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2-06 浏览次数:
据新华社信息 从山西省电力公司获悉,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电力公司将投资210.1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在5年内,山西省将新增500千伏线路1706公里,新220千伏线路2551公里。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说,我国电力工业长期存在电网投资不足、建设滞后的现象。近几年电网滞后、输电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据初步统计,我国“九五”期间和“十五”前四年电网投资占电力工业总投资的比例分别为25.7%、34.7%,而发达国家一般超过55%。
电力大省山西同样存在电网建设滞后的状况。据了解,虽然“十五”期间山西省完成电力基本建设投资193.85亿元,但由于2005年山西财政收入跨过700亿元关口,经济快速发展体现在电网结构上就会出现许多“硬伤”,在电网布局上,500千伏和220千伏电网容载比偏小,结构薄弱,变电站负荷轻重不均,电网“送不出、落不下”的问题突出,同时电网设备严重老化。
山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说,“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公司将投资210.1亿元,尤其是从2006到2008年,确保每年投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突破500万千伏安、线路长度突破500公里。届时将形成以500千伏为省网主网架、220千伏为市网主网架的六个区域电网,从而实现500千伏“南北双回、两个环网”。
王抒祥说,为了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国家也将加快电网建设,我国首项百万伏级特高压工程将在山西开工建设。一条100万伏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功率达600万千瓦电力,相当于运输了1800万吨煤炭。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可以促进山西实现煤电并重、输电为主的战略实施,引导山西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实现煤层气、煤化工产业的综合发展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山西将“黑色能源”转化为“绿色能源”输送到中东部地区,可以发挥东、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缓解东部环保压力。
据新华社信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近日表示,今年将是我国电力供需状况的转折点,电力供需矛盾将会大幅缓解。
张国宝表示,“十五”期间,我国电力新增装机2亿多千瓦,2005年新开工电站规模超过1亿千瓦。连续大规模发电项目的投产,为有效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以后,全国电力装机不足的局面将得到根本扭转,全国大部分地区可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并略有盈余。”张国宝预计。
2004年初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亿千瓦,而2005年底电力装机就达到了5亿千瓦。
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提供的情况显示,2004年我国最大电力缺口为3500万千瓦,2005年缺口为2500万千瓦,预计今年缺口缩小为1000万千瓦。
2005年,全国拉闸限电的省份已经从年初的26个下降到年末的12个。但今年华北、华东、华中及南方电网的部分地区还会不同程度存在用电紧张状况,一些水电比重较高的地区在冬春枯水季节缺电程度可能加剧。
据新华社信息 日前,全国电力资源输出大省--黑龙江根据这个省电网实际的规划技术原则,完成了全省电网“十一五”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编制工作。根据这一远景规划,“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将投资122亿元进行电网建设,到“十一五”末,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省内骨干网架,以220千伏电网为地区主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全省统一电网,以源源不断地为黑龙江省提供优质可靠电能,同时加大“北电南送”的力度,预计2006年,黑龙江将新增南送电量20亿千瓦时。
2005年,黑龙江省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十大扩能工程之一--哈-合二回输变电工程。该工程北起哈南(哈尔滨)变电站,南到合心(长春),全长237公里,工程造价3.9311亿元。该工程的投产使黑龙江东部电网外送电力能力由原来的1500兆瓦增加到1800兆瓦;黑龙江、吉林两省间南送电量能力由原来的1600兆瓦增加到2200兆瓦。据统计,黑龙江省2005年外送电力总量达到53亿千瓦时,比2004年增加一倍以上。
按照黑龙江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经济总量有望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10%以上。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推进大项目建设,建设六大工业基地,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将进一步促进用电量增长。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在5.7%以上,2010年将达到733亿千瓦时。
