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1-17 浏览次数:
据新华社信息 从江苏省电力公司获悉,为江苏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提供电力保障和支持,跨越徐州、连云港两市的220千伏徐连输变电工程近日全面开工。
据介绍,该工程包括位于邳州市碾庄镇的220千伏岱山开关站和主变压器容量为18万千伏安、位于新沂市北沟镇的220千伏姚湖(徐连)变电站,扩建6座220千伏变电站,新建220千伏输电线路932公里,静态总投资23.5亿元,计划于2007年全部建成投运。
据新华社信息 全球三家大型电力设备制造商西门子、阿尔斯通和通用电气公司日前发表预测称,世界燃料市场即将发生转变,煤炭将取代天然气,成为电厂的首选燃料。
来自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的独立预测显示,未来10年内,将有40%的发电机订单为燃煤机组,而燃气机组所占比例将降至25%至30%。通用电气也表示,预计设备定单会出现一种“更为均衡的情景”,天然气远不像近年那样占据主导地位。
这一转变趋势已经在2005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去年120千兆瓦的新发电设备定单中,20%至30%为燃气机组,燃煤发电机占30%至40%。而在1997至2000年间,60%到70%的新电厂仍以燃气作为主要燃料,以煤炭为燃料的发电厂仅为20%至30%。
减少燃煤电站排污量的技术革新,以及人们对于天然气价格上涨和供应安全问题的担忧,是引发上述转变的主要原因。阿尔斯通和西门子预计,未来10年内,电厂定单每年平均为120千兆瓦,而每年用于新电厂的支出预计为500亿美元。
据新华社信息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新近完成的2006年电力行业预测报告认为,随着大量新增机组的投产,预计2006年全年发电量将达2.78万亿千瓦时,增长约12.1%。2006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趋于缓和,夏季全国总体最大电力缺口在1000万千瓦以内。
按照权威部门的预计,我国2005年至2007年将投产装机6500万、7400万和7050万千瓦,装机容量增速14%左右(实际投产进度将超过预计),2005年全国电力装机总量将突破5亿千瓦,到2006年底时,将达到5.8亿千瓦,2020年达到9.5亿千瓦。随着大量新增机组的投产,全国电力供给能力将有较大提高。2006年,随着前几年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陆续投产,全年发电量将达2.78万亿千瓦时,增长12.1%。由于未来几年的装机容量将有比较快的提高,在局部地区进而全国电力供求达到基本平衡之后,未来三年的发电机组利用率有可能下降。
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钢铁、有色、化工、建材四个重点耗电行业2006年的增长将进一步放缓,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拉动作用将逐步减弱。与此同时,生活消费用电增长的影响将开始凸现。2005年居民生活用电占总用电量的比例预计将回升至12.1%,对用电总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3%。2006年居民生活用电量将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综合以上两方面因素,2006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27500亿千瓦时,增速为11.8%。
报告认为,2005年全年电力供需形势依然紧张,但比2004年有所缓解。2006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趋于缓和,缺电范围和时段将大为减少,可能表现为季节性、时段性缺电的特点。供需紧张可能出现在华东、华北、南方区域电网的局部地区,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电力过剩。夏季全国总体最大电力缺口在1000万千瓦以内,其中国网公司范围电力缺口在600万千瓦左右。
分地区看,华东、华北电网的供需紧张形势将得到基本缓解,仅浙江、山西、蒙西等地区供需仍较为紧张,华中电网和西北电网供需基本平衡,仅宁夏存在少量缺口,东北电网的辽宁地区以及南方电网供需偏紧。
报告分析,由于目前电价调整面临应对发电企业亏损和控制物价上涨(尤其是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挑战,因此销售电价的调整有可能要小于或滞后于上网电价的调整。
2006年电价仍然存在上涨的动力。从供给方面看,我国目前的电价水平总体偏低,电力企业积蓄了较大的涨价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正在实施的竞价上网并不意味着上网电价的下降。这是因为,竞价上网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只在东北进行了试点,而且竞价之初参与竞价的电量比例仅在10%-20%,对全国电价水平影响不大。
至于居民用电,由于有“居民用电价格调整必须通过听证会来进行”的强制措施,因此居民用电价格将在百姓承受能力限度内调整。
