机容量和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电源项目。工程于2003年底开工建设,一期工程计划静态总投资80多亿元,首台机组日前投产,至2007年底一期4台机组将全部建成,工程竣工后年发电量约为150亿千瓦时。

记者从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地处贵州盘县、坐拥“江南煤海”的盘南电厂具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当地煤炭资源储量大、煤种全、煤质优、埋藏浅、易开采,盘县已探明煤炭储量达105亿吨,而且用煤便捷,电厂发电用煤直接可通过皮带从配套工程响水煤矿输送到电厂,运输成本很低。

盘南电厂由广东粤电控股西部投资有限公司和贵州西电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共同筹建,其中广东粤电公司控股55%,贵州西电电力公司控股45%。

贵州是“西电东送”各省区中,唯一具有“水火互济”优势的省份。首批开工的“四水四火”8个电源项目,总装机容量538万千瓦,目前已全部建成投产。第二批开工的“四水八火”12个电源项目,总装机容量1600多万千瓦,目前也已有部分机组建成投产。按照贵州和广东两省政府达成的协议,到“十一五”期末,贵州省向广东省送电将从目前的400万千瓦增加到800万千瓦,向广东送电的电量累计将达到1800亿千瓦时。

贵州“西电东送”仍需突破四大“瓶颈”

据新华社信息 “十五”期间,我国“西电东送”南线重要电源省贵州省举全省之力,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记者最近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省内一些相关产业的调整未能及时到位等多方面原因,贵州“西电东送”目前仍面临四大“瓶颈”。

贵州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530亿吨,远景储量2000多亿吨,全省可开发的水能资源1600多万千瓦,在我国“西电东送”南线各电源省中,是唯一具有“水火互济”优势的省份。2000年国家“西电东送”工程正式实施以来,为确保完成“十五”期末向广东送电400万千瓦的任务,贵州先后开工了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索风营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增容和黔北、纳雍、贵阳火电厂、安顺火电厂二期等“四水四火”8个总装机538万千瓦的电源项目,第二批构皮滩水电站、鸭溪电厂等“四水八火”12个总装机1680万千瓦的电源项目也陆续开工。

截至今年3月,贵州电网总装机容量已从2000年末的不到500万千瓦上升到1400多万千瓦,5年多时间新投产装机容量超过这个省新中国成立以来前51年装机容量的总和。据中国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金元集团公司、贵州省煤炭管理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介绍,“十五”期间,贵州电力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顺利实现了向广东送电400万千瓦的目标,但由于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尚未得到解决,贵州“西电东送”目前仍面临“四大瓶颈”:

其一,省内电力消费市场的培育。电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最大特点是发、供、用必须同时完成,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据中国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总经理潘福介绍,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得比较充分,“十一五”期间,贵州每年新投产的电力机组,预计每年将在300万千瓦以上,今年可投产机组甚至超过400万千瓦。到2010年,贵州电力总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大关。按照贵州广东两省达成的送电协议,到2010年,黔电送粤将从现在的400万千瓦增加到800万千瓦,即在目前的基础上翻一番;加上向湘、桂、渝等周边市场的送电,届时贵州年外送电最大负荷预计将达到1000万千瓦。而据贵州省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贵州省内的电力需求在1400万千瓦左右。因此,如何为这些富余电力找“婆家”,是目前贵州电力工业保持持续健康良性发展的首要任务。

贵州磷、煤、铝等矿产资源丰富,以电力为依托发展优势原材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过去几年,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贵州发展得最快的产业是铁合金、小水泥、小黄磷等附加值低,污染高的高耗能产业。去年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和电价上调等影响,这些产业立即一蹶不振,尤其是小铁合金厂基本都只能选择停产。

潘福说,贵州的电送往广东,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又主要集中在白天用电的高峰时段。由于省内电力市场的培育相对滞后,去年贵州省电网最大峰谷差已达419.6万千瓦,其中送粤电力最大峰谷差达227万千瓦。电网峰谷差过大,不仅电网调峰压力增大,错峰用电工作量也大增,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影响。

据了解,为了充分发挥贵州能源与矿产资源的优势组合,加快全省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等以资源为依托的特色产业体系的形成,贵州目前正在采取措施,并计划到2010年,全省电力工业和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磷及磷化工等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和提供的增值税,分别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70%和48%。但这一跨越在如此短的时期内能否如期实现,仍有很多未知数。

其二,省内电煤供应保障。“西电东送“工程实施以来,为了保障电厂的电煤供应,贵州全面开放省内煤炭开发市场,不仅山东兖矿集团等省外优强企业纷纷进入贵州,贵州金元集团公司等一些省内企业也纷纷投资建煤矿。到2005年底,山东兖矿集团在贵州控股和参股开发的大型煤矿已有6对,累计投资已达21.7亿元,贵州金元集团公司投资煤矿建设的资金也已超过7亿元。在各方资金的积极投入下,贵州煤炭生产能力近年来迅速提高,煤炭产量也出现了大幅增长,全省原煤产量从“九五”期末的3000多万吨增加到去年的1.07亿吨,煤炭生产能力5年新增6732万吨。

