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三峡工程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直流输电国家

发布时间:2005-09-16 浏览次数:

三峡工程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直流输电国家


据新华社信息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9月15日发布消息称,三峡工程输变电线路的建设,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直流输电国家。

为保证三峡工程发出的强大电力稳定可靠输出,国家电网公司展开了规模巨大的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三峡输变电线路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辐射,奠定了全国电网互联的基本格局。到目前为止,三峡输变电工程累计投产线路总长6740公里,其中直流线路总长1865公里,建成直流交换站5座,换流站容量1272千瓦。目前在建的2172公里线路中,直流输电线路有1075公里。在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创造了直流输电工程规模世界最大,直流工程技术水平世界最高,单个换流变压器容量世界最大,直流工程建设工期世界最短,直流输电运行经济指标世界最优等多个“世界之最”。随着三峡输变电工程的投入运行,在直流输电领域,我国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经济技术指标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三峡直流线路的投运,使华中电网与华东电网间的联网规模进一步加强,缓解了华东电网用电紧张的局面,并为华中、华东两网之间的余缺调剂、事故支援、备用共享创造了条件。三峡至广东直流输电工程运行后,使华中电网与南方电网形成互联,全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的联网格局基本形成,并大大提高了电网的稳定水平和电能质量。

海南将投资90亿元打造安全可靠电网

据新华社信息 从海南电网公司获悉,《海南电网“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展望》日前通过专家评审。根据规划,海南电网将重点发展气电,适度建设洁净煤电,加快开发水电,鼓励开发风电,积极规划建设核电。针对当前电网结构薄弱、供电可靠性偏低的现状,“十一五”期间,海南电网公司将投资90亿元打造安全可靠电网。

十一五”期间,海南省将继续推进“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160万吨造纸、800万吨炼油厂、60万吨甲醇等一批大中型工业项目将陆续建成投产,博鳌特别规划区、石梅湾旅游开发区、亚龙湾旅游开发区等项目将进入开发建设高潮。

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海南省电力需求将再度呈现跨越式增长态势,总的判断是未来五年电力需求增长再翻一番。预计全社会需电量“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5.5%,到2010年达到175亿千瓦时;电网最大发电负荷“十一五”期间翻一番,年均增长14.9%,2010年达到260万千瓦,平均每年增加负荷25万千瓦。

从区域负荷特性看,“十一五”期间,西部工业走廊受一批大项目的拉动,将成为电力增长幅度较大地区之一,占全省负荷比重将从2000年的21%提高到35%。

未来重点发展天然气电。规划提出,“十一五”应重点建设东西两翼两个主力发电厂,以填补西部工业走廊和东部单环网缺乏电源支撑的空白。同时,加快推进海口电厂“以大代小”技改工程项目建设。规划特别提到,未来电源建设的主方向是天然气发电,必须加快LNG项目或海洋天然气开发并确保气源供应。

海南曾进行核电选址。规划指出,海南岛海岸线长1528公里,大小海湾68个,具有建设核电站的天然优势,在核电建设方面有待积极开发。

在核电站选址时,不像在陆地上那样要考虑地震、地质等条件以及是否在居民稠密区等各种情况的影响,因而选择的余地大。

海南省拥有众多的清洁能源,都有待于积极开发,在建省初期,曾开展过抽水蓄能、核电站、风电等前期工作,已在琼中黎母山进行了抽水蓄能电站的规划选址工作,在昌江棋子湾区域开展了核电站的初步选址工作。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些前期工作已经中断。规划提出,为确保海南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继续开展这些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这些重要站(厂)址的保护。

鼓励发展新型能源项目。“十一五”期间,新增投产电源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在联网工程调剂余缺的支持下,海南省电力供应基本做到逐年平衡,火电利用小时数保持在5500小时以上。作为全省电力供给的有益补充,规划鼓励发展风电、小水电、新型能源发电项目等其他电源项目,条件具备即可开工建设。

规划提出,近期巩固加强220千伏环岛主网架,适时建设500千伏电网,远景建成500千伏环岛主网架。到2010年主网架加强为220千伏双环网结构,重点建设海口、三亚两个城市电网,加快建设东部文昌、琼海、万宁、陵水等旅游带和西部老城、洋浦、昌江、东方等工业园区的配电网络,进一步提高县城电网和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

海底电缆列为一号工程。海南联网工程(即海底电缆工程)是海南电网公司的一号工程,并已列入海南省2005年重点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海底电缆路由审批、海底电缆工程预设计评审、海底电缆路由勘察与环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项目核准评估等工作,国土资源部已于8月31日批复海南联网工程相关项目建设用地预审,至此海南联网工程核准建设的支持性文件已全部具备,计划于2007年上半年用电负荷高峰前建成投产。

三峡电力入湘最后一条通道动工

据新华社信息 三峡电力入湘的最后一条通道??湖南长沙沙坪至岳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即将动工。

长沙沙坪至岳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三峡电站输变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湖北凤凰山-咸宁-岳阳双回500千伏线路与湖南电网相联,为湖南电网提供三峡电力。同时,该工程的建设还将进一步保障岳阳华能电厂的电力输出,对满足湖南省尤其是岳阳、长沙地区用电增长需要,促进湖南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该工程将于今年9月开工,计划2006年4月竣工。

华能集团在琼投资27亿元扩建发电机组

据新华社信息 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加大对海南省投资,在华能海口电厂再投资27亿元人民币扩建两台3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这两台发电机组是海南省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发电机组。该工程投产后,海南电网的可调装机容量将增加近1/3,完全能满足全省近几年的用电需求。

