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国内电力信息

我国首条750千伏输变电线路

发布时间:2005-08-18 浏览次数:

我国将建设第一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据新华社信息记者从此间召开的西南六省区经济协调会第20次会议上获悉,800千伏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项目日前已经通过有关部门审查,计划于2007年开工建设,2009年建成。工程建成后将使云南澜沧江小湾、金安桥水电站等“西电东送”能源基地与广东相连接,其输电容量达500万千瓦。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副主任甘霖介绍,这是我国第一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与“西电东送”现有500千伏交直流输电走廊相比,“是一条容量更大、性能更稳定的超级高速公路,它将大大提高电网输电能力,解决目前输电走廊资源已十分紧张的难题。”

甘霖说,我国电网跨区域输电目前主要依靠500千伏交流和正负500千伏直流,在提高输送能力方面受到技术、环保、土地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而特高压电网能够适应2000至3000公里的远距离大容量电力输送需求,有利于大型电站群的开发和电力外送。与500千伏电网相比,相同输送容量的特高压线路可以减少占地约二分之一,同时有利于减少设备资源损耗,并通过集约式开发减轻环保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只有日本和俄罗斯两国拥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电网,且都是短距离输电。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国际上尚无运行经验,关键技术和设备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甘霖说,“十一五”云贵两省还要新增向广东送电1150万-1350万千瓦。南方电网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可以有效缓解长距离“西电东送”输电走廊资源紧张局面,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

我国首条750千伏输变电线路

兰州东变电所330千伏送出工程投运

据新华社信息 记者从甘肃省兰州供电公司获悉,由该公司承建的我国首条750千伏输变电线路兰州东变电所330千伏送出工程15日开始投运。

据悉,15日正式开始投运的是原330千伏甘肃定西市——兰州市和平区二回线路开断,重新接入750千伏兰州东变电所形成的330千伏和(平)——兰(州)东三线及330千伏兰(州)东——定(西)一线。330千伏和平变电站本期共有三回线路接入兰州东,其余二回将分别于8月21日、8月25日投运。

据介绍,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是目前我国电压等级最高的输变电工程,该工程所属兰州东变电站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洪亮村,工程总投资3.035亿元,于2004年4月21日正式开工。该工程对打通“西电东送”北通道、实现西北电力外送以及推动西北电力和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南方电网网架结构已形成四大特点

据新华社信息 南方电网是国内结构最复杂、联系最紧密、科技含量最高,同时也是运行难度最大的电网。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袁懋振在15日召开的亚太地区输配电国际会议上介绍南方电网已形成的四大特点:

--远距离、大容量输电。南方区域电力资源和负荷分布极不均衡,只有通过实施大规模的西电东送,才能达到有限资源的最佳利用。目前南方电网的9条西电东送大通道,每条长度都在1000公里左右,单回直流送电容量达到300万千瓦。

--交直流混合运行,多条直流馈入广东电网。天广、贵广直流与6条500千伏交流通道并联运行;三广、天广、贵广直流同时馈入广东500千伏主网架,换流站间电气距离较近。

--电源种类多、单机容量大。网内拥有水、煤、核、抽水蓄能、油、气、风力等多种电源,核电和火电单机容量大,其中岭澳、大亚湾核电厂单机容量达100万千瓦。

--新技术应用广泛。南方电网集中了直流输电、电触发和光触发可控硅阀、可控串补、固定串补、高海拔紧凑型线路、超导电缆等国际上先进的输电技术,同时拥有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以及覆盖全网的广域测量系统,还初步建立了在线稳定分析及预决策系统。

内蒙古电力“开放门户”扶持地方工业发展

据新华社信息 内蒙古电力公司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扶持自治区地方工业有序正常的发展。

内蒙古电力公司在蒙西电网日限负荷1500MW左右的严峻供电形势下,把培育和扶持自治区地方工业的发展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地方工业分布密集的大乌海地区和薛家湾地区开始进行地区负荷测试工作,全面掌握各供电单位的实际情况,为开放地区工业负荷提供数据,以增强各地区工业用户的信心。

通过与万家寨水电厂积极协商,实现了每日双机迎早峰的运行方式,使早峰期间电网供电能力增加近350MW,提高了地方工业负荷开放效果。同时加强与华北网沟通,在华北网出力富裕的情况下,下调晚高峰的东送潮流15万到20万千瓦,最大限度地减少晚高峰期间蒙西电网的限电。

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各单位推迟计划检修及万家寨水电厂双机迎早峰运行,蒙西电网发电出力能够维持在6200MW—6500MW左右,达到了地方工业连续生产16小时的要求,为进一步开放负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湖南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初现雏形

据新华社信息 截至8月中旬,湖南望城县的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库区工程已经开工,连接上、下水库的公路也已完工,交通洞、施工洞和电站地下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初现雏形。

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是由五凌电力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湖南省第一个抽水蓄能电站。静态投资33亿元,总装机容量达120万千瓦。该电站实际上起到一个流动的“蓄电池”作用,就是用低谷电量或弃水电量抽水,把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放水发电。

