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贵州严格控制“西电东送”火电污染

发布时间:2006-02-23 浏览次数:

“皖电东送”500KV宣城—富阳输电线路工程皖标段开工建设

据新华社信息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项目、安徽省实施“皖电东送”战略重要组成内容的500KV宣城—富阳输电线路工程皖标段近日开工建设。

500KV宣城—富阳输电线路工程皖标段线路途经宣城市宣州区向阳镇等行政区域。它的开工建设不仅使皖南电网与浙江电网在结构上进一步完善,而且还架起了一座宣城市连接长三角的空中桥梁,对推进宣城经济东向发展必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据悉,该工程计划将于今年7月中下旬竣工。

深圳未来5年将投资221亿元建设改造电网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深圳供电局2006年工作会议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深圳电网规划建设与改造总投资约221亿元,新建变电站103座,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2939万千伏安,相当于再造一个深圳电网。

据深圳供电局局长金基民介绍,按照电网建设规划,今年深圳电网基建投资42.38亿元,建成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609万千伏安,可进一步改善电网结构。有关方面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始,深圳供电情况将逐步改善,2007年以后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将大大提高,电力供需可实现平衡。

到“十一五”末,深圳电网总变电容量将达约5800万千伏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数量达到200余座,输变电线路长度将逾5000公里,实现深圳电网建设史上的跨越式发展。

金基民表示,预计今年深圳全社会用电量475亿千瓦时,全年深圳电网最高负荷将达到830万千瓦以上,同比增长11%,电力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并呈现出上半年供电形势偏紧而后半年相对缓和的局面。

预计随着广东省内电源建设和深圳电网建设的进展,2007年以后深圳电力供应将可以实现供需平衡,届时,电力供电能力和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也将大大提高。

2010年贵州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超过3000万千瓦

据新华社信息 到2010年,贵州省电力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超过3000万千瓦,将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

记者从最近召开的贵州省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座谈会上获悉,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作为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南线的重要电源省,贵州省通过举全省之力抓紧建设,到今年初,全省累计新投产的发电机组达842万千瓦,超过了当初预计的800万千瓦的目标。此外,“十五”期间,贵州省还顺利建成500千伏的“黔电送粤”贵广双回交流和直流输变电大通道,建成省内500千伏“日”字形环网,并最终顺利实现了向广东省送电400万千瓦的目标。

贵州是我国“西电东送”各省区中,唯一具有“水火互济”优势的省份。贵州省首批开工的“四水四火”8个总装机容量538万千瓦的电源项目,基本都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开工的“四水八火”12个总装机容量1600多万千瓦的电源项目,目前也已有部分机组建成投产。按照贵州广东两省政府达成的协议,到“十一五”期末,贵州省向广东省送电将从目前的400万千瓦增加到800万千瓦。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赵建国说,“十五”期间,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累计完成送电量1570亿千瓦时,其中贵州送出的电量为424亿千瓦时,占总送电量的27%。贵州“西电东送”对保证广东电力供应、平抑电价、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西部省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出了积极贡献。

广东今年上半年电力最大缺口400万千瓦

据新华社信息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善如日前向广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报告工作时说,煤电油运紧张仍然是该省今年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制约因素,预计2006年上半年电力最大缺口在400万千瓦左右,全年该省成品油需求量达2050万吨,增长约8%,确保供应任务艰巨。

陈善如说,广东去年已经有韶关电厂11号机、汕头电厂二期、台山电厂3号机等一批重点电源项目建成投产,全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38万千瓦,西电东送广东最大电力达1120万千瓦。目前岭澳核电二期、广东LNG接收站、LNG主输气干线、城市燃气管网及燃气电厂等工程得到推进。

陈善如说,今年广东将继续加快能源保障工程建设,年度计划安排能源保障工程22项,计划投资275亿元,建成台山电厂4-5号机、潮州三百门电厂1-2号机及LNG电厂等一批重点骨干电源,投产装机容量723.5万千瓦,继续做好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着力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切实落实电源项目配套送出工程。

贵州严格控制“西电东送”火电污染

据新华社信息 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主战场,贵州省在兴建电站的同时紧抓环境治理,严格控制火电厂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使该省受酸雨危害严重的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贵州省因其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我国“西电东送”的主战场之一,首批“四水四火”电源项目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六水八火”电源项目,已有部分机组建成投产;第三批电源项目正在积极准备中。但是,贵州在成为“西电东送”主力战场的同时,也成为我国酸雨重灾区之一。

