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9-19 浏览次数:
据新华社信息 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由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控股建设的2×300MW燃煤机组热电工程在山东开工建设,成为我国第一座生态电厂。
据了解,作为我国第一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山东鲁北企业集团多年来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新模式,成功实现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并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突破,打造出磷铵副产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海水“一水多用”、盐碱电联产三条高相关度的工业生态产业链,成为目前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多年成功运行经验的生态工业园区。
此次由发展改革委批准建设的2×300MW燃煤机组热电工程采用海水冷却、淡水取自海水淡化装置,投产后浓缩后的温排海水将送鲁北盐场提溴、制盐;排出的炉渣送水泥厂作生产水泥的掺加混合材,不需建设灰渣场,减少了用地和污染;锅炉烟气脱硫石膏渣可用作生产硫酸的原料,从而实现电厂废弃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力促进生态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据新华社信息 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介绍,自去年1月至今年7月底,山东省共有8座电站项目获发展改革委核准,总装机容量652.4万千瓦,占同期全国电站总建设规模的5.4%。
据了解,这8座电站项目分别是:南山东海热电厂1台30万千瓦热电项目,单县秸秆生物质能发电项目(2.4万千瓦),里能煤炭地下气化发电示范工程(60万千瓦),青岛发电厂二期热电联产工程(60万千瓦),邹县电厂四期扩建工程(200万千瓦)、潍坊电厂二期工程(120万千瓦)、费县电厂一期工程(120万千瓦),鲁化两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工程。
为满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山东省加快了电源和电网的建设步伐。今年初,山东电力集团宣布全年将投资101亿元加强电网建设,主要建成投产22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008万千伏安,线路2104公里。而随着上述8座电站的开工,山东省电源和电网将呈现供送平衡的协调发展局面。
据新华社信息 日前,从第四届重庆国际电力电工及电气自动化设备展览会获悉,重庆市从2003年起到2010年,将投资643亿元从事新电源、电网建设,建设规模接近1000万千瓦,新增容量600万千瓦。目前正在建、新建重大项目有:江口水电站、藤子沟水电站、珞璜电厂三期、合川双槐电厂、重庆电厂改造扩建等。
据新华社信息 当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上涨,能源危机牵动世界神经的时候,从三峡工程不断传出机组投产,发电能力增强的好消息。三峡工程正在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三峡工程设计安装26台单机容量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机组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发电847亿千瓦时。这些巨大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可以替代修建10座180万千瓦级的火电厂,相当于平均每年减少燃烧原煤5000万吨,每年可减少排放1000万吨可以形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减少200多万吨可以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减少1万多吨二氧化碳,减少37万吨氮氧化物和大量的废水、废碴、浮尘等有害物质。
据国家权威部门预算,从2000年至2005年的5年间,全国因缺电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据统计,2003年全国最大电力缺口有3000万千瓦,2004年达到4000万千瓦,2005年缺电程度有所缓解,但仍有2500万千瓦左右的缺口。
三峡工程计划于2009年完工,但从2003年起就开始有机组陆续投产发电。三峡工程首台机组于2003年7月10日投产,当年就有6台机组发电,累计发电86亿千瓦时,超出国家下达发电计划的41%。2004年,三峡工程又有5台机组投产,全年发电391亿千瓦时。截至2005年9月15日,三峡工程已有14台机组运行发电,总装机容量达980万千瓦,相当于3.5个葛洲坝电站。其发电能力已位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三峡机组投产比计划一再提前,有力地缓解了全国的缺电形势。
三峡工程除自身发电外,还在利用其发电收入,滚动开发长江上游的水电资源。国家已经正式授权三峡工程的业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投资开发长江上游金沙江河段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个水电站。这四座电站的装机总容量达到385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744亿千瓦时,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的发电能力。目前这四座电站中,溪洛渡电站已经全面展开施工准备,向家坝电站开始现场筹建,乌东德、白鹤滩电站已着手可行性研究工作。三峡工程及其滚动开发的四座电站全部投产后,整个装机将达467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2691亿千瓦时,将从根本上缓解全国电荒的矛盾。
三峡的电能主要输送到华中、华东地区,这两个地区湖北、湖南、河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8个省市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40%以上,而两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不到全国的6%,可开发水能资源仅占全国的15%。能源最为紧张的华东地区其电力历来靠“北煤南运”来维持,其中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缺电最为严重,采煤运煤已成为这一地区的沉重负担,大批火力发电机组经常被迫停产,拉闸限电十分频繁。而在中国西南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中,三峡电站是最靠近东部缺电地区的最大电源。与西南其他水电站相比,三峡的输电距离要少800至1000公里,而且这段距离都要穿越崇山峻岭,架设输电线路的工程十分艰巨。三峡工程向东输电最远到上海距离也在1000公里之内,这样不仅大大减少输电损耗,而且使我国能源布局趋于合理,大大缓解了“北煤南运”的紧张局面。
三峡工程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另一个重大作用,就是将极大地提高全国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三峡电站为中心的1000公里半径内,全国除辽宁、吉林、黑龙江、西藏、海南和台湾省区外,其余多市区都在这个范围内。三峡工程发电后,首先使华东、华中、西南三大电网联为一体,实现“西电东送”,然后逐步形成全国电力大联网,取得显著的联网效益。全国大联网后各水电群之间实现了统一调度,大大减少了一些水电站季节性弃水造成的电能损失,同时实现了不同地区、不同电源之间的电力相互支持,实现水电和火电互补,从而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全国电力联网实现后,各大电网负荷高峰时间可以错开,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电网的最大综合负荷,提高了供电保证率。以华东、华中两个电网为例,华东电网每年最大负荷出现在夏季的8至9月,而华中电网则出现在冬季的11月至12月。两大电网联网后,联合运行可以获得300至400万千瓦的联网错峰效益,大大增强供电的安全可靠性。
三峡水库库容393亿立方米,可调节库容为165亿立方米。三峡电站可以进行季节性调节,发电调度非常灵活。三峡作为全国电力联网的主力电站,可以担任电网的调峰、调频、检修备用和事故备用容量,改善电网中火电站的运行条件,提高整个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据新华社信息 继杭州半山天然气发电工程之后,浙江又一大型天然气发电工程--浙江浙能镇海天然气发电工程部分的机组钢结构吊装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明年6月将投产发电。
据《今日早报》报道,该工程与半山天然气发电工程供气气源不同,半山电厂用的是塔里木来的“西气”,而镇海电厂则用来自东海油气田的“东气”。投产后年发电量将逾50亿千瓦时,在有效缓解浙江缺电局面的同时,减少发电带来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