据五凌电力有限公司该项目负责人唐建国介绍,去年初,前期准备工作就已开始破土动工,目前下库区的公路网、生活区工程已经完成。预计,2008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09年将全部建成投产。

贵州首批“西电东送”电源项目全部投产

据新华社信息 贵州索风营水电站送电输出工程日前正式建成投产,至此“西电东送”能源基地贵州省首批开工的“四水四火”电源建设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

2000年11月8日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同时开工,标志着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战略正式拉开序幕。作为“西电东送”南线重点,贵州省首批开工建设“四水四火”电源建设项目,包括洪家渡水电站、引子渡水电站、乌江渡水电站扩机工程、索风营水电站、纳雍一电厂、安顺电厂二期、黔北电厂、贵阳电厂增容改造等8个项目,总装机容量538万千瓦。现在除装机60万千瓦的索风营水电站将于近期并网发电以外,其他7个项目已全部投入发电。

2003年,贵州省又陆续开工建设第二批“四水六火”电源项目,包括构皮摊水电站、思林水电站、沙砣水电站、光照水电站、纳雍二电厂、鸭溪电厂、盘南发电厂、黔西电厂、大方电厂、大龙电厂技改10个项目,总装机容量1384万千瓦。

据了解,目前这些项目中鸭溪电厂2台机组60万千瓦、纳雍二电厂1台机组30万千瓦已建成投产。与此同时,贵州省已完成第三批电源项目建设规划,未来几年将新建8个电厂,总装机容量1140万千瓦。今年贵州省将向广东送电4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还要向广东增送电400万千瓦。到2010年贵州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实现“黔电送粤”800万千瓦目标,最大外送电力1000万千瓦。

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220千伏梧岗变电站开工建设

据新华社信息 8月16日,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配套电网工程之一的南昌220千伏梧岗变电站开工建设,计划明年3月建成投运。该变电站动态总投资约1.14亿元,将采用先进的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模式建设,建设规模为主变容量本期1×150兆伏安,远期2×150兆伏安。

在浙赣铁路电气化工程外部供电方案中,220千伏梧岗变电站将承担向进贤和向塘两个220千伏变电站送电,进而向东乡、塘西等220千伏牵引站供电的任务;随着南昌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将承担向昌东工业园和万溪工业区供电的任务。作为南昌地区的一个重要枢纽变电站,220千伏梧岗变电站的建设,对保证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全线按期供电,对提高南昌电网的安全稳定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均具有重要意义。(张志勇)

湖南筹划在邵阳建一大型火电项目

据新华社信息 由国电集团等投资的湖南宝庆煤电有限公司计划在煤、水资源较为丰富的湖南省邵阳市建立一个4×600MW火力发电项目。

湖南宝庆煤电有限公司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湖南省火电建设公司、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邵阳市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合资成立的一家企业。规划中的宝庆电厂项目正在展开前期筹备工作,项目可研等相关呈报资料基本完成。

广西田东电厂扩建工程完工

据新华社信息 广西重点工程、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重要电源补充项目--百色市田东电厂改扩建2×135MW(兆瓦)机组工程近日顺利并网发电。

2003年6月26日,田东电厂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全部工程计划安装两台13.5万千瓦发电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3.5亿千瓦时。

田东电厂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0.53亿元,该工程一号机组于去年7月31日正式投产。今年8月7日,工程二号机组顺利发电。预计两台发电机组年平均燃用百色地区低热值褐煤116万吨,每年可实现利税9752万元。

三大问题困扰我国电力工业发展

据新华社信息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王禹民称: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与电源建设不协调、电力科技含量低等因素导致的资源浪费,是目前困扰我国电力工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他认为,我国电力工业解困的根本途径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王禹民是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电力论坛上做出以上表述的。他指出,电源结构的不合理,表现在火电在我国电源结构中的比重过大,占71.1%;水电、核电、风电所占比重较小,分别占23.1%、1.58%、0.16%。这样的结构使得电煤资源与运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电网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协调,表现在输配电建设严重滞后于电源建设,一定程度上造成电力发得出而送不到、落不下;电力工业科技含量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表现在电能使用效率较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王禹民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探索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全国首个海上风电厂明年开建

据新华社信息 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河北省沧州市黄骅港开发区管委会日前签署协议,双方将合作建设总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的国内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厂,一期工程计划于明年开工建设。

据介绍,该发电厂计划总投资90亿元人民币,总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电厂一期工程投资5亿元,建设一个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的发电厂,计划于明年开工建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近日在“2005中国电力论坛”上介绍说,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风电是未来最有希望增加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全国风电装机容量仅78万千瓦,主要瓶颈在于我国风力资源测定、评价等基础性工作非常薄弱。为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从2003年起国家每年调拨3000万元补助地方对风力资源进行测量,测量工作有望在明年完成。

另外,我国风电技术国产化程度还比较低,大型风电设备主要靠进口,导致风电造价较高,电价高于煤电,难以被市场接受。张国宝表示,目前我国正在对一些大型风力田,以特许权招标发放,通过竞标方式选择开发商。希望能够通过减少设备制造成本,降低风电电价,使风电能够被广泛推广使用。