为保证电力供应,“十一五”期间,黑龙江将重点建设坚强的黑龙江电网。在电网规划指导下,加强前期工作,确保规划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结合黑龙江省煤电基地建设和对俄罗斯电力合作的扩大,论证在黑龙江省建设特高压电网的可行性。根据规划,2006年,黑龙江省将确保完成佳-绥-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鹤-群-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核准工作。同时,按照已确定的电网规划开展好220千伏以下电网的可研工作,为黑龙江省2006年继续扩大南送电量规模提供保证。
据新华社信息 从有关方面获悉,“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将斥资187亿元构筑强势电网,预计总装机规模将在2007年超过长江三峡水电站。
总投资达53亿元的淮南田集电厂属“皖电东送”工程,是安徽和上海市能源合作的一个重大项目,将安装两台60万千瓦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建成后的淮沪煤电有限公司将成为华东电网的主力电源基地之一。据了解,发展改革委已将安徽省13个共1290万千瓦、总投资550亿元的电站项目列入国家2005-2007年火电项目建设规划,其中纳入“皖电东送”工程的项目共6个(容量为720万千瓦),田集电厂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尽管安徽省电力供应相对紧张,但省政府已明确提出,到2007年,全省煤炭年产量将达1亿吨,电力建设将以淮南“火电三峡”为主形成2000万千瓦生产能力,使总装机规模超过长江三峡水电站(总容量1820万千瓦)。同时,国家也把合肥列入全国31个电网建设重点城市之内,并在未来3-5年内拿出30亿-50亿元改造、建设合肥电网。
截至去年底,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1280万千瓦左右。根据安徽电网“十一五”规划,安徽省今后5年每年将投入30多亿元,到2010年累计投入187亿元资金,加快电网建设。预计到“十一五”末,安徽电网将形成以3个500千伏和1个百万伏级特高压输电通道的“3+1”格局,新增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皖电东送”将达650万千瓦。
据新华社信息 上海市电力公司今年将投入184亿元,加快电网输变电项目以及市政配套、架空线入地等工程的建设与改造,重点提升市中心城区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市区首座500千伏超大型变电站今年上半年将正式开工兴建,这是上海在市中心首次引入500千伏超高压电源。
近年来,上海用电增幅很大,售电量连续20年持续上升,2005年首次突破700亿千瓦时,达705亿千瓦时,比2004年增长14.4%。在实施企业错、避峰用电措施后,最高用电负荷先后六次改写历史记录,最高值达到1668.2万千瓦,同比净增168万千瓦。据预测,上海今年迎峰度夏用电紧张形势虽有所缓和,但季节性时段性缺口依然存在,预计全市实际最高用电负荷将达2050万千瓦,同比净增150万千瓦。
目前,上海市电力公司已提前作出部署,积极争取市外购电。同时还将合理制定错、避峰用电预案,落实节能和节电措施,确保全市安全有序供电。今年,上海还将加快电力建设步伐,市区将有两座500千伏超大型变电站――世博和虹杨站开工建设,一期工程总变电容量为500万千伏安,先后在3-5年内投运。
据新华社信息 到2005年底,葛洲坝电厂累计发电量达3286亿千瓦时,成为我国唯一突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的水电站。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于1970年底动工兴建,1988年底全部建成。葛洲坝电厂装机21台,总装机容量为271.5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57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原煤1020万吨,对改变华中地区能源结构,减轻煤炭、石油供应压力,提高华中、华东电网安全运行有重要作用。
“十五”期间,葛洲坝电厂发电量达到803亿千瓦时,年均发电量达160多亿千瓦时,是解放初(1949年)全国年发电量43.1亿千瓦时的3.73倍。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60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0.079元/千瓦时估算),创造社会经济效益26000亿元(按每千瓦时电量产生社会经济效益8元人民币估算)。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陕西省将投资310亿元用于全省电网建设,在现有网络基础上,利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陕西电网。
据介绍,按照陕西省电力公司的规划,在今后5年里,要将全省主网330千伏电网建设成为满足内需、布局合理、接线可靠、设备先进、管理科学、南北中三地紧密联系和坚强的“四纵两横三环网”。
5年内,陕西省电网将新增装机1531万千瓦,新增330千伏变电站24座,变电容量1407万千伏安,330千伏线路4864公里,110千伏线路6300公里。到2010年底,陕西电网330千伏变电所将达47座,变电容量达到2262万千伏安,330千伏输电线路将达8156公里。到2010年外送能力将达到844万千瓦,2020年达到2293万千瓦。
据新华社信息 春节期间,由武警水电二总队承建的三峡电源电站进入施工高峰,在全部完成主副厂房浇筑任务后,电站的机电设备安装已经开始,预计7月首台机组将投产发电。
三峡电源电站是三峡水利枢纽运行期间三峡电厂用电的主供电源,是三峡工程的备用电源,总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装设两台5万千瓦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厂址位于升船机冲沙闸与三峡左岸电站之间山体内,为地下厂房型式。机组引水系统进水口设于升船机上游引航道隔流堤上,尾水系统出口位于左岸电站尾水渠,工程总投资1.14亿元。
