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河北省13个重点电力项目签订建设责任书

发布时间:2005-09-05 浏览次数:

江西加速构建500千伏电网主网架

据新华社信息 江西500千伏主网架“八站十线”建设中最紧迫、最重要、最艰巨的工程--昌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日前正式开工建设。

昌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位于进贤县,途径丰城市、南昌县、进贤县和南昌高新开发区。该工程是江西省今年的重点工程之一,包括新建丰城电厂二期工程-昌南-南昌500千伏线路、新建500千伏昌南变电站、扩建500千伏南昌变电站三大部分,动态总投资为5.7亿元,计划于2006年9月底前全部建成投运。

在迎峰度夏工作中江西成为全国少数未拉闸限电省份之一

据新华社信息 在用电负荷屡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江西电网供电预警信号一直为绿色,供用电秩序一直保持正常状态;全网一直安全稳定运行,未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电网稳定事故和电网瓦解事故;江西电网未拉闸限电、错峰避峰,包括负荷中心南昌在内的各设区市供电部门也未拉闸限电、错峰避峰,江西因此成为全国少数未拉闸限电的省份之一。

江西提出的今年迎峰度夏“应对700万千瓦负荷、最高负荷比去年增长两位数而不拉闸限电”的工作目标顺利实现,“不限电、不拉闸、不无煤停机”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有力地保证了全省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重要单位和重点地区城市景观等用电。不仅如此,近三年来,江西迎峰度夏期间最高用电负荷逐年攀升(2003年504万千瓦、2004年606万千瓦、2005年683万千瓦),却均未拉闸限电,这种情况在全国都不多见。

根据年初预测,从江西省内电力供需情况看,今年将是近几年来江西电力供应形势最为紧张的一年,迎峰度夏高峰时段电力缺口在60万千瓦左右。

为此,迎峰度夏前,江西全面滚动实施了发输电设备检修消缺工作,保证设备以最好状态投入迎峰度夏工作;陆续安排了电网基建、改造项目,一大批电力工程得以在迎峰度夏前投入运行;各火电企业加强了电煤调运工作,省内煤炭企业努力增加对省内火电企业的电煤供应,运输部门优化运输结构,加快车辆周转,做好电煤运输工作,使全省电煤库存在迎峰度夏期间维持了160万吨左右的水平;各水电企业尽量蓄水到高水位,保证了迎峰度夏期间能够按照额定出力发电。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电力缺口,江西在充分挖掘内部发电潜力的同时,积极寻求外力支持。迎峰度夏前,江西就与河南、四川签订了购电协议,河南、四川两省迎峰度夏期间每天合计50多万千瓦电力输入江西。在负荷最高峰的8月2日晚,华中电网主网又支援了江西20万千瓦电力,使江西在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9个供电公司创历史最高负荷的情况下,没有拉闸限电和错峰避峰。

黑河市利用俄罗斯丰富廉价的电力资源辟建工业园区

据新华社信息 黑龙江省黑河市充分利用俄罗斯丰富廉价的电力资源,辟建新兴基础原材料加工区,吸引了很多国内高耗电企业入区生产。

据了解,为了吸引国内各类高耗能企业入区生产工业硅等新兴材料,该市在202国道9公里处辟建了加工园区,2003年6月加工区基础设施开工。园区中先后引进来自丹东等地的4家工业硅生产企业,建成7座工业硅冶炼炉,总投资4600万元。2004年4月,入区企业陆续投产,当年实现工业硅产量7300吨,耗电1.3亿度,实现税收430万元。今年1-4月份,园区企业耗电1.12亿度,工业硅产量9041吨,实现产值7800万元,实现税收834万元。预计全年可生产工业硅3万吨,耗电5亿度,实现销售收入2.55亿元,实现税收15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成为我市经济增长一个新的亮点。

据介绍,按照与俄签订的电力规划制定出的加工园区二期发展计划,到2006年供电量将达到15亿度,2008年达到20亿度,并在此基础上逐年扩大规模。

今年年初以来,已有国内5家企业准备入区生产,其中北京燕山工贸有限公司,投资7000万元建设铬铁炉及附属生产项目,年用电量1.8亿度。齐齐哈尔黑化集团计划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12万吨烧碱及12万吨聚氯乙烯装置项目,项目投产用电总量为11亿度。

广东惠来电厂一期工程获准开工

据新华社信息 从揭阳市获悉,广东惠来电厂项目一期两台60万千瓦燃煤机组获准开工建设。该项目是粤电新建项目中第五个百万等级的发电项目,动态总投资为63.16亿元,预计首期工程将于2007年投产发电,两台发电机组的设计发电能力达66亿千瓦时。建成后将是广东省主力发电厂之一。

惠来电厂一期工程为两台60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采用国产超临界燃煤机组,一期工程新建7万吨级泊位一个,3000吨级综合性码头1个。该项目位于揭阳市惠来县东端南海靖海湾岸边,西距靖海镇2公里,电厂采用海水直流冷却方式,循环冷却水取自煤码头港池内,电厂投产后年需燃煤约250万吨,由神府东胜矿区供应,经铁路转海运至电厂煤码头。电厂厂址东侧建设滩涂灰场能满足电厂贮灰要求。电厂各项排放均要满足国家环保要求。