贵州省副省长肖永安说,从今年起,贵州新建电厂必须配套建设脱硫设施和高效除尘设施,预留脱氮场地;并逐步淘汰效率低、能耗高和污染重的老机组。到今年年底,遵义发电总厂、清镇电厂、凯里电厂都要建成脱硫设施,全省所有火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32.5万吨以内;2007年,全省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30.8万吨以内;到2010年,全省现有和新建的火电厂全部建成脱硫设施并投入运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5万吨以内。

同时,从2007年起,贵州省将制定和实施火电厂氮氧化物治理计划,并推进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逐步使这些行业中80%的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标准。

贵州建设电力外送通道确保黔电送粤

据新华社信息 我国南方重要能源基地贵州,大力建设“西电东送”大通道,以确保黔电送粤。

随着贵州省电力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西电东送”电量将跃上新的台阶。“十一五”期间,黔电将新增外输能力1150万至1350万千瓦。到2010年,贵州省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其中黔电送粤能力将新增400万千瓦,达到800万千瓦以上。

为配合电力外送,贵州省将在境内现有的“三交一直”输电线路的基础上,再建“两交一直”输电线路。同时,还准备建设兴仁至独山至黎平的500千伏外环网。在主网架方面,将建设经云南至广东的第一回正负800千伏支流工程,建设云南昭通至贵州至广东的100万伏交流工程,真正形成安全畅通的输电通道。

在黔粤两省签订的黔电送粤协议中,“十一五”期间,贵州将向广东送电1800亿千瓦时,并分年度确定了最大送电能力和全年送电量。其中,2006年最大送电能力400万千瓦,全年送电量195亿千瓦时;到2010年,最大送电能力达到800万千瓦,全年送电量将达455亿千瓦时。届时,贵阳局还将承担“五交一直”大通道和新增相关输变电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

今年,贵州将送广东207.7亿千瓦时电量,送广西32.3亿千瓦时电量,“三交一直”输电线路面临长时间极限运行,对输变电设备和运行维护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将重点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确保黔电外送大枢纽、大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贵州安顺换流站连续安全运行创全国记录

据新华社信息 贵州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安顺换流站继首创国内300万千瓦换流站连续安全运行300天的最高记录后,日前顺利实现连续安全运行400天,被国内同行誉为“天下第一站”。

“十五”期间,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接管具有世界先进技术300万千瓦安顺换流站,提前15个月完成了“十五”期间新增西电送广东1000万千瓦的电网建设任务。2004年底,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所辖线路增加近1000公里,形成了目前管理400万千瓦送电能力的黔电外送“三交一直”大枢纽、大通道的新局面。

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从建局初期管理500千瓦变电站及500千瓦天贵线“一站一线”,发展到累计为贵州外送电量近500亿千瓦时的黔电外送“三交一直”大枢纽、大通道,为优化贵州、广东、广西三省区的资源配置和实现东西双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5年黔电外送“三交一直”大通道面临长时间、大负荷运行,安全压力增大,贵阳局强化安全生产规章措施,圆满完成全年安全生产指标,去年迎峰度夏7、8、9三个月期间,“三交一直”大通道实现零事故,管辖设备运行平稳,黔电外送最大送电能力达到435万千瓦,实现了三个百日安全记录,全年为贵州外送电量155.24亿千瓦时,成为国家电力公司“一流超高压输变电企业”。

今年州将投资17亿元加强电郑网建设

据新华社信息 2006年,河南郑州将全面加强主配网架建设,仅主网方面就将有34项输变电项目立项、建设或投运,总投资达17亿元。

在主网方面,目前郑州电网在建或即将开工建设的110千伏及以上项目共有34项,均已排定工程进度。郑东新区220千伏线路改造、郑峡线改接巩东输变电工程、泰祥电厂送出工程也将于年内建成投产。

在配网方面,在完成输变电工程的配套送出工程的同时,将加大配网建设改造力度,继续完善城市配网结构,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确保电网平稳度夏。此外,郑州还将开工建设26项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河南许昌市2×20万千瓦热电工程开工建设

据新华社信息 河南许昌市东城区2×20万千瓦热电工程近日开工建设。

据了解,许昌市东城区2×20万千瓦热电工程项目由信儒集团、河南能信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计划今年4月正式开工,2007年9月第一台机组投产运行,2007年底两台机组并网发电。

甘肃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期间重大战略出炉

据新华社信息 甘肃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期间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四大战略”,日前出炉。

一是以打造坚强甘肃电网为目标,实施电网建设拉动战略。到2010年,该省电网建设整体提速2至3年,基本建成以750千伏/330千伏为主的“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运行灵活、吐纳自如”的坚强电网。城市中心区配电线路实现互供转带并形成“手拉手”基本网架。农村电网进一步扩大,全省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