三峡电厂目前的电源取自坛子岭变电站,紧急情况下供电尚不安全,因此电源电站对三峡电站投产机组在电网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峡电源电站于2003年12月29日破土动工,计划两台机组分别于2006年7月和8月建成投产发电。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自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获悉,2005年黄河上游水电开发获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发电168亿千瓦时,实现利润4亿元。
黄河上游水电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滚动开发、生产和经营。据介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003年以前黄河公司持续亏损,到2004年实现扭亏。2005年,由于黄河上游来水丰沛,同时,随着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向良性轨道发展,新增装机容量67.5万千瓦,公司生产经营增长势头强劲。
2005年入汛以来,黄河上游龙羊峡以上流域降雨持续偏多,特别是7月上旬和9月下旬偏多幅度较大,龙羊峡水库水位稳步上升,最大日升幅达0.56米,于8月19日水库水位超过历史最高的2581.08米,达到2581.09米;并于11月19日水位达到2597.62米,是龙羊峡水库自1986年10月下闸蓄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位。
记者同时获悉,“十一五”期间,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青海省境内的水电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包括风电、火电在内,总装机将突破2400万千瓦。2006年黄河公司将重点开发积石峡电站,拉西瓦电站主体工程开工,龙羊峡以上的三个水电站前期工作全部做完,格尔木30万千瓦燃气电站首台机组发电。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日前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全面提升公司运营水平,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当年完成售电量14646亿千瓦时,增长13.6%;跨区输电量774亿千瓦时,增长16.9%;主营业务收入7214亿元,增长21.4%;实现利润总额143.9亿元,增长44.9%;实现利税585.7亿元,增长25.5%;净资产收益率2.27%,提高0.67个百分点,均全面超额完成国资委年度业绩考核目标。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指出,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坚持以效益和效益为中心,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经营管理集约化、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一是以战略规划为指导,以集约化为取向,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资源整合,转变粗放型经营方式。二是大力加强总部建设,完善总部战略决策中心、管理调控中心、电网调度中心功能,逐步健全决策体系、执行体系和监督体系。三是加强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管理。四是堵塞管理漏洞,降低经营成本。五是积极推行输变电设备集中规模招标,取得明显成效。共完成6批33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设备集中规模招标,中标金额142亿元,比概算减少14亿元。六是全面开展同业对标,用指标评价企业。以“安全、质量、效益”为核心,健全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
据新华社信息 据《重庆日报》报道,从近日召开的重庆市电力工作会上获悉,2006年重庆市将进一步加大电网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上年电网建设投资创历史新高的基础上翻一番,实现总投资72亿元。
据介绍,2005年重庆市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和项目投产、开工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共完成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36.4亿元,占“十五”期间电网建设资金的1/3,投产了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460公里。
尽管如此,由于重庆市现有电力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适应,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不足,严重缺乏备用容量,电力供应出现紧张状况。重庆市人均装机容量0.18千瓦,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2。据预测,到2010年,重庆市最大用电负荷将为1116万千瓦,年均增长9.4%。为此,重庆市将加大电源建设力度,到2010年,全市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1100万千瓦,人均装机水平将达到约0.43千瓦。
重庆市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称,按照规划,2006年重庆市还将竣工投产110千伏及以上项目69项,线路1240公里,变电容量776.45万千伏;新开工110千伏及以上线路2134公里,开工建设500千伏的彭水变电站和巴南变电站。这两个变电站将主要解决彭水电站和珞璜电厂三期工程的输出电力,保证重庆电网电力“输得出,落得下,用得上”。
