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湖南湘潭筹建新型秸秆发电项目

发布时间:2005-09-30 浏览次数:

上海即将出台变电站建设的环保标准

据新华社信息 据悉,上海计划在“十五”后期以及“十一五”期间,每年投入50亿元资金用于输变电设备和电网的建设,并将先后新建6座500千伏变电站、62座220千伏变电站、60座110千伏变电站以及一大批35千伏和10千伏的变电站,以增加电力供应。为消除老百姓对变电站的恐慌,保障电力设施顺利建设,上海市环保局即将出台一部《变电站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将“站群矛盾”化解在源头。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只对架空电力线路的保护区进行了规定,对变电站的设计尚未有环保技术要求,变电站建设也未纳入城市建设的统一规划。随着老百姓对变电站的投诉越来越多,国家有关部门至今没有一个“权威说法”。为此,上海市环保局今年组织开展了《上海市变电站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研究》,以率先制定一套变电站建设与周围环境保护的设计规范及相关技术的“地方标准”,使变电站的环保设计与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专家们建议,变电站建设应与城市发展同步,区域性发展规划、住宅小区开发规划应纳入变电站建设项目,并进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住宅小区开发项目上,原则上应先期建设变电站;在市区、城镇、人口集中居住区,不发展500千伏及以上等级的地上变电站,35千伏及以上等级变电站应采用分体自冷式变压器;鼓励将变电站选址在大型绿地内,或发展地下变电站;变电站一般与居民住宅或其他环境敏感目标保持适当距离,220千伏为20米,110千伏为15米,35千伏为15米,10千伏为8米。

此外,在变电站建设的设计规范上,专家们也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例如在村区、城镇、人口集中居住区建设变电站,全部采用地下电缆,散热器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冷却,变电站墙体采用钢筋结构,并有良好的接地等。

目前,上海市环保局已将这一研究课题报告《上海市变电站环境保护设计规范》(草稿)提交给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建议将其补充列入“2005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编制计划”。据悉,由于涉及到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规范》在正式出台前,还将广泛听取专家和市民的意见。《规范》正式出台后,上海市环保局将做成科教片,向广大市民进行科普宣传,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电磁辐射。

南方电网全力帮助海南电网尽快恢复供电

据新华社信息 今年第18号台风“达维”侵袭海南重创海南电网,引起了南方电网的高度关心。南方电网下属的广东、广西、云南等电网公司纷纷向海南电网伸出援手,先后派出300人的抗险救灾队伍帮助海南电网尽快恢复供电。

28日上午12时,第一支大规模抗险救灾队伍--茂名供电局支援海南电力抢险救灾先锋队员抵达海南。28日晚,广东电网公司和广西电网公司的第二、第三批队员也陆续抵达,总计300多人,作业车、运输车、吊车50多辆。

据介绍,三支支援队伍到达海南之后,均将立即赶往台风重灾区修复被台风毁坏的线路。目前,先期抵达的抢修队伍已经或正在赶赴万宁、琼海、琼山等地,帮助海南抢险救灾。广东电网公司茂名供电局杨玉昆副局长说,这次一共来了70人、12台车,其中有5台吊车,他们将和海南电网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尽快帮助海南电网恢复正常运行。

海南电网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南方电网的大力支持下,海南电网实现正常供电的时间将会大大提前,并力争于10月15日前全部恢复正常供电。

乌江梯级开发重点工程重庆彭水水电站正式开工

据新华社信息 乌江梯级开发重点工程重庆乌江彭水水电站28日正式开工。这座装机容量175万千瓦,总投资达121.51亿元的水电站,是乌江干流水电开发的第十个梯级电站,也是重庆市建国以来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

重庆乌江彭水水电站位于乌江干流下游、重庆彭水县城上游11公里处,电站装机容量175万千瓦,动态总投资121.51亿元。电站正常蓄水位293米,总库容14.65亿立方米。工程建成后,年有效发电时间达3629小时,年平均发电量63.51亿千瓦时。

据介绍,彭水水电站是乌江干流水电开发的第十个梯级,是重庆市目前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相当于全重庆市电网现有装机规模的32%,也是重庆电网唯一具有年调节能力、规模超过百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重庆电网的骨干电源。

乌江彭水水电站同时也是乌江洪水的控制性工程,水库预留防洪库容2.32亿立方米,建成以后与上游的构皮滩、乌江渡等大型防洪水库联合运用,可以配合三峡库区对长江中下游起到巨大的防洪作用。

据悉,乌江彭水水电站是由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运营,电站工程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院设计。工程计划2007年10月首台机组发电,2009年4月全部建成投产。

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的支流,流经黔、渝、鄂、滇四省市,于重庆涪陵汇入长江。流域面积87920平方公里,干流全长1037公里,天然落差2124米,年平均径流量534亿立方米。乌江干流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

苏州望亭电厂成功实现天然气发电

据新华社信息 “西气东输”下游配套项目、苏州市重点工程项目——江苏华电望亭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燃机工程,日前顺利通过满负荷试运行,将正式投产。