二是以推动企业管理升级为目标,实施同业对标带动战略。以同业对标作为加强管理的总抓手,适应集团化运作要求,实施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争取五年内同业对标综合排序提升3到5位。到2010年,供电可靠率大于99.97%,综合电压合格率超过99.62%,线损率低于6.10%。售电量超过500亿千瓦时。

三是以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实施科教进步推动战略。依靠科技兴企,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使公司的科技与信息化水平位居西北第一;到2010年,完成老站“三化”改造,薄绝缘、运行35年以上主设备全部更新改造;10千伏及以上电网微机化率100%等工作。推进人才强企,争取到“十一五”末,公司系统中等职业教育以上员工所占百分比提高到70%,人才密度提高到78%。

四是以提升企业素质为目标,实施企业文化助动战略。以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为纲,借鉴先进文化,建设具有甘肃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以先进文化生产力助推公司发展。

大唐安徽电力积极开拓国外电力市场

据新华社信息 去年以来,安徽省最大发电企业大唐电力集团安徽分公司积极开拓国外电力运营市场,成功承揽土耳其BIGA电厂长期运行、维护工程,国际化运营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5年12月22日,该公司所属田家庵发电厂与土耳其伊士坦布尔ICDAS集团签署BIGA电厂后续运行及维修合同,包括一台13.5万千瓦机组的电气、汽机、锅炉、化学、燃运、除灰专业运行服务等。田家庵发电厂将派出101名运行及检修人员,参与BIGA电厂工作。

此前,田家庵发电厂运行人员曾在BIGA电厂前期机组调试期运行服务中表现出色,得到业主充分肯定。

目前,田家庵发电厂赴土耳其工作人员已全部到位。

预计一季度全国最大电力缺口800万-1000万千瓦

据新华社信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日前在此间召开的“2006年经济形势与企业改革分析预测会”上说,2006年全年全国电力供应形势将进一步缓解,但局部地区、局部时段缺电的特点将依然存在。预计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出现在一季度,达800万-1000万千瓦。

王永干说,2006年的电力供应缺口将主要发生在南方电网和华中地区,主要由枯水期水电出力不足所致,其它地区基本平衡或偏紧。夏季最大缺口出现在三季度,为500万-700万千瓦,缺口主要发生在华东和华北地区,表现为高峰时段缺口。分地区来看:

华北电网地区,预计2006年全网新增装机1786万千瓦左右,电网总体电力供需形势将得到极大缓解,但部分地区仍将存在缺电情况。

东北电网地区,预计2006年全网新增装机347.8万千瓦左右,在电煤供应正常和煤质稳定的情况下,全网电力供需基本平衡,但三省间“南紧北松”的局面依然存在。

华东电网地区,预计2006年全网新增装机2347万千瓦左右,全网统调最大电力需求10730万千瓦,考虑燃气气源不足的因素,扣除全网燃机容量600万千瓦以及备用容量300万千瓦,加上区外送电负荷392万千瓦,全网夏季高峰负荷缺口为400万千瓦。

华中电网地区,预计2006年全网新增装机1680万千瓦左右,网内各省间供需情况不平衡,在考虑省间电力电量交换和互供的情况下,电力供需形势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继续好转,但年初和年底枯水期电力供应仍将比较紧张,1月电力缺口最大,为430万千瓦。在来水和电煤供应情况好于预期的情况下,电力供应形势将有所好转。

西北电网地区,预计2006年全网新增装机350万千瓦左右。全网供需形势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在对高耗能行业政策调控效果明显、水电来水正常的情况下,全年电力电量均有较大富裕,具备向华中电网供电的能力。西北电网结构仍比较薄弱,各省间主网互供能力仍可能是造成局部地区局部时段电力紧张的主要原因。

南方电网地区,预计2006年全网新增装机1528万千瓦左右。在电煤供应正常、不考虑燃油和违规机组停运的条件下,供需形势具有时段性、季节性缺电的特点,但总的供需形势比2005年有较大缓解,1-3月受水电枯水期影响供需矛盾突出,最大电力缺口达540万千瓦,4-8月电力缺口由300万千瓦逐步缩小到150万千瓦,9月后全网基本能达到平衡。

预计2006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在12%左右

据新华社信息 2006年国民经济仍将以平稳较快速度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仍然强劲,预计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在12%左右。这是记者从“2006年经济形势与企业改革分析预测会”上获悉的。

2006年,我国电力供应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但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发电装机预计投产规模较大。据中电联初步调查,2006年新增发电装机将在7500万千瓦左右,是建国以来发电机组投产最多的一年。2006年大部分机组将在下半年投产,如何协调确定机组投产计划,使电力紧张地区的机组能在夏季高峰负荷前如期投产运行,将对2006年迎峰度夏产生较大影响。