“十一五”期间云南至广东将建世界首条±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日前从南方电网获悉,“十一五”期间南方电网将建设云南至广东的±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这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条±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
云广±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是南方电网“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里确定的西电东送“两直两交”输电通道中的一条,是南方电网云电送广东的主要输电通道,将主要输送云南小湾、金安桥水电站的电力到广东的负荷中心。
电力专家介绍,目前世界上还没有±800千伏直流输电的运行项目。与现有的500千伏交直流输电线路相比,800千伏是一条容量更大、性能更稳定的超级电力高速公路,可大大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
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西电将新增向广东送电1150万-1350万千瓦。云南至广东的±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建成投产后,将发挥重要作用。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日前从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获悉,到“十五”末,南方电网形成了“六交三直”9条500千伏“西电东送”大通道,目前输电能力超过1200万千瓦,是2000年的10倍。
南方电网目前拥有22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45449公里,变电容量16010万千伏安,均为2000年的2倍左右。“十五”期间,南方电网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2111公里,变电容量8953万千伏安,曾创下连续21个月平均每月建成各等级输电线路4000多千米、每10个月新建的各等级线路可绕地球赤道一周的速度。
另据了解,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十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14.0%,2005年是2000年的1.89倍。网内装机容量年均增长8.72%,2005年是2000年的1.58倍。
据新华社信息 宁夏电网“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97亿元,其中电网建设投资32.94亿元,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完成28.03亿元。据了解,2006年宁夏全社会用电量预计为345.97亿千瓦时,宁夏电力公司将完成售电量290亿千瓦时,综合线损率将达到5.92%,完成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15亿元。
2006年宁夏电力将继续做好兰州东至银川东75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及银川东至天津东正负500KV直流外送电工程的配合工作,力争工程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里程碑计划尽快开工建设。除此之外,以宁夏电网发展规划为指导,对“十一五”初开工建设的电网项目进行前期准备,安排好工程实施进度,指导区内各级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尤其对重点城市(银川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做到输配电网协调发展,发挥电网整体效能。
据新华社信息 西北电网有限公司日前公布了西北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展望。
(一)用电需求预测
根据陕甘青宁新五省(自治区)发展规划,“十一五”西北地区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其中陕甘青宁四省(自治区)年均GDP增长率为10.7%,新疆年均GDP增长约为1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十一五”期间,陕甘青宁电网用电量年均增长9.92%,到2010年四省、自治区全社会用电量接近2500亿千瓦时,最高负荷将达到约3700万千瓦;新疆电网用电量年均增长8.45%,到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428亿千瓦时,最高负荷约840万千瓦。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将为西北电网“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二)“十一五”电网发展的主要思路
