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2005年我国电气领域十大新闻

发布时间:2006-01-12 浏览次数:

国家电网"十一五"规划发展蓝图绘就

近日,《国家电网"十一五"电网规划及2020年展望》已基本完成,并准备提交国家电网公司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06年工作会议讨论。国家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轮廓逐渐清晰。

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先后组织完成子特高压电网规划和同步电网构建方案研究,31个重点城市电网规划,调度、通信、信息等多个专项规划研究。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平衡、优化调整,形成了国家电网"十一五"规划方案。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指出,"十一五"是国家电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进一步加大电网投入,基本消除电网瓶颈,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强化市场载体功能。到2010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灵活高效的坚强国家电网,从根本上扭转电网发展滞后的局面。2020年前后,国家电网公司将建成以华北、华中、华东为核心,覆盖各大电源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特高压骨干网架,有效引导大煤电、大水电和大核电的集约化开发,充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同时,推动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装备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规划,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电网发展重点将是:一要加快建设1000千伏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不失时机地开工建设±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二要加快跨区电网建设,进一步强化全国联网结构;三要继续加强区域电网、省级电网500千伏(330千伏)主网架建设,加快形成西北750千伏网架;四要加强重点城市电网的建设,抓好其他地、市城市和县城电网建设改造,完善农村电网,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五要大力推进先进适用输配电技术应用。

回顾"十五"期间,国家电网发展成绩显著。五年里,国家电网公司新增220千伏及以上线路5.9万公里,变电容量2.9亿千伏安。国家电网已形成东北~华北~华中交流联网,以及与华东、西北和南方的直流联网,全国联网格局基本形成。

"十五"期间,公司跨区电量交易大幅增加,由2000年的23亿千瓦时增加到2004年653亿千瓦时,2005年完成跨区输电量773.8亿千瓦时。电网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日益明显。

2005年我国电气领域十大新闻

1、三峡左岸电站全部投产发电

2005年9月16日,随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轻轻按下电钮,三峡左岸电站最后一台70万千瓦机组正式投入运行。三峡左岸电站9号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三峡左岸电站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全面投产。

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三峡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直径最大、重量最重的机组,机组设计、制造和安装的难度超过世界上已有的任何大型机组。

目前,三峡电站已有14台机组投入运行,总装机容量980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三峡左岸电站最后一台机组并网运行,是三峡建设的又一重大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我国大型水电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迈入了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2、中国造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开工

我国目前自主化程度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二期主体工程于2005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这是广东省第三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是我国"十五"期间惟一开工的核电项目,也是国家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开工建设的第一个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

据介绍,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通过自主创新,设备国产化率将达到70%。它的建设将首次实现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行,在中国核电自主创新之路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3、我国首条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

2005年9月26日,我国第一条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并实现安全稳定运行。

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是由青海官亭至甘肃兰州东长达140公里的线路。是目前国内最高电压等级,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填补了我国500千伏以上电压等级的空白。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据了解,这是我国自己第一次设计、第一次建设、第一次设备制造、第一次运行管理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输变电工程。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电网发展在科研、设备制造、工程设计以及施工建设等方面的能力和潜力,为我国发展特高压电网、建设坚强国家电网奠定了基础。

4、引人瞩目的特高压之争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8月下旬将特高压电网建设方案送呈国家发改委核准,围绕着"特高压电网上马与否"的一场激辩,成为2005年夏秋之交最引人瞩目的电力事件。

争论的核心点是,将电力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推倒重来、实行"全国一张网",还是沿着"5号文件"的思路大力发展区域电网。围绕这一焦点问题,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理由是,中国的资源以及电力需求分布极不均衡,这种供需格局决定了必须在全国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反对者的理由是,从全球范围看,特高压电网的技术还未成熟,且其投资巨大,从商业角度衡量没有必要。

