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华东电网将告别电力紧缺达到总量平衡

发布时间:2006-03-17 浏览次数:

白音华金山坑口电厂2×600兆瓦一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

据新华社信息 内蒙古白音华金山坑口电厂2×600兆瓦一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

白音华金山坑口电厂工程厂址位于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距锡林浩特市约240公里。该电厂规划装机容量为4×600兆瓦,一期工程总投资48.4亿元,建设规模为2×600兆瓦空冷发电机组,计划于2008年9月第一台机组投产,2009年5月第二台机组投产。

该项目由沈阳金山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能源投资集团公司联合投资,于2005年10月24日通过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工程采用的环境治理措施满足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的要求,东北电力设计院完成了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勘测工作。白音华煤田是锡盟重点规划建设的煤电基地之一,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与胜利煤田均被列入国家规划矿区,同时列入了全国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蒙东基地规划,矿区总体规划已经获得批复。白音华金山电厂也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初期建设规划。目前,该项目正在做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力争使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电网建设助推甘肃省经济发展

据新华社信息 甘肃省副省长杨志明日前表示,“十一五”期间,甘肃将进一步开发利用本省现有煤炭资源,优先发展60万千瓦及60万千瓦以上大型主力电厂;积极发展水电,推动“两江”流域、黄河干流等中小型水电的开发;加快风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建设,新增装机1000万千瓦,总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在全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工程中,以大型支撑电源和超高压输电网为重点的电力供给保障工程总投资约为700亿元,以电网建设助推甘肃省经济发展。

甘肃地形狭长,火电、水电、风电基地与各负荷中心相距较远,如贯穿甘肃河西四地区的两条330千伏线路长630公里,贯穿甘肃南部的两条全国最早的330千伏线路在甘肃境内也近500公里,处于长线、重载、弱联状况,需要有特高压电网的支撑,才能实现上述目标。

电网发展推动甘肃能源资源优势转化。杨志明强调,甘肃能源资源丰富,发展电力的比较优势也很明显。首先是水电资源相对丰富,理论蕴藏量1724万千瓦,可开发容量1206万千瓦。其次是煤炭储量较大。甘肃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已探明煤炭储量150亿吨,预计2010年产量将达到8000万吨左右。甘肃有充足的电源储备项目,目前全省已开展前期并具相应建设条件的电源项目总装机2000万千瓦,布局大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这些都为电力外送创造了条件。

电力要外送,必须进一步加快电网建设步伐。甘肃处于西北五省区的中心位置,也是西北电网的枢纽。新疆哈密的大型火电基地、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基地以及甘肃能源基地电力外送,均需通过甘肃电网这个枢纽平台。电力外送不但损失小、经济性好,而且有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国家电网公司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的建成投运,使甘肃电网在西北电网的核心和枢纽作用进一步巩固,电力外送的优势进一步增强。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对电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杨志明指出,目前甘肃参与全国联网“高速公路”的入口和出口不多,电网尤其是750千伏主电网建设亟待提速。加快甘肃乃至西北电力外送通道建设,既是整合资源优势,更是“健全全国统一开放市场,推行现代流通方式”,加强能源安全的实践。

从宏观布局上来看,我国能源资源的2/3集中于西部地区,这一布局需要在更大范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经济角度分析,750千伏超高压电网具备跨大区、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低损耗电力输送的优点,是实现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条件。变输煤为送电,可缓解铁路运输矛盾、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还可以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符合我国实现能源集约化开发和高效率利用的战略要求。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开发潜力,当前要统筹东西部电源发展,减少重复建设,进一步明晰西部为电源建设主体功能区,中部、东部市场腾出一定空间,为西北电力外送提供有效市场。要尽快建设覆盖西北五省区的750千伏交流骨干网架,与国家特高压电网实现联网,使甘肃以及西北电力发展真正融入全国发展的大局。

华东电网将告别电力紧缺达到总量平衡

据新华社信息 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以及今年各地新上电厂的投产运营,今年华东电网将告别电力紧缺状况,达到总量平衡,局部时段富余。专家预测,今年华东电网地区,拉闸限电的范围将大面积减少。