“十一五”是西北电网乃至整个西北电力工业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十分关键的五年。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决定了西北电网的发展要既要立足西北,又必须着眼全国。因此,西北电网“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思路为:充分利用西北地区的能源资源优势,积极开发黄河上游、陕北、宁东及哈密大型水、火电电源基地;重点发展750千伏超高压电网,进一步完善和优化330千伏电网,大幅度提高区内省间电力通道的输送能力;加快西北电网与外区电网联网送电的进程,打通向外区送电的主通道,在确保满足区域内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的基础上,依托750千伏坚强电网大力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组织西北地区丰富的水、火电跨大区大量外送,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确保高效、可靠、经济、环保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切实转变,并为西北电网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十一五”期间,西北电网向外区送电能力将得到长足的发展。根据规划,到“十一五”期末,西北电网与外区电网“网对网”联网送电的规模可达552万千瓦--包括西北(银川东)-华北(天津东)±500千伏直流送电工程(300万千瓦)、西北(宝鸡)-华中(四川)直流联网工程(180万千瓦)和西北(罗敷)-华中(灵宝)直流背靠背工程(扩建至72万千伏安);同时,新疆哈密也将实现向主网联网送电120万千瓦的规模。届时,西北电网优化资源配置的核心功能将得到更好的发挥和更远的延伸。
(三)西北电网“十一五”目标网架
西北电网“十一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建成纵贯陕甘青宁四省、自治区主要电源基地及负荷中心的750千伏骨干网架,330千伏电网得到加强和改善,电网输电能力及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新疆哈密通过750千伏线路初步实现与主网联网送电,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西北五省(自治区)同步电网创造良好的条件。
2005年建成投运的官亭-兰州东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是“十一五”期间西北750千伏电网快速发展的一个良好开局。“十一五”期间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时序如下:
1、为配合西北-华北直流输电工程2008~2010年投运,规划2007年建设银川东750千伏变电所及兰州东-银川东750千伏线路,并建成750千伏官亭-西宁及哈密-安西-张掖-永登输电线路工程,实现西北750千伏电网向河西走廊延伸及哈密火电的初步送出,并提高甘宁两省功率交换能力。
2、2008年建成兰州东-平凉开关站-乾县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拉西瓦-西宁-永登及永登-白银工程,实现陕甘750千伏第一回联络及拉西瓦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送出,陕甘断面输电能力将大幅度提高,且具备水火电打捆经银川东送华北的条件--而届时西北电网将基本形成倒“A”字型结构的750千伏骨架网。
3、2009年,随着拉西瓦-官亭及官亭-兰州东二回750千伏线路的投运,拉西瓦送出工程将全部竣工。
4、到2010年,哈密送电工程及陕甘之间均形成双回750千伏线路送电,甘青之间形成三回750千伏线路,陕西关中750千伏电网继续向北部延伸至延安,750千伏电网将覆盖西北地区的主要电源基地和负荷中心,且电网输送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均将显著提高。
(四)“十一五”电网建设规模及投资估算
预计到“十一五”期末,陕甘青宁电网总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6629万千瓦,新疆电网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239万千瓦;五省(自治区)共建成750千伏输电线路5055公里,变电容量2100万千伏安;330千伏线路总长度为20600公里,总变电容量为5300万千伏安。其中,“十一五”期间西北电网新建750千伏线路4913.5公里,变电容量1800万千伏安;新建330千伏线路7792公里,新建330千伏变电容量2635万千伏安;新建220千伏线路5992公里,新建220千伏变电容量576万千伏安。
预计“十一五”期间西北电网建设共需投资约833亿元,其中750千伏电网投资226亿元,330千伏送变电投资约159亿元,220千伏送变电投资约51亿元,110千伏及以下397亿元。
(五)西北电网“十二五”、“十三五”远景展望
到2015年,750千伏电网将进一步发展完善,主要送电通道基本实现双回路或环网运行,陕甘之间形成3回750千伏及4回330千伏联络、甘宁之间形成2回750千伏及4回330千伏联络、甘青之间形成4回750千伏及6回330千伏联络,省(自治区)间电力交换能力极大提升;750千伏电网继续向西伸至班多、羊曲水电站,实现黄河上游水电的开发送出;向新疆内部将延伸至重要负荷中心乌鲁木齐,构成真正意义上的五省区同步电网。届时,比较坚强的西北750千伏主网基本建成,并可充分发挥大电网优势,在西北各省(自治区)之间的电力电量交换以及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不可替代的核心主导作用。这必将为促进西北五省(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为西北电网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做出历史性的功绩。
到2020年,750千伏电网继续向新疆西部、南部纵深延伸,西达伊犁,南到巴州,在宁夏境内向北伸至宁北地区。五省(自治区)同步电网的联系更加紧密,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可充分发挥大电网优势,在西北各省(自治区)之间的电力电量交换以及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不可替代的核心主导作用--这必将为促进西北五省(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也为西北电网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做出历史性的功绩。
(六)“十二五”、“十三五”电网建设规模
预计“十二五”期间,五省(自治区)电网新投产750千伏变电容量1530万千伏安,投产750千伏送电线路2821公里(其中新疆变电300万千伏安、线路650公里);投产330千伏变电容量2657万千伏安,送电线路3491公里。
