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3-01 浏览次数:
据新华社信息 为扭转我国电网建设滞后经济发展的局面,“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超过8000亿元进行电网建设和改造。
这是在2月28日举行的天津电网“十一五”规划实施启动暨东郊500千伏变电站奠基仪式上,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向记者透露的。
舒印彪介绍,国际上相继出现的大规模停电事故,给我国电网安全再次敲响警钟:要把城市的电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未来5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以各个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主的电网建设步伐,投资规模将超过8000亿元。主要内容是加强主网架建设,进行设备改造和更新,提高输电能力和主网架的安全水平。
舒印彪说,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电网公司将投资1600亿元,重点解决一些电网的“卡脖子”问题,使各级电网的供电可靠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随着天津电网“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启动,北京、上海、重庆等一些重要城市的电网建设工程也将相继启动。“十一五”期间,天津电网总投资将达438亿元。
据新华社信息 国务院是否已经批复发展改革委“继续实行煤电价格联动政策”的请示,电价是否将上调?尽管发展改革委官员不愿透露详细信息,但业内人士分析,电价上调的压力正在加大,目前有涨1分的空间。
——电价上调压力正在加大
中国人民银行在上周公布的2005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目前资源价格改革已经启动,2005年全国水价上涨7.8%,但电价调整幅度较小,仅上涨1.9%,随着电煤价格的市场化,电价上调的压力在加大。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目前CPI持续走低,国家出台提高电价政策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发展改革委日前已上报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请示》中,明确提出要“继续实行煤电价格联动政策”。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官员表示,目前正在等待批复。
在煤炭市场化前提下,煤价步步攀高,而电价仍然严守“计划电”,这让电力企业叫苦不迭。而应运而生的煤电联动方案成为发展改革委拯救亏损电力企业的利器。国家允许电价随煤价上涨做出相应调整,调整周期为6个月。
去年4月底,为解决前年6月以来煤价上涨对发电企业的影响,我国实行了首次煤电联动方案:自2005年5月1日起,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上涨了2.52分。
据业内人士分析,这次电力企业态度强硬并非针对煤炭企业,而是给国家电价政策施压,“逼”政府实施第二次煤电价格联动。
但电价上涨后,社会能否接受,是否会刺激企业更加热衷于上自备电厂?发展改革委显然对电价改革十分谨慎。基于稳定国内物价的通盘考虑,发展改革委显然不会允许电价涨得过快。发展改革委在有关煤电联动的规定中明确提出,居民电价、农业电价、中小化肥电价要保持相对稳定。
——涨幅能有多大
如果实行第二次煤电联动,电价的涨幅能有多大?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说,去年实行第一次煤电联动后,并没有完全消化电煤涨价,以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的数字与2004年6月至11月相比较,电煤涨价的“遗留问题”仍然没有彻底卸下发电企业的包袱;再加上铁路运费每吨调高2.9元,煤质下降影响价格每吨上涨8.3元,仅上述三项因素就使煤电联动综合缺口达到26.23元/吨。
按照2005年全国供电煤耗为374克/千瓦时计算,26.23元/吨的缺口约需要提高1分钱。
“根据煤电联动的调整周期,现在已经是第三个周期。我们目前的测算结果是,电价可能涨一分,也可能涨二分。外界所说的涨一分只是我们的预测方案之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燃料分会负责人杨林军说。
除了电煤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发展改革委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也在加大电价上调压力。根据规定,六种可再生能源(水力、风力、生物质、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的上网电价可收取0.25元的“附加费”。
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表示,电网企业应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上网,但实际上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网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即使明确提出的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每千瓦时0.25元补贴电价组成”,分摊后对电价的影响可能只有几厘钱。
还有一组数据说明电价可能上调的空间。根据央行统计,从电力与替代燃料的比价关系看,我国单位兆焦的电力价格,只相当于燃料油和天然气的70%、液化气的67%、人工煤气的56%。