据新华社信息 电监会总工程师于新阳最近在贵阳召开的贵州省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座谈会上透露,到2005年底,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已达5.0841亿千瓦,首次突破了5亿千瓦大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于新阳说,我国东西部一次能源分配不均衡,实施“西电东送”符合我国国情。“西电东送”工程实施以来,我国跨省跨区电量交换每年都有增加,去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是24689亿千瓦时,其中跨省跨区交换的电量达228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已将近10%。于新阳说,“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我国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也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是一件双方都受益的事。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近日从江苏省电力公司获悉,为应对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确保电力供应,2006年江苏将再投161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加快构建“四纵四横”的江苏主干电网。
据供电部门预测,2006年江苏省全社会用电量为25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统调最高负荷将达4000万千瓦,与2005年夏天相比增长约20.5%。据南京市供电部门介绍,今冬全市最大用电负荷预计在375万千瓦,供需基本平衡,不会出现冬季供电紧张状况。
据新华社信息 湖南省统计局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05年末,全省拥有水利系统水电装机400.25万千瓦,当年新增水电装机31.18万千瓦。“十五”期间,湖南省新增水利系统水电装机131.52万千瓦,超计划119%。
统计部门调查显示,“十五”期间,湖南省水利建设采用政策、经营、民营、外资四种水利融资方式,总投入246.81亿元,其中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32.66亿元。
据新华社信息 随着“西电东送”进程的加快,预计“十一五”末,我国“西电送粤”规模将超过2000万千瓦。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赵建国在14日召开的贵州省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座谈会上透露,国家“西电东送”工程实施以来,截至2005年底,南方电网“西电东送”最大电力已达1171万千瓦。
赵建国说,我国东西部能源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电力必须在大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这一点在南方电网表现得尤为突出,广东又是南方电网中西电的主要送入省。
赵建国说,根据规划,“十一五”期间,西电将再增加向广东送电1150万-1350万千瓦,预计到2010年,西电送广东的规模将达到2238万-2438万千瓦。
据新华社信息 贵州省“十五”期间西电东送新增机组800万千瓦,完成向广东送电400万千瓦等四大目标全部实现,能源工业已成为贵州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记者从14日召开的贵州省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座谈会上获悉,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作为我国“西电东送”工程南线的重要电源省,到目前为止,贵州省累计新投产的发电机组已达842万千瓦,超过当初预计的800万千瓦的目标。此外,“十五”期间,贵州省还顺利建成500千伏的“黔电送粤”贵广双回交流和直流输变电大通道,建成省内500千伏“日”字形环网,并实现了向广东省送电400万千瓦的目标。
贵州是我国“西电东送”各省区中,唯一具有“水火互济”优势的省份。贵州省首批开工的“四水四火”8个总装机容量538万千瓦的电源项目,已基本建成投产。第二批开工的“六水八火”14个总装机容量超过1600万千瓦的电源项目,目前已有部分机组建成投产,第三批项目正在积极准备之中。
按照贵州广东两省政府达成的协议,到“十一五”期末,贵州省向广东省送电将从目前的400万千瓦增加到800万千瓦。预计到2010年,贵州省电力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加上外送广西、重庆等周边省区的电量,贵州向省外送电负荷将超过1000万千瓦。
贵州省副省长包克辛说,“西电东送”有力地带动了贵州省地方经济的发展,能源工业已成为贵州省第一大支柱产业。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赵建国说,“十五”期间,南方电网“西电东送”累计完成送电量1570亿千瓦时,其中贵州送出的电量为424亿千瓦时,占总送电量的27%。西电东送对保证广东电力供应、平抑电价、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