但贵州煤炭产量的大幅增长,未使省内电煤供应紧张局面得到缓解,大量电厂要么“嗷嗷待哺”,停机待料,要么“饥不择食”,把掺杂了大量矸石、粉煤灰甚至泥土等的电煤,也一古脑“吞”下去。去年电煤供应最紧张时,全省火力发电停机和减出力机组甚至超过200万千瓦,其中贵州金元集团公司因缺煤全年少发电就达47.3亿千瓦时。

贵州省煤炭管理局副局长张仕和说,出现这种局面,实际上是贵州电煤供应市场机制严重缺失的结果。据了解,由于考虑到省内电厂上网电价较低,电厂承受能力有限,贵州电煤供应近年来一直靠政府指导价支撑。按这一指导价,贵州省内每吨电煤要比省外低70-100元,煤矿按这一价格把煤卖给电厂,不仅不赚钱,甚至还可能亏本,因此为保障电煤供应,贵州有关部门尽管采取了对出省煤炭征收价格调节基金,以及从运输上设限等办法限制省内煤炭出省,但去年贵州出省煤炭总量仍然超过4000万吨,与上年相比总量不仅未减少,还略有增加,行政的“胳膊”始终扭不过市场的“大腿”。

张仕和说,贵州电煤去年年需求量实际上不过3000多万吨,按理电煤供应不应如此吃紧。站在贵州角度,把煤拿来自己发电,比出省收益确实要高,但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也有其实际困难和利益诉求,单靠行政手段,必定是不能长久的。

据了解,随着新建火电机组大量投产,到2010年,贵州电煤年需求量预计将达6500万吨左右,全省煤炭年产量预计需从目前的1亿吨增加到1.5亿吨,才能满足省内外市场的需求。但受地质条件复杂和人才匮乏等因素影响,贵州煤矿建设远远赶不上电厂建设速度。到目前为止,全省大中型矿井仍仅占矿井总数的1%,乡镇小煤矿仍占99%,因此实现这一目标,仍然有一定难度。

张仕和说,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如果继续被扭曲,价格“洼地效应”就仍将拉动贵州电煤大量外销,火电厂“拴着牛儿等草长”的局面就不可能彻底得到改变,因此如何在加快配套煤矿建设的同时,让电煤政府指导价逐步退出市场,是贵州电煤保障供应目前需要尽快突破的“瓶颈”。

其三,市场化的电价形成机制。电价是“西电东送”的核心问题,无论对保障“西电东送”工程顺利实施,还是调节供求双方利益关系,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发展改革委的指导和协调下,贵州“西电东送”价格先后已调整过三次,但贵州送广东的出口电价到目前为止仍为每千瓦时0.28元,低于省内0.35元的平均销售电价,也低于广东电厂0.465元的平均上网电价。潘福认为,从边际成本考虑,黔电送粤到广东的落地价比当地电厂上网价每千瓦时低一两分钱比较合理,差价太大,不仅对西部欠发达省份有失公平,也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对电网的改造和经营也会带来不利影响。潘福说,为了提高贵州电网向外输电的能力和省内电网安全可靠供电的能力,满足电源项目投产需要,“十一五”期间,贵州省内电网建设仍需投资192亿元,向广东的输电通道需投资100亿元左右,电网运行成本将会增加。另外随着贵州安装脱硫装置的电厂逐渐增多,电网购电价格也将逐步上涨,如果黔电送粤不引入与市场接轨的电价形成机制,电网公司仍按每千瓦时0.28元的价格送广东,购销电价势必倒挂,电网改造将无力进行。在这一电价下,随着“西电东送”电量大幅增加,贵州电网的平均销售电价还将降低,这对贵州可持续发展将会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最终势必会影响到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公司董事长戴绍良、贵州金元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昌隆等人建议,从“西电东送”战略发展考虑,西电价格宜及早引入市场机制,按市场可接受的水平,倒推送电省的上网电价,并采取分步到位的方式逐年提高,最终才能实现“双赢”。

其四,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在目前南方电网所辖的粤、桂、滇、黔、琼5省区中,经济欠发达的滇、黔两省能源资源储量占5省区的90.5%,广东GDP占5省区的65%,能源资源储量却仅占5省区的3.5%,因此“西电东送”不仅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广东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

据了解,贵州“西电东送”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开始进行,但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缺乏充分保障,相关协议的落实缺乏有效载体,进展缓慢。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开始实施尤其是电力体制改革后,新组建的南方电网公司为各方提供了一个顺利沟通和交易的平台,输电通道有了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才最终得到落实。

