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岭澳核电站二期主体工程开工建设

发布时间:2005-12-19 浏览次数:

国家首项百万伏级特高压工程将在山西开工建设

据新华社信息 日前记者从山西省电力公司了解到,我国首个百万伏级特高压工程可研设计通过了国家电网建设工程评审,工程将近期在山西省长子县开工。

这项特高压电网工程起点在山西长子县,经河南南阳,落点在湖北荆州。特高压电网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效率,减少输电损耗。目前,我国电网跨区输电主要依靠500千伏交流和±500千伏直流,在提高输送能力方面受到技术、环保、土地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说,我国电力工业长期存在电网投资不足、建设滞后的现象。近几年电网滞后、输电能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据初步统计,“九五”期间和“十五”前四年,我国电网投资占电力工业总投资的比例分别为25.7%、34.7%,而发达国家一般超过55%。

山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说,一条100万伏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输送功率达600万千瓦电力,相当于运输了1800万吨煤炭。国家把100万伏特高压电网工程首先建在山西,目的就是为了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特高压电网工程建设可以促进山西实现煤电并重、输电为主的战略实施,引导山西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实现煤层气、煤化工产业的综合发展利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山西将“黑色能源”转化为“绿色能源”输送到中东部地区,可以发挥东、西部地区比较优势,缓解东部环保压力。

黄河乌金峡水电站工程正式开工

据新华社信息 甘肃省“十五”重点能源项目黄河乌金峡水电站工程日前在白银市四龙镇黄河岸边正式开工。

乌金峡水电站项目由甘肃小三峡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是该公司继大峡、小峡之后,在黄河上游开发建设的第三座水电站。乌金峡水电站是黄河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15级梯级规划中的第12级电站,位于白银市白银区四龙镇和靖远县平堡乡境内,电站安装4台3.5万千瓦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4万千瓦,年均发电量6.83亿千瓦时。水库正常蓄水位1436米,总库容2368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13.88亿元。投产后,电站将以110千伏一级电压接入甘肃电网。

乌金峡水电站于2003年底开始正式筹建,2004年11月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2005年11月1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核准乌金峡水电站工程项目。目前,包括工程建设用地征用、对外公路、施工用电、施工用水、施工通讯等各项工作在内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满足工程开工条件。按照计划,乌金峡水电站工程将于2006年底前实现截流,2008年底前首台机组发电,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整个工期52个月左右。

岭澳核电站二期主体工程开工建设

据新华社信息 国家“十五”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岭澳核电站二期主体工程15日正式开工建设,此举标志着我国在核电自主化、国产化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据介绍,岭澳核电站二期是广东核电集团在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成功建设运营的基础上,承建的第三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二期厂址毗邻运行中的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一期,规划建造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岭澳核电站一期“翻版加改进”的技术方案。预计工程建设工期为60个月,1、2号机组将于2010年12月和2011年8月分别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按照国家核电自主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要求,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由国内设计院负责;设备制造由国内制造单位总承包,1、2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将分别达50%和70%,总体技术经济指标较岭澳核电站一期有进一步提高;施工安装、工程管理和运营管理也全部由国内企业负责。一系列建立在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制造经验基础上的自主创新,使岭澳核电站二期成为国内自主化程度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核电项目。

据悉,岭澳核电站二期采用的中国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CPR1000),是中广核集团20多年来的渐进式改进和自主创新形成的“二代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它具备全面实现自主化、国产化的基础,通过进一步创新,可以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并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入主漳泽电力

据新华社信息 漳泽电力15日公告,公司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了国有法人股权变更登记手续,将原山西省电力公司持有本公司350,122,5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41.27%)过户至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至此,公司在深圳登记结算公司的国有法人股股权变更登记手续已全部完成。股权变更登记后,山西省电力公司不再持有本公司股份,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我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2020年将达3千万千瓦

据新华社信息 人民日报消息,12日国内第一个风电叶片自主研发机构——华翼风电叶片研发中心在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

师昌绪、徐建中、何祚庥等12位院士难掩心中的激动:“我国风力发电发展了20多年,但至今装机容量还只有76万千瓦,仅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0.2%。现在,跨越式发展的机会终于来了!我们要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设备设计和制造,在世界风能界刮起一阵强劲的‘中国风’!”事实上,强劲的“中国风”已经刮起。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的支持下,目前,从200千瓦到750千瓦风能发电设备的国产化已基本完成,其中600千瓦、750千瓦风电设备的国产化率超过了95%;完全自主研制的1000千瓦以上风电机组已开发成功,国内第一台单机12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在新疆达坂城投入使用;在保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能源设备产业基地,600千瓦、750千瓦风机叶片的制造成本只有国外产品的30%,而重心偏矩、叶片平衡、叶片强度等指标大大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迫使国外这两个系列的产品全面退出我国市场。

伴随着技术上的突破,风力发电厂的建设如异军突起。在广东、江苏、吉林,上百台风机组成的风力发电厂正在加紧建设,风力发电的成本降至每千瓦时0.38元左右,与火力发电的成本已相当接近。

“国内风电技术和产业的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而将来的发展,更是担子不轻。”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说,根据发展改革委正在制订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力发电的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按这个速度发展,今后15年内每年的装机容量将是过去20年总量的3倍。