据安徽省电力公司市场营销部介绍,该省用电量增幅已连续3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去年增幅达到13.67%。根据市场预测,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今年前两个月该省的用电量增长量已回落到10%,预计今年的增幅在8%-10%。

作为能源大省,安徽省今年发电量可突破800亿千瓦时,受国家三峡安排的计划电大约20亿千瓦时,电力总量将达820亿千瓦时。而全省去年的用电量为545亿千瓦时,按照10%增量,今年用电量也不会超过600亿千瓦时。安徽电力向华东电网送电量这几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3年,安徽省向华东电网送电111.7亿千瓦时,2004年为95.39亿千瓦时,2005年已锐减到66.01亿千瓦时。今年还有可能减少,因此,安徽电力市场今年将富余160亿千瓦时左右。

电力富余的最直接因素是,华东各地大电厂的投产运营。2003年以来,五大发电公司纷纷在华东地区兴建大的电厂,去年安徽投产210万千瓦机组,今年又有240万千瓦的机组投产,到今年底安徽总的装机容量将达到1600万千瓦;据了解,江苏这几年大的机组逐步投入运营,去年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到今年将突破4000万千瓦。缺电大省江苏到年底的电力富余已成定局。

“今年电力迎峰度夏后,整个华东地区将从争着买电急速地转为争着卖电,竞争异常激烈。”安徽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市场运营科的负责同志表示,安徽省电力外送的压力正在急剧增加。

专家称,预计到2007年华东电力市场将富余400万-600万千瓦,仅有浙江、上海仍有阶段性短时电力供应短缺。

河南新密电厂一期工程项目获发展改革委批准

据新华社信息 近日,发展改革委核准同意河南省新密电厂一期2×30万千瓦机组工程和新密电厂一期2×30万千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工程建设2台30万千瓦国产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安装烟气脱硫装置。该工程静态总投资26.68亿元,动态总投资28.22亿元。项目资本金占工程动态总投资的20%,约为5.64亿元,由北京三吉利能源股份公司和北京国利能源投资公司分别按70%和30%的比例,以自有资金出资。资本金以外所需资金22.58亿元,由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解决。本工程由上述投资方共同组建的有限公司负责电厂的建设、经营管理和贷款本息的偿还。

2月国家电网公司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据新华社信息 据国家电网公司网站消息,2006年2月份,国家电网公司电网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直调系统保持安全运行,没有发生稳定破坏和大面积停电事故。2月份,全国发电量1858.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33%,其中水电量181.44亿千瓦时,火电量1636.89亿千瓦时,核电量39.93亿千瓦时。

2006年2月份,国调直调系统实际完成跨区输电37.55亿千瓦时,其中阳城上网4.34亿千瓦时,三峡上网22.23亿千瓦时(送华东6.92亿千瓦时,送华中11.57亿千瓦时,送南方3.74亿千瓦时),东北送华北1.82亿千瓦时,华中送华东0.86亿千瓦时,西北送华中2.04亿千瓦时,国网送南方6.26亿千瓦时(鹅城关口)。

3月份,直调系统安排发输电量47.42亿千瓦时,其中阳城上网电量6亿千瓦时,三峡上网电量22.9亿千瓦时,东北送华北2.98亿千瓦时,华中送华东8.06亿千瓦时,西北送华中2.68亿千瓦时,国网送南方4.8亿千瓦时。

周伯华:湖南上核电项目已刻不容缓

据新华社信息 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五次湖南团全体会议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省长周伯华提出,请求国家在中部地区优先支持发展湖南的核电建设项目。

周伯华表示,湖南能源资源缺乏,无油少煤,水电开发程度高但剩余开发容量小。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水电比重偏大,布局不合理“三大瓶颈”因素已严重制约了湖南电力事业的发展。

他提出,要破解三大瓶颈,全面提速湖南经济,必须要上核电项目。湖南省政府已经多次正式向国务院和发展改革委上报正式文件,建议国家在湖南布局建设核电项目。

安徽将建成“火电三峡”

据新华社信息 据安徽省有关部门透露,安徽省向长三角地区输电项目“皖电东送”工程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规划后,安徽省加快电力工程建设进度。预计到2007年底,全省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2000万千瓦,超过三峡水电站的总容量。