这是继2003年受让海口火电股份有限公司及2004年控股中海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后,中国华能集团在琼投资的又一大手笔。

据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阎友宁介绍,新上马的两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建设工程是海南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海南电网的救急工程。第一台机组计划于明年迎峰度夏前投产,第二台机组有望于2008年建成。

华能海南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海口电厂和南山电厂,由中国华能集团收购且经过合并改制而成。该公司是海南省目前最大的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73.2万千瓦,占全省可调容量的48.38%。其中,公司所属的海口电厂是海南省的骨干电厂,现有6台发电机组,装机容量60万千瓦。

据了解,该厂在扩建两台3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同时,还将配套新建一座3.5万吨专用煤码头,设计年接卸能力为250万吨。

据介绍,至2004年底海南电网内直调电厂6座,机组28台,总装机容量160万千瓦。其中水电32万千瓦,火电128万千瓦。10万千瓦以上的机组6台,装机容量77万千瓦,均为火电机组。建省以来,海南省基本未新增电源项目,目前电力供求的主要问题是事故备用容量不足,仅有14万千瓦的备用容量。

随着海南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增长较快。根据海南省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和对海南省用电情况的分析,“十一五”期间,海南省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0%。尤其是明后两年,该省将有一批大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用电需求将会剧增。若不及时建设新的大容量电源,从明年开始,海南有可能出现建省初期的电力紧缺局面。

三峡工程施工期间将比计划多发电700多亿千瓦时

据新华社信息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9月15日发布消息称,三峡工程施工期间三峡电站的发电量预计将超过计划700多亿千瓦时。

三峡工程施工期为17年,从1993年开始施工,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按照三峡工程设计方案,三峡将安装26台70万千瓦发电机组。原来计划从2003年到2006年,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将按照分年投产2台、4台、4台和4台的步骤投产。2001年三峡机组开始进行大规模安装,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根据机组制造和安装情况,对原来的投产计划进行了优化,将投产步骤调整为分年投产4台、4台、4台和2台。2003年初,根据整个机组安装进度,并结合土建和供货情况,将投产时间由4年压缩为3年,确定分年投产步骤为6台、4台和4台。2003年7月10日,三峡首台机组正式投产,这一年,三峡有6台机组投产,比原计划多投产4台机组,6台机组比合同工期提前发电总计时间达616天,当年比计划多发电31亿千瓦时。三峡成功地创下一个电站连续投产6台70万千瓦大型机组,单个电站装机容量达到420万千瓦的世界纪录,当年发电86亿千瓦时,日发电量居全国发电厂第一。2004年三峡工程再次突破4台安装任务,全年有5台机组投产,当年发电391.6亿千瓦时,比计划多发电80多亿千瓦时。2005年,三峡工程在投产机组稳定运行的情况下,机组安装进展顺利,左岸电站最后3台机组分别在6月、7月和9月投入运行。

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全部提前投产,使三峡工程发电能力迅速增强。今年三峡工程将发电486亿千瓦时,将比原计划多发电110多亿千瓦时。

德国再生能源比例超过核电

据新华社信息 德国《世界报》报道,目前,德国的再生能源比例已经超过了核电。

德国再生能源联合会日前指出,德国核电站生产的能源满足全国能源需求量的5.7%,而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生物能源则能满足德国全国对能源需求量的6.4%。

此外,大有发展潜力的德国再生能源部门也为增加就业岗位做出了贡献。今年上半年在德国再生能源领域就业的人数达15万,就业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万。

“光电”将成为上海电网的新来源

据新华社信息 一向被认为只能用来烧开水的太阳能将成为上海电力的新来源,上海市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新建一批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同时支持符合规定的“光电”并入上海电网。根据上海有关部门制订的《2005-2007年上海开发利用太阳能行动计划》,到2007年上海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将达到5兆瓦以上,其中首个1兆瓦光电示范工程将于明年之前落户生态岛崇明。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说,对于“光电”,电力部门将按成本加合理利润全额收购光伏发电的电量;超出电网平均上网电价的部分先从绿色电力机制中消化,不足部分则将在全网分摊。除“光电入网”外,上海还计划结合全市景观灯光的建设和改造,每年建设1到2个光伏发电的景观灯示范点。同时在用电量较多的企业、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以及能源企业中,选择一批企业,每家建设20-100个千伏光伏发电,作为企业办公等用电的补充电源。

通过政府推动来扩大光伏发电的应用市场,这实际上是上海新的太阳能产业发展战略的其中一环,上海希望通过创造市场需求来带动上游光伏制造产业,力争在3到5年内在光伏技术和产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按照计划,到2007年,上海的光伏电池组件生产能力将达到150兆-200兆瓦,光伏电池单片生产能力达到100兆-150兆瓦,产值达到100亿元。光伏产业将展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的新增长点。

齐齐哈尔风电场一期项目开建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从黑龙江省信息中心了解到,由国华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的齐齐哈尔风电场一期项目日前在黑龙江省富裕县正式开工建设。

据介绍,今年4月国华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齐齐哈尔市政府签订了总投资额为80亿元、设计能力为100万千瓦风力发电场的框架协议。根据这个协议,一期工程将投资8亿元,分别在富裕县塔哈乡和昂昂溪区水师营建设总计10万千瓦的风电场。

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4000万千瓦

据新华社信息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日前说,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4%。

张国宝说,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的比重似乎比较小,但发展速度其实是很快的,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才能达到。目前,我国核电占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不到2%,而世界的平均比例是17%。他表示,我国将加快发展核电,并已制订了核电发展的初步规划。

目前,我国共有11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870万千瓦;除连云港的两台机组在建外,其余9台已经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