业内人士认为,应不应该建设特高压电网,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之争,而是中国究竟应该发展一张全国电网,还是发展区域电网公司的电力改革路径之争。这不仅关乎电力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也关乎中国未来的能源规划。

5、我国重型燃机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2005年5月至6月,由东方汽轮机厂研制的我国首台高国产化率F级重型燃机顺利发运。

首台高国产化率重型燃机的成功试制,表明我国发电设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截至2005年末,东方汽轮机厂的燃机生产已经做到第六台套,前四台套均已成功发货出厂。

东方汽轮机厂首台燃机的国产化率是46.5%,其国产化率的最终目标是达到67%。从第四台开始,东方汽轮机厂已自己生产折热环,并将在第六台开始自主生产蜂窝气封,压气机的动静叶片也在逐步国产化。

6、国产首批单相容量最大变压器试制成功

保定天威变压器有限公司为浙江华能玉环电厂生产的首批配套发电机单相升压主变压器试制成功。经过测试,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截至2005年11月25日,产品已全部发往华能玉环电厂。

据介绍,浙江华能玉环电厂的4×1000MW超超临界1号和2号发电机组,是我国第一个1000MW级发电机组超大型电力工程项目。华能玉环电厂4×1000MW超超临界3号和4号发电机组所需7台DFP-370MVA/525kV发电机主变压器,也将于今年上半年全部交付使用。

7、中国首台9FA重型燃气轮机组投产发电

2005年5月19日,我国首台9FA重型燃气轮发电机组---浙江半山天然气发电工程1号机组在杭州点火成功。

2005年12月,浙江半山天然气发电工程3号机组顺利投产发电,创下一年投产3台燃机的纪录,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发电厂。

浙江半山天然气发电工程是"西气东输"工程下游最大的配套发电项目。建成后每年耗用"西气"8亿立方米,发电40亿千瓦时。将对完善浙江的能源结构、增强浙江电网的调峰能力和运行可靠性、缓解电力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该工程规模为3台39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采用国内首次引进的美国GE公司9FA重型燃机,一期工程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2003年被列为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和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2004年又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8、"环评风暴"横扫30个违法项目

2005年1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以强硬姿态公布了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13个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涉及投资额达1179.4亿元。此举引来舆论赞誉,被冠名为"环评风暴"。

随后,涉及违法项目的地方和部门迫于舆论压力纷纷正面回复。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通报:绝大多数被查处的企业都做出了回应。2月2日,"环评风暴"有了阶段性成果,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宣布,全国30个叫停项目已全部整改。其中,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下属三峡地下电站、三峡工程电源电站以及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土地)等前期工程整改进程迅速。

9、低压电器行业打假大获全胜

2005年12月12日,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在京举办保护低压电器产品知识产权研讨会,痛斥有些企业"傍名牌"的违法行为,再次掀起低压电器行业打假风暴。

此次活动的起因是包括杭申控股集团在内的业界三家重量级企业,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其所拥有的名牌产品均被侵权,而对手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假冒者,而是经过合法注册、产品通过合法认证的企业。但这三家企业都通过法律诉讼手段最终赢得了胜利。据介绍,低压电器行业的假冒伪劣问题一直是业内的"顽疾",打击假冒伪劣、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始终是业内关注的焦点。目前,全行业拥有1500多家企业,产品结构、性能相似的产品重复生产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企业都饱受假冒伪劣产品之苦和遭遇"李鬼"之痛。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开展的打假活动,必将对促进低压电器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10、尚德太阳能电力登陆"华尔街"

2005年12月15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是中国内地首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民营高科技企业。无锡尚德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开发和销售。据最新透露,上市后,该公司投资的洛阳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首期30兆瓦工程于日前破土动工,该工程将于今年7月正式投产。同时,该公司本部正在进行新增12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的扩建工程。预计2006年中期,太阳电池总体产能将达到240兆瓦。(作者:电气周刊编辑部 来源:中国工业报 日期: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