望亭燃机工程由2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组成,以“西气东输”的天然气为燃料,具有高效率、低污染等优点。1号机组8月3日首次点火启动,8月15日23时首次并网发电一次成功,至9月27日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2号机组目前也已进入系统调试阶段,可望在年内实现投产发电。望亭燃机工程年发电量约27亿千瓦时,该工程的全部投产对缓解江苏的电力紧缺状况,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湖南湘潭筹建新型秸秆发电项目

据新华社信息 我国水稻生产第一大省--湖南省每年生产约500亿斤粮食,同时产生的大量秸秆。9月27日,我国10大粮食生产先进县之一的湖南省湘潭县与北京一家投资商签订合同,筹备建设一个装机容量7.5万千瓦的秸秆发电项目,这意味着过去只能简单还田或者付之一炬的稻草有望作为一种生物能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根据北京德源投资有限公司在此间与有“粮仓”之称的湘潭县签订的一项协议,立足于湘潭县187.6万亩稻田每年产生的大量水稻秸秆,双方计划建设一个装机总容量7.5万千瓦的秸秆发电项目。北京德源投资有限公司为此将分期投入共8亿元资金,目前,这一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有关人士认为,项目一旦建成,不仅将为存在季节性缺电、结构性缺煤的湖南省提供新的能源,还将避免每年因为大量焚烧稻草产生的严重农业生态污染和火灾隐患。

秸秆发电是将成捆回收的秸秆切割后送进锅炉燃烧,产生540摄氏度左右的高压蒸汽,进而推动汽轮机发电,回收的炉灰,则可作为肥料提供给农民。在只有500万人口、4.3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丹麦,虽然其1974年以来GDP稳定增长,但石油的消费量却比1973年下降了50%。这一现象的背后,约130家秸秆发电厂满足了全国24%的能源消费功不可没。

秸秆发电在秸秆年产量约为6.6亿吨的我国尚属于“新生事物”。有关专家认为,如果我国利用每年产生的可用秸秆2亿吨投入秸秆发电,至少可替代1亿吨煤炭。但业界前期对此并不“感冒”--除了项目投入较大外,国内技术装备存在瓶颈、电煤廉价易得、秸秆存在收储和供应不均衡和政策税费优惠配套未建立等问题是主要障碍。但在近些年“煤荒”、“油荒”、“电荒”频现、国家连续出台政策鼓励建设新兴能源项目的背景下,资本开始把目光转向这块“处女地”,一个以秸秆发电为基础的新能源建设领域在我国正方兴未艾。

包头市拟建内蒙古首家垃圾焚烧发电厂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从内蒙古有关部门获悉,包头市拟建内蒙古首家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投产后预计日处理、焚烧城市原始生活垃圾1200吨,年发电量200×106千瓦时。

据悉,该项目由内蒙古普拉特交通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筹资2.997亿元建设,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投资回收期为11年。该项目采用的工艺技术为国内较先进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综合处理成套技术和设备,其焚烧、预处理尾气及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均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7958万元,年利润3215万元,年缴纳税金1110万元。

据了解,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系统,为“九五”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已于2000年10月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技部联合组织的国家级重大项目验收,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污染物排放测试,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2003年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A级,并作为垃圾焚烧领域重点项目进行推广。

专家认为海洋流发电具有发展潜力

据新华社信息 最近在意大利南部海港城市墨西拿举行的世界海洋流新能源国际会议表明,利用海洋流发电是一种潜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海洋流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可望为沿海地区国家尤其是沿海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摸索出一条新路。

意大利总统钱皮在向会议致辞中指出,巴西里约热内卢首届地球首脑会议举行迄今已经10多年,但国际社会仍未寻找到有效办法来解决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面临的难题: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造成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地球的生态平衡正在遭到破坏。因此,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需要。他强调,在这方面,加强在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是寻找新的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重要途径。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在世界上能源需求面临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人类寻求可再生清洁能源的要求变得更为迫切。与风能、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一样,利用海洋流发电可以大大降低其他传统的能源生产方式所释放的温室气体,在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环境。会议期间,与会者还前往墨西拿海峡附近海域参观了由意大利阿基米德桥公司总裁埃利奥·马塔切纳博士设计的世界上第一台海洋流发电机样机。

会议期间,马塔切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让海洋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是我研究海洋流发电项目的初衷”。他说,他提出利用海洋流发电的想法,得益于他对墨西拿海峡渡轮的水轮机在海水中运动的观察。凭着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他认为,海水在流动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平时这股力量白白地流失了,如果能将这股力量合理利用转化为电能为人类服务,无疑将会大大节省现有的能源。

马塔切纳说,近几年来,在欧盟和联合国工发组织的支持下,这一项目开始应用于亚洲的中国、印尼、菲律宾3个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在当地开始实施建设海洋流发电站项目。从2001年开始,他与当地科研人员合作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海洋流发电机样机,并在墨西拿沿海地区进行过发电试验并获成功。据介绍,海洋流发电机组由固定在海底的涡轮机、旋翼和电气部件组成,设计原理是由海洋流带动涡轮旋转从而由动力能转为电能。权威人士认为,它是国际上将海洋流动力能转变为电能的最为成熟的发电技术。

马塔切纳对利用海洋流发电的开发与应用前景充满信心。他说,在科学技术发生飞速变革的今天,传统矿物燃料在生产能源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关注。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寻找到其他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生产方式,无疑海洋流发电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