“十五”期间,贵州新建水电、火电项目及配套大型煤矿建设等能源建设项目的投资累计超过700亿元,通过多家办电和放开煤炭开发市场等办法,有关部门曾经担心的资金筹措,最终完全不成问题。贵州向广东送电“十五”期间年均增长96.8%,累计送电341.4亿千瓦时,向广东送电400万千瓦的任务也提前一年完成。

潘福说,贵州作为“西电东送”南线各电源省中唯一具有“水火互济”优势的省份,贵州电力对电网调峰调频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很明显的。但南方电网服务区域目前只有粤、桂、滇、黔、琼5省区,资源配置范围实际上还是很有限,黔电绝大部分就只能送粤。这样不仅送去的电落地电价受影响,峰谷电价更是难以推行,造成宝贵的电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贵州周边湘、渝、川等在枯水季节希望贵州送电的省市,受电网制约,则很难形成规模。贵州总装机1140万千瓦的第三批电源项目,规划中4个电厂将分别采取点对网供电方式,分别并入桂、渝、湘等电网,但资源优化配置的总量也还是有限的。据了解,“十一五”期间,贵州往广东的新“两交一直”输电通道建成后,“黔电送粤”全部通道的能力也只有1000万千瓦,输电容量有限。

潘福认为,贵州优质的电力资源要得到更有效配置,下步国家在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中,实际上还需要把南方电网覆盖范围扩大到泛珠三角地区,让南方电网真正名副其实。这样,不仅贵州“西电东送”和“西电中送”的空间可以扩大,对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江西斥资近9亿元为工业园区建电网

据新华社信息 今年江西省将安排南昌昌南工业园、萍乡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宜春市工业园区等21个工业园区110千伏以上电网建设项目,工程投资总额为8.88亿元。

21个工业园区电网建设项目主要包括22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10项、扩建工程1项,建设规模为主变容量147万千伏安、线路299公里;110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8项、扩建工程2项,建设规模为主变容量30.9万千伏安、线路116.6公里。

据了解,2003年以来,江西省共完成79个工业园区110千伏以上的电网建设项目,投入建设资金18.59亿元,其中新建、改扩建220千伏变电站25项,新建、改扩建110千伏工程54项。

这些项目的竣工投运,将为工业园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保障。

我国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前景广阔

据新华社信息 业内人士称,当前,掌握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制造技术、增加该类燃煤发电机组在全国火电装机中的比重,对以燃煤电厂为主的我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据介绍,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煤耗低、环保性能较好、技术含量高,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燃煤发电机组,也是国际上煤燃发电机组的重要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愈加受到世界各国重视,控制污染排放的标准也愈来愈高。我国目前电力生产以燃煤为主,提高燃煤发电技术水平,开发先进的发电设备,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我国近年提出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火力发电机组采用大容量、超超临界技术是实现洁净发电最有效、最现实的途径。据有关专家介绍,2004年我国燃煤发电机组的标准供电煤耗为379克/千瓦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50克/千瓦时至60克/千瓦时。如果能够采用清洁高效燃煤技术,不仅一年可节约电煤1.5亿吨以上,还可以对保护环境作出重要贡献。

新疆呼图壁河水能开发项目达成协议

据新华社信息 据新疆水利厅介绍,总投资14.8亿元的新疆呼图壁河水能开发项目现已达成协议。

呼图壁河水能梯级开发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4.8亿元,其中呼图壁县投资占20%,工程总装机容量为28.5万千瓦,年发电量7亿千瓦时,年创利可达1亿元以上。项目建成将发挥防洪、蓄水灌溉、调配水资源等作用,并可确保20多万亩的农田灌水。

预计今年5月初该项目即可签定开发建设施工合同。

英国科学家论证风力发电的可靠性

据新华社信息 英国科学家认为,风力发电在可靠性和廉价方面同化石燃料与核能发电不相上下,可以为英国提供至少20%的电力供应。

据《金融时报》6日报道,英国政府希望在2020年之前有20%的电力供应来自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但是反对派认为,风只是一种间歇能源来源,需要依赖其他发电形式补充,因而风能并不可靠,另外风力发电的成本高于化石燃料发电。

对此,英国能源研究中心的这个报告指出,如果风力发电供电网络形成并计划得当的话,风力发电每千瓦时的成本与其他发电形式大体相当,而风能却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能源。尽管每台风能发电机的成本高达100万英镑以上,可是风能发电机在其30年的使用寿命中几乎不用维修,也无需添加燃料,无论化石燃料还是核能发电机都无法与之相比。

然而,反对风力发电的领军人物、可再生能源基金会负责人康斯特布尔说,英国能源研究中心的这个报告是不全面的,没有将所有因素都考虑在内,因而只是一种理论性论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