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年发电12亿千瓦时的煤矸石发电企业落户湖南

发布时间:2006-01-13 浏览次数:

四川水电集团“十一五”将投资92.5亿元开发中小水电

据新华社信息 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在未来5年中,将依托四川丰富的水电资源,投资92.5亿元开发中小水电,全面推进四川农村电气化步伐。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四川水电集团发展战略与规划汇报会上获悉的。

据四川省水电集团董事长朱家清介绍,该公司是成立于2004年12月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按照四川省政府授权,负责投资、经营、管理全省地方电力省级国有资产。先期国有资产为80.95亿元,分布在该省110个县市区、113个地方电力企业。四川省水电集团成立一年多来,通过产权明晰、资产重组,使总资产从授权的80.95亿元增长到了95亿元,创造了与地方电力国有独资公司、有限公司、股份公司、民营公司资产重组四种模式,并实现初期赢利目标。

朱家清介绍说,四川省水电集团将按照建设我国农村电气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发挥四川盆周山区、川西北高原区、川中部分丘陵地区的中小水电资源优势,以授权资产作为融资平台,开发中小水电,完善其配电网络,为老少边穷地区的生产、生活提供优质电能,形成与国家电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供电新格局。

朱家清说,“十一五”期间,水电集团规划投资92.5亿元,其中开发电源项目74.6万千瓦、投资55亿元,电网项目37.5亿元,届时装机规模将达到275万千瓦,年发电量115亿千瓦时,年供电量突破190亿千瓦时,资产总额达到310亿元、销售收入70亿元、税利总额7亿元,成为四川省级国有十大骨干企业。

四川省水电资源丰富,尚有80%以上的的中小水电资源可供开发。四川省水电集团电网覆盖面占四川省供电面积的七成以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四川省政府授权,今后,省水电集团是城乡电网、农村电气化、小水电代燃料、缺电县等省及省以上项目投资主体,这为该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目前,四川省水电集团已与大唐电力集团、广东电力发展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与美亚电力、四川路桥等公司在洽谈合资合作事宜。

山西忻州将构建特大型煤电基地

据新华社信息 山西省电力公司与忻州市委、市政府近日规划电网发展时决定,双方共同将忻州建设成为特大型新型煤电基地,推动忻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十一五”期间,忻州将全力构建特大型煤电基地,地电双方将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一方面加快电源点建设,计划开工建设和建成发电厂(站)13座,山西鲁能河曲电厂由4台600MW机组增加为10台600MW机组,同时投运总装机容量为120MW的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并陆续开工建设保德、轩岗、定襄、静乐等一批火电厂;另一方面,建设坚强的电网,以2006年忻州500千伏变电站投产为契机,再建设一批220千伏和110千伏输配电项目,改善区域用电环境。

与此同时,电力部门正在努力争取全省第二个特高压工程落点忻州,以河曲煤电基地为电源点,架设1000千伏高压输电走廊,向华中、华东及沿海地区输电,变输煤为输电,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重庆市基本落实83亿千瓦时外购电目标

据新华社信息 近日从重庆市电力公司获悉,重庆市已经基本落实了2006年83亿千瓦时的外购入渝电量目标,占全市总供电量的1/4。

其中,重庆市从二滩电站购入38.5万千瓦时、三峡电站购入18亿千瓦时、华中电网购入11.2亿千瓦时、四川电网购入9亿千瓦时,还有6.3亿千瓦时电量有待落实。据悉,从1月起,这些电力就开始陆续进入重庆。

三峡工程成为我国水电科技创新主战场

据新华社信息 三峡工程开工12年,采用了众多世界领先的水电施工技术,成为我国水电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工程目前共有1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00多个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用和申请的发明专利达700余项。业主单位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投入科研经费已超过1亿元。

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介绍说,三峡工程的有关科研项目专业涉及泥沙、航运、水文、地质、水工、施工、建材、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生态环境甚至人文等多学科、多专业;涉及的人员除直接参与三峡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监理单位的科技人员外,全国还有数十家科研和高校单位的数千名科技人员投入三峡工程的科研工作,提交了2000多份科技成果报告。这些科技成果对三峡工程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起到奠定科学基础的作用。

三峡工程设计最大泄洪流量为124300立方米/秒,设计航运过坝年通过能力为5000万吨,电站装机26台,总容量为1820万千瓦。为建设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水利枢纽,三峡总公司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创新出许多令全球同业称道的水电科技。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是工程蓄水后解决船舶过坝的关键设施。三峡工程能否解决高坝通航问题,直接关系到长江航运和沿江地区经济的发展。船闸设计总水头113米,远大于目前世界上已建船闸的最大总水头72.8米,且坝址河道地形和水沙条件复杂。对此,三峡工程采用了双线连续五级船闸,从而解决了三峡水利枢纽高坝通航的问题。