电网建设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网络结构将更加合理。2006年全国将投产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30000公里左右,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5000万千伏安左右。随着西北-华中电网的联网成功,全国除新疆、西藏和海南外,其它省区电网实际上已经联成一个全国性的大电网,电网联系将更加紧密,互供、保障及相互支援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跨区、跨省送电电量将继续增加,省间互供更加频繁。2006跨区送电量将在2005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增长。

电煤供应量有保证,但煤质和运力仍是影响电力供应的主要不确定因素。预计2006年电煤消耗量将达到10.2亿吨。根据发展改革委预测,2006年全国煤炭需求将达到21.7亿吨,出口8000万吨,总计需求22.5亿吨,煤炭核定生产能力为22.6亿吨,煤炭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且略有富裕。预计2006年电煤供应总量充足,但是电煤质量和电煤运输将仍然是影响电力供应的主要不确定因素。

从“2006年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订货情况看,煤电运形势不容乐观,由于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在电煤价格上存在分歧,年度电煤供需合同基本未能落实,签订合同量占总量的6%,剩余绝大部分电煤合同仍需要政府、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及其它相关部门经过极大的努力才能完成。电煤运输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新投产机组的供煤将受其制约,特别是华中、华北、东北等地区的电煤供应不稳定因素较多。

水电发电量将略有下降,地区情况不均衡。据中电联对全国422座大型水库统计,2006年1月1日蓄水总量为2051.4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蓄291.4亿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平均多蓄425.7亿立方米,总体蓄水情况较好,对冬春季水电机组出力有一定的帮助。

电煤价格上涨可能导致发电企业全面亏损

据新华社信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永干日前在此间召开的“2006年经济形势与企业改革分析预测会”上说,电煤价格上涨可能导致发电企业全面亏损。

2005年电煤供应大部分时段保持供大于耗的情况,库存量同比大幅上升,年末库存量创下了近几年电煤库存的历史新高。但2005年煤电双方在电煤价格方面的矛盾依然突出,发电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的压力。据测算,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电煤车板价比2004年6月-11月增长40.23元/吨,煤电联动仅消纳25.2元/吨。再加上铁路运费调高和煤质下降,三项因素使煤电联动综合缺口达26.23元/吨。

据介绍,去年1-4月,规模以上电力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5.87%。5月1日国家启动并实施煤电价格联动方案以来,发电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亏损的情况有明显好转,利润自7月份开始连续实现同比增长。全年规模以上电力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38亿元,同比增长21.41%,而但受到电煤价格上涨和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下降的不利影响,火力发电企业利润增长缓慢,全年仅增长2%。

王永干认为,若电煤价格完全放开,会导致发电成本大幅提高,在电价还没有市场化的的情况下,发电企业全面亏损的局面很有可能出现。此外,电煤质量普遍下降,也造成电煤采购成本大幅上升。据悉,2005年直供电网综合燃料发热值同比降低127大卡/千克,相当于发电企业因此增支电煤价格7.6元/吨左右。

乌干达建设农村供电系统

据新华社信息 总部设在肯尼亚的工业促进服务局将投资1475万美元,在乌干达西尼罗河地区建设发电站。

该局将首先投资850万美元,在尼亚戈科(nyagak)河上建造一个3.5兆瓦的水力发电站。预计该发电站将于明年上半年完工,并开始发电,届时将24小时不间断向该地区供电。

这一投资是乌干达政府向农村地区输送电力计划的一部分。乌干达政府计划在2012年前向48万农村用户提供电力。(完)

俄计划2030年前每年建造两个核电发电机组

据新华社信息俄罗斯原子能署署长基里延科日前表示,俄计划在2030年前每年建造两个核电站发电机组。

据介绍,目前俄有10个核电站,共有31个核电机组,但核电发电量只占全国发电量的16%。今年1月底,俄总统普京要求在2030年前使这一比例达到25%。俄专家认为,普京总统的这一建议是可行的,预计到2020年俄核电占到在全国总发电量的22%。

俄专家认为认为,为了提高本国的核电发电比例,俄核电站建设应该吸引私人投资。基里延科说,1个功率为1000兆瓦的核电发电机组的建设成本为15亿美元,目前俄联邦原子能署正同私人投资者进行会谈,希望他们参与新核电站的建设。基里延科同时表示,用私人资本投资建设的核电站将受国家控制。

俄专家认为,如果实施俄联邦原子能署制订的核能发展计划,到2010年前俄可每年节省700亿立方米天然气,到2020年可以每年节省1050亿立方米天然气,而到2030年每年可节省1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将有助于俄实施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并改善本国的生态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