预计“十三五”期间,五省(自治区)电网新投产750千伏变电容量1740万千伏安,投产750千伏送电线路1503公里(其中新疆变电750万千伏安、线路1070公里);投产330千伏变电容量2998万千伏安,投产330千伏送电线路3442公里。
据新华社信息 西北电网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目前还有三大问题困绕着西北电网的建设,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西北电网的“西电东送”。
目前西北电网已覆盖陕甘青宁四省(自治区)的大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省会及重要城市处于电网的核心。现在西北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750千伏,西北电网主网以330千伏电压等级为主,另外在陕西的关中、汉中,甘肃的兰州、白银还有部分220千伏电网。宁夏电网是西北电网主网中唯一以220千伏电压为主的电网。新疆电网还未实现与西北主网联网,最高电压等级也是220千伏。截至2005年底,陕甘青宁五级统一调度总装机容量为3104.84万千瓦。
西北电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省、自治区间联络线稳定问题突出,输送能力偏低。尤其是陕甘断面西电东送稳定极限偏低,极大地限制了黄河上游水电的送出,严重制约大电网优化资源配置核心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是短路电流增长速度快。330千伏电网短路水平近年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很快将成为制约330千伏电网进一步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是局部地区电网薄弱。目前,网内单线联络、单变供电现象较多,而陕北地区、汉中地区、海西地区等330千伏尚未成网,这些都造成局部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均比较低。
此外,西北区域电力市场基数小而风险较大、电源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输配电价机制存在缺陷及新疆电网尚未与主网联网、外送电规模偏小等问题,也是西北电网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
据新华社信息 西北电网有限公司日前透露,西北电网已确定2006年计划开工建设项目。
(一)750千伏电网
2006年计划新开工建设4个750千伏工程,即“四站五线”,开工规模线路长度1289.5公里,变电容量570万千伏安。具体项目为:兰州东-银川东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379公里/变电210万千伏安)、西宁-官亭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157公里/变电150万千伏安)、兰州东-平凉-关中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493公里/变电210万千伏安)及拉西瓦送出工程(拉西瓦-官亭、拉西瓦-西宁线路共260.5公里)。
哈密电厂送出(哈密-安西)、永登-张掖-安西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争取2006年核准并开工。
(二)330千伏电网
2006年西北电网公司系统共计新开工33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20项,建设规模为线路2186公里、变电容量727万千伏安,投资估算47.13亿元;预备开工33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11项,建设规模为线路630公里、变电容量483万千伏安,投资估算27.14亿元;新增可研项目10项,建设规模为线路723公里、变电容量462万千伏安,投资估算19.8亿元。
其中,西北电网公司本部计划新开工33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4项,建设规模为线路220公里,变电容量24万千伏安,投资估算2.38亿元。具体项目为:靖远电厂三期-银城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含靖银第三回线路80公里及银城#3主变24万千伏安)、西宁-花园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双回线共50公里)、750千伏兰州东-银川东输变电工程之配套330千伏部分(新建银川东-灵武东变电所双回330千伏线路共30公里)、750千伏官亭-西宁输变电工程之配套330千伏部分(新建西宁-西宁南郊变电所双回330千伏线路共60公里)。
据新华社信息 来自当地电力部门的最新消息,福建省有关部门已将2006年定为“电网发展年”。
为此而制定的新规划表明,2006年福建电网建设投资将达65亿元,比2005年实际增长33.5%。其中,新开工项目有4个,包括500千伏输变电工程、220千伏输变电工程、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仙游抽蓄电站。
同时,还将继续完成一系列已投建项目,力争2006年投产。这系列项目包括:500千伏海沧变、东台变、宁德开关站和福州二期扩建输变电工程,容量275万千伏安,线路210千米;220千伏新塘、长新、江南、翔安、香山、京口、紫荆、天福等23座输变电站,30台主变、容量516万千伏安,线路1448千米;110千伏变电站51座,主变70台,容量270万千伏安,线路123条、822千米;10千伏及以下配网项目;街面水电站;等等。
据悉,为安全、优质、准点完成上述任务,在“电网发展年”里,福建省有关部门将配套六大措施,包括强化领导、精细管理、科技创新等。