据介绍,到去年底,安徽省电力总装机容量已达1280万千瓦。全省目前有13个装机容量共达1290万千瓦的电站项目被列入国家2005-2007年火电项目建设规划,这些项目总投资达550亿元,已经开工或正在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打通“皖电东送”的瓶颈,安徽省今年将加快500千伏输电东通道建设,并开工建设500千伏中通道和西通道,确保东通道和中通道于2007年建成投入运行,西通道于2008年建成投入运行。到“十一五”末,“皖电东送”的规模将达680万千瓦。

31个重点城市启动电网建设改造

据新华社信息 国家电网公司日前宣布,将努力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步伐,优化国家电网规划,全面启动31个重点城市的电网建设与改造。

这是《国家电网公司2005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的,该报告也是我国中央企业对外正式发布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王敏还表示,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建设三级电力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扩大跨区跨省电力交易规模;采取多种措施,深入挖掘电网优化资源配置潜力,开展国际能源合作和跨国输电。

张文学:建设特高压输电网 加大北电南送力度

据新华社信息 “建议国家考虑建设由黑龙江省东部宝清煤电基地至辽宁负荷中心的1000千伏交流或±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以解决黑龙江省未来大规模富余电力送出问题,满足辽宁乃至华北的用电增长需求。”

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佳木斯电业局局长张文学在今年“两会”上所提的一份“建议案”中的内容。张文学说:“我国能源资源相对短缺,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在更大范围、以更大规模优化配置资源,大幅降低线损损耗,提高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这是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的重大选择。”

据了解,东北地区主要的一次能源分布在黑龙江东部和内蒙古东部,随着吉林、辽宁两省用电量的增长及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黑龙江省作为东北地区煤电基地的作用将更加明显,这也是黑龙江开展特高压电网规划和建设的优势所在。专家预测,黑龙江省东部网富余电力3486兆瓦,西部网富余电力732兆瓦,需向中部电网输送,并通过中部网将富余的3021兆瓦电力向吉林省网输送。

可是,目前已规划建设的500KV输变电工程实施后,虽然可以保证“十一五”期间规划的东部电源的电力送出,但随着宝清鲁能煤电化工项目的集约式开发和从俄罗斯大规模引入廉价电力工程项目的实施,黑龙江省富余电力的规模在原有基础上将进一步大幅度增加。

“因此,要在黑龙江电源基地与辽宁主要负荷中心之间,规划建设一条1000千伏交流或±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变电线路。”张文学说,这相当于架起一条“北电南送”的电力“高速路”,对加强省间输送能力,对尽快实现在更大地域范围的资源优划配置,减少煤炭运输及环保等压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翟若愚:电力结构亟待调整 扶大汰小势在必行

据新华社信息 随着我国电力供需矛盾全面缓解,在部分电力供应充足的地区,出现了小火电满发、大火电停运或只用于调峰的怪现象。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总经理翟若愚表示:我国电力工业结构亟待调整,关停小机组,“扶大汰小、扶优汰劣”势在必行。

翟若愚指出,小火电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能耗高,严重地浪费煤炭资源。比如,一台1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每发电1千瓦时,比30万千瓦机组要多耗煤15%,比6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要多耗煤26%;二是排污严重,加剧了环境污染;三是平均占用土地多,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四是管理不够严格规范,给电网安全带来了隐患。

分析我国小火电机组比例过高的原因,翟若愚认为,一是由于近年来电力供应紧张,原来制订的小机组关停计划实施趋缓,甚至出现了小机组关停后又恢复运行的情况;二是有些地区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继续上马不符合节能和环保要求的小机组,或者打政策的“擦边球”——国家要求关停10万千瓦机组,投资方就上马13.5万千瓦的机组。

据介绍,目前在总量超过1亿千瓦的小火电机组中,产权归属全国五大发电集团的比较少,大多数属于地方投资兴建。因此,在当前电力供需矛盾缓解,特别是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出现富裕的情况下,有些人便会更多地从地方利益角度考虑问题,让小火电满发,而让大火电机组停运或调峰。

“这种‘扶小抑大’、本末倒置的做法令人担忧。”翟若愚呼吁,“随着电力供需矛盾的缓解,我国电力工业结构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候了。”