惠来电厂项目由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广东粤电靖海发电有限公司建设和经营,动态总投资63.16亿元。一号机组预计将于2007年年初投产发电,二号机组将于2007年7月底投产发电,两台发电机组设计发电能力将达66亿千瓦时。该项目1、2号机建成后,电力一部分送往揭阳和周边地区,大部分将送往粤中地区。

据介绍,惠来发电项目是揭阳市建市以来投资额最大的项目,根据规划,从2008年开始,还将继续上6×100万千瓦机组项目。

我国水电制造业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据新华社信息 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说,随着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陆续投产发电,我国水电制造企业在机组设计制造过程中,与外方合作、竞争,不断消化吸收国外水电设计和制造技术,不到10年时间,我国水电制造业水平已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三峡左岸电站有14台机组。以哈尔滨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两家国内水电企业制造了左岸电站14号、9号机组,这两台机组成功安装投产或即将投产发电,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国产化率分别达到71%和85%,两企业迅速成为国际一流的水电机组制造企业。东方和哈电在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水力设计、推力轴瓦、冷却方式、定子绝缘技术和线棒制造等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们的水轮机转轮设计和试验成果已运用到云南小湾、广西龙滩等70万千瓦机组的研究开发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此外,上海福依特西门子公司、天津阿尔斯通公司等具备生产三峡工程水轮机转轮、发电机定子机座等大型部件的能力。齐齐哈尔第一重型集团公司和四川德阳第二重型集团公司,先后完成了三峡水轮机所用大型毛坯件的研制,大型水电机组的大型毛坯件可立足国内为主生产。太原重工股份完成了自行研制的1200吨桥式起重机,并成功应用于三峡工程。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完成三峡枢纽泄洪闸控制系统。

三峡工程左岸电站升压站和直流送出工程成套设备的技术引进成效显著。在三峡工程升压站输变电设备和直流送出工程成套设备的国际采购中,国家也给予国内制造企业扶持政策,让他们与外商合作设计合作制造,并引进关键技术。保定天威变压器股份公司(保变)、沈阳变压器厂等输变电制造企业在这次技术引进中,充分发挥了多年积累的技术基础,全面消化了引进技术,出色完成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和合作制造任务。

承担三峡直流换流站设备的制造企业全面完成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分包制造任务。西安电力机械设备制造公司利用引进技术,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西安电力电容器厂承担的组装任务中,组件的国产化率达到100%;西安电力电子研究所生产的晶闸管质量都达到引进公司的水平,为我国今后大功率直流电源设备上台阶提供了国际一流的产品。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大型成套设备用的关键设备可以立足国内生产。

我国输变电工程国产化取得进展

据新华社信息 在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国家电网公司通过三(峡)常(州)直流工程和三(峡)广(东)直流工程引进技术、合作生产,又通过灵宝换流站背靠背依托工程的实践,已摸索出一条输变电工程完全国产化的道路。

国家电网公司建设运行部主任喻新强介绍说,直流输电工程设备国产化率,三常为30%,三广为50%,三沪为70%,灵宝换流站达到了100%,创造了中国输变电装备制造的奇迹,国内有关厂家具备了制造直流输电工程换流站和超高压、特高压关键设备的能力。

在控制保护制造能力上,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在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发展壮大成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保护控制产品制造商,其制造能力排名世界第二位。输变电工程设备调试、试验和系统试运行全部由国内自主完成。现在三峡输变电工程的计算机系统、国家电网调度系统、通信系统、场站设备全部为国产设备。

主设备供货实现国产化,可控硅元件、可控硅阀、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交流滤波器设备、交流场变电设备、电容器、电抗器、电阻器及站用电系统设备、阀内冷设备、阀外冷设备、阀厅空调和通风设备、电缆等全部国产,扩展了我国输变电设备的供货来源,有力推动了电网技术的升级。

三常工程是国内电力设计院第一次大规模参加换流站工程设计,负责总体布置,土建设计。三广工程增加了国内设计院的责任,负责设计接口和解释工作,继电保护小室由国内设计。而灵宝工程全部工程设计由国内设计院完成。三沪工程更进一步提高了国内设计院的设计责任,除阀厅控制楼部分,其他全站的设计都由中方设计负责。阀厅控制楼的设计由ABB分包到中方一个专业建筑设计院,也在中国完成。

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为更高电压等级的电网建设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国家电网公司对国产化充满了信心和热情。在支持和实现输变电工程国产化方面,国家电网公司也具有了成熟的作法和措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完全国产化直流工程建设模式,组建了直流工程咨询公司,集中了直流输电工程的研究力量和实验设备;有意识扩大了工程设计、监理、施工的单位选择范围,培养力量;摸索和建立完全国产化直流工程建设的模式;做好各种物资采购的市场调查等。