据介绍,福建电网目前已形成了拥有超高压、大容量、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大型电力系统。到2005年底,福建电网装机容量1762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756亿千瓦时,发电最高负荷1291万千瓦,用电最高负荷1202万千瓦。已形成了500千伏从南到北沿海2-3回主干网架,并通过福州变至浙江双龙变的2回500千伏线路并入华东电网;投运500千伏降压变总容量680万千伏安、线路1351公里;投运220千伏降压变容量1806万千伏安、线路5320公里。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日前从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获悉,2005年南方电网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6.3亿元,同比增长37.7%。
据介绍,2005年南方电网共完成售电量34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西电东送电量5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4.5亿元,同比增长22.9%。购电单位成本344.84元/千千瓦时,供电单位成本110.11元/千千瓦时;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3%,资产负债率62.13%。
据新华社信息 日前,全国电力资源输出大省黑龙江确定了“十一五”电力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将投资122亿元进行电网建设,到“十一五”末,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省内骨干网架,以220千伏电网为地区主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全省统一电网,以源源不断地为黑龙江省提供优质可靠电能,同时加大“北电南送”的力度。这一目标是按照电网建设既要满足黑龙江省用电需要,又要满足“北电南送”的需要,兼顾从俄罗斯进口电力需要的功能定位制定的。
按照黑龙江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该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10%以上。加速老工业基地振兴,积极推进大项目建设,建设六大工业基地,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以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将进一步促进用电量增长。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在5.7%以上,2010年将达到733亿千瓦时。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还将重点建设坚强的黑龙江电网。在电网规划指导下,加强前期工作,确保规划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结合黑龙江省煤电基地建设和对俄罗斯电力合作的扩大,论证在黑龙江省建设特高压电网的可行性。加快主网架建设,统筹城乡电网发展,加大城市电网投资力度,加快哈尔滨等中心城市电网建设和改造步伐,完善农村电网,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
据新华社信息 国内电力、核能等领域的专家日前在新疆考察时表示,未来30年内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不具备成为我国主力能源的条件,要解决供应短缺、调整能源结构应加速发展核电。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大懋表示,我国核电厂的设计、建造和运行能力已走上自主化道路,安全亦从技术上得到充分保障,条件优于上世纪70年代核电起步时的法国。至203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在电力结构中的比率应升至20%,发电量可占30%左右。
入冬以来,西安、重庆、郑州、乌鲁木齐等地先后拉响“气荒”警报,节前广东液化气价格暴涨且供不应求。这些情况表明,以煤、电、油紧缺为表征的能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鲍云樵说,按目前经济发展速度,2050年我国人均能耗将从现在的1吨标准煤提高到2.5吨至3吨标准煤,国内能源需求量将达40亿吨至48亿吨标准煤(2004年我国能源消费量约为20亿吨标准煤)。与此同时,国内一次能源供应能力有限,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受气候影响大,年运行时间少,难以成为主力能源,核电和水电应在能源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资料显示,我国水能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需转化成电力再经3000公里左右的传输才可抵达经济发达的华东和华南,不仅输送困难,而且造成能源大量损耗。与之相比,核电站可直接建在用能中心,彻底解决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的“煤、电、运”难题。
提升核能比例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鲍云樵说,2004年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67%,这意味着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不得不依赖煤炭,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恶化也在所难免: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我国占7个,近30%的国土受到酸雨腐蚀,30%的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而不释放浓烟的核电将为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减排做出贡献。
