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我国首次引进最大型号风电机组

发布时间:2005-09-07 浏览次数:

经济好转电力需求增加肯尼亚将扩大电力装机

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经济形势好转,电力需求增加,肯尼亚将把电力装机提高约40%。增加的42.3万千瓦装机可望在2006年7月-2008年7月之间安装完毕。

肯尼亚现有装机103.2万千瓦。过去两年峰荷需求增加17.2%。该国能源部长认为,电力需求增加与国民经济复苏是一致的,去年该国GDP增加4.3%,今年可能为5%。分析家认为肯尼亚经济在新总统2002年掌权之后已显示出复苏的迹象。

虽然肯尼亚经济规模在东非是最大的,但是在前总统24年执政后期因为管理不善、腐败经济表现很糟糕。

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2003年恢复对该国经济援助。但前不久,许多捐赠者批评该国腐败和迟缓的经济改革使经济停滞不前。

该国能源部长称,国有肯尼亚发电公司期望安装新燃气电厂、地热电厂和水电厂27.8万千瓦,风电3万千瓦。独立发电公司再安装11.5万千瓦。该国能源部称,他们已与一公司签约今年年底对该国东部煤田进行可行性研究。

在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三国电网联网之后,期望可以获得更多电力。2009年底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之间可以进行电力贸易。

本月中国同意为肯尼亚提供260亿肯尼亚先令,主要用于扩大该国配电系统使之现代化。

(中华机械网)

我国首次引进最大型号风电机组

福建省东山污礁湾30兆瓦风电项目日前完成风力发电机组的国际公开招标,其中的2.0兆瓦机组为国内首次引进的最大型机组。据悉,此次国际招标总金额为2330万美元,维斯塔斯风力技术亚太公司中标。项目建成后将对当地的风电行业和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产化才是唯一出路

--记三峡工程直流输电的发展之路

距离三峡大坝不远的地方,轰鸣着的变压器把来自三峡的强大电力,沿着高耸的铁塔架起的超高压输电线送往全国各地。这些轰鸣的庞然大物,这些闪亮的直流输电设备,都深深地烙上了"中国制造"四个大字。

走技贸引进结合之路

依托三峡工程,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在短短7年时间内,我国的直流输电技术,从零起步,扎扎实实推动国产化,跨入了世界最前列。"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技术与装备司司长许可达这样评价。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告诉记者,在高电压的情况下,交流输电线路的输送功率受到较大限制,仅为直流线路输送能力的1/3,一般来说,在输送功率超过200万千瓦、输电距离超过800公里的情况下,采用直流输电更为经济。直流输电在国外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的技术,而在国内则为新兴产业,它的发展要靠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和一定的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投入,逐步做到国产化。实践证明,国家对三峡工程的直流输电项目采用技贸引进相结合,实行"引进、消化、吸纳、创新"的方针,是一条自我提升的图强之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尚不具备成套设计和制造±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设备的能力。而到了2004年,在三峡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招标中,换流变压器、换流阀等重要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面对我国的直流输电技术所取得的成就,许可达有着这样的感慨:"不通过技贸引进结合,完全凭借自己的科技力量搞研发,可能还需要二三十年时间,才能达到现在的水平。"

真正举起国产化之旗

今年4月15日,三峡至上海±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首台29.75万千伏安换流变压器通过了西安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的出厂试验,各项性能指标完全满足了技术协议要求。西变公司总经理杨宝林在变压器总装车间告诉记者:"换流变压器是直流输电最关键设备,其核心技术此前一直被瑞典、德国、日本等为数不多的国外几家大公司垄断。西变公司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通过科研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率先实现了直流关键设备的国产化。"

许可达回顾直流输电技术走过的国产化之路时说,首先要真正举起国产化大旗。

在三峡至常州±500kV直流输电工程中,西电集团引进技术5项,合作生产了少量设备,这是国内企业在直流输电国产化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之后,在三峡至广东±500kV直流输电工程中,国家明确将联合设计、独立采购、整机报价和扩大国内制造份额写入招标文件,通过工程的检验,实现了直流输电技术的提升;到了三峡至上海±500kV直流输电工程,西电集团与国外公司组成联合体投标,并由国内企业承担换流站成套设备的系统研究和设计,从而为国内直流输电技术和设备制造从以国外为主转向以国内为主奠定了基础。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在以三峡电站为中心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将配合三峡输电工程建设3个世界最大的换流站,加上葛洲坝换流站,4个换流站的换流总量达到1020万千瓦,这将成为世界上设备最先进、技术最领先、站线最密集的直流输电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