就在发展改革委上报国务院请示“继续实行煤电价格联动政策”过程中,地方政府已经先行一步,22日召开的2006年重庆煤炭订货会透露出信息,重庆从4月1日再次启动煤电价格联动制度,电煤价格每吨上调16-29元。煤电联动后,电价上涨已成必然,但居民用电须召开价格听证会后才能确定。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称,重庆市已拟订第二轮煤电联动方案,待发展改革委批准后即可执行。
据新华社信息 “随着电力市场供应总量的持续增长,新的供应过剩时期即将到来,投资风险会随之加大,有鉴于此,企业需要考虑采取并购重组方式而不是新建扩张的经营策略。”这是全球著名管理咨询企业凯捷公司在分析我国电力行业未来趋势时得出的最新结论。
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技术与服务外包供应商凯捷集团27日在北京举行了《在多重需求和放松管制条件下的中国电力行业投资》研究报告的新闻发布会。该报告以GDP增长模型为基础,结合人均收入水平检验,对我国未来的电力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和投资缺口进行了预测。
报告认为,过去三年波及全国的电力短缺刺激了新一轮电厂的投资。虽然2006年底我国大部分地区将“暂时实现”电力供需的平衡,且随后可能会出现短期的电力过剩,但从长远看,2006年、2007年实现的电力供需平衡“不久又会被新出现的电力短缺打破”。针对国内电力行业投资发展不平衡,供应量呈现周期性波动,我国应如何克服“电荒”、加快电力改革步伐等问题,研究报告结合调研和专家访谈分析给出了答案。
根据凯捷集团这份研究报告测算,未来十五年,我国每年的平均新增装机容量就相当于目前英国全国装机总量的2/3,但即使按现有增速发展至2020年,我国人均装机指标也仅仅达到美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水平。另一方面,虽然“传统发电领域存在巨大的投资机会”,但随着电力市场供应总量的持续增长,新的供应过剩时期即将到来,企业要考虑采取并购重组方式,同时要大力度“整合目标市场以提高相对市场份额”。报告预计新的并购浪潮将在两年内发生,并且将逐步改变过于分散的市场结构。
报告还分析了政策因素可能对电源结构产生的影响。由于投资刚性,煤电比例在三年内的趋势是上升而不是下降,因此今后我国各级政府势必将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给予绿色电力投资更多实际的激励、实施更加灵活的终端消费价格,给清洁能源的投资带来回报的保障。研究发现,由于天然气发电前景受到进口制约因素限制,风力发电的配套成本较高,因此“很多被访专家一致认为只有加快核电的建设,才能够真正满足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和能源环保战略的要求,实现优化电源结构的长期目标。”
此外,凯捷的分析师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曾经是帮助中国地方政府进入电力行业、投资电厂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但目前,就投资资金总量而言,外资的“相对重要性已大大降低”。中国政府希望新一代的外资引入能够给中国电力行业带来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清洁煤技术、可再生能源领域以及核电设备制造方面。所以,该研究报告建议,国际投资可以沿产业价值链采用新的进入方式。
“此次我们与法国电力公司以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合作,集中调研中国电力市场,希望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对中国电力行业未来规划和投资趋势提供专业、独特的观点支持。”凯捷北欧洲和亚太区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何德优(Theo De Hair)表示。
作为凯捷此次调研报告支持单位之一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调研部主任沙亦强表示:“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正面临投资风险加大、竞争结构不合理以及再生能源匮乏等多方面的挑战。凯捷的研究报告证实了我们的一些判断。”
凯捷集团创建于1967年,是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技术和外包服务的供应商之一。凯捷在30余个国家拥有近60000名员工,在专业服务领域中位居世界前列,并已在巴黎证券交易所挂牌。凯捷于1996年登陆我国,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香港和台北等地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
据新华社信息 浙江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赵义亮日前表示,该省已全面启动新农村电网建设工程,今年全年将完成农村电网投资40亿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障。
我国农网改造一期工程最早在1998年启动,一些农村电网的表厢、表计等已到使用寿命周期,有的村由于改造标准低,农电服务水平已跟不上农村生产生活需要。针对“两改一同价”的遗留问题,浙江省电力部门加大力度统筹城乡电网发展,按照“建设可靠农网”的目标,提高农村电网供给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浙江省电力公司指出,新农村电网建设与发展项目范围,包括35千伏及以下电网的新建、扩建、改造,通讯及信息化工程,电能计量器具(含表箱)等。县级供电企业须自行筹资、融资,加快35千伏及以下农网建设与改造,确保有电“受得进”、“供得出”,适应广大农村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严格控制投资规模,按照适度超前、量力而行、保障供电的原则,推动农网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浙江省农电工作的加强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农村用电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7%。2003年5月,浙江省率先完成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2004年底实现各类用电全面同价,“十五”期间该省农村居民减少电费负担66.65亿元。