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核电领域差距很大。根据世界核能机构的报告,2005年世界核电发电量约占总发电量的16%,有442座核电站在30个国家运行,17个国家的核电在本国发电量中比例超过25%,其中法国核电装机达6304万千瓦,占总量的62%。我国目前核电装机容量为870万千瓦,仅占总装机的1.6%,发电量437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2.3%。
据新华社信息 西北电网有限公司日前透露,“十一五”期间,西北电网将建设覆盖陕、甘、青、宁、新五省(自治区)的750千伏交流骨干网架,加大“西电东送”规模,到2010年,西北电网售电量将达到2245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59.9%。
“十一五”期间,西北电网将初步建成覆盖陕甘宁青新五省(自治区)的750千伏主网架,实现与国家特高压电网异步联网,打通西北电网向华北、四川的送电通道,扩建西北与华中直流背靠背输电工程。紧密联结黄河上游水电基地、陕北、宁东、哈密煤电基地,在保证本区域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将电力电量输送到华北、华中和华东负荷中心,实现全国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据介绍,到2010年,西北电网将电力外送能力552万千瓦,比现有能力提高20倍。预计“十一五”期间西北电网建设将投资约833亿元,其中750千伏电网投资226亿元,330千伏送变电投资约159亿元,220千伏送变电投资约51亿元,110千伏及以下397亿元。
2006年,西北电网有限公司将确保兰州东-银川东、西宁-官亭、兰州东-平凉-关中、拉西瓦水电站送出输变电工程顺利建设,哈密-安西、永登-张掖-安西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争取年内核准并开工。同时,将新开工33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20项,建设规模为线路2186公里、变电容量727万千伏安,投资估算47.13亿元。预备开工33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11项,建设规模为线路630公里、变电容量483万千伏安,投资估算27.14亿元。新增可研项目10项,建设规模为线路723公里、变电容量462万千伏安,投资19.8亿元。
据了解,西北地区2005年新增发电机组近500万千瓦,2006年还将新增发电容量600万千瓦,两年新增部分为西北电网到2004年发电设备总容量的40%。加上黄河上游来水较好,各梯级水电站进入大发电期,电力呈现富余,将逐步向区外扩大送电规模,加快“西电东送”。
据新华社信息 一家从事俄罗斯电力贸易的企业负责人日前说,他们正在动工新建跨越中俄两国界河黑龙江的俄电专输线路。该项目不仅将为俄罗斯远东过剩的电力找到买家,也将对东北地区招商引资和中俄贸易战略升级产生积极影响。
星河电力公司董事长陶然对新华社记者说,这条220千伏跨境线路是我国民营企业首次与俄合作架设的,专门用于输送俄罗斯电力,并将连接黑龙江省黑河市与阿穆尔州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项目投资1.4亿元,输电能力20亿千瓦时,预计今年10月完工。
俄方电力将输往黑河基础原料加工区内,主要用于生产出口俄罗斯与北美市场的工业硅--电脑芯片的制作材料。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玉涛说,由于该产品成本60%为电力消耗,而俄方电价比中方低近一半,因此加工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竞争力凸显。
“此次合作符合两国利益,必将进一步推进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俄驻华商务代表齐普拉科夫说。
星河电力公司称,今年还将建设连接阿穆尔州扎维钦斯克至黑河市逊克县的220千伏跨境输电线路,年输电量为15亿千瓦时。目前,逊克正在筹建黑河的又一个基础原料加工基地。
王玉涛说,未来上述两个加工基地将重点发展冶金、石化等行业,计划到2010年引进俄方电力40亿千瓦时,实现工业产值40亿元。
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说,国内大批高耗能企业面临新一轮产业转移,加快建设黑龙江北部高耗能产业基地,可以和哈大齐(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工业走廊构建联合互动格局,形成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增长点。
王玉涛说,中方在引进俄罗斯电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供电安全问题,正积极建立国内电力供应系统,发展后备电源,“以便突发情况下能够确保企业正常运转”。
他表示,在国家有关部门许可下,不排除把引入的俄罗斯电力通过电网调用到电力较为紧缺的国内其他地区。
此外,据齐普拉科夫介绍,俄中还已着手探讨从西伯利亚向中国输送电力的项目。他呼吁中方投资建设俄罗斯境内的电站。
资料显示,目前俄罗斯年发电量达1万亿千瓦时以上,大型发电站多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到2007年,远东电网富余电量将达80亿千瓦时。
去年11月,俄总统普京在听取总理弗拉德科夫访华成果汇报后称,加速与中国电力合作,既可以发展俄远东地区经济,也能使中国对俄罗斯资源更感兴趣。
中俄去年7月发表《联合公报》称,加强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合作,对提高两国经贸合作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去年3月,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俄罗斯国家统一电力系统股份公司签署了《深化合作备忘录》,计划逐步实现与俄罗斯西伯利亚电网互联,将俄罗斯丰富的水电输往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