在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电网公司满腔热情地支持设备制造国产化工作。对于三常工程和三广工程,国家电网公司除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了技术转让和合作生产的要求,还组织专门的国产化组,专门进行相关的评标和合同谈判工作。对于关键的问题,如换流变压器线圈是否在中国厂家绕制,国家电网公司坚决支持厂家的合理要求,实现了完全国内绕制。在灵宝工程中,国家电网公司不但采用国内的设备成品,还允许和鼓励采用国产的原材料,如可控硅元件、阀中的零部件、电磁线、套管、绝缘成型件等,以及国内第一次在换流变压器中采用克炼的变压器油。通过这一工程的实践,国家电网公司为下一步更大规模输变电工程完全国产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峡工程26台机组将提前一年全部投产发电

据新华社信息 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杨清说,三峡右岸电站12台机组将于2008年全部并网运行发电,这比2009年三峡工程全部机组投产发电的原计划提前一年。

按照最早提出的设计方案,从2003年到2006年,三峡左岸电站机组安装将按照“2+4+4+4”的步骤投产发电。后来原方案经过两次修改,确定了“6+5+3”的投产发电方案,三峡左岸电站安装从原来的四年压缩为三年,安装工期减少一年。2003年,三峡工程首批投产6台机组。

到目前为止,三峡左岸电站机组已有13台机组投产发电。由总承包商VGS联营体和分包商东方电机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制造,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负责安装的三峡左岸最后一台机组9号机组将于9月中旬投产。

三峡右岸电站机组已于2004年3月签订了采购合同。12台机组分别花落阿尔斯通公司、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3家单位各承制4台机组。这也是国内制造厂家首次独立承担70万千瓦巨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

据悉,右岸电站12台机组将分两批投入发电运行。中国三峡总公司近期确定的目标是:2007年、2008年分别有6台机组完成安装及并网发电。

目前,三峡右岸工程施工进展顺利,机组基础安装工作按计划进行。按照设计,全部26台机组投产后,三峡电站年平均发电量将达847亿千瓦时。三峡电站下游38公里处的葛洲坝电站年平均发电153亿千瓦时,随着水位上升和机组运行水平提高,经过三峡--葛洲坝梯级联合调度,三峡和葛洲坝两个电站年平均发电量将会达到1000亿千瓦时以上。

河北省13个重点电力项目签订建设责任书

据新华社信息 河北省政府近日与有关单位对列入国家2005-2007年规划建设的12个初选、备选电站项目和1个拟建的燃气热电项目签订建设责任书,明确开工达产日期,落实项目责任。

这次河北省列入国家2005-2007年开工计划的12个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060万千瓦,“十五”后两年和“十一五”期间,全省电力装机总容量将实现翻番,成为历史上电力项目建设最快的时期。

三峡工程已经完成投资1216亿元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获悉,到目前为止,三峡工程已经完成投资1216亿元,投资已完成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二。

三峡工程从1993年开始正式施工,按照工程建设计划,工程总工期17年,将于2009年全部完工。工程建设初期预计三峡总投资为2039亿元。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了“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管理模式,确保资金少投入、多产出,有效地降低了工程成本。三峡开工12年来,工程投资一直控制在初步设计概算范围之内,并略有节余。从已经完成的三峡枢纽工程量和投资匹配情况分析,与概算比较,绝大部分项目的工程量完成比例高于投资完成比例。在工程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三峡工程累计投资总额有望控制在1800亿元以内,预计比原计划节省200亿元,三峡工程节资率将达10%。

内蒙古一总投资9亿元的风电场工程开工

据新华社信息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牤牛海风电场一期工程奠基开工。一期工程投产后,年上网电量为1.19亿度,平均单台机组年上网电量为204.5万度。这项工程总投资约9亿元。

据了解,牤牛海风电场是一座大型的风力发电场,规划区面积17.5平方公里,处在地势起伏平缓的山丘地带,设计装机容量10万千瓦。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4.93万千瓦,总投资约5.89亿元,计划安装西班牙戈美沙公司生产的G58——850千瓦风机58台,该风力发电机组具有变速、变桨、恒频的特性,是目前国际商品化最先进的风力发电机。

目前,已与通辽电业局和东北电网有限公司达成了入网承诺,风电场发电量送入东北电网,项目可研报告、环评报告和地质灾害报告已经完成,接入系统可研报告已通过专家组评审。该项目2006年6月完成全部风电机组的吊装和送变电工程的施工任务,10月投产发电。

中科投资2.38亿元的湖南首个垃圾发电项目9月启动

据新华社信息 中科环保电力有限公司与浏阳市城管局正式签订合同,由“中科”投资2.38亿元,在浏阳建设城市垃圾发电项目。

这个湖南省引进的首个垃圾发电项目,建成后可日处理垃圾600吨,年发电量为1.8亿千瓦时,还可以提供生活用气、制造建筑材料等,将从根本上解决浏阳城区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使垃圾处理从简单的填埋进入循环利用阶段。

香港志宏有限公司所属的“中科环保电力”主要从事废物焚化及加工的环保业务,已成为我国垃圾焚烧综合利用发电这一新兴行业的佼佼者,目前在广东东莞、广西桂林、江苏南通等城市投资垃圾焚烧发电业务,取得很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