翟若愚认为,当前电力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淘汰落后,加大关停小火电机组的力度,促进电力产业升级;科学规划电源布局,提高燃煤机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比如,要重点发展技改项目和老厂改造项目、热电联产项目以及坑口、港口、路口电厂建设;鼓励发展30万千瓦以上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特别是60万千瓦以上超临界乃至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大容量机组;通过新技术的开发运用,大幅度降低煤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机组效率和环保水平等等。

“此外,从总体结构来看,我国电力工业还存在着火电机组比例过高,而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利用严重不足等问题。”翟若愚建议,一要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大水电资源开发力度,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及其干支流、红水河、澜沧江中下游、乌江和黄河上游等流域的水电资源;二要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核电;三要落实电价扶持政策,鼓励更多的投资进入风电领域,同时提高风电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降低风电造价。逐步实现我国电力结构科学布局,促进电力工业和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河南义马22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

据新华社信息 总投资1.36亿元的220千伏河南义马变电站工程近日建成投运。

据介绍,该项目是2005年河南省重点建设9个输变电项目之一,2005年5月16日开工建设,由河南电力公司独资兴建,包括变电站和配套输电线路两部分,每年可为义马2×155MW环保电厂、2×50MW煤泥电厂输送电力22亿千瓦时。该变电站的建成投运,将极大地改善豫西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为郑洛工业走廊西端工业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电力保证。

国家电网公司综合技术实力五年后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新华社信息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日前透露,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科技创新目标已经确定,即到2010年,公司的综合技术实力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是一个高标准的目标。”刘振亚说,“国家电网公司在今后五年间,须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电力电子、能源转换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研究和推广先进配电技术,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降低损耗、提高供电服务效率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特高压输电、电力系统综合分析、安全稳定控制、继电保护等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刘振亚指出,国家电网公司作为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如果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将严重制约公司发展。只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才能为国家电网发展提供持久的技术支撑,提高发展质量,降低发展成本,使公司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一直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将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公司和电网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现有55个科研、实验和设计机构,407个实验室,科研队伍近2万人,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实力。目前,国家电网在特高压电网科研工作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在绝缘配合、高海拔研究、防雷研究等领域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特高压电压标准得到明确,完成了电网最高运行电压、过电压研究与绝缘配合、无功控制、潜供电流、特高压设备技术规范、电磁环境研究等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重大科研成果。

刘振亚强调,自主创新是提高国家电网公司综合技术实力的本质,在我国未来电力工业发展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电网的自主创新对于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未来电力工业将依赖于新型能源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电网公司承担着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的重要责任。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该公司将围绕特高压电网建设、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三级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整合科研资源,开展自主创新,全面提升公司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攻克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占领世界电网科技的制高点。

法库成辽宁陆风发电第一县 风力发电又发财

在法库县的四家子村,12台50米高的风力发电机,成了村里的一景。自2003年3月并网发电以来,这个风电场每天为居民供电近60000千瓦时,法库县因此成为辽宁陆风发电第一县。3月13日,记者从法库县政府获悉,四家子二期风力发电的科研工作已经完成,今年有望实施。

法库县风力发电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明祥副主任告诉记者:“风能是可再生能源,也是绿色环保能源。法库县具有丰富的风力资源,全县有一半的面积是丘陵、山地,十分适合风力资源采集,这是其它地区难以媲美的。因此法库才会重点发展风力发电项目,在风能利用上,法库走在全省的前列。”

明主任告诉记者:“风力发电除了给法库人带来了干净的能源,还有其他的好处,仅四家子风电场每年就向政府纳税达156万元,这些钱被用在了道路建设和农村医疗保障工作上,同时风力发电也拉动了法库旅游产业的建设。”

据悉,法库望海寺风力发电场现已办理征地、环评等前期手续,计划安装58台850千瓦机组,2006年一期将安装23台,投资2.06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运行后,年纳税达1800万元。总投资10亿元的四家子24台机组风电项目,已经完成可研报告,正报送有关部门审批。大连华丰集团拟投资4000万美元的风电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