三峡工程截流包括大江截流和导流明渠截流,其综合技术难度为世界截流史上所罕见。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和2002年11月6日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我国河道截流技术已跻身世界领先地位。

此外,双线五级船闸高边坡施工技术研究、船闸金属结构技术的研究、三峡船闸复杂工况下船闸运行监控技术的研究、施工导流及施工期通航的研究等,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三峡工程实现2005年建设目标

据新华社信息 从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2006年生产计划安排会上获悉,三峡工程2005年建设总体目标实现。

据介绍,三峡工程右岸主体工程中的右岸大坝全线达高程160米以上,超过年度计划高程158米的目标,左岸电站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三峡工程建设者认真落实国务院质量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并完善质量管理会议制度,继续开展“消灭顽症、誓创一流”劳动竞赛活动,开展三峡总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工程评定单元工程4711个,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91.91%。

三峡工程左岸电站已经连续安全生产767天,累计发电490.9亿千瓦时,机组平均等效可用率94.36%。三峡船闸实现安全通航364天,待闸实船试验提高了船闸通航效率。梯级电站增发电量29.84亿千瓦时,水能利用提高率为5.1%。

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说,2005年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完成较好,主要项目都达到或超过计划进度目标,土建质量持续改进,机组安装一台比一台好,安全生产处于受控状态。

年发电12亿千瓦时的煤矸石发电企业落户湖南

据新华社信息 湖南省石门县政府与岳天实业有限公司举行总投资12亿元的石门岳天煤矸石发电项目签约仪式。石门县计划在该县易家渡镇境内新建24万千瓦煤矸石发电企业,项目建成后年产值达4.6亿元,年新增发电量12亿千瓦时,将缓解湖南省枯水季节严重缺电的状况。

湖南石门水电资源丰富,该县及整个湘西北煤矸石及石煤资源更具优势。近几年来石门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石门电厂二期工程、皂市水库、三江口左岸开发工程、金家沟电站、张家渡电站、所街电站、华骏循环水发电站等重点电力项目,全面启动了西北山区小水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投产和在建的电力总装机已经达到160万千瓦。

延安北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

据新华社信息 330千伏延安北变电站1月8日上午在延安市北40公里的青化砭正式开工建设。这是陕西省“十一五”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重点能源项目,对提高延安的供电可靠性、加快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0千伏延安北输变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确定的330千伏变电站典型设计示范工程,是陕西省电力公司实施“十一五”电网建设规划的开局工程。该工程由陕西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总投资为5亿元,规模为两台240万伏安变压器,一期330千伏出线2回,远期6回;110千伏一期出线10回,远期16回。工程计划从2006年1月开工,年底竣工投运,以从根本上缓解目前延安地区紧张的电力供需形势。

陕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贾福清介绍说,目前,在陕西全省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延安地区却有电供不上,局部地区时有停限电。一方面是由于延安地区经济发展快,电力负荷增长居全省第二位;另一方面是延安地区主网架薄弱,影响了电力供应。因此,加快建设330千伏延安北变电站,对改善当地电力供应极为重要。

我国电网标准化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据新华社信息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设计》系列专著日前在北京出版。专家称,这是我国首部关于输变电工程标准化、系列化设计的技术专著,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50-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规划建设从“随意裁剪”开始向“成衣定制”转变。

目前电网工程设计主要针对工程具体条件单独进行,存在建设标准把握尺度不统一,设备型式多,设计、评审耗时长,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国家电网公司开展的50-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设计深度满足了电网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组织方式新颖,涉及范围广泛,经济效益明显,是我国电网标准化建设的重大突破。

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开工、投产三项指标创新高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截至2005年12月31日,国家电网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开工规模突破2万公里;220千伏及以上线路投产规模接近2万公里,发展指标实现三大里程碑式跨越。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表示,2005年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开局之年,公司所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国家电网公司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同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强集约化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公司持续发展能力。

内蒙古“十一五”期间把建设特高压电网放在首位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从内蒙古电力公司获悉,为了进一步提高优势资源转换能力,内蒙古自治区在“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规划中,决定把建设特高压电网放在首位。

据介绍,特高压电网是当今世界电网发展领域里一项崭新的事业,它的电压等级为1000千伏交流或800千伏直流,具备跨区域、大容量、远距离输送电力的基本功能,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引导电源合理布局。

据了解,按照国家特高压电网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煤电基地将是国家特高压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电网与全国特高压电网的紧密联接,有利于把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能源配置到全国市场,带动区内电力工业迅速发展,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投资200多亿改造电网