龙源电力斥资7亿开发南日岛风力电源

据新华社信息 12月上旬,国电集团下属龙源电力集团公司与秀屿区政府签订开发南日风力发电的协议,龙源电力将斥资7亿元在南日开发风力电源,总装机容量达8万千瓦。

南日岛风力资源丰富,风向稳定,是开发风力能源的优良场址。此前,由福建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在南日后山仔投资1.5亿元,继第一期11台风力发电机并网发电后,二期9台风力发电又在最近投入使用,一二期共19台单机容量85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年发电量可达4680万千瓦时。

兰州投资45亿元改建电网

据新华社信息 2004年兰州电网全年可提供的总电量为155.03亿千瓦时,到2010年时,经过“十一五”规划改造后的兰州电网,年提供电量将达到251亿千瓦时。这样的供电能力,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兰州电网。

据兰州供电公司介绍,“十一五”期间兰州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将投入45个亿左右。兰州城市电网“十一五”规划将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5座,建设及改造线路452公里,形成覆盖兰州经济发展轴线的坚固基础网架。

兰州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电网改造是综合考虑到兰州市西固石化城、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区、兰州经济技术产业区、连海产业聚集区、平安有色金属材料基地、金崖钢铁化工基地、和平贵金属材料基地、七里河大型机械装备产业聚集区和皋兰三川口橡胶制品等9个产业集聚区的用电需求。2010年,兰州供电公司的年供电量将由原来的235亿千瓦时调整为251亿千瓦时,预测供电量较原预测值增加16亿千瓦时。

预计2006年我国电力供求可达到基本平衡

据新华社信息 中国经济学家论坛11日于此间发布的经济蓝皮书预测,2006年我国电力供求可达到基本平衡,2007年将出现过剩。

蓝皮书称,在宏观调控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结构性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煤电油运矛盾不同程度地有所缓解,电力供求缺口正逐渐缩小。明年我国电力供求可基本平衡。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预测,今年全国煤炭产量将超过21亿吨,比上年增长8%左右。而全国电力用煤为11.2亿吨,比上年增加1.2亿吨。按这样的预计,2006年的煤炭供应特别是电煤供应紧张的矛盾有望得到缓解。

近年来,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影响,全国出现电力供求紧张局面。但发电在建项目的迅速增加正在影响到电力供求关系。目前我国发电在建项目能力是产能的1.13倍,但仍有大量项目在建,蓝皮书预计,2007年我国电力供应将出现过剩趋势。

江西上饶将建第五座220千伏变电站

据新华社信息 江西上饶供电公司消息,下溪220千伏变电站初步设计已全面通过审核。

据了解,该变电站将是上饶市的第五座220千伏变电站,日前计划建在上饶市广丰县下溪镇西溪村,本期建设规模为150兆伏安主变1台,220千伏出线两回,110千伏出线三回,远期两台150兆伏安主变,220千伏出线六回,110千伏出线十回。工程估算静态总投资为6795.98万元。

根据负荷预测,2005年、2010年上饶统调电网最大用电负荷将达到420兆瓦、770兆瓦。其中主要集中在上饶供电区东部的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铅山县,用电负荷占总电网的85%左右,靠上饶已投入运行的2座220千伏变电所供电难以满足该地区供电可靠性要求和供电需求,该站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上、广、玉、铅供电片区电网构架,缓解上饶220千伏变电所的供电压力,对满足上饶供区220千伏变电容量平衡的需求,保障该地区工业快速发展导致负荷快速度增长的需求,将起到极大的作用。

“十五”期间西藏完成重点电力工程建设投资33.67亿元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电力工业局获悉,“十五”期间西藏累计完成重点电力工程建设投资33.67亿元,为总投资的88.00%。其中,电源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53亿元,电网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06亿元,西藏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完成投资6.08亿元。

西藏自治区电力工业局副局长刘晓明介绍,“十五”期间西藏重点电力工程建设投资总规模为38.26亿元。其中,西藏电源建设项目总投资为22.93亿元,总装机规模达到18.85万千瓦。预计“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8.53亿元,为总投资的80.81%。这些电源建设项目包括:装机容量6万千瓦的金河水电站,投资5.21亿元,已于2004年9月投产发电;装机容量为10万千瓦的直孔水电站,投资13.37亿元,计划2006年底第一台机组发电,预计“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为总投资的74.08%;装机容量0.6万千瓦的狮泉河水电站,投资4.26亿元,计划2006年投产发电,预计“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3.27亿元,为总投资的76.7%;另外,羊湖电厂扩建5号机组容量2.25万千瓦,投资0.38亿元,已于2004年底投产发电。在电网建设方面,“十五”期间西藏电网建设项目有4个,总投资约为9.28亿元,预计“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9.06亿元,为总投资的97.63%。其中,藏中电网网架完善工程,总投资为2.677亿元;青藏铁路(西藏段)供电工程,总投资为3.72亿元,预计“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3.73亿元,为总投资的100.27%;昌都电网工程,总投资1.82亿元,预计“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67亿元,为总投资的92.99%;日喀则至拉孜输变电工程,总投资为0.77亿元,已于2004年建成投运。此外,西藏第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不含小水电和光伏电站等)共完成投资6.08亿元,为计划投资的100.49%,已于去年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