明主任向记者透露,县政府近期将对《法库县风力发电规划》进行第二次审定,这将是辽宁省内第一部由地方政府出台的风电发展规划。规划将根据气候、风能,对法库县今后的风力资源开发进行合理布局,并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有效规划。(沈阳晚报)

中印签署6亿多美元电站项目合同

据新华社信息记者从山东省外经贸厅获悉,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日前与印度万达塔铝业公司签署了一标的额6.39亿美元的燃煤电站项目承包合同。据了解,这是目前我国公司在印度合同额最大的电站项目。

这一电站项目位于印度奥里萨邦贾苏古达,是印度业主计划建设铝厂的自备电厂。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建设5台13.5万千瓦机组,二期建设4台同类型机组,一期工程合同期为32个月。

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表示,这一项目是该公司2003年中标2.3亿美元的印度巴考电站项目后在印度工程承包业务的再次突破。目前,受印度业主高度评价的巴考电站项目即将完工。

近年来,山东电力建设总公司发挥核心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国外电力市场。2004年海外营业额达到1.88亿美元。

2003年、2004年山东电力基本建设总公司连续两年入选美国《工程新闻记录》“全球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名单,是我国唯一连续两年入选的电力建设企业。

世界最大风车发电机见闻

据新华社信息 早就听说德国易北河出海口耸立着世界上最大的“风车”——“新动力5兆”风力发电机。日前,记者终于有机会一睹这个巨无霸的风采。

直升机从汉堡机场出发,沿着易北河向西北方向飞去。掠过白雪覆盖的房舍、农田,20多分钟后到达布龙斯比特尔地区。下方出现一片错落有序的风车阵列,缓慢舞动的叶片在寒冷的冬日下显得格外生动。过了这片“风力田”,前面一片白雪皑皑的开阔地带上,出现了“新动力5兆”修长挺拔的身姿。

要不是有地面上车辆和蠕动的人影做参照,真看不出这台风车发电机的塔身有120米高。风车发电机的建造商——德国新动力系统公司的工作人员说,120米高的塔身由5节钢管组成,它们是借助大型特殊起重设备一个一个地搭接上去的。

记者随工作人员进入塔身,里面直径大约有四五米,顺着中间狭窄的梯子攀上四五米高的平台。这里有两部电梯,每部只能容纳3个人。乘电梯用不了三四分钟就可以直达距地面120米高的机舱。机舱是整个风力发电机的核心部位,风轮、增速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以及上方一台自带的起重设备,占去了机舱的大部分空间。风轮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低速转动的风轮通过传动系统由增速齿轮箱增速,将动力传递给发电机。

从机舱顺着扶梯上行,终于到达了机舱顶部的直升机平台。平台上风力很大,工作人员估计风速在每秒10米以上。据介绍,叶片运转所需的最低风速是每秒3.5米,当风速超过每秒25米的时候,发电机将启动安全设置,自动停止运行。布龙斯比特尔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为每秒8.3米,非常适合建造风力发电机。

出于安全原因,工作人员关闭了发电机。3个叶片组成的旋翼区比足球场还要大,每个叶片长61.5米,每片重18吨。

技术主管杰斯·格斯魏因说,这台刚建成一年的样机每年的发电量可达1700万千瓦时,是为将来在海上建造风力发电机而研制的。过去一年里,由于调试、参观等因素,这台样机向公共电网输送的电量达到了1300万千瓦时,可以满足大约4000户人家一年的用电需求。这台机器如果用在海上,每年发电量可以提高到2200万千瓦时左右。

格斯魏因说,平时这里只有2名工作人员,在地面的简易工作室工作,发电机的运行状况由位于80公里外的新动力中心控制台负责监控。今年,新动力系统公司计划在附近的库克斯港安装两台5兆瓦风力发电机。

由汉堡博览会公司7日发布的《2006年风能研究》报告显示,到2010年,德国陆地风力发电能力将达到2.4万兆瓦,海上风力发电达到1300兆瓦。2030年,德国陆地和海上风力发电能力将达到5.8万兆瓦,可以满足德国全国30%的用电需求。

今年1月,新动力系统公司与中国东方汽轮机厂达成合作意向,在2008年奥运会前在青岛沿海建造5台5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如果合作意向能够落实,这将是亚洲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