据新华社信息 《甘肃电网“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方案日前出台,甘肃电网将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200多亿元改造完善电网,这比“十五”期间的总投资翻了一番还要多。改造后,甘肃电网将实现“高中低”电压相互衔接,电网布局更加合理、结构坚强、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格局。甘肃省也将由能源自给自足省份变为能源外送省份。

甘肃省位于西北五省区电网的正中心,在电力输送上,甘肃强,则西北强。但目前甘肃仍是一个能源贫困省,电力供应只能勉强自我平衡。要实现能源外送,电网和电站建设就得实现整体跨越。

据悉,“十一五”期间,甘肃在主电网建设中,将走“大电网、大电源、现代化”的集约化发展之路。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煤电、天然气发电及水电开发都将进行整体推进。黄河、洮河、白水河、白龙江的河段都将充分利用起来,梯次建设中小水电站。

在骨干电网建设中,750千伏电网被称为输电线路中的“高速公路”。其输送能量、成本消耗和安全性都数倍于其他电网。“十一五”计划中,国家在西北地区规划了总长为3000多公里的750千伏电网建设任务,而在甘肃段的就有2000多公里。

“十一五”期间,甘肃省内主要城市的中低压电网的投资比例将占到甘肃电网200亿投资的10%,彻底改变目前城市电网的格局,提供供电的安全保障和技术含量。

在城网建设中,主要景观路段、电网将走“地下”路线。城市电网也将与城市规划衔接起来,预留布点、预留通道,使城市电网与城市建设成为一体。同时,设计标准和装置先进可靠,中低压线路将实现自动互供转供。也就是说,不需要双电源和多电源供电,电网若发生故障,不用人工切换,电网就能自行实现转供。

2006年我国跨区电网新投产线路将达4000多千米

据新华社信息 国家电网公司日前表示,2006年我国跨区电网新投产线路将达4000余千米,将进一步发挥跨区电网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电力资源方面的主导作用,缓解局部电力供需紧张。

据该公司统计,截至2005年12月底,公司500千伏及以上跨区输电线路达11097千米,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变电(换流)容量达3412万千伏安,跨区电网主要输电系统送电最大能力已达到1226万千瓦。2005年全年,公司跨区送电累计完成量为77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各跨区交、直流输电系统运行平稳,电网可靠性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十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相继建成华北-东北高姜双回、辛嘉单回等交流联网工程和三峡-常州、三峡-广东、河南灵宝背靠背等直流联网工程,形成东北-华北-华中的交流联网,以及与华东、西北和南方电网直流联网的格局。公司跨区电力交易增长迅猛,由2000年的23亿千瓦时增加到2004年653亿千瓦时;五年里,公司跨区输电量增长近37倍。

河北首座垃圾发电厂2006年4月有望发电

据新华社信息 日前,石家庄有关部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说,作为河北省第一个垃圾发电厂,石家庄市其力城市生活垃圾发电厂有望在2006年4月投入运行。

据介绍,这个城市生活垃圾发电厂项目总投资1.4亿元,每天处理垃圾500吨,相当于石家庄市垃圾的1/5,年处理垃圾16.25万吨,安装一套7500千瓦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达6652万千瓦时,是北方第一座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纯用垃圾发电的发电厂。

黑龙江省2006年南送电量有望增加20亿千瓦时

据新华社信息 日前,黑龙江省根据这个省电网实际的规划技术原则,完成了黑龙江省电网“十一五”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编制工作。根据这一远景规划,2006年,作为全国电力资源富余省份的黑龙江将继续加大向我国南方送电的规模,预计南送电量将比2005年增加20亿千瓦时。

2005年,黑龙江省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十大扩能工程之一--哈-合二回输变电工程。该工程北起哈南(哈尔滨)变电站,南到合心(长春),全长237公里,工程造价3.9311亿元。该工程的投产使黑龙江东部电网外送电力能力由原来的1500兆瓦增加到1800兆瓦;黑龙江、吉林两省间南送电量能力由原来的1600兆瓦增加到2200兆瓦。据统计,黑龙江省2005年外送电力总量达到53亿千瓦时,比2004年增加一倍以上。

在加强大中型电网建设的同时,黑龙江省还完成了这个省“十一五”和2020年电力发展的远景目标编制工作。根据编制的规划,2006年,黑龙江省将确保完成佳-绥-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鹤-群-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核准工作。同时,按照已确定的电网规划开展好220千伏以下电网的可研工作,为黑龙江省2006年继续扩大南送电量规模提供保证。

据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有关人士介绍,通过对2006年南送电量技术条件分析,预计2006年黑龙江省南送电量将比2005年增加20亿千瓦时左右,但最终是否能够实现这一预期目标,还取决于东北电力市场的竞价情况以及东北电网水电的发电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