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4-07 浏览次数:
北京电力公司日前发布消息称,根据近日确定的北京市《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北京将投入613亿元用于电网建设。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规划在2010年前建成晋东南-石家庄-北京东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
根据《规划》,在投入建设与改造资金613亿元后,北京电网的供电可靠率将达到99.99%,即年平均停电时间小于1小时。据北京电力公司介绍,"十一五"期间,北京仍然以华北电网"西电东送"为主。为此,国家电网公司规划2010年前建成晋东南-石家庄-北京东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北京地区将建设北京东1000千伏变电站。500千伏变电站也将在现有4座的基础上增加到10座。
国家电网公司日前透露,中俄之间的电力合作将采取特高压输电。
中俄的电力合作,早在十几年前就启动了。由于中国早前一直将目光集中于核能发电领域,曾一度使得两国电网公司的合作谈判停滞。
随着我国经济社的快速、健康发展,电力将保持较快发展水平,中国具有较大的电力市场和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具有丰富的水力、煤炭等资源。充分发挥中国的电力市场和俄罗斯的资源以及两国的地缘优势,开展互惠、互信、互利的合作,实现两国资源的优化配置,无疑是双方有远见地选择,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事实上,中俄跨国输电已有初步基础。1992年,中俄第一回220千伏输电线路布拉戈维申斯克至黑河投入运行;2005年,黑龙江通过这一线路从俄方购电1.3亿千瓦时;2004年,中俄罗跨国能源合作真正拉开大幕。
2005年7月1日,在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的见证下,刘振亚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董事长丘拜斯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这是新中国电力发展史上首次由两国国家元首见证签定的对外合作协议。随后,双方就送电方式、送电规模、定价原则、进度安排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达成一致。2006年3月21日,在两国元首的再一次见证下,刘振亚总经理与俄罗斯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丘拜斯董事长签署了《关于全面开展从俄罗斯向中国供电可行性研究的协议》。
此外,中俄两国在进一步扩大边境电力贸易的同时,已开始逐步实施从俄罗斯向中国的大规模送电。
国家电网公司在27日透露了中俄之间的电力合作具体方案:第一阶段,继续增大边境输电规模,到2008年建设±220千伏边境直流背靠背工程,从俄罗斯远东电网向中国东北黑龙江省网送电,输电功率为600-720MW,年供电量36-43亿千瓦时。第二阶段,到2010年,建设±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从俄罗斯远东电网向中国辽宁省电网送电,输电功率为3000MW,年供电量165-180亿千瓦时。第三阶段,到2015年,建设±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从俄罗斯远东电网或东西伯利亚电网向中国东北或华北送电,输电功率为6400MW,年供电量380亿千瓦时。在中俄电力合作取得进展的同时,国家电网公司中哈、中蒙等周边国家电力合作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有关专家指出,基于电力系统理论上具有同时性、统一性和广域性的特点,包括跨国输电和跨国联网在内的电网互联将在21世纪得到更快地发展,从而形成跨国或跨地区的电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