据新华社信息 从华东电网公司获悉,华东电网今年供电将呈现尖峰负荷时段供用电基本平衡或略有缺口的态势,全年绝大部分时段电力供应富余,而随着新机组的陆续投产,供电形势也将日趋宽松。
华东电网公司总经理帅军庆日前指出,从今年电力电量平衡总体情况看,华东电网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缓和,上海、浙江虽然大部分月份电力电量平稳存在缺口,但通过管理及网内互相支援,可以做到除7、8月份外供需基本平衡,江苏、安徽、福建全年可以做到供需平稳。据预测,华东电网今年夏季用电高峰全网最大电力需求为10730万千瓦,同比增长10.6%。帅军庆还指出,虽然今年电源总量是平衡的,但电网输电能力还存在问题,将有许多瓶颈和“卡脖子”现象出现。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上海电网受电能力不足,必须增加上海交流受电新通道;安徽与浙江仅有一条供电通道,不能满足安徽电力外送浙江的要求;长三角负荷中心枢纽电流超标,严重威胁电网安全等。目前,华东电网有限公司已针对电网运行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措施,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据新华社信息 湖南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下属各水电厂由于来水量大增,发电形势逐渐转好。湖南省其它水电厂发电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春节过后,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湖南省自西向东迎来了今年入春以来首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湘资沅澧四大水系的水位均有明显回升。据统计,自2月7日至2月19日,仅沅水上游洪江累计降水量达39毫米,中下游五强溪累计降水量达56毫米,其中最大站降水量达104毫米,支流酉水碗米坡累计降水量达50毫米。
随着来水量增加,各水库水位逐渐上升,发电量也随着增加。碗米坡电厂降水前全厂停机蓄水,目前3台机组满负荷运行,日发电量达到350万千瓦时,五强溪日发电量由300万千瓦时增加到了600万千瓦时。
据新华社信息 据匈牙利《每日经济》报报道,属于美国Crossroads资本公司的Pannon能源控股公司将在匈牙利投资300亿福林(1美元约合210福林)建设两个生物能源发电站。
根据计划,两个发电站的发电功率分别达到50兆瓦和35兆瓦,2009年建成。目前,该投资项目已经进入环保认证、招标长期供应木本植物的公司等一系列准备阶段。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和天然气供应缺乏保障,有关方面正在加快投资准备的进程,但暂时还没有提前建成电站的计划。
Pannon能源公司2003年投资80亿福林在匈牙利南部城市佩奇建立了第一座生物能源发电站,发电站发电功率为50兆瓦,今年年初已经达到最高发电量。
据新华社信息 波罗的海三国总理日前在立陶宛旅游城市特拉凯发表联合声明中说,三国决定在立陶宛建造一座新核电站。
声明说,波罗的海三国的电力公司--立陶宛电力公司、拉脱维亚电力公司和爱沙尼亚电力公司将被邀请参与对该目的投资和新核电站的建设。声明同时强调,应当在今年内制订出波罗的海三国的能源战略。
爱沙尼亚总理安德鲁斯·安西普说,三国电力公司应当组建一个新的合资企业,寻找资金来源。他说,爱沙尼亚对此项目感兴趣,也愿意对新核电站的建设进行投资。
拉脱维亚总理卡尔维季斯在对建设新核电站的必要性进行评论时说,拥有安全的能源供应对波罗的海三国非常重要,首先是电力供应,其次是天然气、石油和石油产品。他认为,这将使三国更加独立、经济更加强大。卡尔维季斯对达成建设新核电站的协议表示满意,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协议,表明了三国在能源问题上的团结。
立陶宛总理布拉藻斯卡斯认为,欧盟各国及相关机构对波罗的海三国在能源方面的问题关心不够,因此应当在欧盟范围内采取具体措施,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据悉,将在立陶宛建设的这座新核电站需要30亿欧元的资金。西方一些能源公司已经表示,愿对此进行投资。
立陶宛境内的伊格纳利纳核电站是波罗的海三国目前唯一的一座核电站,由原苏联设计建造。欧盟认为这座核电站的两个反应堆都存在安全隐患,要求立陶宛将其关闭。2002年6月,立陶宛与欧盟在卢森堡就关闭该核电站一事达成协议。根据协议,立陶宛应在2005年之前关闭核电站一号反应堆,2009年前关闭二号反应堆,欧盟则提供部分资金作为补偿。2004年12月31日,运行21年的伊格纳利纳核电站一号反应堆彻底关闭。
伊格纳利纳核电站一号反应堆于1983年12月31日开始运行,二号反应堆于1987年5月31日开始运行。立陶宛80%的电力由伊格纳利纳核电站生产,核电站关闭后将对该国及邻国的电力供应产生很大影响。(完)
据新华社信息 叙利亚配电总局日前表示,计划在未来5年内拨款700亿叙镑(1美元约合53叙镑),用于建造电力输送站和安装高压传输与配电线,稳定电网,以实现电网整合,满足国内需求。
目前该局正在利用欧洲银行提供的1.15亿欧元贷款中的5400万欧元建造30个电力输送站。欧洲银行贷款中还包括6900万欧元建230/66KV电力输送站。另外,阿拉伯货币基金会将向叙提供1800万美元贷款建造电站。
叙配电总局希望2006年该局的投资能从2005年的85亿叙镑增加到94亿叙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